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随笔

时间:2022-01-28 11:29:52 随笔 我要投稿

清明的随笔(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的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的随笔(15篇)

清明的随笔1

  昨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人民网文化主题模块下面的清明节专题,看到了推荐的几首清明节必读的古诗词,出于欣赏的角度,我一一点开看了看,虽然有些诗歌学生时代都学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读到的时候还是不是很理解,同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身边一些亲戚、长辈的离世,一些当时理解不了的情怀,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叶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让我想起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来青岛已经20日有余,有的时候在户外场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岛,仍旧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也是瑟瑟发抖。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湖边的柳树开始吐露出新芽,调皮的教官掰下几根柳条用力的搓拧着,抽条,削减,说话的功夫,一个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气息的哨子就这么出来了,年轻一点的同事们觉得甚是新奇,纷纷效仿,训练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清明的随笔2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我掬起春天第一片思念,捧送您永远的寂寞,在这个无雨的清明时节。一副宣纸点缀出众多景色,却再也唤不回那一缕幽魂。

  山一程,水一程,走一程,停一程,在我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您那颗普通的灵魂早已走得很远很远,再也没有归期,也再也没有回程。

  没有人知道,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时光轻飘飘匆匆飞逝,没有谁能成为谁的永久。柳已抽绿,春已来到,只有那颗沧桑的心还在寻寻觅觅,无处释怀,无处寄托。

清明的随笔3

  我不用烧香磕头,也不用哭泣,去祭拜我的先人。我用一朵花的芳香、一棵草的嫩绿、一棵树的果实,去祭拜我的先人。

  给先人的墓碑、画像,擦一擦,使它更清晰;扫去先人墓前的尘土,使它更干净;放上一簇鲜花,让先人的精神照耀着我们现代的人,使它永存、常绿。

  我不信那些牛鬼蛇神的传说,许多年了,但令我不能明白的是身边的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迷信?还在做着傻事。

  人活着的时候,没有过上好日子,人死了,一了百了,什么也带不走。平凡的人不易,平凡的人做着善良的事。是那些不平等、违法乱纪,给我们带来了不易、艰难,死了的人反而安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那片生满了荒草,如今变绿的坡地上,埋葬了我的爷爷奶奶。每年清明的时候,父亲就到坟前祭拜,烧一些纸币,磕一个头。他也常常唠叨我们要去给上代人“上坟”。

  偶尔我也会到坟前插上一棵柳,可是无论怎么做,也见不到他(她)们了,只是依稀还记得他(她)们苍老、佝偻的身影。

  只有那坟前的草,还陪伴着他(她)们。春来了,就绿;秋来了,枯黄。我们活着的人何偿不是这样呢?谁也保证不了明天,也许明天就是阴阳两隔了,但我坚信只要努力,明天就会更好。

  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如果人世少了一点强迫,多了一些自由,可能会更快乐。短短的人生,转瞬即失。给活着的人多一点空间吧,也许等你不在了,长久留给你的可能只有那一方土了,什么也没有了。

  剥削、压迫人的时代已经去远了,不再来了。难道那些封建,腐朽的思想、余孽,还能让它留存吗?

  走在清明的这条路上,我的感触很多,一条绿色、文明的路,正走在我们现代人的脚下。

清明的随笔4

  最近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总有种窒息的感觉,回想起前日里的轻松,内心深处又徒增了许多悔意。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我不知道该用何种心态来告慰逝去的亲人和自己一去不回的年岁。

  今年家里没有我牵挂的人,爸爸妈妈随着姐姐去了彩云之南,我总觉得这是命运该给他们的经历,更在内心深处希望他们通过这次远行能够得到更多。姐姐与姐夫在20xx年结婚,由于路途较远,爸爸妈妈从未去过那边,对于一对在农村生活半辈子的夫妻,我想他们早已失去了对未知旅途进行探索的新鲜感,今年春节,姐姐与姐夫相伴留在我家过年,其实我能够猜透他们的心思,就是希望父母能够抽上一段时间去云南看看。

  昨日给父亲打电话,听得出他的言语之间透露出几分醉意,可能是长时间呆在火车上太过劳累,父亲选择用酒精来解乏。母亲刚到云南,就不愿与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女分开,突然觉得她像极了孩子,虽然,这些情景都是听姐姐在电话里说的,但是,我依然能够体会到父母内心深处的欢欣。对于姐姐来说,父母可能是不公平的吧,把她一个人丢在那么远的地方;对于父母来说,姐姐可能是不孝顺的吧,为了自己的爱情,竟然狠心丢弃整个家庭。那时候,我也认为姐姐狠心,随着慢慢成长,我逐渐体会到幸福对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体味这种两地分离的感觉,所幸的是,姐姐的生活很好,不会为了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而真的变成山里农妇,这是我最期许的事情。

