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班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2、了解纸的一般用途,懂的爱惜纸。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纸若干,一些纸制品,(布置区域),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教师说:“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参加纸娃娃展览会,”边唱歌边拍手进场。
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这些纸是一样吗?(报纸、挂历纸、白纸、卡纸、水粉纸等)它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光亮度不同)请你们摸一摸,这些纸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感觉怎样?(光滑和粗糙,硬和软,厚薄等不一样。)
2、了解纸的用途
(1)教师说:“这些纸有什么用吗?(书写、印刷、包装、折纸等)
(2)扩展幼儿经验
教师说:”请你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纸和纸做的东西。(在文具店、家里、书店......)请你找一下教室里,哪里是纸制品,幼儿讨论。
(3)教师说:“刚才纸娃娃说,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设计一顶帽子,然后用来开舞会时带的`。老师有一个设计方案。就是折一顶好看的帽子。请你们挑一张自己喜欢的纸娃娃来折。好了,我们一起来折吧!教师边说边示范折法。
3、让幼儿懂得爱惜纸
教师说:”小朋友,纸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要爱惜纸和图书,节约用纸,好了,我们现在带上自己折的帽子参加舞会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照镜子的经验。
2、1面大镜子。
难点重点:
懂得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镜子,引导活动主题。
教师指着镜子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
二、讲述故事:(小毛毛照镜子),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
2、教师:小毛毛做了什么动作?镜子中的.小毛毛做了什么?
3、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四句话:小毛毛连连摇着小脑袋,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连连摇着小脑袋。小毛毛吃着甜果果,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吃着甜果果。你送给他甜果果,他也会送给你甜果果。小毛毛慢慢地把甜果果送过去,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把甜果果慢慢地送过来。
4、教师:为什么两个甜果果慢慢地碰到一起后,两个小毛毛都笑了?引导幼儿懂得,有了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这样大家都会快乐。
三、引导幼儿玩镜子游戏,尝试用故事的句式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在镜子面前我们做一个动作,大镜子里的我们也会做同样的动作。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清楚地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感受到了照镜子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3
《乌鸦喝水》这节课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主要引导学生们在进行表演、讨论乃至争论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知识的获取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我把思考的权利和时间大胆地交给了他们。“你能帮乌鸦想办法吗?”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促进了双向互动、
亲身经历和探究性的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模仿乌鸦的办法做实验,验证了乌鸦做法的正确性,培养了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表演、观看中也体会到乌鸦口渴的难受,初见到水时的.惊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个过程,并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乌鸦的心情。
而在拓展部分,我问学生:“乌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水?”大家的思维活跃,如用吸管吸,用石子砸一个洞等方法。学生的答案使整个课堂焕然一新,也使我体会到在自由平等氛围中创新的可贵。
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故事的情节,初步了解雪的特征。
2、喜欢听故事,能学说故事中简单的对话。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看到过下雪
(材料准备)PPT课件、自制小图书
重点:感受理解故事的情节,初步了解雪的特征
难点:喜欢听故事,能学说故事中简单的'对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到了冬天,很多地方都会下雪。
——你见过雪吗?说说雪是怎样的吗?(鼓励幼儿个别说说)
过渡:小动物们想法和你们一样吗?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朋友是怎么说的?
二、欣赏故事,看看讲讲。
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小猫认为雪是什么呢?(听听说说小猫的话)
小狗、小鸭、小鸡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听听说说小动物的话)
——它们的想法对不对?
鸡妈妈怎么知道小猫它们讲得不对呢?
欣赏雪景,说说自己对雪的想法。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
小结: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尝试了以后再说。
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提供绘画材料,请幼儿绘制雪景。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画书,能看懂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2、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二、活动准备
1、图画书《扁扁嘴和尖尖嘴》,幼儿人手1册。
2、用回形针从第11页开始将后面的书夹起来。
3、自制《扁扁嘴和尖尖嘴》的教学大书或多媒体大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自主阅读图画故事书,感知故事内容。
(1)请幼儿观察封面,猜猜这本书是讲关于谁的'故事。
(2)幼儿自己看图画书至第1页,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画面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3)询问幼儿有哪些地方看不懂,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回答。
(4)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图画书里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图画书,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逐页出示教学大书,带领幼儿观察并讲述第2—11页。
(2)教师:故事里有谁?鹅哥哥在做什么?
(3)教师:鹅哥哥为什么不和小鸡做朋友?为什么不和小鸭做朋友?
3、让幼儿猜想鹅哥哥找到朋友吗?为什么?
4.幼儿自主阅读图画第12—19页,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
(1)让幼儿取下回形针,启发幼儿自己阅读图画第12—19页,感知好朋友快乐游戏的情节。
(2)教师:小鸡和小鸭找到朋友了吗?他们怎么游戏的?
(3)教师:鹅哥哥找到朋友了吗?找到的是谁?它们怎么游戏的?
5、教师带幼儿完整地阅读图画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从头开始一页页边翻书边讲述故事。
(2)鹅哥哥为什么不和小鸡小鸭玩?
(3)小鸡小鸭找到朋友后时怎么游戏的?
(4)后来发生了什么事鹅鹅哥哥又和小鸡小鸭玩了?
展开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加表演游戏,认真扮演小白鸡,小黄鸡、小花鸡等角色。
2、能根据自己对故事《三只小鸡》的理解,在语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3、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合作游戏,正确的处理游戏中的纠纷。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熟悉三只小鸡的故事,并能在语言上有感情的表现。
2、物质准备:三只小鸡、老牛头饰;故事磁带。
游戏过程:
1、出示三只小鸡的图片,引起回忆,交代要求。
师:"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故事了的小鸡吗?今天我们又要来看这个表演了,但今天是小指偶来为我们表演。"幼儿观看表演,学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语句。
2、分段表演,学说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语句。
(1)小黄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是怎么回答
(2)小白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是怎么回答
(3)小花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又是怎么回答
3、完整表演。教师操作木偶,幼儿说小黑鸡、小黄鸡,小花鸡的语句。
4、小结: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的.很好,有的小朋友还加上了动作,想表演呢,那我们下次就来学习表演。
活动反思
1、活动简况:
幼儿在游戏中能初步了解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对于主人公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角色对话也基本掌握,也懂得了要做一个礼貌的好孩子。但对于老牛的角色对话掌握的不够。
2、不足之处:
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活动中教师问的较多,幼儿的思维受牵制较多。
3、原因:
材料中只准备了挂图与指偶,故事的表现形式较单一,无法引起幼儿较多的兴趣。
4、对策:
(1)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播放该故事,增加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2)利用区域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三只小鸡的故事情节。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精选】07-27
小班教案(经典)09-12
小班的教案02-23
(精选)小班教案12-05
【经典】小班教案12-07
小班教案(经典)12-19
小班教案【经典】01-03
小班的教案07-12
(经典)小班教案02-18
[经典]小班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