小学减法的教案15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减法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减法的教案1
《笔算减法(退位)》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
这节计算教学的课从内容上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把学生的动手摆圆片和复习、新授联系起来,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在小结算理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会了解的更深。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课前我先布置让学生回家预习,然后课的一开始检查预习情况。发现班上已经有多数学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能理清算理,正确说出计算的过程并算出得数,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计算51-36时得到的答案是25或者24,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一:个位1减5不够减怎么办? 生:从十位退一当10。在十位上点1点表示强调。
问题二: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上向个位退1后,十位再算几减几?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生: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1减6得到5,在个位写5;十位减去退位的1得到4,4减1等于3,在十位写3。
师:同桌讨论:笔算两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要从个位减起;要点退位点,不要忘了减退位的1;做完后要检查。 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部分学生都能清楚的说出算理。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如何预设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更是课堂有效的保证。 练习我安排3个层次,其中的`判断题罗列了学生在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类错误的出现会哄堂大笑,然而笑过之余却能把错误牢记,这就是练习设计的成功。 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很理想。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加法,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根据出现的问题我反思改进如下:
1.加强口算练习,每次上课前3分钟,让学生逐步达到听到算式就能说出结果。
2.在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
3.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讲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映出是多少,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多分析比较计算方法。
小学减法的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2-23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养成验算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二、创设情境
走进美丽的.云南
三、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出示书本主题图
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出问题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列式
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
估算、列竖式计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P23做一做
2、拓展性练习
小学减法的教案3
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的:
1、学习并归纳有关10的所有加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小猫(图片)小猫最喜欢吹泡泡了。大家看:
○○○○○○○○○○
○○○○○○○○○○
○○○○○○○○○○
○○○○○○○○○○
○○○○○○○○○○
小猫第一次吹了9个泡泡,第二次吹了8个泡泡……
2、每行再画几个就是10个泡泡了?请同学们说说
二、新知:
1、10的组成
(1)出示下图
(2)老师这有10个苹果,请同学们把他们分成两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板书算式
(3)填表
12345
10
98765
三、想想做做,巩固练习。
第1题:做游戏,找朋友。老师拿出一张卡片,学生就要找出能与该数字凑成10的数字卡片并说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举卡片的情况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作出辅导。
第2题:同桌同学合作完成。一个人报算式一个人说答案。再调换角色做一遍。
第3题: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书上练习
多些少些(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操场上
教学要求:
1、通过比较男、女生人数,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从一数到十
2、数小圆片
二、新知
1、出示情境图
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有跳皮筋的',有排球,还有的头沙包,更多的是踢毽子,大家看,还有谁?请大家数数老师有几人?学生有几人?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
2、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
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小学减法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能够根据一幅图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使学生建立“凑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师生打手势表示10的组成
二、学习新知
1、老师带来了葡萄,请你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2、你能看图说出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3+7=1010-3=7
7+3=1010-7=3
指生说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下面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看课件,说说你的想法
8+2=10-8=6+4=10-=
2+8=10-=4+=10-=
三、课间游戏
玩扑克说10的组成
四、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
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2、口算比赛
4+6=10-9=7+3=10-4=
10-3=9+1=10-2=10-7=
5+5=10-6=10-5=2+8=
3、猜一猜
大家猜一猜袋里可能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10朵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69页2题
板书设计: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7=1010-3=7
7+3=1010-7=10
10-=
+=10
教学反思:十的顺口溜,学生背着感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小学减法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B、懂得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C、懂得计算结果小数末尾的零为什么可以并应该去掉。
D、知道为什么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E、会计算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F、会计算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G、会计算小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小数。
H、会验算小数加减法。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整数减小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谈话。
2、口答下列各题(投影片)。
(1)3.405的3在()位上,表示3个();4在()位上,表示4个();5在()位上,表示5个()。
(2)80.35是由()个十、()个0.1、()个0.01组成的。
(3)10个0.001是(),10个0.01是(),10个0.1是(),10个1是(),……。
(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这叫做小数的()。
(4)把2.050000化简后是(),这是根据()。
(5)把24改写成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是()。
(6)比较各组小数的大小:20.1()9.8763.6()48.01()8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很多知识,你还想知道有关小数的什么知识呢?(出示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引导探究
1、探究小数加法
A、选择例题:
(先让学生任意举出两个小数加法题,再由老师选出3道。)
B、尝试:
(任选3道进行计算,算好后旁边同学对一对得数,议一议算法。)
C、汇报答案:
先每道题叫一位同学板演,再引导学生讨论,着重解决“怎么对位、为什么满十进一、小数部分位数不一样怎样算”问题。
2、探究小数减法
A、选择例题:
(先让学生任意举出两个小数减法题,再由老师选出3道。)
B、尝试:
(任选3道进行计算,算好后旁边同学对一对得数,议一议算法。)
C、汇报答案:
先每道题叫一位同学板演,再引导学生讨论,着重解决“怎么对位、为什么退一作十、小数部分位数不一样怎样算”等问题。
3、归纳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A、学生归纳。
B、填书156页法则,填好后读一读。
4、探究小数和整数相加减
A、提出问题:小数和整数能不能相加减呢?