  奶奶刚去世还不到两年,想起这个清明她与爷爷的坟前再也没有新添的纸钱,我心里甚是难受,奶奶在世时,我从没想到她会突然说走就走,连最后和她说话的机会都不曾留给我,我开始胡思乱想,奶奶是不是觉得我们嫌弃她了,而独自一人去找爷爷了?还是因为她不愿接受这种没有盼头的生活了才撒手人寰。只见新人笑,未闻旧人哭,我不知道这种所谓的阴阳两隔是不是对我曾经不知道珍惜亲人在身边最大的惩罚。

  清明来了,再也不见欲断魂的行人,仿佛,家乡的老屋依旧在轻声低语,不让我忘记曾今的一路行走,不让我忘记那段本该牢牢记住的亲情。

清明的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 杜牧《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又是一年清明节,其实在我看来,清明,就是一场忧伤的葬礼。法国作家(司汤达)精炼的墓志铭:“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生命就像是一朵花开的时间。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甜酸苦辣的生活,面对锅碗瓢盆的精彩,其实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一场忧伤的葬礼,就是为自己写下人生精彩浪漫的墓志铭。

  长庭外,落英缤纷,姹紫嫣红;深闺里,泪眼迷蒙,凉了春夏,冷了秋冬。或许,一个天涯,一个海角,才有了心的错位。清明时节,垂柳依依,糜雨绵绵,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漫山遍野的怀念与追思,缀满青柳的枝头。阴冷的春风,萧萧瑟瑟,凄凄摇落灰濛而久远的记忆;薄凉的扉雨,淅淅沥沥,裹挟着厚重而不老的'情丝,迷乱了行人的脚步,荒郊野外,但闻幽怨的艾香,不见桃红杏白的繁华。

  擎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先人,顶礼膜拜;燃一卷诗语,划过红月亮的唇边,寥寥青烟缠绵了一树的温柔,忧伤蒙上美丽的面纱,当期盼熬成泪水划过脸颊的时候,醉了的身影布满梦的每一个角落。

  掊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束一屡不眠的月光,搁置心房,临窗而望,让墨染的心事,在经年等待中,开成朵朵洁白的莲,逾越的零点,体温,在无垠的月色下盛开一季繁华。

  栽一丛新枝,植一腔缅怀;划一叶轻舟,徜徉在融融月色里,在心海深处漾起圈圈涟漪。低眉浅笑之际,静候这一场千念爱恋,粉墨登场。细碎的日子附上凌乱的发梢,旖旎成伤。

  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绝唱。萋萋芳草,掩盖了多少凄楚的故事;堆堆黄土,埋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曾经的拥有和离弃,翩然远遁;曾经的贵胄与卑微,烟消云散,发黄变脆的往昔,寸寸抽离,徒留若干斑驳难辨的字迹。

  滴滴泪珠向青冢,点点旧事萦脑海,月绕空楼,泪撒断旋无曲,深情浅唱,每一句都是红尘中的无奈,来去匆匆的时间里,只有年华在遇见一场又一场忧伤的葬礼,等待土崩瓦解的美丽的嫁衣。直面人生的尽头,此时此刻,新愁与旧爱,陡显几分苍白,红尘中的欲望和贪恋,瞬间被击成碎片。

  天下苍生,终究为情所困,自是躲不开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阴阳的界线,如此清晰可辨,自然的准则,无法逃避,流光婉转,岁月轻拂,身边总有一些人,不经意间悄然香消玉殒。

  或空难,或地震,或房屋倒塌,或犯罪枪毙;或老死,或病死,或死于自杀,或死于战争。死法有千万种,殊遇同归,从此阴阳相隔,徒留后人空悲切。只是,死的意义千差万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名垂青史,或,臭名昭著。

  清明,是一场忧伤的葬礼。吊唁,有风的日子,裙舞飞扬;吊唁,一旦萌芽,就势必夭折的爱恋,将相思的只言片语、相恋的残章断句燃成一片灰烬,沉长的记忆,把隔案的影子越拉越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终将驾鹤西去!花开有时,花落无形。人,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却可以选择不同的死。

  滴一碗晶莹的泪,浇灌干涸许久的绕指柔情,而如野草般疯长的藤蔓,缠绕着一桩桩莫名的心事。手,紧握着一张没有目的的车票,行走在时间的地铁里,流浪的不只是目光,还有不知所谓的心,醉在悠远绵长的疼痛里,倒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任凭那流淌着的一地凄凉,开出火红的玫瑰,在风雨中的哭泣,掩藏不住悲哀和颓废。

