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30 08:45:4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精]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10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交易、身无分文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2、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入课文

  1、听写词语:

  无影无踪、荒无人烟(根据意思写词语)、身无分文、交易。

  (指名板书,其他学生书空)

  2、齐读,集体校对。

  3、理解交易的意思。

  4、找出文中带交易的段落,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

  5、一个面包值多少钱?老板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平等交易?

  二、理解交易的意思,并从课文中找到交易这个词所在的段落读读

  1、什么是交易?

  2、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交易所在的段落读一读。

  3、指读段落:

  一个面包可能值多少钱?

  4、老板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平等交易的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三、学习第三段,了解我当时的处境

  1、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

  说说我当时的处境。

  2、想想背包里可能有什么?

  3、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想想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最需要什么?

  4、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要读出作者当时的处境。

  四、学习第四段,通过老板的言行初步感知老板的为人

  1、请大家朗读第四段。

  2、我的处境如此艰难,原以为向老板说明了,就可以得到援助,可是老板却是怎么说的?

  3、听了老板的话,你想对老板说什么?

  4、让我们一起来读老板的话。

  5、除了从老板的话中感到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以外,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感觉到呢?

  6、归纳:

  是呀,从老板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表现出他的小气、不近人情。

  五、学习 十一段,通过比较面包店老板前后的言行的变化,不仅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1、找找文中哪一段也写了老板的态度

  2、同学们,读了前后两段写老板态度的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住院的费用有多少?

  归纳:老板的语言变了。

  4、还有什么变了?

  (动作)

  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竖起大拇指?

  5、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六、学习五至八段,了解老板认为的平等交易是什么

  1、按照常理,我想得到面包应该给老板什么呢?

  2、什么叫身无分文?

  3、老板认为怎样的交易是平等的?请同学们快速地从文中找一找。

  4、你认为这样的交易平等吗?为什么?

  七、学习九、十段,通过中国留学生的行动体会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1、这位中国留学生认为这样的交易平等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读读第9段,你体会到什么?

  (理解凝视)

  3、读读第10段,这时我需要这2块面包吗?

  4、学习资料袋内容。

  5、让我们再来读读老板的话,现在你知道老板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了吗?

  八、学习十二段,体会我的内心情感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2段。

  2、请你想象一下,中国留学生此时此刻会怎么做怎么说,请写下来。

  (出示:中国留学生──,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

  九、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友人的尊敬。让我们也怀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诵读《五星红旗》吧。

  【附】

  五星红旗

  啊,五星红旗,

  你是那样的鲜艳夺目;

  啊,五星红旗,

  你是那样的灿烂辉煌!

  当你冉冉升起的时候,

  像一轮火红的太阳;

  当你迎风招展的时候,

  宛如母亲在呼唤。

  万里长城,三山五岳,

  是你坚强的身躯;

  滚滚黄河,浩浩长江

  是你流动的血液;

  首都北京啊,

  你跳动的心脏。

  那金光闪闪的五星啊,

  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是港澳同胞的向往,

  是海峡两岸的期盼;

  是炎黄子孙──

  一颗颗的中国心。

  五星红旗啊,祖国!

  祖国啊,五星红旗!

  我们愿你如日中天

  如斯万年万万年!!

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 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 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 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 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 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 反馈。

  二、 学第二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 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 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 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 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 反馈。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 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 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 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 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 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 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 教师小结。

  5.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 反馈。

  (1)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 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 教师小结。

  7. 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 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构想】

  本次作文题目为“意外”,就是要同学们留心去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用笔去记录下来,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在生活中的关注与思考,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写事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写了这么久,学生有没有进步呢?他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出不同的自我感悟吗?从现在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即使是写《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发人深省的一件事》能够做到流畅地去表达和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到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的也是少之又少。

  “意外”这是一个极易引起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和思考的题目,现在的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现在的学生生活中交织着幸福、快乐、惊喜、意外、黯然、伤心……正是有了这些,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的多彩:这次作文需要我们拿起笔来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写出从这次意外中所得到的一些感悟,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完成了写作训练。

