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案

时间:2024-12-14 07:29:46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六年级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六年级科学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六年级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

  2、对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健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人体健康测试记录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是健康?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完善学生的理解。

  板书课题:《我给健康下“定义”》

  二、探究学习。

  1、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五幅图。

  说一说:他们的行为健康吗?

  师生交流评议。

  2、人体健康测试。

  学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测试自己和好朋友的健康状况。并将测试情况记录在测试记录表上。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

  分析:从测试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代表交流汇报,师生评议总结。

  三、拓展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主题)。

  第二课时

  一、争议中引入,讨论中明确。

  健康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可能更会引起争议。基于此,教材不仅设计了几种对健康的不同见解,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对健康的认识。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几幅不同内容的画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认真读书等健康行为,也包括情绪暴躁摔书本、善于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内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完善对健康定义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二、活动中分析。

  在学生达成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后,教材编排了人体健康测试活动。测试的标准选自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意在使学生对健康做进一步的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结合标准分组测试或给自己打分,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测试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原因的分析也会有所区别,特别是标准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第四条可能不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可能认为这几点并不是健康所包含的.范围。

  三、活动后确定研究主题。

  人体健康测试活动后,教材刻意编排了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活动。教材中提示了几种研究的方向:即心脏、大脑、心理、青春期发育等内容,以引领学生研究的走向。教学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可以研究这几方面的内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专项研究,力求完成知识训练点的内容。例如可引导学生在研究心脏方面内容时,专项研究心脏的作用或心脏跳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但应注意,教师切不可限定学生研究的主题内容,以免限制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学后记】

  待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后,教师应立即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并布置以组为单位课下进行方案设计(也可下一课时课上进行),进而做好研究的衔接工作。

六年级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 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 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 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 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六年级科学教案4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六年级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科学教案05-27

六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5篇)10-24

六年级科学教案常用[15篇]11-06

六年级科学教案(集合15篇)10-24

科学教案(经典)12-24

【精选】科学教案12-24

科学教案[经典]12-06

科学教案(精选)10-20

科学教案【经典】07-28

科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