  逝者已已,可以安息。生者,仍将负重前行,为自己,也为别人。掸落红尘,拨开浮华的虚幻,看清这个复杂而多彩的世界,静守岁月的美好,且行且惜。

  清明,几人能清?几人能明?也许清明自在人心!或许只是新月残缺了思念,或许只是风卷残帘扰了幽梦,或许是时候掩埋悲伤,夜幕里,鸟儿进入甜蜜的梦,醉人的是那甜甜的微笑,还有那弯曲的月亮。

  一缕月光安睡在我身边,可我卧在床榻不敢翻身、不敢动弹、甚至不敢有抽泣,不敢有一点妄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扰了这一片安然。如果明天能够张开眼睛,只能看见深不可测的落寞在我的空间千回百转,我宁愿,为自己写上辉煌的墓志铭,把忧伤埋葬,闭上眼一辈子不要醒来。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88”。

  清明,是一场忧伤的葬礼,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

清明的随笔6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清明的随笔7

  当田野的花香气息弥漫开来,当如烟的春雨绵绵开来,当油菜花开得鲜艳明亮,映山红开得热热闹闹时,清明,就在我掰着指头算日子的时候,从我的指缝溜了出来。

  清明扫墓祭祖是我们的古老传统,这时候大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纸钱、纸元宝等拿出来,开着车上山去,放鞭炮、烧纸钱、献花,有的还把舍不得喝的美酒拿出来。南方清明有一种好吃的供品——清明饼,这清明饼闻一下——香,尝一下——鲜,常常把名副其实的小馋虫——孩子们,勾得口水直流。每逢清明,孩子们总是欣喜的,女孩子们喜欢清明,喜欢清明爬山时山林中开得正艳的小花,喜欢清明爬山时山林中露出脑袋的小草儿,大自然的每个角落在生机勃勃的春天里,都令女孩子们兴奋不已,男孩不用说,肯定瞄上了香得令人垂涎三尺的清明饼了!

  清明,亲人们欢聚一堂,但今年的清明少了一个人,那就是刚刚仙逝的外曾祖父,今年的这个时候,他老人家肯定在山头上四下张望着,看看这甲壳虫似的车,蚂蚁似的人中到底有没有他那,子子孙孙们的身影。那憨憨的笑,只有外曾祖父才有吧?外曾祖父笑时,特别美,真的,每条皱纹都舒展开了呢!可是,这憨笑永远没有了,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无限的伤悲和无限的怀念。现在,隔着我们的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这深深的怀念、无限的哀愁,在今天,只有随着断魂的雨丝,四处飘零……

清明的随笔8

  青春的芽苞虽是短暂,在那忧伤的清明节前,凋谢枝头,令人叹惋,可是啊,春天的凋零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涅槃,更高层次的再生哟!

  和着清风晾晒,脱其嫩稚,伴着炊烟杀青,敛其丰腴。拾一堆山竹,再添一把松针,燃起篝火烘焙,烟温香暖中出落成纤纤美人,婷婷玉立,含而默默,始为上品中之佳品!佳品中之绝品也!在春后的时节,烧一壶清泉,把她冲泡,未见其形已闻其香!

  暗香氤氲,袅袅娜娜。看其形,观其姿,叹其舞,惊其颜,仪态万千,风情万种!鲜活一波春水,清绿一片心空!啜一口清甜,闻一丝香远!

清明的随笔9

  又是一个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出门去郊外祭祖;献鲜花。或者是去扫墓。而我们一家子呢?去和邻居家一起去郊游了。

  坐了两小时的车,终于到达目的地。爸爸把帐篷搭起来后,我们开始12点的午餐。妈妈找了一些火柴堆在一块儿;爸爸则在那扫旁边的垃圾。我无所事事,在一旁欢呼着:“野炊啦!野炊啦!”

  爸爸开始点火了。他用了一根火柴在那戳了一下,那火就一瞬间冒出来了。吓得我跑到后边去。爸爸用刚买来的鱼铐起来了,我也不例外,拿来一根长木棒,把鱼串起来。把鱼放在上面后,我就爬回“野炊房”静静地等待着烤鱼的滋味。可等我跑出来一看,连鱼都焦了,我问:“你们是不是故意把鱼弄焦的?”再看看爸爸妈妈旁边的一大堆鱼串,我也是彻底“灭”了。

  等到了中午,一束束阳光一丝丝、一缕缕地照进来,可是舒服!躺在“野炊房”里,温和的阳光照进来,这时,你再吃口水果,那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用千言万语地说不出来的。阵阵微风佛过,感受微风的轻柔,魅力;又晒着不大的阳光,吃着酸甜可口的葡萄。这日子,美呆了!