  不过在写作的题材的广泛性上,教师可适时地做一些引导,当学生思维过于局限之时,教师可补充一些思路。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让他们做到有米可炊。

  至于怎么写,教师可根据班上同学的具体程度选择训练重点:或如何处理详略、或如何叙述一件事,如何突出意外,我这篇文章能不能让读者感到意外、以及该如何选择新颖的写作形式。重要的是,本次训练只解决一个问题,切口要小,目的要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围绕主题,选择真实、准确、生动的资料。

  2.用生活中的细节去突出意外。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语言导入渲染气氛

  (往常一向穿着朴素、自然的老师今天竟穿了一身色彩鲜艳、样式前卫的时装来到学校,同学们发出小声的`惊叫,对老师也投来惊讶的眼神……)

  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是贝多芬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命运交响曲,有人说生活是爱迪生在重重挫折中那屹立不倒的勇气和决心,而我则认为生活是雨后那由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交织成的七色彩虹,那七种灿烂的颜色则是象征着生活中的热情、不屈、黯然、活力、失落和意外,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意外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意外,生活会缺少色彩。一次经过努力后的意外成功,可以让你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存在”;一次意外的中国射击的金牌,可以让我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一次意外的落水,让我们与金牌擦肩而过,它让我知道“在事情还没有结束时,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个奇妙的“意外”呢?你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意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境遇你有过吗?如果有,就请同学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谈一谈……

  生l:我一直认为当今社会上拾金不昧的人是早已濒临灭绝的,那次我的钱包掉了,里面有我妈妈的银行存折和一些现金,本以为是不可能再找回的,后来竟有人按照钱包里的地址找到我,并将钱包还给我,他的行为让我感到很意外,并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仍有拾金不昧的人。

  生2:众所周知周杰伦、S.H.E都支持,但在祖国大陆,仍有许多人支持他们、喜欢他们,这让我很意外。

  生3:我的体育成绩一向不好,每次体育考试,我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为此我感到非常自卑。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跑步,终于在一次体育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23名的好成绩,这次意外的进步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师:大家所说的意外。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在去年暑假里,同学都在关注奥运的盛况,那么在奥运期间,有没有让你激动的意外呢,谈一谈?

  (当学生的思维过于局限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

  生4:当我国110米跨栏选手刘翔在这项一直由外国人保持着冠军记录的运动中,“意外”地夺得了冠军,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二、讲述故事创设情节

  师:我来说说我的意外吧!

  (教师讲述当年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的故事,配上轻音乐。)

  当年,老师的父亲与母亲生活原本幸福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背成语,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所表达的人间真情的感悟,同时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外婆家的石桥》,受到至爱亲情的熏陶感染,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学习写读后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和体会。

  4、参加实践活动,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把学语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

  2、阅读短文《外婆家的石桥》。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自读,解决不认识的字。读通16个词语。

  2、采用录音范读、集体读、分组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读词语。

  3、练习背诵。

  二、阅读《外婆家的石桥》

  1、提出自学要求,在小组内边阅读短文边思考: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我为什么又恼恨它?

  2、学生按要求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⑴ 朗读课文。

  ⑵ 回答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石桥景色的美丽让我想起了外婆对我的爱。

  石桥给我留下美好怀念的原因是看到了石桥,我就会想起曾经关怀过我的.外婆,想到外婆对我的爱;在外婆送我去看病时,石阶把外婆绊倒了,所以我又恼恨它。

  ⑶ 通过回答自学要求中的问题,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外婆给予的关怀,一直铭记在心,对外婆寄予了深切的思念。)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投影出示作文要求,同学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

  ⑴ 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内容?

