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柳树醒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掌握字词
1、放音乐,教师配乐朗读儿歌,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学生模仿老师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自读情况反馈。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多媒体课件辅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2)同桌互相读生字。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4)读词卡(教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雷雨树枝树梢
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5、教师重点领读儿歌,学生自由选读儿歌中的小节。
三、细读,理解课文
学第一节
(1)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2)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3)小组读,交流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4)比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5)看图背诵,感悟文意:(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学第二节
(1)自由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2)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3)看录像春景图,学生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4)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5)看图背诵,感悟文意:(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习
1、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2、认生字练习: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字词
1、读上节课学过的字: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形式读词: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二、师生共同总结第一、二节的学法。
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②可以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学习)。
三、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3—5小节)
1.自由读,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2.各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提炼课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1)柳梢为什么绿了?
(2)春燕跟柳树捉迷藏,小柳絮怎么飞了?
(3)柳树是怎样跟小朋友玩耍的?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学生汇报“柳梢为什么绿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春风给柳树梳头”这一句体会,春风轻柔的为柳枝涂上绿色,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读第三节。
(2)学生汇报“柳絮怎么飞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掌握柳絮特点,可以用实物演示,学生观察,品读体会第四节。
(3)学生汇报,“小朋友们是怎样跟柳树玩耍的?”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小朋友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最后小节,在读中加深体会。
三、比赛,背诵课文
1、自由练背。
2、小组内比赛背。
3、小组代表比赛背,评选背书大王,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课外拓展
1.夸夸柳树的5个好朋友。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3.实践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说一说。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评价。
六、小结:春天的景色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只要我们去留心观察,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板书设计
1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今、正”2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生日。
小朋友记得自己的生日吗?讲讲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2、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她叫小云,她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板书完课题:借生日。 读课题。你平时向别人借过什么东西?
3、质疑:生日怎么借啊?小云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妈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电脑范读课文。
2、自己认真读。
3、指名分小节读。
随机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放、熊、正”后鼻音。
“怎、饭、班、今”前鼻音;“放、饭”区别;“正、怎”区别。
4、识记生字。
同桌交流互说: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的。
5、反馈识记方法。
加一加:放(方+反文旁)、熊(能+四点底)、饭(食字旁+反)、正(一+止)。
物(牛+勿)、拿(合+手)。
换一换:快:块换成竖心旁;怎:作换成心字底。
儿歌形象记忆:班:两个姓王的在一个班里。
6、巩固:读生字词。
小老师领读、指名读。
7、现在把字词宝宝送回课文里,看谁读准了。放声读课文。
三、分角色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横线划出小云的话。反馈,读句子。
2、用波浪线划出妈妈的话。反馈,读句子。
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3、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小组练习读。
妈妈听了小云的话,会对小云说什么?
唱《生日歌》。
四、指导书写
今 正
五、布置作业:制作小礼物,写句心里话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母,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爱心名言五、
板书预设: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教案《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ABB式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学会在语言表达中使用ABB式叠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2、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认识ABB式叠词,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叠词的作用。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汉字家园,请同学们说说汉字家园板块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读文
请9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以及它们带出来的句子。
2、圈出生字
3、学生汇报
红彤彤黑压压软绵绵山丘明晃晃挂满奖章静悄悄汗淋淋
4、学习生字
左右结构:彤绵挂静淋
上下结构:晃奖
半包围结构:压
独体字:丘
5、词语闯关
出示词语,领读,个人读,齐读。
三、落实字词,动笔练习
四、作业设计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子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学生个人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词语,寻找共同点
1、(1)结构相同,是ABB式叠词。
(2)都是形容词。
(3)表达的效果更形象。
2、读一读
做课后二题,引导学生找规律。
三、读句子,体会词语表达的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读句子进行体会。如“静悄悄”表现的效果比“静”还要静,而且有一种神秘感。
四、
叠词的特点。
五、练习
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六、作业书写本课学习的生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3、主动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追忆故乡的文章《故乡的芦苇》。(板书:故乡的芦苇)
芦苇是一种水生植物,用途很广。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到文章中去看一看故乡的芦苇。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一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
1、文章一开始作者先写了哪些景物?
(有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
2、你认为哪出景物最美?他们都是怎样的?谈谈你的感受。
3、省略号表明什么?
(表明故乡留给我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并没有说完。)
4、谁能用你的朗读再现那美景呢?
5、可这一切的一切是作者最难忘的吗?
他最爱的是什么?(芦苇)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你是怎样理解“魂牵梦绕”的?
6、既然作者最爱芦苇,为什么却不惜笔墨的写其他的美景呢?写小河、野花、油菜花和棉花的部分可否删除吗?
7、赏芦苇美景(学习8—9自然段)。
(1)品读重点句子,感情诵读。
①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芦苇有哪些特点呢?结合相关语句谈谈理解?(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②谁愿意读一读再现这美景?
③师生
④指名读
(2)师:作者利用生动的比喻句抓住芦苇“绿、多、柔”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芦苇图。
四、
这如是如画的景色,这如绿云漂浮的芦苇,让人难忘,让人眷恋。难怪我离家二十几年还如此追忆和向往。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在童年趣事中,品味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的无限回忆吧!
第二课时
一、学习10—13自然段。
(1)浏览课文10-13自然段
思考:作者说了哪几件趣事?
(2)小组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和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把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的句子读一读?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
三件趣事作者都以省略号结束,可不可以换成句号呢?
二、体味情感升华主题
这段点出了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三、识字
认识:苇、缤、蛛、曳、恬、哨、舵、锡、纺、裹。
重点强调,缤是前鼻音,蛛、哨是翘舌音。
1.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交流识字方法。
理解字义,组词、造句。
3.分析字形。
4.写好12个字。
按先观察,重点示范,练习、评议的程序指导学生书写。
上下结构:若、芳、翼。
左右结构:魂、拂、哨、帆、纯、纺、织、触
半包围:逸
重点指导“魂、拂、逸、翼”
四、作业
《资源》
板书:11、故乡的芦苇难忘
芦苇:绿美
吹芦叶哨:甜蜜的回忆
芦叶船:满载幻想
芦苇丛:捉纺织娘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识字
1.预习出题。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生字。首先通过读课文,勾生字、画生词、读带生字的句子来熟悉生字,再通过和熟字比较字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记忆生字,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出一份有关字词方面的试题。如:
(1)读准字音方面,可以出给生字选择读音、判断对错或把音节补充完整的题目。
(2)认字方面,可以出词语连线搭配的题。
阿姨
看玩具汽车
闪着
妈妈的手
妈妈
售货
抢着
说
小兵
买药
拉着
光芒
(3)根据字形,可以出猜字谜的题。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肯定他们。
2.交换做题。
出好题后,分成小组交换做题
3.互评互改。
做完后,互相批改,再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当你们面对自已想要的玩具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小男孩是如何做的`。
二、读中感悟
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1.初读感悟。
分小组自由默读或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互说感受,体会情感。
2.听读感悟。
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3.质疑讨论。
小组互相质疑,把最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写下来。再通过读解决问题。
(1)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
(2)售货员阿姨是个怎样的人?
(3)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药品
礼物
柜台
玩具
富裕
专心
目不转睛
兴奋的光芒
2.你家有什么玩具?你能写出他们的名称吗?
四、实践活动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写几句自己的打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
⑶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⑴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⑵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
(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⑶指导感情朗读。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欣赏: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
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得到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