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汇编【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
制作树叶标本过程的录像和做好的树叶标本若干。
到户外观赏落叶,并捡回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要求树叶完整、平整。
制作标本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抹布、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皱纹纸。
活动目标
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材料。
感受树叶的多样与美丽,对植物产生探究的兴趣。
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准备过程:采集、清洁与干燥,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观赏树叶标本的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
2.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捡回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树叶。老师也很喜欢各种美丽的小树叶,你们看这些都是老师喜欢的落叶,它们好看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欣赏树叶标本,了解制作标本的意义。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标本与落叶的区别。
教师:这些树叶和小朋友刚捡回来的树叶一样吗?这些树叶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树叶标本)
2.幼儿观赏树叶标本。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树叶标本:你们见过树叶标本吗?在哪里见过?
(2)教师:为什么有人要采集树叶做标本?标本有什么用?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标本就像照片一样,它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许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树叶标本不会枯掉、也不会腐烂,因此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播放录像,让幼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简单方法。
1.让幼儿猜猜、说说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
2.观看录像,教师肯定幼儿的已有经验。
3.重点讨论制作树叶标本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树叶,为制作树叶标本做准备。
引导幼儿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制作树叶标本的初步工作:选择完整、平整的树叶—用抹布清洁树叶—用皱纹纸干燥树叶—用较厚的旧书夹压树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活动区提供各种树叶标本,供幼儿认识。
日常渗透:带领幼儿定期为树叶换皱纹纸,待观察若干天树叶完全干燥后,就可进行标本制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尝试搬玩具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2、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幼儿玩具若干,有大的、小的、轻的、重的不同种类的玩具;玩具材料若干:小推车、塑料袋、大小塑料框、布、绳子。另准备花风两个,大地毯一块,气球伞一把及椅子(与人数相等),录音机;音乐磁带,青蛙布袋木偶。
2、场地布置。
①教师椅子;②幼儿椅子;③地毯;
④玩具散放用气球伞盖住;⑤工具材料;⑥花屏风。
活动过程:
1、从复习故事《拔萝卜》引出问题,尝试创新解决。
(1)师生共同讲故事《拔萝卜》,边讲边唱,激起幼儿快乐的情绪,感受各角色为拔出萝卜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2)提出问题,大家终于把萝卜拔出来了,可是萝卜太大了,怎么运回家呢?
(3)幼儿思考,提出多种解决方法。教师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充分肯定幼儿针对此问题所想出的搬运方法。
2、综合活动:搬玩具。
(1)进人情境:教师出示木偶,由青蛙博士告诉幼儿神奇的秘密。青蛙博士:“我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在森林里藏着一个神奇的大口袋,里面装着许多许多好玩的玩具,如果你们能想办法一次把它们都搬完,这些玩具就送给你们玩了。激发幼儿去尝试的欲望,并强调将玩具一次都搬完这一要求,在这一规则约束下,幼儿可充分利用材料,并更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2)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搬玩具:
①听着欢快的音乐进入大森林,找寻神奇的口袋。
②打开口袋,看看有些什么?
③尝试一次将玩具全搬走。(幼儿尝试搬玩具时,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可协助,但不正面指导。)
④针对幼儿的活动予以评价。
(3)请出青蛙博士,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评价。
①先请幼儿将自己搬来的玩具放在椅子前。
②对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材料、运用的多种方法有创新表现的幼儿予以表扬,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肯定,对责任心强、玩具搬得多的.幼儿予以赞赏。
③结合“一次全搬完”这一规则要求决定是否将玩具送给大家。
④如果幼儿未按“一次全搬完”这一要求完成任务,青蛙博士告诉幼儿,玩具将全部收回。
⑤在受到一定挫折的情况下,教师鼓励幼儿再争取一次机会,不怕失败。
(4)大家共同讨论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相互配合不够,只顾自己,没有充分利用工具等。)
(5)再次尝试搬玩具:先将玩具送回去。再次尝试。教师指导语:“怎样才能搬得更多呢?”“再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多搬一些呢?”“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搬完了?”
