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2 08:30: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鬼是一棵矮杉树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和人物品质。

  (2)通过默读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战士来头勇挑战自我、敢于战胜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重难点、关键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

  部分课文片断投影。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时的情景。

  2、有一个小战士,也和你们一样,怕黑,以为有鬼,甚至吓的尿了裤子。

  二、速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标记

  1.来头为什么怕“从小怕鬼”?

  2.那一次来头吓得尿裤子是在什么情况下?

  三、讨论,交流

  1、因为来头小时候在财主家放牛时,厨子老宽总是在夜里对来头讲鬼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所以来头从小怕鬼。

  2、是一个人在夜里独自站岗放哨时尿裤子,因为当时周围有鬼,所以吓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和脉络

  1、找出文中一个用来隔开两件事的表明时间的词语。(“过了没几天”)

  2、讨论课文的顺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读文,划出文中描写来头心理活动的语句。

  2、联系自己比较,如果当时是你在坟地的话,你会怎么样?

  六、体会文章中写得妙的其他语句、词语

  1、根据学生找句来进行交流汇报。

  2、“来头不吭声,脸红了大半片。”

  七、指导改变顺序来改写故事

  1、出示课后问题2。

  2、讨论

  八、课堂总结

  谈谈本课给你的启发。

语文教案 篇2

  一、 导入:

  读题,课题很特别,表达了什么意思?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复习破折号的用法,在这里是解释说明的意思。应该如何读课题?(为的是突出21世纪的希望是海洋)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指导廉字的写法。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海洋有什么了解?

  学生介绍海洋。

  3、同学们都谈了搜集资料时自己对海洋的认识,请自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关于海洋的哪些方面内容呢?这三方面的内容有没有联系呢?板书:(关系密切——开发利用——保护珍惜)

  三、精读课文:

  1、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海洋。出示(2、3小节)指名读,勾画出中心句。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因为?海洋造福于人类,却又让人类恐惧于它巨大的力量(比如海啸)。

  所以引读——人们热爱——、又敬畏——,对于它的喜怒无常,人们只好“望洋兴叹”。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对伟大的事物感到自己的渺小,无可奈何)人们会叹息什么呢?

  2、指导朗读第三节。 要读出千百年来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及面对它“喜怒无常”的无奈。

  3、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假如没有海洋,或者没有价值,出示:21世纪将是( )的时代?自读课文4-8小节,勾画相关句子。

  出示:*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

  *干旱地区的水荒

  *生存空间

  默默地读读这些词句,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能源危机,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将彻底从地球上消失;食物匮乏,地球上忍受饥饿的人类数量将继续增加;水荒让地球上的人们饱受焦渴的煎熬……

  你知道吗?21世纪,人类的生活不容乐观,我们将面临许多难题:出示资料。[人类遇到了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与环境恶化三大难题。一些重要陆上矿产资源濒临枯竭;全球有近20%的'城市缺水;1999年世界总人口已突破60亿,全球贫困人口已达13亿,约有8亿人缺粮。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已相当严重,除南极洲大陆外,地球上没有遭到污染的“净土”很难寻觅。]倘若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你有什么感受?(痛苦、绝望)

  4、幸运的是,我们还拥有海洋,出示:21世纪是( )的时代。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出示第四小节。人们将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呢?

  学生汇报。指名答。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水力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建设海底城市。

  可能这中间许多关于海洋的科学知识我们无法在语文课上完全理解,大家可以在科学活动、课外阅读中去延伸学习,但是有一点我们非常明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海洋。

  5、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人与海的关系已非常密切,引读——而今,人与海洋的关系更加密切。出示第二小节,注意句号,补充说话。

  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更加密切,海洋给人提供了航行的便利;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的食盐;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解决了能源危机;为人类提供了高蛋白食品,清除食物匮乏的威胁;海水的运动发电为人类提供了无穷无尽价格低廉的电力;淡化海水可以缓解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可以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

  你能否用一个成语来表现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密切?(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出示资料,指名配乐轮读。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美丽富饶,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1)海水含8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60余种可在海水中提取。

  (2)海洋是天然蛋白质仓库,拥有海洋生物20多万种。据估计,世界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要比陆人全部耕地所提供的食物多1000倍。

  (3)矿产的储存库:广阔的海洋沉积盆地储油1500多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70%以上,天然气140亿立方米。洋底还富集了大量锰结核、磷矿石和重金属软泥等矿藏。