  夜幕渐渐拉下,天空似乎换下一张脸,变得黝黑黝黑的。我趴在一块大石头上,仰望着那满天繁星的天空,星星在和世界眨眼。瞧,那由七颗小星星组成的一把勺子,那就是北斗七星,我真想把它摘下来,尝尝世界上的美食。无数颗星星像个“星星布毯,”放在天空中会变成星空。望着那迷人的星空。我陶醉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有意想不到的梦。这一天,慢慢从我的脑海中过去了……

  当我从梦中苏醒,这已是个新的一天了。那一天,它再也不会出现,但它也不会让我忘记那天。因为它是我生命中最特殊、最极为宝贵的一天!

清明的随笔10

  春雨落江南,江南更鲜亮了,如出浴的美人。由此看来,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大体是相宜的;到了清明,小姑娘就长大了,愈加光鲜、水灵。于是,清明时的江南雨就多。

  清明的雨小小的,不如夏雨激昂;莺莺之声,似娓娓叙说。如果单纯去听它,意思不大,惟有雨中观景才显诗性。有人说,观雨景去山中的竹楼或溪边的水榭为佳,且三两知己,烹水煮茶;或对雨抚琴,或与山吟哦。如此,也许是好的,却是太苛刻,也太繁琐,且未免迂腐了些。我看不必,只须一柄雨伞,或邀好友,也可一人,无需寻戴望舒说的那个长长的雨巷;向池塘,往湖畔,去山溪,或竹林小道皆可。草木流翠,雨声清越,景在眼里,诗自在心,还管它什么竹楼木楼呢。曾在一个未名湖畔留驻,雨是不疾不徐,人是气定神闲。湖中有荷,虽无新绿,却是着了浓浓的春意,似乎就要醒来了;纵是残荷听雨的局面,却无丝毫的冷雨花魂之叹。尤是临水的柳,垂枝无数,在轻风微雨扑弄之下,摇曳生姿,似有万种的风情,哄得人心里都温软了,无端地想笑。那边不远,几株梨花开得正好,点缀在深黛的景色里,醒目,清凉,却无自炫的意思,让人心里生出许多喜欢与洁白的念头,觉得这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身心也仿佛让自然的造化洗涤了一番,更觉内外清明了。

  雨景赏了,不妨再去喝点小酒,给诗意的情怀来一点后缀方好。这倒不难,几位同好相约去了西城,择一座颇有唐宋古韵的濒水酒家,更上层楼,凭窗围坐了;酒,自然是杏花村系列的最香,外加三五盘碟,就足够故作风雅一回了。窗外小雨,斜斜飞落一条河;悠悠千年的河水,记忆里多少回李白放荡不羁的身影。河岸上便是叫响古今的杏花村,如今,我生也晚,唐朝的花期过了,或者开在远处。但是,却又觉着空气里分明缭绕着淡淡不去的杏香,是的,是杏香,仿佛招手即闻。我想,这定是千多年来美酒与杏花催生的结果了。你想啊,古井甘泉酿造的绝世甘醇,遭遇绵延十里路的杏花,这是怎样的一种激情与糅合呢?于是,我们置身其地,不见杏花却闻香,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说到这里,有件事始终不明白,当年的杜牧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纷飞的小雨,那淡远的杏香,多好!偏偏说什么他的魂要掉了。到底是被漫天的小雨弄得急了躁才到处找酒喝,还是因为找不着酒家转而对这无辜的雨发了臭脾气呢?不管吧,好在有牧童救了他,且因祸得福,既过了酒瘾,又避了雨,且还了魂,还写出脍炙人口的《清明》绝唱,更留下一段咀嚼不尽的风流佳话。不料想,这酒,这杏花,这诗,这佳话,一路纠缠至今,却被我们这一干人当成了上好的下酒物,不知可糟蹋了它。

