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7 08:21:0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话题导入。

  1、同学们,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们个个能说会道,并且善解人意。所以,今天老师是带着问题来请你们帮忙的,你们愿意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我吗?

  2、多媒体出示课件。(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

  3、你认为这位同学这样做对吗?你打算怎样劝告他呢?

  二、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1、出示课本中三位同学说的话。

  读读这三位同学说的话,你认为这位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谈看法。学生进行评价,老师适时点拨。

  三位同学说话的角度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都在劝那位同学不要这样做。第三位同学是用关心的口吻说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三、模拟情境,尝试实践。

  1、出示课件。(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2、学生模拟,劝他别这样做。

  3、师生评价。

  劝别人时要做到:

  (1)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4、出示课件。(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5、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劝告,组内成员分角色表演。

  6、学生合作表演,师生评价表演效果。

  同学们的表演很投入也很动情,劝说者劝说时的态度很诚恳,理由很充分,表达也很婉转,听了劝告者的话,被劝者心悦诚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劝告情景,感受到了劝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有效的劝告可以使人身心放松,豁然开朗;有效的劝告能使人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改正缺点。真诚的劝告如同明媚的春光,温暖人们的心灵。

  【板书设计】

  劝告

  1、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一就的句式,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

  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学习默读课文;会用帮助造句。

  三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复述课文;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里的字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四教学准备:

  《宝莲灯》的碟片、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6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求:

  认真观看动画片《宝莲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的《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表达的是唐朝诗人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要观看一部动画片《宝莲灯》,讲的是一个男孩练好武功解救母亲的故事。

  2提出观看要求:观看时注意力集中,不插嘴,不议论。3学生观看《宝莲灯》

  二《宝莲灯》就是按照《劈山救母》这篇课文改编的,回去熟读《劈山救母》(一)(二)这篇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学会《劈山救母》(一)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观看了动画片《宝莲灯》,今天,我们在来学习由《宝莲灯》改编的课文《劈山救母》。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二齐读课题,学习题中生字。

  三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3齐读课文。

  4通过观看《宝莲灯》和熟读课文《劈山救母》(一)这篇课文,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5交流: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是怎么习武练功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圈出: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

  四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析识记字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巩固字词,初步认识一就的句式。复述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劈山救母》(一)中的`词语

  二默读课文,思考每段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沉香没有见到妈妈

  听爸爸说妈妈善良被二郎神(心狠手辣)压华山

  习武练功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

  练就一身武艺

  三利用板书复述故事。

  1自由练说

  2同桌两人交替说、听,互评。

  3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见课文练习4)

  2照样子,用一就的句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指导完成语文练习册。

  第五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劈山救母》(二)中的生字。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劈山救母》的第二部分

  二读课文,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3齐读课文。

  4通过观看《宝莲灯》和熟读课文《劈山救母》(二)这篇课文,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5交流: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圈出:

  翻过高山跨过身涧野果充饥泉水喝喝

  磨出血泡划下血痕(不在乎)

  他是怎么解救母亲的?

  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三学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析识记字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六课时

  教学要求:

  巩固字词,会用帮助造句。复述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课文,指名说说每段主要讲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救母心切

  厉尽千心万苦:

  翻过高山跨过深涧野果充饥泉水解渴

  磨出血泡划下血痕

  沉香仙人送神斧

  帮助他打败二郎神

  劈山救母举起劈去

  一声巨响劈成两半

  重见天日扑进怀抱

  三利用板书复述故事。

  1自由练说

  2同桌两人交替说、听,互评。

  3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见课文后练习四)

  2用帮助造句,先口述,再写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了高山()了仙人

  ()了深涧()了二郎神

  ()了血泡()了天日

  ()了血痕()了怀抱

  4完成语文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语文教案-20xx年的一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20xx年,谁能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环境状况?27年后,我们的国家又会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读一篇想像日记,想一想: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2)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日记。

  2.指名找出日记中提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

  3.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了解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1.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2.针对你所了解的现状,想一想,20xx年还会出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四)总结、扩展

  搜集大量资料,想一想,预防20xx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方法,根据其中一点写成一篇文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20xx年的一天》。

  (五)板书设计

  28* 20xx年的一天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注意结合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总结扩展中教师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想一想预防20xx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及方法,根据其中一点写成一篇文章,让每个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

  1、收集人类破坏地球环境的资料,以及有关环境治理的资料。

  2、制作调查图表。

  3、开个小型演讲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自渎、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难点分析

  1.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2.“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主题,体会诗歌热烈真挚的情感。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驾驭想象的能力。

  3、明确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和当代意义。

  说明:

