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精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2.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
3.文言实词:赞、目、奉、恶、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的危险,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知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学生整体感知大意。
2.学生自读,找出文中的生字难字,归纳总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3.教师点拨:
(1)通假字
合从于楚 “从”,通“纵”
其末立见 “见”,通“现”
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录录 “录录”,通“碌碌”
(2)重点实词
(3)古今异义
①与十九人议论 (两个词,今一个词)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 (土地方圆)
(4)特殊句式
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定语后置)
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状语后置)
(三)课文内容研讨
1.试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明确: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示之以利)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2.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
教师总结:(1)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
(2)有胆。勇纾国难,精神可嘉。
(3)有识。知天下,有辩才,实现了定纵奇迹。
3.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总结:(1)人才自身:不妨自荐(自荐并不等于出风头,自荐是为了推销自己;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
(2)领导: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归纳总结毛遂的人物形象
1.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此时,其他的门客一致推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一用其他的门客衬托毛遂。当毛遂自荐后,“十九人相与目笑而未发也。”显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国后,“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先抑后扬,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在盟约迟迟不能确定的.时候,十九人一致推举了毛遂。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衬托毛遂。“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的三言两语,“遂定从于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毛遂的胆识和辩才。平原君从开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胜不敢复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从侧面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可见,对比衬托的运用,是本文刻画毛遂的重要手段。
3.语言的个性化。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为喻,说毛遂没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自己并未处囊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就“非特其未见”而是“脱颖而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毛遂说服楚王时的一段话。毛遂首先是压之以“力”:“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耻”:“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动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三言两语,将盟约订了下来。毛遂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辩才。
(五)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平原君为什么不认识毛遂?
2.毛遂为什么要脱颖而出?
3.毛遂凭什么能说服楚王“定从”?
4.平原君为什么“不敢复相士”?
5.从毛遂自荐中我们受到哪些启示?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品味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3、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法表现视觉形象,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比喻、排比的手法表现视觉形象。
2、品味并积累文中精妙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欣赏“美”
让学生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然后用一、二句话来描述这段舞蹈,或谈谈观后的感受。
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可要我们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时,许多同学就犯难了,为自己语言的匮乏而感到苦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的一篇散文——《观舞记》,学习作者是如何将这种美好的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找出文中记叙作者观舞的段落,然后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特点——飞动的美。
2、课文描写“飞动的美”的是哪几个段落?(16-18段)
研读课文,品味“美”。
指读第13、16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朗读,学生说说是从那一方面来写舞蹈“飞动之美”?
(形体、衣饰)
(二)品读17段
1、朗读描写舞蹈内容的语句。
2、思考:本段描写中,是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卡拉玛舞蹈“飞动的美”的`?(神态)
3、边读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借助于语言来表现出舞者神态、舞姿方面的特点的?
出示改写语段,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品读。
改文:她的双眉笑颊表现出无尽的哀愁喜乐,在垂睫张目间,又能表现出耐人寻味的娇羞盛怒,同时,她的点额抚臂,画眼描眉的动作,挺身屹立,按箭引弓的动作,也都表演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品析与朗读相结合,老师指导朗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难点: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1、点拨引导。
(说明:本文内容比较艰深,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难点。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生互动。
(说明: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筛选文中各种信息,掌握筛选信息的一些技能。)
媒体设计
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思路
一、由题目导入课文
先简介导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文文体有一个了解,直接醒目),再请学生介绍达尔文、进化论,教师补充,运用多媒体展示《物种起源》一书及作者的照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1、请学生速读课文,画出本文的思路图,分组交流。
(说明: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能力。)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请学生说出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着文章的旨趣,标示着文章的思路,显示着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①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提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标示主要事理的语句。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②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说明内容的推进。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这个过渡句提示下文的主要内容。③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人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人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说明:筛选关键句,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不难。但如何筛选得正确、准确,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先试着让学生总结规律,然后一定要给学生讲明白。可用幻灯片显示出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
明确:第1段,从“远航”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时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印出来”避免使别人“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逊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很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逊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说明:从对文字表层意义的阐明深入到对文字深层含义的探究,从了解伟大科学家的基本观点、理论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这不仅是在完成教学目标,也是在教会学生如何解读文章,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与作者。)
三、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2,请同学们思考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的观点是否适合于人类社会,它与“关怀底层”是否矛盾? (王岱)
语文教案 篇4
识字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观察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教学反思:对于刚走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1》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就将“感悟词语的意思”列为教学难点,然后加大难度,将生字离开词语,并且没有拼音,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用各种方法来认读,指明读,领读,开火车读,接着讲解这些要读和要写的`生字要怎么来记住他们,要用哪种方法来记住他们,最后才在课文中让学生去感悟词语的意思。
秋天的图画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问: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3、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4、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反复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2、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3、组词语理解字义
4、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四、课外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五、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
黄山奇石
一、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初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
四、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变序开火车读。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
2、小组练读课文。
3、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奇特、有趣)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开火车多种形式认读。
2.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3.挑选会认的字说词语,说说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二、学习新课。
1、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
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2、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
(1)学习“仙桃石”:谁愿意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猴子观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3)学习“仙人指路”: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习“金鸡叫天都”: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
3、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
4、读最后一段。
问:这段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三、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四、拓展延伸: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五、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 仙桃石猴子观海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2.懂得课文中所运用的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在《马》诗中着重体会诗人是如何以马自喻,借马抒怀的。
课前准备:
二框投影片、一段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课《古诗三首》。这三首都是唐诗。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两首。它们都是五言诗。(板书:五言诗)诗的内容都与将士的戎马生涯有关。
2.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呢?(指名说)(我们不仅要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还要知道诗人是通过哪些字词来表现这个意境的。)
二.学习第一首《马》诗
1.简介作者李贺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马》,这是唐代杰出的青年诗人李贺所作,李贺从小才华出众,却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终日闷闷不乐,忧伤激愤,只活了二十七岁。他生前泄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他写下了一组以马为题材的组诗二十三首。今天我们所写的《马》是其中的一首,诗人是借什么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出示填空)《马》这首诗诗人是借_______(马自喻),抒发自己_________(想做一番大事业)的情怀。
2.师范背.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3.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燕(yan)、络(luo)的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
4.理解前两行的词语。
我们先看前两行诗句:
①这里的“大漠”是什么意思?(广阔的沙漠,这里指北方的原野。)
还可以说怎样的.沙漠?(无边无际、一望无垠、一望无边)
“燕山”是指什么?
