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0 16:18: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精华【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学习准备

  1、 生字卡片(师生各自准备)、写句子的小黑板、挂图

  2、 搜集资料,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3、带生字的树叶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这些娃娃都非常惹人喜爱。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下风娃娃,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关于风娃娃的知识?

  2、小朋友们对风娃娃的了解还真不少,瞧!风娃娃给我们吹来了许多树叶做礼物,呆会儿,谁能认识上面的字就能把树叶贴到自己小组的大树上去。请翻到70页赶快自己学一学吧!有不会认的字,可以向小组的同学请教。

  3、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4、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贴树叶)

  5、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6、老师逐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二)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喜欢它吗?跟同桌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板书:好事 坏事

  2、 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

  (2)吹帆船

  (3)吹风筝

  (4)吹衣服、吹小树(板书)

  3、 出示挂图,分组自由选择图画,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做好事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弊龌凳掳蹇椤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4、 汇报学习成果

  (1)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风娃娃的心情怎样?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风娃娃做了什么坏事?人们是怎么责怪风娃娃的?

  (3)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体会风娃娃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

  (4)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抢树叶。(分组开火车读另一组树上的字,把它抢到自己这一组的大树上来。)

  2、 自由选择课文的一部分感情朗读,并展示给小组的同学听。

  3、风娃娃听了小朋友们的话,会怎么做呢?

  (二)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右边及字的写法应注意笔顺。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特别是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而且容易跟奶字右边部分混淆,写字时要注意。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

  ①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②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三)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板书: 16风娃娃

  好事 坏事

  吹大风车 吹风筝

  吹帆船 吹衣服

  吹小树

  挂图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从语文教材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本课在本单元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人物分析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教学目标及要求

  ①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

  ③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3、重点难点

  ①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②构思新颖巧妙悬念的设置

  二、教法分析

  1、整体感知法

  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整体感知小说。

  2、比较教学法

  与《变色龙》比较,共性——善变的性格

  3、自主讨论法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三、学法指导

  本文在分析人物,环境时抓住一个“变”,在构思铺排时抓住一个“巧”字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在初二学过一篇《变色龙》还记得吗?请同学们回忆——小说“变色龙”是指谁?为何称之为“变色龙?有何特点?”

  明确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特点——善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另一个外国的作家写的一篇也是讲述人善变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2、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3、整体感知小说,知线索

  明确: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4、情节:人物态度,找出菲利普夫妇言行变化的代表句。

  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

  人物态度对比:

  前: 希望(正直,有良心)→福星唯一希望→不是他,

  后: ↑ ↑ ↑

  恐怖 流氓,坏蛋 不安

  是他→流氓

  ↑ ↑

  哆嗦打听 煞白暴怒

  5、人物性格分析(讨论)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

  对 民,爱慕虚荣。

  比 “我”一个也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用同情心 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6、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各自的作用?(略)

  7、小说主题讨论:

  金钱至上

  8、发散训练

  ①小说的结局怎样?人物命运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②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③写作:请以“人与人这间”为题,反映当代人际关系的中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预习探究

  1、熟悉本课生字生词。

  (出示有关生字生词,指名认读。)

  2、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季羡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合作交流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3、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季羡林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季羡林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季羡林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4.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品读感悟

  一、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季羡林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季羡林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2.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拓展延伸。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11-12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复习教案08-23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11-04

【经典】语文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