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教案

时间:2024-07-12 12:56:4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的教案

小班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4、了解雪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趣味练习:贴雪花

  3、图片:雪景

  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活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展开

  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

  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提问:

  (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

  (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三、结束

  欣赏故事《下雪了》

小班的教案2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很喜欢参加户外活动,但动作还不协调,很容易摔跤。为了锻炼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我设计了一节户外活动《好玩的球》。想通过本次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让每个孩子学习到新的玩法,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拍球,抛接球,滚球,踢静止球等多种球的玩法,发展幼儿的综合运动技能。

  2、培养幼儿对玩球和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平整宽阔的场地,彩色的小皮球。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边唱儿歌边活动四肢春天天气真好,(双手高高举起,左右摇摆。)花儿都开了,(两手张开放在下巴下,像两片小叶子)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做弯腰动作)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张开双臂学蝴蝶飞。)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学小白兔跳)

  二、导入

  以儿歌《大皮球》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大皮球妈妈买个皮球,上面画个小猴,我来拍拍皮球,小猴翻个跟斗。请每个小朋友自选一个皮球,说说自己的`皮球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图案?自己拍一拍皮球。

  三、教师示范几种球的玩法,指导幼儿自由玩球。

  1、追球两名幼儿一只球,甲幼儿为滚球人将球滚出,乙幼儿为追球人,当甲幼儿将球滚出后,乙马上向前去追球,追到球后交换角色。注意球要挨地滚动。

  2、反弹球两名幼儿一只球,一人将球往地上用力拍,球往上反弹时,对方立即去接住球。然后交换角色,继续玩。

  3、滚球过门两人一球,一幼儿两腿开立做球门,另一幼儿距三米处,对准球门滚出球,进球为胜,交换角色,继续进行。

  4、我来拍,你来接两名幼儿一只球,幼儿甲边拍球边说:"一二三四五,请你来接住。"当说到"住"时把球抛给幼儿乙,幼儿乙接着球后,边拍球边说:"一二三四五,请你来接住。"将球再抛给甲。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皮球,并把自己学习的新玩法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请爸爸妈妈也表演几种新玩法。

小班的教案3

  目标:

  1、认识自己的物品标记,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的物品的位置。

  2、能区自己与别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用自己物品的位置。

  准备:

  1、实物图标若干张(操作卡片)

  2、活动前已让幼儿选择过自己喜爱的图标(一套图标有数张相同的),教师在其中的一张上写好幼儿的`姓名,将该套图标中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橱、毛巾架、杂物箱等处。

  过程:

  1、认图标。

  出示插有实物图标,并在纸板上指认出来。教师核对图标上的姓名,说对的就让幼儿将图标取走,说错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某幼儿选择的应是小兔,教师就提示说:你选的是一种长耳朵、短尾巴、一跳一跳走路的小动物。

  2、明确生活用品使用规则

  告诉幼儿,在幼儿园里每个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茶杯、毛巾、小床、杂物箱等。并说明每一个小朋友只准用自己的用品。

  3、寻找自己的生活用品。

  教师让幼儿手持图标自己走动,去对应茶杯橱、毛巾架、杂物箱等处的相同标志,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后,在将手上的图标还给老师。

  在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看看自己的图标旁边是哪些图标,丰富幼儿表述方位的词汇和语句。如:我的图标旁边是小鸭子图标,上面是小汽车图标等。

小班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

  2、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木变化及菊花。

  2、配乐诗歌。

  3、课件《秋天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讨论:秋天有哪些花开了?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

  2、导出诗歌:秋天是多么的美丽啊!这些花儿和树都要来说说它们看见的秋天。

  二、欣赏诗歌:

  1、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2、分析诗歌:菊花是怎样说秋天的?枫叶是怎么样说秋天的?松树是怎么样说秋天的?大地说什么呢?

  3、出示图片,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句式: 说:秋天是 。

  4、进一步理解诗歌: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依此类推)为什么大地说秋天的彩色的?