B、师想出4道题目:4+2.070.83+10924-8.45100.45–45
C、学生计算、对答案、议一议后,汇报讲评。
6、明确加减法的意义
(投影片)选择题:
(1)4.786+3.2875()100
A、大于B、小于C、等于
(2)9-0.506()9
A、大于B、小于C、等于
(3)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验算方法与整数()。
A、相同B、不同C、不知道
三、巩固练习
1、(板演)计算,并验算。8.4536+4.646440-5.67
2、探究口算技能:
(卡片练习)口算题。
3、课堂作业:书157页2、3、5、6
四、回顾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0xx-5-19陈岭送教)
小学减法的教案6
教学内容:
填括号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探索和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
2、熟练根据数的组成填出未知加数
3、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能正确准确填出未知加数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课件出示
2、猜数
老师手里拿了5个☆,左手要拿几个才能组成10个?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都很聪明,今天我们就到商场去看看吧
1、P70课件出示盒子,看这个盒子里有几个格子?
售货员阿姨要往盒子里放钢笔,你能算出还要放几支才能放满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算式
7+( )=10 你是怎么想的.?
2、看这里要摆小旗
已经摆了6面,还要摆几面才是8面?
6+( )=8
三、练习
四、做一做
课件出示
1、那这个盒子里还差几个?谁能列出算式?
这里墙上需要挂水壶,你能很快地列出算式吗?
2、看图片,还要画几个呢?
五、作业P71练习十1-3
小学减法的教案7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 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 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 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 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减法的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的例1一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九的习题。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用坚式计算三、四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2.理解并掌握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l.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进一。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例1的信封图。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判断正误)
50+ 70 300+ 600 800+400 90+ 30 2.求38加 25的和,用坚式该怎样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指板书提问: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列竖式时首先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笔算加法,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2.教学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l)教学例1(不进位加法)
①教师出示例1的信封图片:先出示10个一扎的,(教师在磁力板上贴出4扎);再贴上3个单张的。提问:这里一共摆了多少个信封(243个)教师再贴信封,问:第二行贴了多少信封?(132个)共摆了多少个信封?怎样列式?
②借助信封图,让同学们说说怎样算出有多少个信封,为列坚式做准备。从学生想法中选择最优答案:单个和单个合起来,10个一扎和10个一扎的合起来,100个一扎的和100个一扎和合起来。
③引导学生列竖式。
教师引导:(教师根据板书的提示)怎样用竖式计算243和132的和呢?先想一想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列式方法。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④教学笔算方法。
A、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想一想这是几位数加几位数,这个竖式该从哪位算起?学生试做。
B、集体订正,强调:三位数的笔算加法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教师板书: 270+ 58=
提问:270+58该怎样列竖式,又该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操作计数板:先摆出第一个加数270,(提示学生整百和整十的分开摆)。在270的下面摆出58。
②启发提问:
A.怎样列坚式,5和8分别写在哪里?为什么?(使学生知道: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在坚式中该怎样写呢?
C.从哪位算起?你发现了什么? (十位相加满十)
D.让学生尝试计算。
③完成做一做,把结果直接写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详尽说是怎样计算的。
(3)教学例3
① 指名列出横式、竖式。
讨论:刚才例2你们发现了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这道题目你又发现了什么?
思考:百位应怎样算?学生自己完成。然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提示学生把横式上的结果填好。
3.小结:
概括三、四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齐读法则。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基本练习:(小黑板出示)
(l)口述结果,教师板书在小黑板上,学生判断正误。
(2)笔算下列各题,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38+ 326= 1629+ 527= 715+ 8605=
(3)填空:一个加数是239,另一个加数是6805,和是( )。
2.发展题: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笔算三、四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例1: 2 4 3
+ 1 3 2
3 7 5
例 2: 270+58=328
2 7 0
+ 5 8
3 2 8
例 3: 809+ 3764= 4573
3 7 6 4
+ 8 0 9
4 5 7 3
小学减法的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上的例1、例2,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会使用小括号。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使用小括号。
学情分析: 在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取了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 第2-3页上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提问:小朋友们在寒假里都去哪里玩了?