  ⑵ 作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同学讨论交流:

  ⑴ 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内容?(板书,读后感)

  ⑵ 作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让学生充分发言)。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读过的文章中,哪一篇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再想一想,为什么给你的印象深?结合现实中的事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⑴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⑵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给对方听。教师巡视。

  ⑶ 教师分别找好、中、差学生板书,同学之间评论,教师适时点拨。

  2、教师提示应注意的3个问题

  ⑴ 读懂原文抓中心。读是基础,只要读得认真、仔细、得法,才能抓住要点,透彻理解文章中含着的意思,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体会得深,读后有感。

  ⑵ 联系实际谈感受。读书时要把自己,把自己的心摆进去,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思想实际,反复思考,想想这本书(或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最感人,原因是什么;文章中什么最值得学习,怎样学习;读后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收获等等。这样,写起来才能,有感而发。

  ⑶ 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着重写感。不能只读不感,一味地抄写原文,没有什么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文章意思去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应在读的基础上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且所谈的感受和体会不但对自己有教育意义,对别人也应该有启迪。

  3、点评两篇范文:读《赶花》有感、《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

  三、学生习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附:板书设计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参加实践活动,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搞小发明或进行观察、实验

  1、大家说说小发明的范围。

  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3、争取多学科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帮助。

  二、指导撰写小论文

  1、写清发明制作的原理、制作的过程、能给人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好处,以及自己制作后的体会。

  2、附上小发明或小实验的示意图。

  3、注意文章要写得清楚明白、文通句顺。

  以上步骤放在课外进行。

  三、展示交流

  1、展示成果。

  2、宣读小论文。

  3、评选优秀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犟龟》是鄂教版六下第三单元一篇童话故事,《犟龟》教案。它是20世纪的童话佳作,作者叙述了一只小乌龟如何以它的“犟”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最终获得胜利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情节生动,语言通俗,结构严谨,形象个性鲜明,具有创新意义。因童话的通俗性和趣味性,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在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上没有很多的障碍。因此在教授时,我力求引导领悟童话阅读分析的一般规律,以期指导学生课外独立解读童话。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弄清记叙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故事情节。会编课本剧并表演。

  ⒉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进而分析“犟龟”形象特征。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完课文之后,能基本领会“犟”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重点】

  ⒈分析犟龟的形象。

  ⒉领悟“犟”的积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犟龟的“幸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说乌龟,再说说“犟”,强化“犟”的音、形、义。今天认识一只来自德国的乌龟,它是德国儿童作家米切尔·恩德带来的,名叫“犟龟”

  二、整体感知全文

  1、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童话)

  2、这篇童话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述说。

  3、概括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4、概括段意。

  三、自主品读分析形象

  1、“犟龟”在路上遇见了谁?他们怎么说的?你对他们有何看法?

  2、生浏览全文后谈想法,相机板书。板书:蜘蛛——嘲笑,爬得慢

  蜗牛——方向反了

  壁虎——婚礼取消

  乌鸦——狮王去世

  3、切身体会乌龟此时的.心态,并与平常心态对比。有一句话可概括乌龟的决心 小乌龟——“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4、说说你对犟龟的看法。犟——目标坚定毅力坚强5、分段感情朗读升华。四、小结。童话写得十分细致,皆大欢喜的结局让人兴奋。下节课据“犟”字我们来议议,还有问题想向同学老师作者发问的吗?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提出读完课文后思考的问题。要知分晓且待快下课时解决。

  二、编排课本剧

  A、 以前编过课本剧,课本剧要注意什么?

  1、时间、地点、人物、社会环境、布景、故事情节。

  2、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

  3、演员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

  4、注意旁白叙述的转化

  B、生自主组合排练 选取小组表演

  三、辩论

  看完表演后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自由辩论。要求尽量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生得出结论。自由发言 解惑。导入的问题

  四、作业

  1、续写“小乌龟回家”

  2、扩写史上最盛大的婚礼。

语文教案 篇6

  《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颇为相似。这两篇课文都着重描写了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充分表现了主要人物对“我”的一片苦心;“我”的内心独白和感受贯穿文章始终,表现了“我”对主要人物深深的怀念与感激,有力地烘托了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另外,两篇文章的结尾都含蓄深刻、余味悠长。

  学情分析

  表现继父之爱的文章,学生接触较少。文中的继父对女儿像大海一般宽广深厚的爱,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将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爱、感受这种爱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我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比较的思想,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借鉴《唯一的听众》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强化学生对同类文章特点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继父形象,体会继父对“我”深沉的爱,感受“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2 领悟“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3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相同类型文章的学法,强化学生对同类篇章布局谋篇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感悟继父形象,领悟“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2 通过比较,感悟相同类型文章的学法,强化学生对同类篇章布局谋篇特色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

