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村大道》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大道》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村大道》教案 篇1
课题:
《乡村大道》
授课时数:
1课时
备课时间:
x年xx月xx日
授课时间:
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理解课文,了解诗歌内涵:经历风雨,生活才有意义,才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理解“乡村大道”的含义。理解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个“路”包含什么意思呢?我们将要学习的第十单元《路》就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介绍了“路”的不同含义。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乡村大道》。
2、板书“乡村”。说说你心目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补充写上“大道”。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人们都说乡村小道,为什么作者说乡村大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乡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有关郭小川的个人资料。 2、教师简介《乡村大道》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1)请四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根据要求评价。)
(2)同桌分节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注意倾听同桌的意见。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准确、通顺。
四、创设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节。
(1)自读课文第1节,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比喻句。
(4)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从这个比喻句中,你知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
(5)交流。(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
(6)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长远、宽阔的图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2、学习第2节。
(1)小组合作学习第2节。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诗人把乡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这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两个比喻句,读出它的曲折。
(3)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险峻、曲折的画面。
(4)结合课件,自读第2节,体会乡村大道的`险峻、曲折,重点指导朗读“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黄河的浪涛还要多”。
(5)齐读第2节,读出自己的体会。
(6)看着课件,师生合作读1、2节,教师引读比喻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长桥、丝绦、险峻的黄河和干涸的沟壑,诗人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这与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关的,那么,诗歌的哪一节描写了诗人在农村的生活?
3、学习第3节。
(1)自读第3节,思考:你读了这节,读懂了什么?(2)全班交流。
(3)学生质疑。如:“为什么凡是前来的都有远大的前程,不来的只得老死峡谷?”
(4)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第2句。
(5)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他在农村的生活?
(6)交流。(这段农村生活也是诗人人生之路的起点。)教师随机指导朗读第1句。
(7)齐读第3节。
4、学习第4节。
(1)默读第4节,思考:这一节与前三节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节是对前三节的概括和总结,是前后照应的关系。)
(3)自读,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联系前三节内容来谈体会,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就如这乡村大道一样不会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险峻的,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带着自己的体会饱含激情地朗读第4节。
五、感情升华。
1、前面同学们质疑:课题为什么是“乡村大道”?现在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乡村大道
家乡路
人生之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乡村大道》教案 篇2
一、 谈话导入
“路”是本单元的主题,看到这个主题,你能想到些什么?你都知道些什么?
你都知道些什么样的路呢?(柏油马路、水路、海上航路、山间小路、商路、邮路、空中走廊、人生之路等等)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路的风采。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从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拓新路的艰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明白,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把握好方向更好地前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来看看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我们传递些什么信息。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自由练读,争取读得流利。
3.课件出示下列字词:
丝绦 缔造 干涸 险峻 沟壑 颠簸 匍匐
侏儒 丰沃 开拓 万顷 波涛
4.理解字义。课件出示课文中句子:
(1)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丝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丝绦、绦带。
(2)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
缔造:A?结合。缔结、缔交。
B?创立,建造。缔选。
C?禁止。取缔。
(联系句子进行选择)
匍匐:爬行。
开拓:开辟,扩充。拓荒、拓展、开拓。
5.字形记忆。
条( )绦( )
帝( )缔( )
固( )涸( )
石( )拓( )
匍( )葡( )
6.指读分小节朗读课文,想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首小诗的语句都是很优美的,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要把诗读得流利。边练习边思考:这首诗共有四节,每节都写了些什么?
2.学习诗歌第一节。
(1) 第一节中分别用了两个比喻句,把乡村大道比喻成了什么?
“乡村大道,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
“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可以结合插图来理解。
(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美丽)
(2)“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排开了绿野上的万顷波涛。”这一个“排”字用得十分准确,请大家想一想,说说这个“排”字用得好在哪里。
(准确地表达出路边树木的状态:整齐的一排,很高大,郁郁葱葱,有风吹过时,就像海面上翻涌的阵阵波涛,十分壮观)
(3)“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平原,都叫它串成珠宝;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一句中,“它”指的是什么?“一串串珠宝”指的又是什么?
(“它”指乡村大道,“一串串珠宝”指的是被乡村大道串起来的城市)
(4)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郭小川的诗歌魅力,相信大家对诗中那些优美而又充满豪情的句子过目不忘,现在我们一起来带着激情朗读。
3.学习诗歌第二节。
(1) 想一想,在第二节中,诗人又把乡村大道比做了什么?这些比喻又说明了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说明乡村大道曲折,充满坎坷)
(2) 诗中是怎样形容这些曲折和坎坷的?
(3) “每一曲,每一折呀,都常常遇到突起的风波”这一句怎样理解?这里的“风波”指什么?
4.指名读第三节诗。
(1)“匍匐”是什么意思?“我”真的曾在乡村大道上面爬过吗,你怎样理解?
(2)“侏儒”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诗人所说的“英雄儿女”呢?
(4)“前来的”和“不来的”分别怎么理解?
(5)齐读这一节。这一节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的生活,为什么要加上这样一节?不要这部分可以吗?
5.自读最后一节诗,想一想,这一节诗与前三节有什么样的联系?
(最后一节诗,是对前三节诗的总结和概括)
(1) 为什么诗人说不但爱“你的长远和宽阔”、“你的明亮和丰沃”,还不能不爱“险峻和突起的风波”、“坎坎坷坷、曲曲折折”?险峻和风波、坎坷和曲折也值得爱吗?
(2) 如何理解“在花砖地上旋舞”?
(3) 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算是诗人说的“伟大的生活”?