学生说自己在假期里游玩的情况。
提问:你们去游乐场玩了吗?
有一群小朋友也到游乐场来玩了。
(出示主题图)
(二)新课:
谁能说一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先独立看图,再说一说。
在这幅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1、出示例1的看木偶戏的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个别回答:有6人跑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看戏。
你能看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说一说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1)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去丢沙包,现在还有几人?
(2)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个人,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戏?
如果有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让学生口头解答。
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后,重点解决。
先请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请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写到黑板上,说想法,其他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学生进行解答。
2、出示例2的买面包图。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1)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买走22个面包,还剩多少个面包?
(2)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买走22个面包,又买了8个面包, 还剩多少个面包?
重点解决第(2)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在小组中说一说想法。
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学生可能会写出:54-22=32(个),32-8=24(个)
54-22-8=24(个)
54-(22+8)=24(个)
学生每说出一种计算方法,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重点解决小括号的用法。让用第三种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第三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道题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如果学生没有想出来,教师引出小括号的用法。
重点让学生明确:如果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四)小结:
1、提问: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个别回答。
2、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小学减法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使学生弄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加法运算可以省略括号及括号前的“+”号。
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黑板)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变化记作
上升4.5千米+4.5千米
下降3.2千米-3.2千米
上升1.1千米+1.1千米
下降1.4千米-1.4千米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多少千米?
2、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总量,学生根据表中右表赢余的有理数相加求和,易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的高度为:
(+4.5)+(-3.2)+1.1+(-1.4)=1(千米)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高度变化情况,起点定为0,上升用加法运算,下降用减法运算,也可求出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的高度:
0+4.5-3.2+1.1-1.4
=1.3+1.1-1.4
=2.4-1.4
=1(千米)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师提出问题: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2、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发现:
4.5-3.2+1.1-1.4=(+4.5)+(-3.2)+1.1+(-1.4)
这个等式左边是加减混合运算,等式右边只有加法运算,也就是说,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了加法运算,反过来,等式
(+4.5)+(-3.2)+1.1+(-1.4)=4.5-3.2+1.1-1.4也成立,这就是说,如果式子是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的形式,加号可以省略,这个数的.括号也可以省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计算:(1)(-8)-(-3)+7-2(2)3.12-3.08-(-4.88)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分小组交流不同的解法并进行比较
2、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
解:原式=+(-)++(-)
=(+)+[(-)+(-)]
=1-
=
教师指出:此题交换-和的位置,目的是命名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简化运算。但要注意在交换
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练习:课本P.26第1、2、3题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我们是在学习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及把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注意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先应转换为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再计算。
五、作业:P.27习题1.4A组经3、9、10题
小学减法的教案11
教学内容:
练习课(练习十二的4—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546-929-862-40
50-645-3024-591-7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独立完成P7011—13题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小学减法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做了很多环保的事情,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绿色家园图画展,你们想不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看,这是我们一年级三个班的画展,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知道一年级一班展出9幅画,一年级二班展出30幅画,一年级三班展出38幅画。
2、二年级来了8人,三年级来了24人。
2.师:咱小朋友得出了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幅画?
师:怎样列式:
生:9+30=
谁能提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师:(师出示问题)怎样列式?
30-9=
生2: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个人?
师出示问题,算式。24-8=
3:小朋友的脑子真灵,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板书:30-9=
师:30-9=
怎样算?先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忙。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得最快,开始!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老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汇报。)
生1,1捆是10根,三捆就是30根,先用10根小棒减去9根是1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生2:我用30根减去10根是20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及时达标:
20-6=40-8=30-7=50-8=
60-5=80-4=90-5=60-7=
30-8=50-9=70-3=40-2=
师:那么24-8怎样算?
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答案。
生1:我是先一根一根数出24根小棒,然后又数出8根,拿走,最后把剩下的小棒数了数是几根。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要一根一根数24,老师说过一捆是10根,只需要数出2捆,再数出4根,就是24根。
生1:谢谢!
师:这个小朋友用的是数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这是24根小棒(2捆4根)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这4根,然后从这一捆中再去掉4根,剩下16根。小朋友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师:噢!你是先从24里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边说边板书:24-4=20xx-4=16)
这个方法行吗?
