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3 10:20:5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总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体会文章对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歌颂。

  2、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领略文章绚丽多彩之美。

  2、掌握文章比喻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中关于威尼斯风光的部分,并介绍: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是许多人最想去旅游的目的地之一。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那座著名的水城去游览一下,感受它那浑然天成的美。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集体朗读后文,之后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第4段:

  第4段写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作者是怎样写的?试简要分析。

  明确:

  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由此可见,威尼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来自网!

  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六、探究:

  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七、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语文教案 篇2

  文章分析:

  这是一篇儿童诗,极富童趣,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思维展示给大家一个热爱生活、充溢幻想的小朋友的多彩的内心世界。

  教学本课应注意这样几个点:

  1、诗歌的朗读。

  2、生字的学习。

  同时应该处置好这样几种关系;

  1、银河的知识和本诗的关系。

  2、本诗的朗读和扩展内容的`衔接。

  3、读诗和识字的比重。

  教学准备:

  1、研究性学习专题——《银河,让我了解你》

  2、背动作儿歌、课前一只歌《蓝猫》。

  教学过程: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门里一张口同学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小朋友仰望银河,发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问银河。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局部比较熟悉?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能不能写下来。(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

  2、出示: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2、同学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考虑: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为了突出强调自身要说的话。)

  3、怎么读才干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考虑: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

  电脑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假如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你也有问题吗?来试着问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板书: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帘”、“女”等到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词卡、月亮挂图、课件、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入情入景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李老师小时候的心愿呀,是当一名人民教师,现在李老师的愿望实现了。李老师读书的时候呀,跟你们现在一样,很爱学习,很爱动脑筋,所以就实现了自己的心愿。那你们有什么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月亮有什么心愿?

  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

  月亮的.心愿(注意轻声)

  1、课题中哪个字是轻声?

  2、指名说。

  齐读。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

  把你不认识的字或不熟的字圈出来,然后对照拼音读三遍,边圈边读。

  2、出示生字。

  3、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不看书,对照黑板再把生字读一读,并自己试着组词。

  ⑴ 开火车认读:

  读字,偏旁。

  组词。

  老师相机指导。

  ⑵ 去掉拼音齐读。

  ⑶ 指名大声读出自己会认的字,并把自己记字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⑷ 师说字谜,学生猜:

  帘──洞穴下面挂条毛巾。

  背──月亮上边是北京。

  ⑸ 学生自己说字谜大家猜。

  三、再读课文,赏析全文

  过渡: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月亮到底有什么心愿。

  1、初略感知,形成表象:

  ⑴ 范读,先把课文中的轻声都作上记号,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现在李老师要找出最佳模仿者了。

  领读全文,找出最佳模仿者。

  (这里有直接引出话句,之前未接触,提醒注意)

  2、品析全文,感受心愿:

  李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呀,知道了这天晚上月亮吃完晚饭后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就来到两个小朋友的窗前。

  ⑴ 投影出示图1:

  ① 看图说话:你看到了什么?

  你现在就是月亮了,注意看图:

  自己读描写这个小女孩的自然段。等会儿找个读得最认真的小月亮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② 学生自由找读。

  ③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划出你喜欢的词语。

  ④ 齐读(不要吵醒了小女孩)。

  ⑵ 你们现在来到这个小女孩窗前,你们的心愿是怎样的?为什么你会有这个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⑶ 理解“自言自语”:

  指名说/模仿。

  ⑷ 理解“商量”:

  ① 你们这些月亮心愿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天上月亮的心愿是否跟你们一样?

  ② 同桌读关于写第一个小女孩的自然段。

  同桌商量谁先读给谁听?

  ③ 用“商量”说话。

  ⑸ 你们真能干,都能跟天上的月亮想的一样。

  ⑹ 投影出示第图2:

  只读跟第二幅图有关的自然段。

  小月亮准备好了,指名读。

  2、同学们,我发现一个秘密:

  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点不同,就是对话里面没有了谁说谁说。李老师现在考考你们了,你知道课文中的对话都是谁说的吗?请你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等会儿我找个读得最认真又最好的小朋友上来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你听后是怎么想的?月亮呢?她又是怎么做的?

  5、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想的是否又跟月亮想的一样?

  师生分角色读第二个小朋友的片段:

  师:作者

  男生:珍珍

  女生:妈妈

  四、扩展小结 体会深意

  月亮开始是什么心愿?

  好天气。

  后来呢?

  下雨。

  月亮为什么要改变心愿呢?月亮最终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1、出示句卡:

  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2、理解“艳阳天”:

  今天是个艳阳天吗?什么样的天才是艳阳天?