  这首诗歌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进行细枝末节的分析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并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是最基本的。同时由于诗人在创作中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从诗歌采用的统一的意象上来理解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站在五四运动和今天这两个不同的时间点上理解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体会本诗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充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够分析诗歌的丰富意象,从而理解作者的想象力及驾驭想象的能力。

  2、难点:正确理解时代背景和本诗主题的关系。

  说明:

  在诗人的笔下,人与地球的'关系成为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这是诗人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想象的艺术境界。因而通过诗歌中既多样又统一的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想象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此外,这首诗歌的产生并不是诗人单纯的个人理想,而是社会理想的体现,这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民主平等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是一个难题,并且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今天的视角来阅读诗歌,使优秀诗歌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你曾经读过关于母亲的诗歌吗?然后引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导入本课的学习。快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思考学过的关于母亲的诗歌,同时学生可以互相补充。温故而知新,快速熟悉诗歌写作的对象。

  朗读品味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熟悉诗歌,进入诗境。同时在倾听教师的朗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真挚情感。激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同时为正确理解诗歌作好铺垫。

  重点把握

  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诗人将我和地球的关系想象成谁和谁的关系?

  2、地球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在诗歌丰富的意象中却变得单纯统一,为什么?学生在诗歌中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另外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可以明确多样的意象却有一个形象的核心,这使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变得单纯,这是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的体现。

  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艺术境界。

  难点讨论

  1、诗人强调人是地球之子,是大自然之子,通过这种关系的描绘,他最终要在诗歌中表达什么主题?

  2、这样的主题和五四运动的思想有何关系?

  3、如果从今天的角度解读这首诗歌,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什么主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等形式逐渐使各问题迎刃而解。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广度。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进行比较,体会三首诗歌的不同主题。拓宽阅读面,提高鉴赏能力。

  思路点拨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自由。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赏析评价;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郭沫若的诗歌特色;同时与艾青、舒婷的诗歌进行比较教学,理解在这些诗歌中母亲的不同含义、诗歌的不同主题也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法。

  练习举隅

  1、诗人将地球称为“我的母亲”有什么深刻含义?

  2、郭沫若的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有何特点,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

  3、对这首诗歌写一段鉴赏性的评论。字数3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心﹑中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中国结的实物,中国结的有关资料。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结。(板书:中国结)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中国结是什么样儿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中国结为什么以中国命名?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2、默读课文,你对中国结有了哪些了解?(全班交流)

  3、中国结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结受欢迎?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过渡: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那其他人喜欢吗?

  2.中国结是如何制作而成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

  3.介绍自己手中的中国结,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4.从哪儿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呢?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受宠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自然段,用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关词句。

  5. 中国结还有哪些受宠的原因呢?

  6.为什么中国结能够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呢?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奥妙就在这个“头”上,这个“头”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谁来读一读3—6自然段?读出句子中饱含的丰富感情来。(指名读)

  2. 师生合作读,读出这美好的感觉。

  3. 欣赏中国结。(播放中国结的图片)

  4.此时此刻,令你叹为观止的还只是一个个中国结吗?(生自由说)

  四、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化的悠久,不仅体现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样的恢弘巨制之中,还体现在这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中国结身上。

  板书设计:

  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

  中国结 受 宠

  中国心 中国情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 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 (dàn ) 亘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炽痛 (chì ) 嗥鸣 (háo) 谰语( lán )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

  1、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作文《我爱家乡的——》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低年纪学生尤为重要。

  三维目标:

  知识性: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了解短文共有几句话。

  能力性: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准确、明白地回答短文中的问题。

  情感性: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准确、明白地回答短文中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

  要读懂短文需要注意什么?

  生:1、认真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

  2、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多读几遍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

  设计意图: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二、回顾短文中常出现的知识点。

  (一)认识句号、问好、感叹号。根据标点符号写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出示一段话,数数共几句?

  [这个环节,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已学过的可以表示一句话的标点符号有哪些,再用不同的标点说话加深印象,说句子时注意提醒孩子要说完整句。]

  (二)认识描写颜色的词。写出表示颜色的词:______ ___ __

  师适机指导:五颜六色、五彩这两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吗?

  找出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三)、出示例文

  公园里的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公园里面到处是鲜花的海洋。

  在鲜花的海洋上,来了一群会飞的花朵,他们是漂亮的蝴蝶。看,小小的蝴蝶,拍着五颜六色的翅膀,在花海里飞舞,多好看啊!

  认真阅读短文,说说“海洋”指的是公园里的什么?

  师指导:找不出答案一定要多读短文,联系上下文。

  四、练习(期末提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08-09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