  比较点的设计

  1 《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进行的比较:

  (1)内容和写法上的比同,为充分感悟这一类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准备。

  (2)两课中的“善意的谎言”的比较,使学生对继父“看海”谎言的理解变得省时高效。

  (3)《唯一的听众》学习方法的迁移,打通了学生独立、自主阅读《我看见了大海》的通道。

  (4)通过结尾比同,强化对含蓄性结尾作用的认识。

  2 “病病歪歪”、“成天”、“欣喜若狂”这三个词语的关联比较,进一步树立继父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二 运用比较,迁移学法

  (一)简单梳理《唯一的听众》和《我看见了大海》写法或者内容上的相似点

  (都是以事写人;两个人物,一主一次,事件发生在两个人之间;都是通过帮助,使次要人物发生巨大的'变化;都有善意的谎言,都体现用心的良苦。)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初步归纳两篇文章的相似点,为充分感悟这一类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准备。】

  (二)回顾学法

  《唯一的听众》一课,我们采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归纳:

  1 抓老教授到底为小伙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去理解老教授是个什么样的人。

  2 抓小伙子的发展变化,去理解老教授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法迁移

  1 启发:《唯一的听众》和《我看见了大海》两文如此相似,同学们打算怎么学?

  (结合继父的具体表现,归纳继父到底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归纳河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去理解继父的内心。)

  2 学生按总结的方法自学,默读画批,将批注写在空白处。

  三 引导学生从正面描写中感悟继父特点

  (一)思考:继父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

  (二)汇报交流,适时引导

  1 理解“继父引导河子第一次走出家门”。

  (引导学生将“继父做工作带河子走出家门、鼓励河子、帮河子结交小伙伴”等粗浅认识,提升为“继父帮助河子克服自卑心理”,体会继父在为河子的未来考虑。补充修改批注。)

  2 理解“继父讲海,承诺河子看海”。

  主要引导学生研究继父为什么这样做?

  (1)出示上节课质疑问题:

  【课件出示】

  1 继父为什么要给河子讲海的故事?

  2 继父为什么要让河子等到15岁才带她去看海?

  (2)解决质疑问题。

  解决质疑问题1: 继父为什么要给河子讲海的故事?

  导学步骤:

  ① 与《唯一的听众》进行比较,找到解决方法。

  (要了解老教授为什么装聋,就要知道装聋使小伙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里,要理解继父的谎言,可以看看这个谎言使河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② 引导学生抓住“豁然亮了”体会继父的谎言对河子产生的作用。

  (继父描绘的大海那么美,促使河子也想去看一看,点燃了河子心中的希望。继父给河子将大海的故事,目的就是让河子——树立生活的目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中的“谎言”进行比较,主动借鉴学法,使学生对继父“看海”谎言的目的的理解变得省时高效。】

  解决质疑问题2:继父为什么要让河子等到15岁才带她去看海?

  导学步骤:

  ①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继父为什么要让河子等到15岁才带她去看海。

  (体会继父的良苦用心:对于河子这样的残疾女孩,刚刚走出家门却没有生活的目标,让这样的孩子自食其力,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很长的时间。)

  ② 引读进一步理解继父“谎言”的目的:继父为什么老给河子讲海的故事?

  师引读:当河子觉得没有希望时(当河子有一点进步时,当河子不能坚持下去时),继父就给河子讲海的故事——

  生接读:“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

  (继父美丽的谎言不仅为河子树立目标,而且时时刻刻激励河子向着目标不断努力。)

  3 理解继父教河子生活本领,训练其自食其力。

  (1)汇报交流:继父为河子做了什么?

  (教本领、学生字、背课文、做家务、训练河子独立生活。)

  (2)启发思考:继父为什么这样做?(重点学习22自然段)

  导学要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

  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还成天带我去这儿去那儿……每当我做了什么我原先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继父就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把这三个带点的词联系起来,再比较着读读,看看对继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继父为什么这样做?

