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优秀

时间:2024-09-20 07:46: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优秀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优秀1

  学习目标: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3、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学法指导:

  这是两篇散文,散文的学习宜采用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主旨,在朗读中体味文本的语言,在朗读中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行道树》)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抓住文眼,感受行道树所象征的奉献者形象,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热身

  1、请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堕落()烟cōng()点zhuì()繁弦急管()

  苦熬()牙yín()冉冉()贪lán()污浊()

  2、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

  (1)、课文是用第几人称写成的?

  (2)、课文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内容与主题的?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交流预习1

  (二)、听读或朗读课文,并交流预习2

  (三)、悟读,理解内容

  1、通过朗读,你感悟到了什么?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是一列的行道树,我是从课文的

  看出来的。

  2、通过理解,(三)、疑读,品味语言

  这篇课文虽短,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难于理解。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些难于理解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探讨。

  (四)、拓展阅读

  行道树

  陈润曦

  初中时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

  没想到这时会想起它,因为它的渺小。

  我们学校大门外的两旁都是树。很是茂盛。这些树一直贯穿地包围着整个科技园。不知不觉便形成了科技园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我不敢说它们给我带来了什么东西,但我却总是感受到了它们用力的呼吸,即使它们不曾引起人的注意。

  第一次感受它们的存在,是在领通知书的。那天。天气格外炎热,仿佛太阳只管它不顾死活地放射性“大笑”,把所有的“笑声”散发出来似的。于是,人们变得黝黑。于是,人们变得浮躁。于是,人们懒得不想睁开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懒懒散散,惟有树,努力地张开它们的“三头六臂”,努力地与太阳比着“胸怀”的宽广。只是,终究是比不过的.。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有了树的伟大,才能渗析出太阳的斑斑点点,不能不说,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多么感谢它。

  我总是坐在窗边。我也喜欢窗打开后,蹿进来的新鲜的气息。即使夹杂着许许多多城市中的尘土,但始终不能拂灭那新生嫩芽的生机,高大树木的凉意……这些,总在炎热夏天的午后,为你的心灵带来一次洗礼。

  灯火霓虹的城市,改不了的喧嚣,换不了的颜面。只有那些树让你感受到了时间在变,季节在变,虽然很不明显。但即使是嗅觉不灵敏的我也能从中嗅出点什么。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路灯会不会孤独;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人们会不会感到缺少了什么。

  我只知道虽然这些树都在,但谁也没有很细心地每天观察它们。它们只是城市的陪衬,可有可无。但它们真的消失的时候,你才觉得生命中真的缺少了、失去了什么。

  是的,这人来人往的城市,总是有些东西在用力地呼吸着,比如行道树。这些东西在默默地创造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奇迹。

  第二课时(《第一次真好》)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文中事件的概括,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

  3、结合自身的经历,感悟并学会珍惜人生“第一次”的体验。

  一、课前热身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硕大()shà时间()zǐ妹()

  玲珑剔透()()()fū小鸟()雏形()

  2、默读课文,思考:

  ⑴、全文一共记叙了哪些“第一次”?

  ⑵、作者对“第一次”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检查交流预习1

  (二)、自由读课文后,交流预习2

  (三)、仔细读课文,并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第一次”,请简要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3、请试着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四)、赏析读课文,回答:

  1、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五)、体验读课文,想一想:

  1、作者既然说“第一次真好”,为什么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不矛盾吗?

  2、既然第一次真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试举例说明。

  3、请讲述你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4、学完了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思考一下:此刻,你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愿同学们努力去尝试给我们生命中带来宝贵经验的有益的第一次,开拓暂新的生活领域,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立足点。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学会在经历“愉快”之后的思考和“不愉快”之后的反思,认识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了解作者思想情趣。

  难点:1、对“愉快”或“不愉快”经历进行思考和反思。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构想:

  抓住“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这个中心,把握“好”的真正含义。体味作者所说的“好”为什么值得珍重,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引导学生自发追问为什么一些坏事也值得珍重,从而达到反思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目的。当然,有些第一次不提倡经历。

  一课时。

  [新课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行道树》,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集体回答)赞美无私奉献者。很好。在现实社会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引发学生回答)有。那么比如发明电灯的科学家爱迪生能否算是其中一个?他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在发明像我们现在这样性能稳定的电灯之前做了五千多次试验,这五千多次失败中的每一次对这项发明来说都是第一次(在黑板上书写“第一次”),那么这每个第一次有没有意义和价值?是否值得珍重?好不好?周素珊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等一下我们再做分析?