  3、你们现在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了吗?

  指名自由发言

  4、练习说话: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亮?

  5、你有什么心愿要送给月亮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 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 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 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 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 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板书

  12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 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2个字,会写3个字,结合图了解字义。

  能力目标: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用看图了解字义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真的写字。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六位同学为一小组围坐、图片和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十二张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问:这十二张图片中有三张是我们人身上有的,是哪三张?

  3、板书课题:口耳目

  二、授新

  1、轻轻翻开《口耳目》这一课,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

  2、教学“目”:

  ⑴ 把表示“眼睛”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这画的是什么?用一个字怎么来表示?

  ⑵ 师范写“目”的古文字。

  ⑶ 把“目”字卡片贴在古文字旁,指名学生读。

  ⑷ 让学生看图比较字形。(师适机解释“什么是象形字及其简历”。)

  ⑸ 归纳学法:

  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3、用以上学法自学其余11个字:

  每小组分发一套卡片,每位学生拿最会读的两张卡片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点评:学法指导由扶到放,给学生留有自主下厂学习的余地,创造合作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4、交流:

  ⑴ 每一小组指名代表上台带领同学读一读自己手中的卡片。

  ⑵ 让下面的`同学把十二张卡片中缺少的字卡片找出来,看看在谁的手中,请他上来领着同学读一读。

  5、同组同学互相给这十二个字口头组词。

  6、交流:

  每组指名同学给这十二个字口头组词。

  三、课中休息一分钟

  点评:结合一年级儿童身心特征,适当的休息可以称得上“磨刀不误砍柴工”。

  四)指导书写“十、木、禾”

  1、观察这三个字,问:

  “十、木、禾”三字中都有哪两子种笔画?板书:一 |

  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加一加”识字法。)

  2、师演示这三个字,学生观察字的位置及笔顺规则。

  3、总结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4、描笔顺,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给这三个字组词。

  点评:让学生找特点,自己归纳总结字形,加深对字形的记忆。

  五、巩固练习

  1、做游戏:给每一字的字娃娃戴帽子:

  把音节帽子戴在相应的字娃娃头上。

  2、看看这些字娃娃是哪一类的:

  翻开卡片:口耳目是器官家的,日月火是自然家的,羊鸟兔是动物家的,木禾竹是植物家的。

《语文教案【汇总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总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体会文章对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歌颂。

  2、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领略文章绚丽多彩之美。

  2、掌握文章比喻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中关于威尼斯风光的部分,并介绍: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是许多人最想去旅游的目的地之一。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那座著名的水城去游览一下,感受它那浑然天成的美。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集体朗读后文,之后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第4段:

  第4段写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作者是怎样写的?试简要分析。

  明确:

  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由此可见,威尼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来自网!

  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六、探究:

  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七、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语文教案 篇2

  文章分析:

  这是一篇儿童诗,极富童趣,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思维展示给大家一个热爱生活、充溢幻想的小朋友的多彩的内心世界。

  教学本课应注意这样几个点:

  1、诗歌的朗读。

  2、生字的学习。

  同时应该处置好这样几种关系;

  1、银河的知识和本诗的关系。

  2、本诗的朗读和扩展内容的`衔接。

  3、读诗和识字的比重。

  教学准备:

  1、研究性学习专题——《银河,让我了解你》

  2、背动作儿歌、课前一只歌《蓝猫》。

  教学过程: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门里一张口同学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小朋友仰望银河,发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问银河。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局部比较熟悉?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能不能写下来。(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

  2、出示: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2、同学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考虑: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为了突出强调自身要说的话。)

  3、怎么读才干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考虑: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

  电脑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假如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你也有问题吗?来试着问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板书: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帘”、“女”等到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词卡、月亮挂图、课件、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入情入景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李老师小时候的心愿呀,是当一名人民教师,现在李老师的愿望实现了。李老师读书的时候呀,跟你们现在一样,很爱学习,很爱动脑筋,所以就实现了自己的心愿。那你们有什么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月亮有什么心愿?

  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

  月亮的.心愿(注意轻声)

  1、课题中哪个字是轻声?