  5、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得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6、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还有许多东西也想说说秋天的颜色,出示苹果,你觉得苹果会说什么呢?

  2、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3、把幼儿仿编的话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四、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色彩表现秋天的颜色。

  2、在自然角收集、展示秋天的水果、种子。

小班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小猴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2、培养幼儿礼貌待客和做客。

  3、学习礼貌用语:请、谢谢、不用谢、再见。

  活动准备:

  1、《小猴请客》语音CD(盒带)、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

  2、点心、积塑、玩具、书。

  活动过程:

  1、课前给幼儿讲述《小猴请客》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提问:哪些小动物来小猴家做客了?小猴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客人又是怎样说的.?小猴为什么把又青又小的桃子留给自己了?如果你请小伙伴到家里玩,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到娃娃家进行模拟表演:欢迎来做客。

  (1)创设做客场景,请幼儿模拟角色进行表演,重点指导幼儿做热情的小主人和有礼貌的小客人。

  (2)教师提示幼儿表演时注意:小主人见到客人应该怎样说?怎样做?客人对小主人应该说些什么?客人要走了,应怎样对主人说?小主人对客人说些什么?

  (3)在模拟表演时,教师可变换不同的角色和事件,增加幼儿表演的兴趣,学习待客的方式。

  小结:教育幼儿做个热情的小主人和有礼貌的小客人。

小班的教案6

  小班幼儿喜欢蹦蹦跳跳,但是动作协调性不够,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有的孩子特喜欢跳,有的调皮的孩子会站在小椅子上向下跳,于是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学一学动物的跳,在平时幼儿的练习中,我观察到他们对于动作本身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体验,可由于幼儿腿部力量较薄弱,动作控制意识不够主动,缺乏动作自我监控,常常出现:两脚不能同时起跳、落地;连续跳几下就会放弃或者动作僵硬不自然。于是我设计了一节身锻活动“我会跳”,让孩子们在模仿动物跳的同时来规范动作。

  【目标预设】

  1、学习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行进跳。

  2、尝试与同伴合作行进跳,体验合作运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一、开始部分

  1、活动的重点是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行进跳

  2、活动的难点是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行进跳

  师幼一起听音乐做热身运动(上肢运动、下蹲运动、转动脚腕、整理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模仿小动物跳(播放音乐:我爱蹦蹦跳)师:小朋友们这两个动物认识吗?它们有一个本领都会跳,咱们来学一学它们是怎么跳的,轻轻地走到小动物家玩一玩,学一学它们的本领。

  (评析:动物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小兔和青蛙也是小朋友们最常见的动物,在创设的`情境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幼儿学小兔跳,一组幼儿学青蛙跳,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2、交流反馈:小兔是怎么跳的呢?小青蛙又是怎么跳的?

  (评析: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加以巩固动物的跳法)

  3、学习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行进跳

  4、师:我是袋鼠妈妈,你们想做我的宝宝吗?袋鼠妈妈是怎么跳的呢?

  5、边示范边讲解动作(双脚并拢、小手放在胸前、腿稍微弯曲、轻轻地一蹦一跳向前跳)(评析: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在边讲解时边示范,幼儿可以进行模仿练习

  6、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小兔跟袋鼠都是双脚并拢跳的。

  7、幼儿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8、提出要求:小袋鼠们真能干,现在请小袋鼠们去帮妈妈把粮食运回来好吗?(每人拿一个雪花片)

  9、幼儿进一步练习双脚并拢行进向前跳,(评析:在创设游戏情境中让幼儿轻松、自主地、有目的去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

  三、游戏“袋鼠一家去旅行”

  (播放音乐:兔子舞)

  1、教师边讲解边与配班教师示范,一个人在前面当小袋鼠,一个人在后面把手搭在前面一个人的肩膀上,然后双脚并拢一起向前行进跳。

  2、鼓励幼儿两人合作一起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评析:这个游戏主要体验同伴之间合作的意识,同时也能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通过“兔子舞”音乐更能激发幼儿有节奏地跳和合作的意识。)