  (继父这样竭尽全力,目的就是要培养河子独立生活、自食其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重点词语品味之后,有意识的让学生将“病病歪歪”、“成天”、“欣喜若狂”这三个相互关联,又似乎矛盾的词语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继父形象,为下一步提升对继父的认识作铺垫。】

  (四)归纳继父形象

  提问:说说你对继父有了怎样的认识?

  (学生可能会理解到:继父有计划地用他特有的方式对河子进行着艰难的教育;尽全力培养残疾孩子自食其力;他与河子毫无血缘关系,甚至河子的亲生母亲都舍其而去,他仍给予了河子全部的爱;这是一个有着大海一般广阔胸怀、深厚爱心的继父……)

  四 引导学生从侧面描写中感悟继父的特点

  1 引导学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河子的发展变化。

  (继父希望河子的,她都一一做到了,河子由八岁前从未出过家门,胆小自卑 第一次走出家门,克服自卑 在听海的故事中,树立生活目标 艰苦练习,逐渐自食其力。)

  2 进一步理解继父形象。

  说说你对继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继父用心良苦,继父对“我”深沉的爱等。)

  3 引导学生想象表达,提升理解。

  如果你是河子,你身上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你想对继父说些什么呢?

  4 教师小结:河子的发展变化,反映的是继父的用心良苦。这篇文章里,次要人物的描写其实和《唯一的听众》一样,都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迁移《唯一的听众》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从正面、侧面这两方面来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质。】

  五 解决疑难,体会结尾特色

  (一)引读结尾,回顾疑问

  【课件出示】

  有无数次,我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上节课同学们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河子明明没有看见大海,为什么却说“我看见了”?

  (二) 联系比较,突破疑难

  1 同学们可以联系《唯一的听众》来思考:为什么小伙子知道了老教授装聋,却不说出来?为什么河子没看见大海,却说看见了呢?

  (因为小伙子明白了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他觉得最好的回报不是语言而是行动——拉好小提琴、奏出真正的音乐;河子没看见大海,却说看见了,是因为河子终于明白了继父的良苦用心,明白了继父是用看海的谎言帮助自己树立生活的目标,让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现在自己已经能够自食其力了,可以告慰继父,让继父放心了。)

  2 自读体会。

  (三)比较结尾,强化特色

  读一读本文的结尾,再比较着读一读《唯一的听众》的结尾,看看又有了怎样的发现?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我看见了大海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语文教案 篇7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背景介绍: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自主学习: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方面了解曹操其人。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曹操进行评价。

  2.读准字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老骥伏枥

  课文探究:

  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所写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2.《观沧海》体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龟虽寿》前四句修辞?说明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

  1.以观沧海。山岛竦峙。

  2.神龟虽寿,终为土灰。

  3.《观沧海》中借助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

  4.《龟虽寿》一诗中的高潮和核心的句子:

  拓展阅读: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表达与交流:

  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任务。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写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作业:1、背诵两首诗。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3、做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8个生字,3个多音字,认读4个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能在不断的应用中积累并运用词语,丰富语言。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知道动物的皮毛各有各的作用,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兴趣,能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动物的皮毛各有各的作用,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3月22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利用汉语拼音初步识字,正确认读字词,正确读文,学会11个生字,掌握5个,认读4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教学难点: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趣引入:

  1、[提前板书:时装表演]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一场时装表演,你想看吗?请你睁大眼睛,模特上场了!(学习生字装)

  2、你知道吗?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时装表演呢![板书:动物]我们快去看看吧!

  环节意图:从大家熟知的人类时装表演过渡到动物时装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动物进行时装表演,会穿什么样的服装呢?”这一疑问。问题产生了,自然就引发了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书,小声读全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读不准地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同桌读难读的句子,做到不丢字,不加字。师巡视。

  挑出难读的句子全班指。

  3、认读生字、词语

  4、出示句子,随文学习缤、称、赞、选。

  5、和同桌一起正确朗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遍读边思考: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时装表演了?

  三、写生字

  四、回读全文:

  五、作业:写生字,读课文。

  教学反思:在这次课中,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在识字教学中兴趣至关重要,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设置各种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索的环境中,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板书设计:

  6、动物时装表演

  缤称赞选

  第二课时(3月23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6个生字,朗读课文,知道动物的皮毛各有各的作用,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兴趣。用称赞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教学难点:知道动物的皮毛各有各的作用,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打开书,读课文回忆课文中有哪些动物在进行时装表演呢?