②“大漠沙如血”的“沙如血”是什么意思?
“燕山月似钩”的“月似钩”又是什么意思?
“钩”是什么意思?
③这两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我们可以从____看出,意思是____。
④沙石的颜色是黄的,为什么说是“沙如雪”呢?你能联系上下诗句来理解吗?
因此,我们在译释古诗的时候,习惯上总把原因说在前,结果说在后。
5.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请一两位同学)
6.这两行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板书:景)呢?(映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诗句看看画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月儿、群山、沙石怎么样?面对此景,诗人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复片,复上马)
7.练读。这是一幅供马驰骋的广阔原野图,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舒缓些。
8.广阔壮美的北方原野给马提供了一个可以奋起奔腾的环境,这使诗人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板书:情)齐读后两行。
9.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必要的点拨。
①金?络脑?
②为什么要配“金络脑”?(提示:俗话说好马配好鞍)
③有没有配上?从哪个词看出?“何当”是什么意思?
④“走”是什么意思?骏马跑,我们可以说什么?
10.谁能连起来说说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11.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驰骋,这是马的愿望。写这两句诗人仅仅是抒发马的愿望吗?作者由马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作者借马抒发了自己什么情怀呢?
12.练读。
①读这两行诗时要把诗人渴望能在原野上纵横驰骋一样,施展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上与前两行诗有什么不同?
②用疑问的语气读出迫切、激愤的心情。(个别读-齐读)
13.齐读。全体起立。
14.配乐背诵。
为了把诗的意境体会得更好,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画面,听着音乐,把这首诗吟诵一遍。
三、学习第二首《塞下曲》。
1.过渡。(揭示写法)
李贺的《马》诗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很多的启示。我们学习的时候,运用了抓关键词语理解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的方法。
2.揭题、解题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学习另一首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古诗,题目叫《塞下曲》。(板书:叙事抒情)“塞”,指什么地方?古时把长城以北的地方称塞外。“塞下曲”,曲名,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歌。
3.简介作者。
《塞下曲》的作者是唐朝的卢纶,他七岁就能写诗,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在《塞下曲》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则发生在边关的精彩传说故事。
4.这是个什么故事呢?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出示填空)《塞下曲》叙述了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
指名读全诗。
5.词语质疑。在预习中,你们理解了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说。
6.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诗句里词语的意思都懂了,能不能把这些意思串起来讲讲诗句的意思,谁来说第1、2行,第3、4行呢?
7.这首叙事抒情的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叙述)
提示:哪一行说的是故事的起因?哪里是经过?结果?
8.这首五言诗仅用了二十个字就向我们凝炼、生动地描绘了一则精彩的传说故事,李广将军的形象栩栩如生。诗中有些字用得特别好,我们来欣赏欣赏。同学们,先把第1行诗读一下。
①第一行诗句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当时的场面、气氛?(惊)
从这个“惊”字上,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和气氛吗?
读第一行,读出紧张的气氛。
②下面几行,各抓哪一个词?
a.为什么抓“引”?
(提示:表现了李将军的什么?)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李将军英姿勇猛的形象。
b.“没”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当将军的手下找到这支箭时,会怎么说?学生自由说。
来,我们就用这种惊讶、称赞的语气把第3、4行读一读。
9.齐读全诗,完成填空。
叙述了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10.个别读,齐读;配乐背诵。(请同学们听着音乐,有感情地吟诵一遍。)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进一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准备默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重点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尊严》;
2、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他的行为和做法,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听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播放动画课件《尊严》的课文范读部分。
3、质疑问难。
4、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这一环节可利用课件《尊严》字词部分辅助教学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a、o、e,配有一幅图画。
图中,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她张大嘴巴发的声音“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一只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鹅在水上游,“鹅”提示e的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o、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o、e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a、o、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要求
1学会a、o、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三、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a、o、e发音的录音带;a、o、e及带声调a、o、e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a、o、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单韵母a
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
3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
4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指名读)。
(三)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就能发出正确的字母音了。拢圆嘴巴o o o
(四)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第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 ee。
(五)小结
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时,口形不能变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a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