  3、游戏可以反复练习,同伴之间增加人数合作游戏。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挑战难度,让幼儿之间自由搭配去组建自己的家庭成员,使自己的家庭队伍增加,变成一条长龙,一个接一个去旅行。)

  四、放松运动

  (播放音乐:雪之梦)

  1、师幼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2、师幼共同收拾器械送回家(评析:活动结束后,培养幼儿与老师一起收拾活动器械并送回家。)

小班的教案7

  工作名称:日常生活区———洗手绢

  工作准备:托盘一个;水盆一个,肥皂盒一个;抹布,小毛巾。

  直接目的:学会洗毛巾,洗手帕等简单衣物。

  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自信心。

  适合年龄:5岁

  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放在桌子上。

  2、用水桶取来水倒入盆至1/3处。

  3、将手绢放入水中浸透,拿出稍拧,将肥皂抹在手绢上,在有污渍处多抹一些肥皂。

  4、左右手各握住手绢的`两头相互搓揉,着重在污渍处搓揉。

  5、将手绢放入水盆内漂洗干净,拧干,将污水倒入另一个水桶中。

  6、将洗好的手绢凉晒在阳光处。

  7、收教具,工作结束。

  活动延伸:洗袜子,洗毛巾。

  错误控制:揉洗污渍,漂净皂沫。

  指导用语:这是手绢,这是肥皂。

  注意事项:不要把水撒在外面,注意肥皂的使用。

小班的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糖果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大胆思考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这个词:糖果。

  4、在活动中展示孩子可爱的一面。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你的感受。

  活动要点:

  重点:了解故事的

  内容,感受'糖果雨'的乐趣,并理解这个词:糖果。

  困难:引导幼儿想象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翻转图表13号。

  活动程序:

  第一,谈论“下雨”并激发兴趣。

  你见过下雨吗?什么是雨滴?它是如何下降的?引导幼儿谈生活,做一件事。

  今天有一个下雨的地方,但下面有一阵奇怪的雨。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个故事吧!

  第二,欣赏故事并理解内容。

  引导孩子观察图片

  看看下雨是什么样的?老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引导孩子们在谈话和做事时理解故事的内容。故事中的雨是什么颜色的?

  奇怪的`雨后孩子做了什么?味道是什么?

  下的雨是多少?导致故事标题《糖果雨》、什么是糖果?d糖雨过后,他们怎么喊?

  讨论:图片上糖果雨的味道是什么?每个人都在哪里捡到糖雨?你见过糖雨吗?喜欢它?为什么?

  第三,欣赏故事并理解内容。

  引导孩子再次听故事并试着说出来。

  你要我们这里有糖雨吗?你想品尝什么样的糖雨?

  第四,扩大活动

  以刺激儿童制造糖果雨的愿望。展示雨滴,激发孩子的欲望。

  雨滴已经下降,但没有糖果味,所以请加一个奇怪的糖果雨!

  幼儿试着做,老师游览指导。

  活动反映:

  在指导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觉得它仍然相对平稳,当然会有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时,如果有这么多好看的糖果像雨一样从天而降,当你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时你会怎么做。有人说打开雨伞来抓糖果;有人说他们伸出双手;有人说他们会去;其他人说他们拿网来净他们。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没想到他们的小脑袋里有这么多幽灵的想法。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孩子基本上可以加深对老师问题中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式问题如果你是天空中的魔术师,你接下来会下雨吗?再次,为孩子们插入想象中的翅膀,有人说下一个蜜蜂雨;有人说下雨伞;有人说下一场雨等,我终于成了一名魔术师,我在教室里吃了糖果(洒糖果)。孩子们看到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他们兴奋地吃了它。欢乐的气氛结束了这一事件。