  2、在学生反馈课文内容的同时检查字词句。

  3、和同桌一起读课文,要求:

  (1)听听对方的字音读得正确吗?

  (2)读后和同桌讨论: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每种动物时装的特点吗?

  环节意图: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进行任务驱动式的的学习;渗透用简单语句归纳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三、通过自学,了解内容:

  1、小组学习:先以小组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结合“你喜欢哪种动物的时装呢?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去交流讨论。

  2、指名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环节意图: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下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时装之所以各不相同,是因为各有各的作用。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读、口述或加动作表演等)汇报出来。

  四、回读全文:

  五、生字教学:

  1、读词语

  2、记生字:

  3、指名说:

  4、说说写时注意什么?

  5、范写。

  6、学生练习。

  六、口语交际练习:

  小动物们究竟能不能评选出最佳时装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七、:

  (指板书)课文里介绍的是这几种动物皮毛的作用,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时装”特别奇妙,有着奇特的用处?请你回家问一问,找一找,查一查。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巧借多媒体创设了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感知觉处在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知识的吸收,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孔雀兄弟五彩缤纷

  北极熊白色的厚袍子

  动物时装表演刺猬硬刺

  青蛙草绿色

  变色龙随环境变换颜色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习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习惯。

  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二”。

  (二)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理解。

  2、指名读、讨论、交流。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1)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2)数一数,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阅读、反馈。

  (1)指名分段朗读,说一说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重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3)短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3、总结。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训练要求。

  1、对自己担任角色的话要表达清楚。

  2、要对购买的图书及作家有所了解。表演读书后的对话,能就新买的书,读书心得等进行交谈。

  (二)训练准备。

  1、二个或三个同学结组去买一次书,用心观察书店营业员,记下营业员的语言。

  2、买来一本新书认真看,了解书的作者及图书内容。

  3、想一想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或心得。

  (三)训练步骤。

  1、引入,揭题:同学们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现在请你们分别担任角色书店营业员,“我”、“爸爸”来表演对话。

  2、准备表演自由结组,试演。

  3、选较好的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完一组,大家评议。

  (四)评议要求。

  1、语言是否符合角色特点。

  2、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

  第三课时:

  (一)习作要求。

  1、选择小伙伴的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2、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二)习作准备。

  按一定的顺序。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表达清楚。

  (三)习作步骤。

  1、启发谈话在童年生活中,你可能结识了不少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他们中是不是有人做过的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选择一些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明确要求。

  (1)审题:小伙伴是写人的,通过一些事表现小伙伴的特点。

  (2)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做到条理清楚。

  (3)语句要通顺。

  2、指导选材。

  (1)学生回忆自己小伙伴的事。

  (2)小组交流选材。

  ①所选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品质特点。

  ②事情的经过是否说得清楚、具体。

  4、练写。

语文教案 篇10

  【《留学巴黎》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琐屑

  迷惘 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交流总结:

  四、体验与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教师寄语:

  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

  【教学总结】

  本文篇幅较长,所叙的事件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概括行文脉络是必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尽快分析清楚文章内容,进而把握本文的叙述特点。

  这篇文章和我们已经读过的课文大不相同,全文差不多都是朴素的叙述,把复杂的经历写得相当概括,几乎没有描写,很少用感情强烈的语言,因此,体会本文的概括类叙述和具体类叙述的作用以及几乎每一处概叙后面都跟着一处具体叙述的交错运用的特点是重中之重。

  另外,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比较、发现的.思路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篇:

  这课没备好课就上课,结果效果很不好。没有归纳主旨。下节课要和内容相关的马可的《心血凝成的作品》一起学,不光让学生感悟冼星热爱音乐事业、热爱祖国的品质,还要明白绝顶的作品来源生活,是真切的生命感受,是要用心血来创作的。

  但是由于课前背诵诗词,新课课文又很长,没时间检测,要想办法解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优秀教案08-30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11-04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经典)11-12

(经典)语文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