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2 02:22:2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语文教案集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作业设计:

  古诗积累:

  李白写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2、学习文章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段式,并练习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情导入

  1、同学们,通过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爷爷的深情演讲。

  2、板书课题:

  为人民服务

  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预习内容。

  (字词、主要内容、查找的资料等。)

  三、品读课文

  1、回顾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是什么?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自学好了之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当学生交流完某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自然段写了什么以及在表达上的特点。

  4、看板书总结:

  本课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写了三方面内容: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要搞好团结。这就是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先总论后分论。

  板书:

  总 分

  5、其实这种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形式在本课的自然段中也有所体现,你们发现了吗?

  (生:第2、3自然段。)

  ⑴ 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毛爷爷是如何先总的阐述观点,再分层论述的?

  ⑵ 指名回答。

  ⑶ 按照这一自然段先讲再讲接着讲最后讲自己练习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段落层次。

  ⑷ 再指名说。

  ⑸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演讲的语气):

  自读、指读、齐读。

  ⑹ 集体背诵。

  四、返顾整体

  1、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与本课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毛爷爷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观点采用了先总论再分论的结构形式,把几个方面的意思像层层剥笋一样,一层一层讲得非常清楚。他在讲其中一个方面的时候,也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使文章观点更有说服力,结构更加严谨。

  五、读写结合

  1、出示演讲要求,指名读:

  ⑴ 观点明确,语言清楚流利。

  ⑵ 恰当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可以引用,可以举例。

  ⑶ 话题:

  从本课学习的谈批评、讲团结、生命的价值中任选一个话题。如:生命诚可贵团结就是力量正确对待批评等。

  2、自列提纲后小组交流。

  3、指名在全班内演讲。

  六、拓展延伸

  屏幕出示诗歌《怀念张思德》,师生齐读。

语文教案 篇3

  预习提示:

  1、查一查表示“看”的词语和含有“眼”、“目”的成语。

  2、阅读短文《谁的眼睛最好》,自学文中的字词。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畅谈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习《谁的眼睛最好》,懂得眼睛的作用,体会到要珍惜、爱护眼睛。

  3、完成习作。

  教学重点:

  通过积累、阅读、习作,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晴。

  教学难点:

  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积累词语、句子。

  1、观察词语的特点。

  2、观察句子的特点。

  二、哪些词语表示“看”?比一比谁写得多。

  1、一个字表示看的?

  2、两个字表示看的?

  3、四个字表示看的?

  4、集思广益,共同讨论。

  三、填成语。

  四、畅所欲言

  1、为什么要保护眼睛?

  2、列举同学不爱护眼睛的表现。

  3、讨论保护眼睛的好方法。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谁的眼睛最好》

  1、认真读短文,勾画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眼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核对答案,分角色朗读。

  3、办一期有关眼睛的手抄报。

  三、初显身手

  1、调查周围能帮助盲人的设施。

  2、创设情景,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3、你此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金钥匙。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一)、导入:

  眼睛是心灵的灯。眼睛若明亮,世界就光明;眼睛若昏暗,世界就暗淡。今天我们就写一写“眼睛”这个话题。

  (二)、选题

  我用我的眼睛……

  眼镜的故事

  的眼睛

  怎样保护眼睛

  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双火眼金睛

  (三)、审题

  注意:1、体裁不限。

  2、无论选哪题都要做到表述清楚,内容具体。

  (四)、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把背景介绍清楚

  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你的习作内容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以后,心中有什么问题吗?

  2.一位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制成了花的时钟,并根据花的开放来判断时间,他的这种做法奇妙吗?你想不想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制作的这个花钟呢?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型。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b.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C.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三、通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第一段: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三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a.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填一填: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 薇 睡 莲

  万瘦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 花

  议一议:作者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花的开放,这样的方法好吗?

  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细读课文,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C.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3.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1.自制花钟。学习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

  课件 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语文教案 篇6

  一、变态发育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二、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 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三、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四、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五、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11-19

[经典]语文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