  无论如何,春雨是断不会被糟蹋的,它应时而来,融入大地,滋润万物,尤其对农事有益。很早以前,大诗人杜甫也这样说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乡村,雨的诗意被弱化了,潜藏了,藏在一切作物的根须里,茎脉里,成了贵如油的物质。农谚云:“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等,意思是说清明天气回暖,雨水增加,草木向荣,劝导农人适时开耕播种。于是,就有许多田头地脑的事要做:疏田沟,起地垄,种棉花,点瓜豆,焙新茶,采蚕桑……然而,江南主产水稻,清明最主要的事还是浸稻种。从前,父亲健在时,每到清明时节,嘴里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退后。”父亲说的月份是农历而不是公历,他这是在算计着浸稻种的日子呢。稻种照例浸在一口高大的缸里,这是农家一年的希望,比一缸酒,比一摞子诗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清明须上坟。上坟不同于踏青,希望也来一点雨,要毛毛雨,似有若无,到无需打伞最好。山色迷蒙,云烟压翠,近旁的柴叶都湿了,像许多双盈泪的眼。这样的场景很好,让人的心绪游离在漫山春华之外;上祭品,烧纸钱,磕头,默哀,放鞭炮。在这样的情境里,我不忍马上离开,总要在父亲的坟前再呆一会,多半还会点两支烟,自己吸一支,放一支到坟头,默默地陪父亲吸,一任雨雾、烟雾迷离,飘散,又消逝……

清明的随笔11

  好像是有些时候没写点了,可能是这些时候没有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好像是世界在这些日子也没有闲着,地壳一直在翻腾,利比亚战火也一直在闪烁;海水在扑腾,日本核能也一直在放射。好像是海明威在写作之前总是不停的剥桔子,让心渐渐安顿下来,才慢慢进入写作状态。古龙写作前也是喜欢焚香净手,然后才能进入写作状态。他们这其实是一种心灵的仪式,更是心灵的安顿。

  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业时,都需要一颗虔诚清洁而安谧的心灵。这样,我们才能深入事物的灵魂,我们的心因此而有了诗意和神性。每日的忙忙碌碌会让自己焦灼,生活的琐碎会让我没有耐心,充满惶然。这些日子读生活在阿勒泰的李娟的文字,在文字的海洋里已慢慢浑浊的灵魂又渐渐青翠和轻盈了一些。陈村说,李娟的文字是老师教不出来的。我想这是有道理的,生活,除了热爱之外,还需要一双清澈的眼睛,一颗善感的心灵,随时记录下那山那水那森林,那牧场那牧羊人,那孤独与温暖。

  只要把心灵安顿好了,再苦的日子也多了一份美好和诗意。

  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修正自己的心,反复地想那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也知道这一生也只能修身齐家了,不再空洞的如年少时总“少年壮志当拿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来苛求自己。

  亲人已经熟睡的时刻,我还能有一张安静的桌子,阅读一些深刻的灵魂,写下一些清浅的文字,我该庆幸与知足。清明又至,我还没去鲁迅墓,也没去凭吊海子,也还没去祭奠在天国的曾那么疼爱我的姥姥、我的爷爷奶奶。我总是有愧的,许多年,自诩扛着理想主义的大旗,把他乡作故乡,其实和堂吉诃德无异。

  本想去一次海南观水并祭拜曾在那流放的东坡,因为变故,只能改时了。生活里总有猝不及防的事让我们无可适从,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心。

  我知道,我必须让自己的心慢下来,尽可能以温热的目光看待世事人生。依然会忙碌与倦怠,依然会有孤独的潮水涌来。我想,只要还能一卷在手,这日子也还盈盈在握吧。阿来说,他非常感谢当年阅读惠特曼和聂鲁达,让他的写作有了诗意的坚持。他的《尘埃落定》写的是好的,觉得《空山》是等而下之了,《格萨尔王》就不想去读了。或许有机会真的该去一次西藏。至少,那里生活过文成公主和仓央嘉措,也生活过马原。我想,我们肉身的征程可以崎岖,而一颗诗意的心要贯穿这一生。蔡永康说,许多人只认字,不阅读。这是深刻的。

  不管有多少热量的通货膨胀,都会唤起春天里的政策;不管地球怎么折腾,都会唤起大地的生机勃勃;不管环境有多恶劣,都会唤起阅读心灵的安顿;不管亲人去世多久,都会唤起我们每时每刻的思念;不管……都会……这就是阿尔伯特的相对理论。

  暮雪浅殇 淡诉衷肠

  冷月暮雪,流溪夜寒;

  翠黛暗敛,拂袖泪残;

  风花雪月,断梅香散;

  伊静漫听,乱却心弦;

  笙歌低曼,碧水清寒;

  舞纱掩目,蹀躞翩翩;

  杨柳脆断,纤步倚阑;

  夜凄梦寒,月冥雪黯;

  浅殇默念,断梦月残;

  红楼幽怨,浅吟泪颜;

  兰陵揖别,淡雪霏然;

  誓约少载,柔情绕弦;

  挥雾撩烟,碧纱抚肩;

  凌风舞剑,泪落缠绵;

  三千青丝遗落的尘缘,碎雪掩埋的痴恋,一抹纤指褶皱裙衫,冷夜复演誓约凋谢的泪眼,谁点燃了繁华的灯盏,却在冷月下扑灭星光的火焰。细雪散落的纸伞,未曾敛住你的缠绵,红尘俗世,弹指之间,谁亏欠了谁的依恋?