  2、指名说。

  齐读。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

  把你不认识的字或不熟的字圈出来,然后对照拼音读三遍,边圈边读。

  2、出示生字。

  3、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不看书,对照黑板再把生字读一读,并自己试着组词。

  ⑴ 开火车认读:

  读字,偏旁。

  组词。

  老师相机指导。

  ⑵ 去掉拼音齐读。

  ⑶ 指名大声读出自己会认的字,并把自己记字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⑷ 师说字谜,学生猜:

  帘──洞穴下面挂条毛巾。

  背──月亮上边是北京。

  ⑸ 学生自己说字谜大家猜。

  三、再读课文,赏析全文

  过渡: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月亮到底有什么心愿。

  1、初略感知,形成表象:

  ⑴ 范读,先把课文中的轻声都作上记号,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现在李老师要找出最佳模仿者了。

  领读全文,找出最佳模仿者。

  (这里有直接引出话句,之前未接触,提醒注意)

  2、品析全文,感受心愿:

  李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呀,知道了这天晚上月亮吃完晚饭后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就来到两个小朋友的窗前。

  ⑴ 投影出示图1:

  ① 看图说话:你看到了什么?

  你现在就是月亮了,注意看图:

  自己读描写这个小女孩的自然段。等会儿找个读得最认真的小月亮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② 学生自由找读。

  ③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划出你喜欢的词语。

  ④ 齐读(不要吵醒了小女孩)。

  ⑵ 你们现在来到这个小女孩窗前,你们的心愿是怎样的?为什么你会有这个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⑶ 理解“自言自语”:

  指名说/模仿。

  ⑷ 理解“商量”:

  ① 你们这些月亮心愿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天上月亮的心愿是否跟你们一样?

  ② 同桌读关于写第一个小女孩的自然段。

  同桌商量谁先读给谁听?

  ③ 用“商量”说话。

  ⑸ 你们真能干,都能跟天上的月亮想的一样。

  ⑹ 投影出示第图2:

  只读跟第二幅图有关的自然段。

  小月亮准备好了,指名读。

  2、同学们,我发现一个秘密:

  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点不同,就是对话里面没有了谁说谁说。李老师现在考考你们了,你知道课文中的对话都是谁说的吗?请你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等会儿我找个读得最认真又最好的小朋友上来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你听后是怎么想的?月亮呢?她又是怎么做的?

  5、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想的是否又跟月亮想的一样?

  师生分角色读第二个小朋友的片段:

  师:作者

  男生:珍珍

  女生:妈妈

  四、扩展小结 体会深意

  月亮开始是什么心愿?

  好天气。

  后来呢?

  下雨。

  月亮为什么要改变心愿呢?月亮最终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1、出示句卡:

  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2、理解“艳阳天”:

  今天是个艳阳天吗?什么样的天才是艳阳天?

  3、你们现在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了吗?

  指名自由发言

  4、练习说话: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亮?

  5、你有什么心愿要送给月亮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 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 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 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 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 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板书

  12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 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2个字,会写3个字,结合图了解字义。

  能力目标: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用看图了解字义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真的写字。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六位同学为一小组围坐、图片和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十二张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问:这十二张图片中有三张是我们人身上有的,是哪三张?

  3、板书课题:口耳目

  二、授新

  1、轻轻翻开《口耳目》这一课,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

  2、教学“目”:

  ⑴ 把表示“眼睛”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这画的是什么?用一个字怎么来表示?

  ⑵ 师范写“目”的古文字。

  ⑶ 把“目”字卡片贴在古文字旁,指名学生读。

  ⑷ 让学生看图比较字形。(师适机解释“什么是象形字及其简历”。)

  ⑸ 归纳学法:

  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3、用以上学法自学其余11个字:

  每小组分发一套卡片,每位学生拿最会读的两张卡片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点评:学法指导由扶到放,给学生留有自主下厂学习的余地,创造合作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4、交流:

  ⑴ 每一小组指名代表上台带领同学读一读自己手中的卡片。

  ⑵ 让下面的`同学把十二张卡片中缺少的字卡片找出来,看看在谁的手中,请他上来领着同学读一读。

  5、同组同学互相给这十二个字口头组词。

  6、交流:

  每组指名同学给这十二个字口头组词。

  三、课中休息一分钟

  点评:结合一年级儿童身心特征,适当的休息可以称得上“磨刀不误砍柴工”。

  四)指导书写“十、木、禾”

  1、观察这三个字,问:

  “十、木、禾”三字中都有哪两子种笔画?板书:一 |

  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加一加”识字法。)

  2、师演示这三个字,学生观察字的位置及笔顺规则。

  3、总结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4、描笔顺,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给这三个字组词。

  点评:让学生找特点,自己归纳总结字形,加深对字形的记忆。

  五、巩固练习

  1、做游戏:给每一字的字娃娃戴帽子:

  把音节帽子戴在相应的字娃娃头上。

  2、看看这些字娃娃是哪一类的:

  翻开卡片:口耳目是器官家的,日月火是自然家的,羊鸟兔是动物家的,木禾竹是植物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