  在这种不足之处,分割后没有完整的故事,让孩子们对整个故事有所了解。从父母的反馈来看,他们觉得这些活动的活动是积极的,想象力是培养的,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仔细聆听一些家长的意见。如果你想更多地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的孩子,他们会动员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热情。

小班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科学探究:尝试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的性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训练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铁丝图形针、螺丝帽、硬币、木质积木、布条、小纸片、玻璃球、塑料玩具、发夹、毛线等。

  2、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以上盘子里装的物品并能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

  3、小磁铁每位幼儿一块。

  4、绑有活动中试验用的铁制品的小鱼卡片若干,绑小磁铁的钓鱼竿若干。

  5、桌子中间放贴有‘X’记号的大盘子、每位幼儿一个贴有“√”的小盘子。

  教学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你们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有些什么物品呢?(铁丝图形针、螺丝帽、硬币、木质积木、布条、小纸片、玻璃球、塑料玩具、发夹、铁钉、毛线等。)

  ——师:老师这有一种神奇的石头,它具有磁性。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它找一找它的好朋友,好吗?如果有的物品被它的.磁性吸引能紧紧的抱在一起,那它就是这块神奇石头的朋友了。请你们把能被磁性吸引的物品放在贴有“√”小盘子里,把不能被磁性吸引的物品放在桌子中间贴有‘X’大盘子里。

  2、幼儿自由探索。

  ——幼儿拿起物品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把能被磁性吸引的物品放在打钩的小盘子里,把不能被磁性吸引的物品放在桌子中间打叉大盘子里。

  3、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总结。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都找到了那些好朋友呢?

  ——教师用画图记录的方式把“好朋友”记录下来。

  ——小结:原来这块神奇的石头能吸住铁的东西。

  ——师:因为这块神奇的石头能吸住铁的东西所以它叫“吸铁石”,也叫“磁铁”。

  4、幼儿游戏《钓鱼》。

  ——师:小朋友们帮磁铁找到了好朋友,磁铁想送给每位小朋友一样礼物。

  ——教师出示绑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起“小鱼”。

  ——请小朋友们去钓鱼,提醒幼儿在“岸边”钓鱼,可不要站在“河里”钓鱼。

  5、结束活动:幼儿拿磁铁到外面找找好朋友。

小班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一、 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各种筷子的用途、特点。

  二、 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

  三、 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并用筷子学会夹物品。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的豆子、玻璃球、纸条等少许。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老师的话:“小朋友们,今天我在上课前要出个谜语让大家来猜,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猜出来,”—————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她先尝。

  幼儿:(筷子)

  教师:“筷子是每天都要和我们见面的小伙伴,今天我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朋友—筷子!”

  二、引导幼儿比较筷子

  教师:我在你们每一小组的'桌上放了许多的筷子,你们可以去摸一摸,看一看,他们都一样嘛?(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的筷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各种有样的材料,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些各种各样的筷子就像个筷子大家庭一样聚在一起,真热闹啊!

  三、玩筷子,并引导幼儿知道一双筷子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筷子平时我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幼儿回答:吃饭

  教师:那我们的筷子除了吃饭,还能不能玩呢,怎么玩?现在我请你们去玩一玩?

  幼儿交流玩法

  教师: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想出了这么多的玩法,现在请小朋友拿出一双筷子!幼儿拿出筷子

  教师引导幼儿知道两根相同的筷子在一起叫做一双筷子。

  四、幼儿体验用筷子夹东西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请你们拿出一双筷子帮我把你们桌上盘子里的纸条、弹珠、黄豆宝宝分别送回家。

  幼儿操作

  教师总结:

  小朋友今天和筷子宝宝一起玩了,我们小朋友知道了筷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各种有样的材料,各种各样的颜色,两根相同的筷子在一起叫做一双筷子,还用筷子帮助了我,我真高兴啊!

