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0 12:28:5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设适合于本课教学的情境,通过对比观察、课件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不同情景下角色的转换及心情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悟课文的奇妙所在。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融为一体,从而从小树立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会“玩、弟、真、巴、条、角、爪、拉”8个字,会认“蓝、像、抬、尾、根、伸、朝、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白云神奇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用心地去发现自然界的奇妙景象。

  [教学重难点]:

  认识“蓝”等8个生字,学会“玩”等8个生字。充分运用课件展示,重点读好2-4自然段中描写云朵样子的语句,通过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功能,有效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2、通过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引入新课

  1、“让我们坐在松软的草地上看看蓝天、白云吧。”请学生欣赏流动的白云,感受白云的神奇变化。(CAI课件展示蓝天和不断变化的白云,背景音乐空旷、舒缓)

  2、“美丽的白云让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描述自己的发现。

  3、“让我们来听听一对兔兄弟的发现吧。”学生完整欣赏课文《白云飘》,在书上圈出生字并标出自然段。(课件展示配乐朗文)

  4、出示课题《白云飘》,学生齐念课题。(课件展示画面和课题呈现)

  设计效果:本环节是学生对课文的感知阶段。首先,采用视听结合,再现天空中变幻的白云,创设情境;其次,通过师生交流和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渐入情境;最后揭题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指导点拨,学习字词

  1、“我们来认认白云身上的字宝宝吧。”(结合CAI课件将每个字音读准)

  2、“白云越来越多,她们拉起小手变成小火车,让我们一起开火车吧。”(CAI课件展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读每朵白云上的一个字宝宝,这些云宝宝依次连成一列火车,学生读对后火车开走,换下一列火车。)

  3、“去掉字宝宝头上的拼音,你还能认出她吗?”

  4、“字宝宝真调皮,看!她们几个一起挤在一朵云上,你能把她们认出来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生词和短语。(CAI课件展示生词时,白云以千变万化的形式飘来,学生们读对后白云连成流动的波浪从屏幕上飘走,音效为流水声)

  设计效果:本环节是学生对生字、词的正确掌握阶段。通过课件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的开火车等游戏,生动再现云朵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继续探索,往下学习的热情。

  三、创设情境,深化领悟

  1、“我们来瞧瞧可爱的兔兄弟,在神奇的天空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白云共发生变化的句子。(出示课件,兔兄弟躺在草地上,一朵还没有变化的白云在空中悬挂)

  2、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中的白云会变成相应的动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该自然段)

  3、(课件显示兔哥哥高兴的叫声:“快看!这朵白云,像马儿在跑!”)请学生用高兴、兴奋的语气读读兔弟弟的话,其余学生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4、“兔哥哥说是马儿,兔弟弟怎么回答?你来瞧一瞧觉得像吗?哪儿像?”引导学生读课文后回答老师提问。(老师归纳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呈现:高高的马头、大大的尾巴、长长的腿、奔跑等字样)

  5、学生看屏幕分角色比赛读课文中兔兄弟的对话。在学生的朗读中,白云发生了变化,过渡到第3自然段。(课件中白云变成的马儿嘶叫一声奔跑消失,飘来一头白云变成的牛。音效为马的一声嘶叫和马蹄渐弱的声音)

  6、学习3、4自然段。

  设计效果:本环节是学生从感知阶段过渡到自主探索,自主参与的实践过程,是知识的深化练习和运用。电教媒体功能在本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对突破课堂重难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接触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四、延伸扩展,流利口语

  (课件展示蓝天背景下白云不断变化的流动画面,音效以抒情、空旷、神秘音乐为背景,最后画面定格音乐停止,画面出现句式:天上的白云真像——-呀!)