生:行。
师:你还有不同想法,来。
生3:这是24根小棒。我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剩下2根和这4根,合起来就是16。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呢?
生3:因为单根的不够8,所以我从一捆里拿走8根。
师并板书:24–8=16
师: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得出24-8=16。以后做题时,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当堂达标:
60-6=23-4=50-2=54-8=
70-5=64-6=80-2=35-6=
课堂: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53页自主练习1、2、3、4、5。
选做题:54页第6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30-9=21(幅)24-8=16(人)
教学反思
小学减法的教案1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p.107,《作业本》p.63[60])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像加减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块土地,说说各种农作物占整快地的几分之几?
青瓜
茄子
玉米
大豆
青瓜:1/2茄子:1/8玉米:1/8大豆:1/4
任选上面的两个分数写出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
并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
学生汇报:
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
1/8+1/81/2+1/4
1/8-1/81/2-1/4
1/4+1/8
1/4-1/8
1/2-1/8
1/2+1/8
计算:同分母分数的两道题目。并提问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二、教学新课
那么异分母分数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完成1/2+1/41/2-1/4
学生汇报各自的解法。然后统一解法。并完成下面两组题目的计算。
让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记性计算。
三、独立完成下面几题
5/12+1/46/7-5/6
再学生计算完毕之后,提出要求验算,说说验算的方法。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小学减法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联系.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3.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9的组成.
学生独立完成:(49页上)指名说答案.
师:今天我们要应用这些旧知识继续学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羽毛球图
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左边有8个羽毛球,右边有1个羽毛球,一共有几个羽毛球?)
学生根据题意在桌子上用卡片摆出算式.
老师板书:8+1=9
1+8=9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为什么用加法?对这幅图你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一共有9个羽毛球,去掉右边的1个,还剩几个?)
(或去掉左边的8个,还剩几个?)
学生摆出算式,老师板书:9-1=8
9-8=1
问:求左边的或右边的为什么要用减法?
(2)比较
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只好是两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9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1,一部分是8,从9里面去掉1剩8,去掉8剩1.)
2.教学摆一摆
(1)师:刚才的图是把9分成了8和1两部分,那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指名到前面来摆:●●●●●●●●
师:请你根据这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7+2=99-2=7
2+7=99-7=2
问:这四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再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图列出算式.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9-3=6
3+6=99-6=3
师:这四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自己说一说.
(3)师:9还可以怎么分?动手摆一摆,然后列式.
板书:5+4=99-4=5
4+5=99=6=4
师:请你自己说一说这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总结算法
师:这些都是几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问:不摆学具、不看图,怎样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总结出多种算法.
问:9的加减法除了这些题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0+9=99-0=9
9+0=99-9=0
问:这几道题怎么想得数?(想:算式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大家当裁判.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9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8+1=7+2=6+3=5+4=
1+8=2+7=3+6=4+5=
9-1=9-2=9-3=9-4=
9-8=9-7=9-6=9-5=
3.游戏:送信
前面有几个写着数字的信箱,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封信(下面写着算式),学生把自己手里的信装到相应的信箱里,就说明把信送到了.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猫捉老鼠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计算.
游戏准备
写有加减法算式的老鼠图片及写有相应答案的卡片,小猫面具.
游戏过程
1.四人一组,围在一起,桌上摆满老鼠图片,学生都头带小猫面具,胸前佩带写有得数的卡片,各自找与自己得数相同的算式(老鼠图片).
2.在规定时间内,比谁捉到的老鼠多.
小学减法的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家、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的验算和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学习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复习关系式
1.让学生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老师板书。
2.做复习第1题的.第(1)题。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两道算式?
3.做复习第1题的第(2)题。提问:写这两道算式的根据是什么?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和求未知数x。
4.做复习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做复习第3题。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错误,在书上改正。提问:第(1)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改成x=40-0?第(2)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用加法?
小结:求未知数x,一定要先看x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想用什么方法求x,列出式子来计算。
6.做复习第4题第二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1)小黑板出示文字题
25加上多少是45?
什么数减去30是52?
68减去一个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2)指名学生说出哪个数用x表示,口答出求x的等式,教师板书。
(3)提问:用x列出的这些相等的式子后,你能算出要求的数吗?按照什么来算?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第一组题和第5题
【小学减法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减法的教案11-11
《加减法》教案10-22
加法和减法教案06-28
小数加减法教案 05-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11-21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09-03
《10以内加减法》教案11-09
《8、9的加减法》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