  [单堂授课导语](上课前准备一只西红柿)同学们,这是什么?(拿到同学们中间,船给同学们观看辨识)(同学们回答)西红柿。是吗?谁敢尝尝?(让勇敢的学生品尝,如果没人品尝,由教师掰开给学生再一次确认)的确是西红柿。大家想一想人类第一次吃西红柿要不要勇气?那么这个第一次尝试好不好?(在黑板上书写“第一次”)(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简明地给同学们讲一讲第一次吃西红柿的故事。参见《安徽省普通话测试与训练》)周素珊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等一下我们再做分析?

  [文学常识]

  作者:周素珊

  选文:本文节选自《无言歌》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表现和语速。听读时在黑板上记下错读和误读的字词。

  范读,纠正字音。

  2.赏读课文:

  出示简答题:

  ①作者认为第一次怎样?

  ②课文选取了几个第一次,哪几次是详写的?

  ③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作者所说的是哪一种?

  ④课文的中心思想(中心句)是哪一句?

  个人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认为第一次真好(在新课导入时书写的第一次后添写真好二字),课文总共选取了8个第一次。(板书8个第一次具体内容)其中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孵小鸟两件事。大家知道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的补充。第5自然段6个第一次之后有一个省略号说明第一次有很多很多次,作者在这里只选取两个第一次来重点描写,前者是植(静)物,后者是动物;前者感情没有什么变化,一直保持喜悦和新奇,后者先是惊奇,再是恶心,后来喜爱,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这说明这两次都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种用个别对象代表普遍意义的写作方法就是“以小见大”。作者选取的第一次都是以有益身心为出发点的,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研讨与探究]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研讨与联系”,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

  出示思考题,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是“一副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或风光画?

  2.“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3.“我喜爱他们由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4.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体验与反思]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在理解研讨探究4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化理解。

  1.任选两名同学讲述自己的.“第一次”?

  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第3问:不断开拓有益身心健康的新的生活领域。

  [拓展质疑]

  由同学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其他同学解决回答,解答不了的,有教师明确。(根据情况限时限量)

  [课堂小结]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第一次遇到的挫折会使你增长勇气和才干。“不愉快”的第一次如此,“愉快”的第一次更应如此。生活阅历越丰富,我们的生活就越多姿多彩。希望大家珍视你所经历的第一次,不断开拓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领域。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⑵ 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2、过程和方法:

  ⑴ 初步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扫除课文生字词。

  ⑵ 通过朗读、质疑 、探究,正确理解第一次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细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1、朗读题目《第一次真好》,学生会读出不同的语气和重音。到底怎么读好?看到这题目,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

  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并借助注释、词典,联系语境读读掌握这些词:

  雏形 丰硕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 不可磨灭

  2、同桌交流初读感悟,并诉之于朗读。学生练读,老师范读相结合。

  3、在初步探究有收获的基础上,还有什么问题?

  4、合作研讨:

  如: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5、全班交流与总结,再次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6、语言应用:

  ⑴ 只是一种点缀。

  ⑵ 冉冉升起。

  ⑶ 一 硕大的 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⑷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⑸ 值得低回品味。

  ⑹ 给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⑺ 玲珑剔透。

  7、作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你的第一次写成一段话。

  ⑴ 完成思考练习二。

  ⑵ 用课文自读提示上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教学啦给大家分享的6篇《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第一次真好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优秀教案设计01-06

《红领巾真好》教案优秀08-11

《老山界》教案设计优秀05-26

《唯一的听众》教案设计优秀11-22

《邓稼先》教案设计优秀03-29

猴子种果树优秀教案设计07-07

《桥之美》教案设计优秀12-14

最新《父亲的叮嘱》教案设计意图优秀10-16

雪地里的小画家优秀教案设计02-17

《父亲的菜园》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