  1、同位、小伙伴之间互相讨论,将画面中的句子补充完整,然后在全班交流。

  2、模仿兔兄弟的对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这些白云变出来的形象的。

  设计效果:本环节是一个思维拓展延伸、师生交流感情的环节。学生既欣赏到色彩绚丽变化美妙的流动图景,又能根据课文的内容举一反三,不局限书本之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的空间想象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五、分析字型,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生字“条”“角”“爪”“拉”)学生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法找找生字的特点。

  2、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观看。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六、小结本课

  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用心的去发现大自然中的奇妙,开动脑筋探索生活中更神秘、奇异的现象。

  课后小结:在孩子的心里都拥有着神奇梦幻的世界,他们用纯净的心灵、澈亮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在自己的世界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象、呼吸着,享受那属于自己的快乐领域。本课讲述的虽然是两只小兔在草地上悠闲看云的童话故事,但却形象的折射出孩童们天真、无邪,憨态可鞠的生动形象。本课中,我将大量表现天空、云彩的精美画面惯以逼真的音效,加上曼妙轻盈的音乐再现了一个神奇、梦幻、多彩的天空,通过课件导情激趣,让孩子们在美的意境中自由想象,自由抒发对美、对大自然的感受,教学效果非常好。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版本:自编教材

  教学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插图的形式美感。

  2、加强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用线、用色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画插图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文章内容组织插图画面。

  教学工具:

  教具:课件、范画、纸张、彩色笔、钢笔等。

  学具:纸张、彩色笔、学生人手一张有文章内容无插图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我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录相。

  (放录相欣赏)

  2、师:同学们,这些报纸设计得怎么样?漂亮在哪?(请学生回答)

  小结:象这些插附在文章旁的小画,我们称之为插图。

  (课件欣赏附有插图的童话、作文、诗、儿歌)

  3、师:给文章进行插图有什么好处呢?(请学生回答)

  小结:学生回答后,说明插图一般是用插页方式对文章内容作形象的说明,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漂亮的插图,不仅能吸引读者,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师:刚才你们在录相中看到的几个小朋友是一所学校的美术小编辑,他们正在给自己设计的手抄报进行插图呢,你们想不想也象他们那样做个小美编呀?好,那么今天我们大家也来露一手,给小报插图。(板书课题:给小报插图)

  三:新授

  1、师:在给小报进行插图之前,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引导学生解决如何进行插图)

  2、师: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老师提出如何给一篇文章插图?出示一篇文章让学生通阅读,相互讨论如何为之进行插图。

  (学生回答后,师根据学生说的来示范插图,投影展示。)

  (老师总结并板书。)

  四:学生作业

  1、课件出示:提出学习要求

  ①、请你为阳光小学完成《阳光小报》的插图。

  ②、插图时可以用上铅笔、钢笔或是彩色笔。

  ③、完成以后,请在“小美编”一栏处写上你的名字。

  ④、在绘画过程中,大家根据小报中文章内容不同的特点,可运用写实或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插图创作。

  2、学生作画、放音乐。

  3、师巡回辅导

  五、展示、评价(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设计的小报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创作这一幅插图的?

  2.互评:说说你最比较喜欢哪一张插图,为什么?

  六、拓展

  同学们,一篇文章或故事与我们的`美术相结合,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相辅相成,引人入胜。下课后,请同学们回去把今天的这张小报继续完成,我已和你们的老师说好了,等你们完成后交给他,评出最出色的小美编,还打算把好的作品拿来展览呢!在作画过程中,除了用钢笔、彩色笔进行绘画,还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作画,如水彩、油画棒等,还可以用上各种电脑软件来画插图。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动手、多尝试,老师相信,出色的小美编一定会在你们中间产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 一 课 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 偏偏 隐现 阴晴圆缺 吟诵 婵娟

  后鼻音:躺 朝廷

  翘舌音:玩耍 苏轼 苏辙 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 屈指算来 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 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观赏 但愿 宽慰

  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 赏( ) 陪( ) 偏( )

  要( ) 尝( ) 倍( ) 遍( )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4.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 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 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转念 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 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 离( ) 阴( ) 圆( )

  美( ) 亮( ) 远( ) 留(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 调 歌 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2、教学突破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热身训练

  1.板书“爱”。

  2.诱思:正大剧场结束曲中唱道:“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韦唯在《爱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还有一位诗人说道:“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请同学们谈对“爱”是的理解,可以引用格言、歌词、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

  二、设疑、理解、点拨

  1.提问: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2.提问: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3.提问: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辐射资料.深化理解

  1.叶圣陶说过:“作得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是多么重要。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2.指导学生阅读《一棵大树》。

  提问:大树对男孩可谓爱之有加,可是他给自己带来美好和快乐了吗?