  延伸活动:

  把筷子放在区域可以让幼儿继续玩筷子。

小班的教案11

  分析

  本活动融体育游戏和计算游戏为一体,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快乐地参与,真正做到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挤撞。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环节:

  一、扮演角色,激发参加活动的愿望:

  1.教师建议,分配角色(教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

  2.戴头饰,从中渗透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二、游戏《小猫捉鱼》: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

  2.小猫捉鱼:

  观察猫妈妈手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许多种颜色。

  小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三、小猫装鱼:

  分颜色装到相应的盘中,渗透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四、小猫回家:

  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小班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ABB排列的方式给小花排序。

  2、 体验帮园丁叔叔种花的快乐。

  活动重点和难点:尝试用ABB排列的方式给小花排序

  活动准备:春天公园背景图,不同颜色的小花,音乐

  活动提示:

  一、 参观公园

  价值分析:增强了活动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1、春天到了,想不想去郊游,今天我们就去公园玩玩。让我们一起准备出发吧!幼儿随着音乐出发去公园。

  2、公园里有些什么?公园里可真美,我要给花儿拍个照,小朋友你们的花开了吗,你是什么花?(幼儿摆出各种花儿的姿势拍照)

  小结:春天到了,公园里开满了鲜花,有红色的玫瑰花和粉色的郁金香,有黄色的迎春花,还有白色的白玉兰,真是美丽极了。

  二、 帮园丁叔叔种花

  价值分析:尝试发现按照颜色进行排序的规律

  1、(欣赏园丁叔叔种的花)看,园丁叔叔在公园里种的花也开了,这些花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有哪些颜色?

  2、园丁叔叔是怎么种花的`?先种什么花,种了几朵?然后种什么花?又种了几朵?(一个蓝花两个黄花)

  3、看,园丁叔叔的这块地还没种完呢,谁愿意来帮忙继续把花种完?(请个别幼儿继续种花)

  4、今天我也要学园丁叔叔种花,看看我是怎么种的?(一朵黄花两朵蓝花)

  5、谁愿意接着种下去?(请个别幼儿根据ABB模式进行排序)

  小结:原来园丁叔叔喜欢在花园里种整整齐齐、有规律的花。我们可以用一个蓝花两个黄花的方法种花,也可以用一朵黄花两朵蓝花的方法种花。

  三、 幼儿种花

  价值分析:通过自己操作,巩固对ABB模式排序的认识

  1、 请幼儿动手操作:你们想不想也做回园丁叔叔把公园变得漂漂亮亮的?公园里还有许多空地,请你找一块空地去种花。(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种花的时候先找到起点,你可以选一种种花的方法,种的时候要排的整整齐齐才会更好看,公园才会更美丽。

  2、展示幼儿的所种的花,进行集体验证。

  小结:如果我们在种花的时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种花,那么我们的小花园变得更加漂亮。

小班的教案13

  1、活动目标:

  1、知道穿着整洁、安全的服装可以使自己安全、快乐的活动。

  2、能够做到不穿有帽子、有带子的衣服和系鞋带的鞋子入园。

  2、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或幼儿用书第6—7页:《会穿衣,会穿鞋》。

  2、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儿童服装照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鞋子图片;衣柜、箱子图片各一张。

  3、玩具小羊一个。

  3、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或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会穿衣,会穿鞋》。引导幼儿讲述。

  (1)结合内容,教师提问一:图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危险的事情?

  小结:图画中小男孩玩滑梯时帽子被滑梯挂住了,非常危险。我们为了玩的安全、快乐,应该穿没有帽子、带子的衣服上幼儿园。

  (2)结合内容,教师提问二:图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摔倒?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她呢?

  小结:图中的小朋友穿的是系鞋带的鞋子,没有及时发现鞋带松开了,所以被鞋带绊倒、摔伤。我们应该提醒她尽量不要穿系鞋带的鞋子上幼儿园。

  (3)幼儿跟随教室看图学习儿歌《会穿衣,会穿鞋》。

  2、游戏活动:我来帮帮你。

  (1)教师出示玩具小羊、儿童服装和鞋子的图片,引导幼儿将图片分类。

  教师:“有一只小羊,它的名字叫乐乐羊。乐乐羊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他有很多衣服和鞋子,不知道穿哪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它吧!”