  梦是你给的无情延续,尘封的信笺每一句都是暮雪的夜晚。七弦琴的旋律退去的温馨,在雪夜中僵化为你划过的伤痕。绝非慧根深湛,却也青灯虔念,离离散散,苦乐悲欢,你留下的记忆若水挥剑不断。如今雪中施粉,轻描翠黛,舞尽一曲风华,还你曾给的柔情。

  寒风中拂来你的音讯,心依旧萌动,却不再轻颦娇嗔依偎在你看似温暖的胸膛,淡淡回眸,静静地做一个恬静的女子。不在乎红尘是非,不向慕雪月痴醉,花开花谢心不纷泪,雪来雪去素心相对。

  一缕青丝流肩,幻断一面之缘,静夜倚阑看暮雪翩然,寒风吹箫最是不忘你微笑的脸。挥笔泼墨,轻展画扇,风中摇曳你月下的缱绻。案间浅吟,伤情氤氲了词卷。是谁搁浅了残篇句段,要谁续写清浅的誓言。

  “雪落流岚,楚陵溪畔,相见之期,定不把此生消遣。”如此我便“素衣着纱,抚琴兰阁,相敬相伴”。终究雪来的太晚,错过指尖划去的诗篇。梦境柔声柔语,飞雪落定盟言,一切都那么的短暂。流溪夜寒,冰冷了温柔的思念,任笙歌迭还,古筝凄弦,尽数奏不出伊人翘楚的幽怨。

  兰阶踏遍,溪水潺潺,暮雪掩映的夜晚淡去了娇弱的媚眼,寒风吹冷素笺,凝固了笔砚,琴声悠悠漫漫,谁将粉泪拭干?

  谁曾轻言“此生有你,便是福缘”。为何转瞬之间,誓言竟如此坍塌不堪!非伊人衔恨憎怨,殇化的心再经不起一缕凄风的摧残。

  碧纱舞剑,寒梅香散,雪雾沉烟,弱柳脆断。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暮色阑珊,孤寂盈身未敛。

  “相忘江湖,说不得谁将谁辜负”,你的言辞是那么的冷,落在雪中将那颗柔弱的心灵刺痛。“我愿与你相伴终生,风雨同行。”寒风将温情吹融在记忆的长河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雪落无声,你的背影那么的模糊不清,飞扬的鬓发掩不住你的绝情,缠绵的情话在雪中飘零,沏满的香茗在风中冷落了谁的柔情,在等待中凝为寒冰!

  浅殇在暮雪远去的夜晚沉寂无声,失魂的双目在流溪岸旁告别誓言的朦胧。纤步蹑行,下一幕雪落的时节,谁依旧善感多情,嘤嘤泪零?

  你有没有钱?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像百度一样,本人懒得对此文的正确性、合法性,作出任何解释。》 今天是情人节,我不会祝大家情人节快乐,但我会衷心的祝愿大家天天快乐。不过今天的主题与情人节无关,今天的主题是你有没有钱? 一位哲学家说过:《他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反正不是小千,但很有可能是受我的影响,才成为哲学家的。》:若有一笔钱可以使人不用工作就可以独立而舒服的过日子,是件很大的便宜事… 只有在这样良好命运下的人方可说生是自由的,才能成为自己所处时代和力量的主人,才能在每个早晨傲然自语说:这一天是我的。才能服膺伏尔泰的话:生命短促如蜉蝣,将短短的一生去奉承那些卑鄙的恶棍是多么不值啊! 照那位哲学家的观点,人为了获得自由应该先挣足了钱存入银行,获得财务自由,然后保证每一天是属于自己的。这个如意算盘不错,只是在房价日新月异的今天,不知道实施的难度系数如何?有待思考。我在报刊、电视上看到文人志士面对市场经济狂潮大发“我视钱财如粪土”的铮铮誓言,每每令我自惭形秽。 司马光是国家大臣,很多人刚进朝廷的时候总是先去拜访他。他和对方聊天总是问一些使人很难堪的问题。比如他问:你有没有钱?你的开支够不够?你有没有欠别人的钱?被问的人都很奇怪,后来才知道是什么原因。司马光的标准是:你这个人有没有钱,能不能维持生活,能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随时可以丢掉乌纱帽,为了我的原则可以不做官。为什么呀?因为我不会饿死,我有钱可以保护我的自由。所以,有没有钱才可以决定一个人有没有独来独往的人格。 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有人问为什么?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有深度我喜欢。因为你会求人。你可能会说你不求人。好,你小孩得了盲肠炎,要救命,你没有钱,你要不要去求人?你会求人的。为了自己的可以做好汉,可是为了小孩你会求人。 我过去经常开着神舟八号到处飞,后来把它捐献给国家了。现在我没有神舟了。我偶尔坐公交车,全国公交司机都认识我,千叔,您怎么也坐公交?我说:叔我为什么不能坐公交?这是我的低调,所以我不在乎这个,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我讲这些,证明了一点:我们要有一个生活的物质基础。我就是想告诉大家,要有一点钱来保护自己的独来独往,保护你随时可以跟老板说再见,随时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要有一点点钱,把这钱藏起来,保护你的自由。要在这个基础之上,你才能够说,我这一辈子的志愿不是吃饱穿暖就算了,我还有更高更伟大的志愿呢。