  3.请同学们给这篇童话补充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四、本课小结

  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如此美好。请同学们在课下向其它同学讲述一个你身边发生的爱的故事。并用实际行动向你身边的人奉献出你的爱心。

  第二课时

  一、 理解作者构思

  1.课文为什么要强调是“巨人”和孩子呢?如果改成“男人”和孩子,效果会怎么样?

  2.你觉得课文在构思上还有哪些独到之处?彼此交流一下。(给予点拨)

  二、学习拟人修辞

  1.拟人是本文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修辞,从文中找出最典型的一段来,体会其妙处。

  2.指导阅读《溪水》一文,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拟人句。

  三、片断写作练习

  提问:巨人为什么“特别”想念那个小男孩?假如有朝一日,男孩又来到了巨人的花园,会发生怎样动人的一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片断。

  四、本课小结

  读童话是美好的,写童话同样是美好的。因为在读、写之中,你的心灵便得到了净化,我向同学们推荐阅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道林格雷的肖像》。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设计理念】

  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重点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能说会道”情境图,要求学生带来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相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出示成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六》教案》,来自网!

  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3.同桌互背。

  4.把成语抄在“采集本”里。

  五、学习“阅读平台”《周处除三害》

  1.《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指名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

  5.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6.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1.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①说的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②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③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个词语记在卡片上。

  2.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3.指名介绍。

  4.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②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1.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2.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想一想,自己喜欢写哪一个年龄段

  二、理清顺序

  三、动笔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 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 知道朗读。

  2、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 知道朗读。

  3、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 引导背诵。

  2、 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 指导书写。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9个生字,认读6个生字(含多音字“得”)学习偏旁“三框”;正确读写课后词语,用“立刻”写一句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华佗很聪明;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听和边读边想的习惯;教育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想办法。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华佗很聪明。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标的: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识字,培养识字能力。把理解语言文字与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读本课生字正,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古、代、名、医、斗

  学会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古、代、名、医、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名”的书写“医”的笔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大屏幕)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新朋友,从他的衣着我们就能看出他是古代的人,和我们现在的衣着不同,他是我国古代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华佗,那华佗在小时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聪明的华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你轻轻地打开语文书54页,9课《聪明的华佗》。对照拼音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音准确、姿势正确。

  2、刚才你已经把课文朗读了一遍,但是张老师听到有个别同学的读音不太准确,现在请你和同桌之间互读纠正字音,老师相信你能当好负责任的小老师。

  3、现在老师想请几个人来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谁愿意把握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指名,5人),希望在他们读的时候别的同学认真听,看看谁能发现他们读的不准确的地方。

  4、5人读课文,之后学生纠正,老师。

  5、课文中一些较难读的词语朋友走了出来,想要考考我们,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请你对着大屏幕试着读2遍,出示屏幕:

  华佗有名古代医生办法立刻

  斗得很凶,

  我得想个办法

  (1)咱们请一个同学当老师带着大家来读,如果他读对了这个词别的同学跟着齐读。

  6、咱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去读,老师相信这一遍你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好、更准确。同时交给你一个任务,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1、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的同学自己先试着用几句话来概括。

  (1)、边读边思考。

  (2)、自己试着概括。

  (3)、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说)你认为他说得好不好,你对他有哪些补充和完善。

  (5)老师:这课文讲的是:华佗的妈妈送华佗去蔡医生的药铺学徒,七岁的华佗巧妙地解答出了蔡医生地“考题”,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最终蔡医生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的事。

  (6)自己试着在和同桌说一说刚才张老师概括的主要内容。

  2、回到文中了解课文内容。(主要读中悟)

  (1)那华佗是怎样解答蔡医生出的“考题”,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的呢,课文的那些段落写了这件事,请你再次的朗读课文之后找一找。

  (学生读书-找一找)

  指名说

  (3、4)

  (2)那华佗面对两只相斗的羊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放出声音来把3、4自然段朗读1-2遍。

  (3)咱们找2个同学来每人读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认真听。

  个别读音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指导。

  (三)书写生字

  1、课文你们已经读的很流利了,咱们继续来学习其中的5个生字,看看你能不能在这节课把它掌握。

  (出示)古代名医斗

  2、谁能来读读这几个字。

  3、刚才从华佗的`衣着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古代,那你知道有名是什么意思吗?