  每位幼儿选择一张图片,把适合乐乐羊上幼儿园穿的衣服、鞋子放在“衣柜”图片的一边;把不适合乐乐羊上幼儿园穿的衣服、鞋子放在“箱子”图片的一边。

  (2)请幼儿说一说:你选择的是什么图片?你把这些图片放在乐乐羊的“衣柜”里还是“箱子”里了?为什么呢?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鞋子才能够在幼儿园里安全、快乐的活动。

小班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理发》;

  2、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

  3、感受与同伴一起表演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双响筒、黑板、节奏卡、记号笔,电子琴。

  2、木梳、剪刀、电吹风玩具各一个,

  3、音乐《看朋友》、《理发》P167、《别吵,小宝宝睡了》,娃娃两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朋友》:

  要求:唱准敲门的.节奏。

  二、幼儿学习歌曲《理发》

  1、出示娃娃引出歌名《理发》

  2、以提问形式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A、理发需要哪些工具?(梳子、剪刀、吹风机)

  B、这些工具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剪刀剪头发)

  小结:剪刀是剪头发,梳子是梳理头发的,电吹风是把头发吹干的。

  C、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谁来试试?

  小结:原来剪刀剪头发的时候会发出"嚓嚓嚓",梳子梳头发的时候发出"唰唰唰",电吹风工作的时候发出"呼呼呼"的声音。

  3、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4、请幼儿说说唱唱听到了什么。

  5、教师清唱让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6、再次请幼儿说说唱唱听到的歌曲内容。

  7、幼儿跟着教师的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8、重点、难点指导:

  (1)木梳、剪刀发出的声音。

  (2)"小吹风,呼呼呼~~~"这一句歌词,演唱时注意音准。

  9、幼儿继续学唱歌,教师关注个别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

  10、幼儿边唱边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

  11、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给他伴唱。

  三、复习歌曲《别吵,小宝宝睡了》

小班的教案15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孩子们敲门时要么用力撞,要么用力咚咚咚地敲个不停,甚至有的孩子用脚踢门。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它不利幼儿人际交往的发展。“幼儿礼仪”教育是这期我园的立项课题,所以我根据礼仪教材设计了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学会敲门的方式,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敲门方法。

  2. 帮组幼儿理解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二. 活动准备

  1. 教具:大门、图片一套(城堡背景图,不同动态的'人物四个)、礼仪的音乐。

  2. 学具:邮递冒、有低包、信。

  三. 活动过程

  1. 舞蹈“礼仪主题歌”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 用礼仪的方式与幼儿打招呼,问早。

  (2) 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跳礼仪舞蹈。

  2. 出示门,请幼儿表演他们是怎样敲门的。(3---5个幼儿)这样的敲门方式对不对呢?(引起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3. 出示图片,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并提问。

  (1)故事中有几个人去敲了神奇的门?

  (1) 大儿子是怎样敲的?他敲开了吗?

  (2) 二儿子是怎样敲的?他敲开了吗?

  (3) 谁敲开了神奇的门?她是怎么敲的?学学看。

  4. 出示礼仪《敲门》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敲门方式。

  敲门时 身微倾 用食指 轻击声 一二三 有节奏 立门侧 静等候

  5. 学会了正确的敲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是送信邮递员”

  (1) 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玩法:一幼儿当邮递员,一幼儿当主人,邮递员敲门,主人问:谁呀、“我是送信的邮递员,”主人开门,两人递接物品。

  (2) 带领幼儿玩游戏,巩固正确的敲门姿势。

【小班的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班教案12-07

小班教案[经典]12-17

小班的教案02-23

小班教案【精选】07-27

(经典)小班教案02-18

[经典]小班教案07-31

(经典)小班教案09-09

(精选)小班教案12-05

小班教案(经典)12-19

小班教案【经典】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