(4) 练习以激情澎湃的语气来朗读诗歌。
四、 再次朗读感悟
全班饱含激情地朗读全诗。整首诗都学完了,你怎样理解“乡村大道”?这仅仅是指一条乡村的道路吗?还有哪些其他的用意?
学完诗后你有什么感想?(生活只有历经锤炼才能称之为伟大,我们要热爱生活)
五、 小结
著名诗人郭小川用优美而又富于激情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乡村大道”一语双关,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二者都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和人民之中、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通过学习,我想大家也一定会有许多收获,人生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错误都是对我们的磨练,只有历经磨练,我们才能更健康地成长,才能更坚强地走向成功!
《乡村大道》教案 篇3
预习提示:
1、读通读顺诗歌。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目标:
1、这首诗语句优美,充满激情,教学时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通过教学,让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本诗,读透字面背后的内容:历风雪,生活才有意义,才会美好。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及内在联系让学生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本诗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绘乡村大道的诗歌。
二:检查预习:
1.分小节读课文,看是否能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交流本诗作者郭小川的个人资料,弄清诗人写诗的背景。
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补充。
郭小川,本名郭恩大,当代著名诗人,1919年9月2日生于河丰宁县,1933年到北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爱国运动,并开始诗歌创作。1938年参加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作协秘书长。他一生写了许多诗歌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被誉为“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挚,豪放自由,语句铿锵,著作有《团泊洼的秋天》、《边塞新歌》、《乡村大道》、《三门峡》、《甘蔗林一青纱帐》等,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按要求自学
1)认真读课文,思考诗人笔下的'乡村大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四:理解重点语句
再读诗歌,诗人都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乡村大道有哪些显著特点?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参考:
第一小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长远和宽阔
第二小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险峻和曲折
第三小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坎坷和丰沃
朗读全诗,感悟诗歌内容。
作业:字词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诗歌蕴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丝绦 缔造 干涸 沟壑 匍匐
二:重点理解最后一小节
1、乡村大道有哪些特点?
2、最后一小节与前三小节有何联系?
3、你懂得了什么?
(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三:拓展延伸
1、第三小节不要这部分行不行?
2、谈一谈作者写“乡村大道”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乡村大道”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植根人民,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四:有感情朗读
1、分小组读
2、男女对读
3、全班齐读
作业:选自己喜欢的小节,熟读成诵
课后检测:
1、形近字组词。
绦( )缔( )涸( )
涤( )啼( )固( )
2、〈〈乡村大道〉〉诗歌写出了乡村大道( )、( )、( )、( )、( )、( )的特点。
《乡村大道》教案 篇4
同学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同学,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1、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学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查阅书本、报刊及上网等手段,查找到有关郭小川的个人资料并进行整理。这样,就为理解诗歌起了铺垫作用。
2、朗读课文的能力。同学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引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品味。
3、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同学已经掌握了就课题质疑和难句质疑的方法,并学会通过读文、品文释疑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3、引导同学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理解课文,了解诗歌内涵:经历风雨,生活才有意义,才会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乡村大道”的含义。理解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使同学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干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俺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个“路”包括什么意思呢?俺们将要学习的第十单元《路》就从不同角度给俺们介绍了“路”的`不同含义。今天俺们就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乡村大道》。
2、板书“乡村”。说说你心目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补充写上“大道”。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人们都说乡村小道,为什么作者说乡村大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乡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1、同学交流有关郭小川的个人资料。
2、教师简介《乡村大道》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倾听。
2、自读课文。(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身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1)请四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后根据要求评价。)
(2)同桌分节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注意倾听同桌的意见。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准确、通顺。
四、创设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节。
(1)自读课文第1节,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比喻句。
(4)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从这个比喻句中,你知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
(5)交流。(乡村大道的特点是久远、宽阔。)
(6)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久远、宽阔的图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2、学习第2节。
(1)小组合作学习第2节。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诗人把乡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这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两个比喻句,读出它的曲折。
(3)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险峻、曲折的画面。
(4)结合课件,自读第2节,体会乡村大道的险峻、曲折,重点指导朗读“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黄河的浪涛还要多”。
(5)齐读第2节,读出自身的体会。
(6)看着课件,师生合作读1、2节,教师引读比喻句,同学读后面的句子。
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长桥、丝绦、险峻的黄河和干涸的沟壑,诗人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这与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关的,那么,诗歌的哪一节描写了诗人在农村的生活?
3、学习第3节。
(1)自读第3节,考虑:你读了这节,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学质疑。如:“为什么凡是前来的都有远大的前程,不来的只得老死峡谷?”
(4)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根据同学的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第2句。
(5)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他在农村的生活?
(6)交流。(这段农村生活也是诗人人生之路的起点。)教师随机指导朗读第1句。
(7)齐读第3节。
4、学习第4节。
(1)默读第4节,考虑:这一节与前三节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节是对前三节的概括和总结,是前后照应的关系。)
(3)自读,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同学联系前三节内容来谈体会,使同学体会到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就如这乡村大道一样不会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险峻的,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才干体会到生活的伟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带着自身的体会饱含激情地朗读第4节。
五、感情升华。
1、前面同学们质疑:课题为什么是“乡村大道”?现在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乡村大道》教案】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教案05-29
《大道之行也》教案07-29
《大道之行也》教案集锦5篇10-17
大道理说说05-09
关于大道理说说01-03
乡村生活随笔09-20
乡村的夜晚小学作文01-09
走进乡村小学作文03-18
乡村美景小学作文02-05
乡村生活小学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