3、归纳总结经验,体验成功。
(1)青蛙博士再次评价,决定是否将玩具送给幼儿。
①归纳方法:大的抱,小的、零散的用塑料袋、框、推车或布等聚拢搬运,一人拿不动,两人或多人合作,巧妙运用身体各部位或服装来装运等。
②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决定是否送给幼儿。
(2)与现实生活联系,迁移经验:
“今天小朋友们在搬玩具时使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了,如果你们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只要开动脑筋定会成功的。”
(3)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谢青蛙博士,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将玩具搬回教室。《萝卜》的故事和歌曲是幼儿学过的知识,在这一活动中不仅对之前做了了复习巩固,而且还利用它挖掘出更新的教育素材,启发了创新意识。
活动延伸:
1、将活动中努力得到的玩具搬到班级让幼儿玩,幼儿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培养幼儿对玩具的爱护。
2、这个活动不仅是游戏,而且有实际的意义。幼儿会有许多相似的经历,比如收拾学具时就可以运用这一经验,使用一些工具将很多东西归类摆放并且搬往一处,知道掌握些搬运方法和技巧,更能省时又省力。
课题评价:
1、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的愿望强烈作为活动的刺激源,的确起到了恰当的作用。
2、从搬运方法分析:第一次尝试,幼儿使用较多的工具和塑料袋,能将有的玩具搬了回来,可见幼儿首先运用了生活的经验。第二次尝试,幼儿搬运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抱扛,有的把小玩具放在大玩具上抬着走,在利用了提供的工具之外,还有很多新的创意。
3、从合作性方面分析:第一次尝试,绝大多数幼儿是自顾自的,有的幼儿用塑料袋装了几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就拎了回来,而且很满足。有的幼儿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抱了许多玩具,很辛苦地搬回来。但幼儿之间联系很少,反映了幼儿的基本状态。第二次尝试,大家共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去的目的性增强了,合作行为大大增多,直到将最后一件玩具拿在手中,大家才一起往回搬,表现出幼儿很强的集体观念,的确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健康与体育是分不开的,教师不能只关注传授技能,还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合作的精神。让幼儿在各种玩法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感受成功。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2、练习向上跳的动作技能,尝试向上跳用头顶到距离20厘米左右的物体。
3、在游戏中尝试观察、讨论、探索向上跳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孩子学习跳跃。
教学难点:登高触物跳。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呼啦圈、松塔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幼儿和教师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二、基本环节:游戏开始
1、教师手拿一个松塔教具高高举起,让小朋友说一说,你怎样才能吃到松塔?
2、好,让幼儿排着队一个一个用头顶到松塔。(随着音乐)
3、幼儿站成一圈,教师站在中间,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吃到松塔的`?(跳起来,用头顶)
那么,老师要看看谁跳的高?(让一名幼儿跳一下,教师总结要领:一蹲二摆三起跳)
4、按照刚才的动作要领,再来做一遍吃松塔的游戏。(教师强调动作要领)
5、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呼啦圈,把呼啦圈放在地上,小朋友站在里面,教师拿一个粘有松塔的教具,让小朋友跳起来,用头顶。(随着音乐)
6、增加难度:在教师的保护下,幼儿从长条凳上跳下,用头顶到小松塔。(这一环节,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定,胆子太小的幼儿教师要大胆鼓励.。)
三、延伸环节:让幼儿拿着一面粘有老鹰图案,一面粘有松塔的教具,看到老鹰就原地休息,看到松塔就跳起来用头顶到。
四、结束环节: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优美的钢琴曲慢慢放松,晃晃头、动动肩、拍拍手臂、锤锤腿。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10-05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精选]09-14
(精选)中班教案11-19
中班教案(精选)11-06
(经典)中班教案01-13
中班教案(经典)12-01
【精选】中班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