  (4)盐类的故乡:一立方千米海水中含3000万吨盐。

  (5)能量的源泉:海洋的波浪、潮汐蕴藏着巨大的动力能,加上海水热能和盐度差能等能量,约70亿千瓦以上。

  (6)水资源的宝库:海水本身就是人类一笔巨大财富,它集中了地球97%的水,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淡化,用于农业灌溉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广袤的海洋还为人类提供了辽阔的生存空间。

  再读第四节。

  6、为什么把海洋视为21世纪的希望呢?人类面临困境时,把“目光转向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7、在我们面临生存压力的这个时代,堪称聚宝盆的海洋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不再叹息,不再“望洋兴叹”,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汇报。大家都意识到了重要的一点,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四、总结:

  大海,气势磅礴,力量无穷,物产丰富,慷慨无私,出示图片而今海洋污染,资源被滥用等现象不容轻视。我们在向大海索取时,在开发利用它时,一定要牢记住,再读最后一节。

  请记住: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板书: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与人类关系密切

  开发海洋 利用海洋

  保护海洋 珍惜海洋资源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主要讲述了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由于本文偏重于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介绍,科学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以往学生都不太感兴趣。这次在执教时,我的教学着眼点就在于将这样一篇课文上出语文味来。

  在研读教材的时候,我发现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从写作特点上来看,文中却并没有太多的说明方法,没有常见的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等方法,所以整篇文章专业性过强。因此,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取舍,用课外资料丰富了原文比较平面、专业的语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受到倘若失去海洋,人类将会遭到重重危机包裹的灭顶之灾。当学生在勾画词句之后,看到了海洋给人类的奉献,就将21世纪的希望放大了,升化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7、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

  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

  十、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

  2.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的情感注视充满创造魅力的生命世界,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让学生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必须从日常的点滴做起,不断超越自我,将来回报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教学过程:

  (用电子幻灯片提纲展示)

  标题:

  让人生更有意义

  标题:

  生命之火

  播放视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片段,仔细品味影片中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讨论:奥斯特洛夫斯基光辉的一生说明了什么?

  标题:过有意义的生活

  活动:进取目标。点击图片故事并说明:毛毛虫的.故事、一生的志愿、你在做什么、老鼠百变、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

  活动:有所贡献。大家谈,实话实说。可以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也可以用学生自己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活动:敢于创造。漫画——成功与失败,袁隆平与吴运铎的故事,点击漫画与故事并说明。

  活动:说说自己的人生计划。

  活动:画生命线

  诗朗诵:《风雨中,我们成长……》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点内容:一为生命之火;二为过有意义的生活,这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有较大帮助,我预祝同学们一路走好!

  下课:最后在(播放视频)《小草》的歌声中下课……

  案例评析:

  执教者非常重视人生意义的精神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播放视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片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仔细品味影片中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以此营造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尔后,执教者充分利用图片故事,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过有意义的生活必须做到有进取目标,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并能敢于创造。

  最后在《小草》歌声中下课,全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学生陶醉其中,兴趣盎然。

语文教案 篇5

  能说会写

  要是有了它……

  教材简析

  本课是“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训练项目。本次训练意在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种自己最理想的东西来,并为此作了4点提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敢想,特别是敢说的能力。

  设计理念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积极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初步使学生具备查阅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语言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开动脑筋思维,敢想、敢说,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

  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介绍清楚,并能说出特点和用途。

  教学准备

  1.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或科学幻想的图书、资料。

  2.“一家三口因看电视而争吵的情境”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龙龙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可今天这一家人却吵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大屏幕。(播放课件:龙龙一家人为看电视争执起来,妈妈要看电视剧,爸爸要看球赛,龙龙要看动画片。)

  2.龙龙想请大家来帮忙,帮他解决一下家里的矛盾。怎么解决?请大家想一想。(生想后自由发言)

  3.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假如有那样一种东西不就好了吗?现在,我们就以“要是有了它”为话题,请同学们来个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种你最理想的东西来怎么样?(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看看书里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2.生读完后指名汇报。

  三、介绍资料,引出话题

  1.老师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或科学幻想的书籍、资料,现在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介绍?(指名介绍)

  2.这些资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谁愿意说一说?(指名说)

  3.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科学发明都是发明者先有了奇思妙想,再去动手实践才创造出来的。也有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先从科学幻想开始的。

  四、开动脑筋,奇思妙想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小发明家吗?那就请你们开动脑筋去想象,让想象插上翅膀去飞翔吧!把你最想要的东西想象出来,它也许就会成为你明天的发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思考。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各成员的创意,准备汇报。