  4、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记字方法,下面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记这些字。

  5、你想教大家记哪个字,谁来说说。

  6、指名说

  7、学生说完之后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8、你能用它来组词吗?指名说

  9、刚才老师已经范写了这5个字,现在请你打开书,认真的观察这5个字在田格中的占格。

  10、观察好的同学可以在后面描一个,写两个。(指导、巡视)

  11、展示

  三、

  这节课你们学的很认真,下节课,咱们继续

  来分析课文和学习的剩下的4个生字。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学生能准确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的主要内容,结合课文认识了5个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字义。学生在书写“医”时,写得不太端正,在书写时,还有的学生的笔顺有问题,应加强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送、刻、办、法

  2、正确读可课文中的词语,

  3、朗读课文,并能够结合课文说出华佗怎么聪明,从中感悟于是要想象华佗那样动脑筋想办法。

  学会本课4个生字:送、刻、办、法

  教学难点:

  1、“刻”的书写

  2、能从文中找出表现华佗“聪明”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聪明的华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让学生说。

  3、课文的题目叫《聪明的华佗》,那华佗到底怎么聪明了呢,请你再次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那些词或句子能够表现华佗的聪明。

  生:1、自由读,画一画

  2、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4、交流

  (1)谁能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注意说完整话。

  第一句: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手各拿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到青草,都急着去吃。

  A、(出示课件)你找到这句话了吗?来再读读。你从这句话的那些地方看出他的聪明。

  B、学生发言,老师适时。

  C、结合华佗当时的表现,你能用你生动的语言把这个聪明的华佗展示给我们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D、自由读―――指名读

  E、,这一自然段有很多地方都能体会华佗的聪明,看张老师大屏幕出示的句子,咱们一起来把它补充完整想个

  F、谁能对着大屏幕读读。

  (2)你还能从那些句子看出华佗的聪明。

  第二句:华佗看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办法。

  A、你从哪体会出来的?

  B、指名说。

  C、指导朗读

  三、“立刻”造句

  1、看到华佗这样的表现,蔡医生的反映是什么,找到这一段,自己读一读。

  2、谁能读一读

  3、蔡医生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那“立刻”是什么意思,

  4、指名说

  5、你能试着用立刻说个句子吗?

  四、学习生字

  1、立刻的“刻”和送、办法四个生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这四个字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你想教大家记哪个字,谁来说说。

  3、指名说

  4、学生说完之后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空。(重点指导客刻、办)

  5、你能用它来组词吗?指名说

  6、刚才老师已经范写了这5个字,现在请你打开书,认真的观察这5个字在田格中的占格。

  7、观察好的同学可以在后面描一个,写两个。(指导、巡视)

  8、展示

  五、作业:

  写字抄词造句。

  板书设计:

  9、聪明的华佗

  凶办法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果断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嘎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2、那么在这些英雄中你最佩服的是谁?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英雄——嘎子。

  4、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

  5、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龇牙咧嘴气势汹汹见势不妙目不转睛嚎叫太君踹开扫帚手腕胳膊

  2.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只要围绕课文内容与“小兵张嘎”进行发言。)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发现。

  第二段(第6-11自然段):夺。

  第三段(第12自然段):玩。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概括三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

  (1)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向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2)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3)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6.全班一起朗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上下文说说表现了嘎子怎样的心情。

  7.表现嘎子机智勇敢的语句:

  (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我给你们拿去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

  (2)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急中生智)

  (3)嘎子正站在院门口……急忙把门一关……(勇敢、聪明)

  (4)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身上拍去……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8.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吗?(想为奶奶报仇,因为奶奶是被鬼子杀害的。)