清明的随笔12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的清明时节总会有春雨相伴,仿佛老天爷都通晓人意,春风带着一方乡土的气息,吹拂着每一个前来扫墓的人们。因为这一天,人们都会在这个日子里祭奠他们心里最亲的故人。

  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却远离故乡,身在海外的建设项目,心中的思念之情弥漫着全身每一个神经,仔细想想!29年的蹉跎岁月里,太多挚爱的亲人离我而去,如今我又该思念谁呢?

  这些天看着亲友圈发来的清明扫墓踏青的相片,看着那青山绿水,花枝绽放的自然风光,那人头涌动的人群,布满在烟雾缭绕的大山陵园之中,满山遍野的墓碑像一块块告示的牌子竖立在青松树下,人们弯着腰、鞠着躬,那虔诚的景象让我热泪盈眶。

  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与先逝者相聚的日子,只不过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地下,彼此无法相见。那种情景,让每一个逝去亲人的家人,深深的感受到那份永别后的凄凉。我们只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告慰他们,告诉他们我们依然记得他们!依然思念他们!依然爱着他们!就在今天,我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思念他们!缅怀他们!我们会送上一束鲜花,会点燃一对香烛,会焚烧一摞纸钱,会摆上一些瓜果,会用双手拂去墓碑上的灰尘,会用金线笔重描墓碑上渐渐褪色的碑文,这些都是我们在寻求心灵的慰寄和寄托心中的哀思。

  今年的清明节,我最思念的人,就是刚刚离我而去不久的舅舅,他享年90岁,满头银发,和蔼可亲,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用勤劳的双手带大了我的母亲,也培育出五个优秀的儿女,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电建人,他把这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电力事业。

  茫茫红尘,阴阳相隔,呜咽的凄风中您可听到您最爱的外甥那深情的呼唤!舅舅,您在那边还好吗?那个世界可有春风煦暖?那个世界可有阳光灿烂?那个世界可有人为您遮风挡寒?那个世界可有人为您嘘寒问暖?

  寂静的深夜,缅怀以故的亲人,内心的疼痛也瞬间袭来,霎时蔓延全身……

  离去便意味着永别,品尝到了分离的疼痛,又怎能忍心再让深爱自己的亲人牵挂,担心?

  只是,远去的记忆,逝去的灵魂,在我的心灵之中慢慢的远去。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我的生活依然会继续,与其沉浸在心酸的疼痛里,倒不如将这深深的情意珍藏在心底。

  人生就像一只蜡烛,一但点燃就不停的燃烧,一直到最后,火苗渐渐的熄灭,然后一缕青烟冉冉升起。我知道舅舅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能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亲人的思念和他的骨灰,每逢清明时,都会有亲人来到他的坟头上一炷香,撒一杯老酒,说上一些思念的话语。

  亲爱的舅舅;今年的清明节我不能来到您的坟前向你述说我的思念,但我会把心中的这份思念之情,化作一字一句的温馨话语,让它载着我这份崇敬的感情,随着互联网漂泊吧!愿您能感受到我心中这份深深的怀念之情!

  我深爱的舅舅,希望您天堂的生活过的开心!快乐!

清明的随笔13

  四月,一个清闲闲散的月份,最适合在阳光下倚着椅子什么也不做。四月四日,一个悼念逝去亲人的日子,可外面却是一片热闹,就算今天是清明也很难让人感到悲伤。

  家里只有奶奶一位老人,奶奶身体尚好,无病无痛,习惯了前前后后忙碌。因为家里的坟并不在广州,所以清明一般不去上坟。奶奶是个碎碎叨叨的女人,总因为小贩卖给她的东西缺斤少两而一直喋喋不休。但同大多数南方女人一样,本性善良。

  死亡离她是近在咫尺的。岁月,人生,沧桑,这些本应该只有她这个岁数才能够体会的词,如今竟过早的出现在小毛孩的心中,神情庄重不苟言笑的审视着生命的漫长。

  张爱玲曾说过: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而我们又何必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呢?接受世事无常,无论好坏都热情接待,虽比不上鲁迅的谦和,却总归使自己好受些。一生就只有这么长,无论怎样生活最终是要归于黄土,又何必给自己作难,为自己增添烦恼呢?