  五、再创情境,表达创新

  1.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是某发明公司的负责人,现场招聘一位小发明家,你们愿意帮老师做小评委吗?看谁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发明家。(交待口语交际要求:说清发明物品的名称、特点、用途,如果能配图说明就更好了。)

  2.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推荐的发明,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师相机引导、点拨,注意肯定有独到之处的想法。

  3.评选出小发明家,颁发证书。

  4.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只要你们善于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们都会成为小发明家的。

  六、拓展延伸,课外练笔

  由于课堂内时间有限,许多同学的奇思妙想都没有机会说听。那么就让我们课后动笔把自己的创意写一写好吗?(得到回答后)那就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你的发明想法写在里,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发明”带来的快乐吧!

语文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雪被子》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五年制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发展语言为主线,注重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脑、动口、动笔”。而这一编排特点也恰好体现了大纲对。

  本教材“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的要求。因而,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是本册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本篇课文是一篇儿童散文,它是继一册《雪娃娃》之后的又一篇有关雪的课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在洁净美丽的白雪覆盖下的冬景,一个神奇犹如梦幻般的境界。课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包含着两个自然科学知识:“小雪花给麦苗盖上了雪白的被子”说明厚厚的积雪能保持地温,抵挡寒风和霜冻对庄稼的侵袭;“雪被子下面,麦苗们做了两个快乐的梦”,揭示了“瑞雪兆丰年”的自然规律。这篇课文可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掌握6个生字(麦、苗、盖、呼、淘、哨)教学1—2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第3自然段,进行听说训练,掌握相应的生字新词。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朗读训练。

  而本课时即第一课时的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线,即让学生做到“三动”,以学生为主体,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本课时教学目标

  (1)初谈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麦、苗、盖、呼、淘、哨”6个生字,理解“被子、满天、雪花、麦苗、暖呼呼”的意思。

  (3)读通课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明白“雪被子”能保持地温这一科学道理。

  (4)培养合理的想象力。

  学会6个生字,新词;懂得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长得好而丰收的道理。

  2.教学难点

  麦苗为什么觉得暖呼呼的?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生字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即集中读拼音,分散教学字义,并运用部件分析法,熟字比较法教学生字字形。运用启发式提问、图文结合、句子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掌握内容,积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2、学法

  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看,生字“淘”的正确书写要重点指导。新词“暖呼呼”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积雪能保持地温,二年级的小朋友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以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

  4.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思路:

  谈话引题激趣——听录音初感课文——自学课文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l、2自然段——复习巩固

  1.谈话引题激趣。

  小朋友,冬天到了,你觉得大自然中什么景色最美?下雪的时候,你们常常干些什么?雪不但洁白、美丽,对庄稼还很有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雪被子》。运用谈话法揭题,自然、简洁、有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2.听录音初感课文。

  利用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从而产生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自学课文生字词。

  自学要求:(小黑板出示)

  (1)初读课文,利用拼音学习新字;

  (2)划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的意思。

  (3)看出字,说字形。

  (4)想—想:课文写谁喜欢什么?

  这—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让他们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让学生在自己读、看、比较、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字词的音、形、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检查自学情况。

  (1)看卡片读生字。

  学生易读错的字shào(哨)mèng(梦)fēng(丰),

  多音字jiē(结)多读几次。

  (2)记字形。

  比较法:“麦”与“表”相比较,“苗”与“猫”比较

  动作演示法:盖

  部件分析法:呼——口十乎,哨——口十肖

  笔顺分析法:“淘”字右半边的笔顺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出示句式:课文主要讲(谁)喜欢(什么)?让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让我们教师有重点地查漏补缺,又让学生有充分动口的机会,既掌握了新知,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学习课文l、2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并找出共有几句话。

  (3)比较句子:小雪花飞,落在麦地里。

  小雪花满天飞,轻轻落在麦地里。

  哪句好?运用语句比较,体会语感,启发想象,然后进行朗读指导,“轻轻”应读得轻些,“满天飞”应读重音,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感受课文的美。

  6.复习巩固。

  (1)读生字卡片,复习6个生字的字形,主要是为了查漏补缺,防止学生在读音、书写上出现错误。

  (2)小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佼学生再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3)作业。

  a.比—比,再组词。

  麦( )苗( )苗( )哨( )

  b.抄写6个生字。

  这两题作业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字形,提高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熟记生字、新词,理解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温,使麦子长得好而丰收的道理,我采用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这种板书设计既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