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 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
2、FLASH欣赏:丰收的秋天 (加入动作)
小结:秋天有很多庄稼都丰收了,有稻子、棉花…..,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 (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
————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 (麦芒)
————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
————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 故事:稻子和麦子
1、 稻子和麦子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 小结: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提醒幼儿在玩的时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三、 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活动反思:
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从来没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透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做了一张调查表并且带幼儿去看了收割好的稻子。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并且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稻子和麦子、故事:稻子和麦子、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调查表和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向听课的家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但是,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不足之处。首先,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由于是向家长开放的半日活动,有的幼儿显的有点异常兴奋,虽然活动氛围热烈,但是部分幼儿不能仔细倾听其他幼儿的发言,导致回答重复的比较多。其次,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很强。在活动中,我听见在我边上的幼儿在剥开稻子和麦子后,轻声的说了一句“怎么会这样”其实,他在观察后产生了问题,但当我让他提出问题时,却胆怯了。因此,我觉得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培养好他们的倾听的能力比较重要。这样,在活动中既有利于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而问题意识是让孩子通过自我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在活动中让同伴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对前期经验的回顾)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图片,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同步观看视频验证)
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1)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图片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
(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原来每幅图里都藏着一只小昆虫啊,你觉得谁藏的最好?谁有什么新发现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有的不仅颜色像,连样子也像,这种方法更高明,我们叫它“拟态。”
4、游戏“比眼力”:幼儿细致观察、快速寻找图片中隐藏的昆虫。(幼儿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是小昆虫藏得好,还是小朋友眼睛亮?我们和它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
5、游戏“昆虫小侦探”,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的“伪装术”,产生探究的兴趣。(游戏中感知、体验)昆虫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认识它们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
这里有大树、花园和草丛,请一组小朋友帮昆虫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另一组小朋友来做“昆虫小侦探”去找一找,然后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发现的?
6、活动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车、飞机等内容的图片,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保护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人类也向昆虫学习了“保护色”这种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吗?我这儿还有一些图片,送给你们带回去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筷子、勺子、吸铁石能从米中取出小铁珠,感受吸铁石给米中取物带来的方便。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萌发进一步探索吸铁石的秘密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小铁珠。
2、每组准备一份取物的工具,有筷子、勺子和吸铁石。分别放置在小篮子里。再准备每组一个空盆子。
3、教师准备二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天晚上,有一只老鼠出来偷吃米,还把许多的小铁珠打翻在米缸里了。米和小铁珠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幼儿自由说说取小铁珠的方法。
二、提供工具,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工具。
1、出示:筷子、勺子、吸铁石,猜一猜,这些工具能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2、出示统计表(一),介绍记录方法(在表格中第一格打勾和叉)。
三、探索:
1、老师说明要求:每人选一样工具,把取出来的小铁珠放在空盆子里。换工具时要把原来的工具放好,注意不要把米弄出来。取出小铁珠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出来的?
2、幼儿开始取物,并记录(记录在相应工具后面第二格,打勾和叉)
请幼儿说说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的?和你猜想的是不是一样?
3、什么工具取回形针又快又方便?幼儿自由地说说。
四、取铁珠比赛。
1、每人取一样工具,不能换工具,又快又好地取小铁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看谁取的小铁珠多,老师喊停必须停下来,否则算犯规。
2、记录结果,数小铁珠的个数,在记录(二)中填写。
3、得出结论:取米中的小铁珠用吸铁石又快又方便。
【活动延伸】
吸铁石有这么大的本领,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呢?我们下次再来讨论。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让纸发出声音带来的乐趣
2、通过操作实践,尝试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3、探索对比面巾纸和牛皮纸发出的声音,从而了解两种纸质软硬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物质准备:
图画纸、皱纹纸、电光纸、面巾纸、牛皮纸
活动过程
一、律动《猪小弟操》
二、试一试,说一说
1、尝试操作,发现发出声音的方法
2、用不同的方法让一张纸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三、比一比,想一想
1、对比牛皮纸盒面巾纸发出声音的不同
2、体验用一种方法让不同的纸唱歌
3、体验多种方法使不同的纸发出不同的声音
四、听一听,玩一玩
引导幼儿听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纸为歌曲伴奏
五、情感教育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用聪明的`智慧发现了纸的秘密,你们太棒了!原来纸能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它的本领可真大,以后我们也要节约用纸,不能随便的浪费。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近来,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喜欢动物,对动物也有着自然特殊的情感,他们喜欢小动物,乐意于小动物亲近;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通过"找尾巴"来开展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想想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3.幼儿能在探索中大胆地说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的尾巴。
2.ppt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寻找动物的尾巴。
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在电视上看见一个新闻,新闻里面的记者阿姨说:动物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小动物们的尾巴不见了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尾巴。
师:我们来看看师那些小动物调皮把尾巴弄掉了。
:教师和幼儿一起帮助小动物找尾巴
二、让幼儿观察图片。(ppt)
1.出示图一:小松鼠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雨伞)
2.出示图二:燕子师: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剪刀)
3.出示图三:金鱼师:这是小金鱼,小金鱼的尾巴像什么呀?(扇子)
4.出示图四:蜻蜓师:小蜻蜓的'尾巴像什么呀?(竹竿)
三、说说那些动物的尾巴本领大。
师:刚才呀我们看到了那些动物呀?这些动物们的尾巴都想什么呀?他们的本领大不大?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里看看还有谁的尾巴本领大呀?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0
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7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7-31
中班科学教案(荐)08-02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07-23
(优秀)中班科学教案08-05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08-11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8-16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