  想到春暖花开,老人又熬过了一个冬季,孩子又大了一岁,这是多么叫人欣慰的事啊!

  在剩下的日子里我只希望奶奶能过得悠闲,平静,不要劳神于生活本质的苛刻,自由自在就好。

  今天是清明,虽不相信神鬼之说,却也依然真心祈祷:在纷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生活虔诚的信徒,把磨难都藏在岁月里,人人都宽容仁慈的生活下去!

清明的随笔14

  清明时节,行走在祭奠亲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场雨,穿过岁月的风尘,穿过尘世的灯红酒绿,飘洒在纸灰飞扬的袅袅青烟里,吟唱着淡淡忧伤,湿润着深深思念,再好不过了。

  其时,春暖大地,沉睡的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是那么娇嫩、脆弱。百草渐次转绿,杨柳的新芽,嫩黄如雏鸟的喙。阳光也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没有一点儿跋扈气。世界娇小脆弱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如今在另一个遥远虚空的地方,再也触碰不到,压抑在心头的潮湿和忧伤,愈来愈重,愈来愈浓,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缓慢悠长地释放出来。

  清明的雨,细细绵绵,如烟,似雾,与自然界的新绿落红,尘世众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离的黑白写意画。清明雨,中国的雨,从古下到今。除了千古传颂的杜牧《清明》一诗,历代诗词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韩偓(wò)的《残花》:“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南唐冯延巳《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宋代蔡伸《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戏曲家洪昇的《长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锁南枝》:“你看莺乱飞,草正芳,恰好应清明雨飘荡。”

  清明,一词千钧!它连接生死,牵手阴阳。我们在烟雨蒙蒙中走向墓地陵园,走近长眠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而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希望现在的我们,可以笑对生活!我们不哭,但来场清明雨吧,让铺天盖地、连天接地的雨,将我们心底悠长的追思和怀念,倾诉给远在天堂的亲人。

  清明,杨柳淡如烟,细雨淡如烟,活着的亲人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也如烟雾般,绵绵长长地淡远无边……

清明的随笔15

  “每年到这个时候,烛光是那样的轻柔,我总是深深地怀念你,我挚爱的朋友……”歌声如泣如诉,此时此刻唱起它,不免让人心情有些沉重。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扫墓时,老天爷也真会应景而作,每年清明节前后,往往会下几场像模像样的雨,似乎在为逝者而哭泣,这不,临近清明这些天,天空总是阴沉沉的,淅淅沥沥的细雨,紧一阵慢一阵,没有一丝要停下来的迹象,仿佛会这样一直下下去。恶劣的天气,让这个清明节显得格外压抑、凝重、肃穆。打开电视和电脑,总会看到媒体播报清明扫墓的有关信息,各地公墓到处是扫墓祭祖的人们,电视画面上,更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不远千里专程挤乘火车回家扫墓的场景,着实让人感动。几束鲜花,几柱清香,几杯浊酒,几张纸钱,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无限哀思。

  窗外滴答滴答的雨水,敲得我有些心碎,父母故去已经很多年了,而自己却因为各种原因,清明却很少回家给他们扫墓。今年的这个清明,眼看着又不会回老家去了,心里不免有些愧疚,水有源头树有根,固本思源,恪守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倒不是我数典忘祖,只是因为生计所迫,只有将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埋藏在心底而已。其实临近清明这几天,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有些沉重,心里也一直在盘算着是不是该回趟老家、去给亲人们烧几张纸钱,让生前贫穷的父母到那边好好亨用,尽管昨晚忙到零点以后才睡觉,但后半夜却因想着清明扫墓的事仍然有些失眠,早晨一起床,便坐在电脑前,敲下了这段文字。

  今天,在这个空气中都弥漫思念气息的日子里,我只能在这里点燃几柱香烛、数沓冥钞,遥祝远在天国的父母节日快乐,希望天国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贫困,没有人世间的这许多纷扰。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清明的随笔(15篇)】相关文章:

1.又是清明随笔

2.清明的随笔15篇

3.清明随笔初一

4.关于清明节的随笔

5.清明扫墓随笔15篇

6.小学的随笔

7.考试的随笔

8.语文的随笔

9.爱哭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