  9.嘎子夺到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

  11.你们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嘎子是一个聪明、勇敢、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3.收集并了解关于嘎子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轻盈、敏捷、笨重、迟钝、五彩斑斓、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

  2、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3、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2、感受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轻灵、敏捷、羽毛、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2、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鸽子和孔雀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3、出示词语“笨重、迟钝、鳞片、鳞甲、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4、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霸王龙和马门溪龙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5、图片对比,从“似乎毫不相干”引出“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一中心句。揭示课题。

  二、弄清演化过程,想象并自述

  1、问:科学家做出如此大胆地推测,他们有证据吗?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投影“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抓住“欣喜若狂”引导学生体会寻找证据的不易,(及时结合19世纪英国学者的研究之难来体会)了解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者们的重要性,指导感情朗读。

  3、对于辽西的发现,作者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从“点睛之笔”的理解入手,体会“辽西的发现”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指导朗读。

  4、过度引出“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第四自然段)

  5、生读文,填写题单。

  6、学生汇报,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图片辅助理解,并完成板书。

  7、学生不看课文,根据板书提示,发挥自己的想象,口述恐龙飞上蓝天的过程。

  三、感受语言准确性,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1、师:这篇课文除了把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外,语言的准确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这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2、范例二,出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抓住“一些、逐渐、越来越” 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

  3、运用。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学生读后说说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运用排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各种恐龙的特点。

  当堂训练:“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把恐龙的形态各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景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例如(出示)“我的班级是个奇特的大家庭:有些同学喜欢安静,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爱好唱歌,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喜欢凶猛异常的恐龙,有些同学则 。”

  四、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农村孩子是怎么不花钱买玩具,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自做玩具,同样享受到游戏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玩具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教师要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说平时喜欢玩的玩具和游戏,说说这些玩具和游戏是怎么玩的,这些游戏和玩具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

  2、导: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啊!你想知道生长在农村里的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读课文

  1、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已有的方法解决。读的时候,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6个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3、师生评读,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四)随文识字

  1、出示:编花环、吹口哨、打水漂、自由泳、打雪仗、捉迷藏、堆雪人。

  让学生说说:你认识这些玩具和游戏吗?

  2、学生边说边认识生字词。

  3、小游戏:我给词语找朋友。

  戴( )吹( )打( )丢( )

  编( )缝( )捉( )

  4、多音字练习。

  用多音字“漂”、“钉”、“场”组词。

  5、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6、选字口头组词,并试着说一句话。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生字的写法。

  2、指导“举”和“式”的写法。

  注意:“举”字的上面“兴”字的撇和捺要写大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式”字左下的“工”字要将横变为提。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1、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练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抽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导: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农村,去看一看那里的孩子是怎么游戏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农村的孩子们经常玩哪些游戏?

  指名汇报。

  3、再读课文,交流:他们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呢?

  4、导:他们在玩玩具和做游戏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快乐极了、十分自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指名找出相关内容,并引导品味、想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农村孩子的快乐、自豪。

  5、自由讨论:你玩过他们的这些游戏吗?你喜欢他们的.玩具和游戏吗?

  6、导:是啊,农村小伙伴自己动脑筋动手做玩具,玩出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他们心中的快乐与自豪吧!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农村小伙伴快乐的生活,他们也很想知道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有哪些玩具和游戏,你能介绍给他们听吗?

  2、学生练习说话,要求:说得清楚、完整、有条理。

  3、导:你希望像农村小伙伴那样自己动手做玩具吗?大胆说说你的想法吧。

  4、指名说。

  5、师:课文中介绍了农村小伙伴一年四季的玩具和游戏,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游戏?

  学生自选相应的自然段来朗读。

  指名汇报读,评读,教师相机指导。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其一:

  写几句话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游戏,记在自己的记事本上。

  动手做一个玩具或动脑设计一种新游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古诗教案09-0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园地五》语文教案07-27

语文教案模板06-21

《语文园地四》教案07-31

《语文园地六》教案08-25

小学语文教案08-26

关雎语文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