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早梅》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梅》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梅》古诗赏析1
这是一首构思奇巧的咏梅诗,意在咏赞。虽然作者在作品中没有一处议论和礼赞的词句,却巧妙地刻画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贵品格。
“一树寒梅白玉条”。这一句是对梅花外在特征的描写。开篇描写早梅之娇美,有色,有形,也有神,令人仰慕,令人陶醉。“一树”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满树”,形容花开得密,开得多,即满树都是盛开的鲜花。“寒梅”一词意在突出一个“早”字,同时也与题目中的“早”形成了一个照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扣题。“白玉条”,这三个字既写出了梅花花朵的颜色、质地,也描绘出了梅花枝杈的姿态和神韵。形象,传神,逼真。
“迥临村路傍溪桥”。这一句是对梅的生长环境的具体交代。这个交代作者是有用意的,不是简单的交代,而是为了突出梅的高洁。你看它生长的地方,绝对是与众不同的,“迥临村路”,也就是远离喧嚣的尘世,不与世俗同流;“傍溪桥”,不仅长在小溪的'涯畔,还依傍在小桥的旁边,远离“村路”,却又傍水临桥,谁说植物没有意识?这简直就是有意识的绝佳的环境选择。从这一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是有意融入了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喧嚣的尘世,刻意到偏僻的溪畔桥边,独自悄悄地凌寒开放,突出了早梅的不畏严寒的不与世俗同流的高贵品格。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初见桥边梅花近水早发的惊喜之情。因为“不知”才“疑”,因为梅花洁白如玉才“疑是经冬”“ 未销”的“雪”,这样写来,就使人读起来觉得更为传神,更能将诗人那时的惊喜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似乎诗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怀疑是不是未化尽的冬雪压在枝头。这不仅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同时也更好地显示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从而含蓄婉转地把诗意落到实处,使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唤起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季节(早春)、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这首诗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这首《早梅》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早梅》古诗赏析2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
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
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
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
任落东风伴春雪。
【译文】
早发梅花满枝开放,东风报春春天刚到,紫瓣迎风开裂花苞,杨柳未萌黄莺没叫,落花飘香新月映照,桥边一树忧伤离别,游荡行人不要攀折,不争江南艳阳时节,任落东风伴着春雪。
【注释】
①发:花朵开放。这旬的大意是,桥边早梅,花苞开放。绽满枝条。
②彻:透彻、尽之意。紫萼:紫色的花托。玉珠裂:梅蕾似玉珠,花开似玉珠张裂。这两句的意思是,东风虽然报春,但春意却来透彻,而早梅枝上的紫萼玉蕾已迎着寒风绽开了。
③莺结舌:黄莺结舌,不能啼呜,形容气候寒冷。委:付托。素:指白梅花:弓赵两句的意思是,这时天尚奇寒,冻得莺雀结舌不能啼鸣.杨柳还未萌发嫩黄的细芽,而早梅树则让自梅花飘香溢芳,与新月相互辉映了。
④这两句的`大意是,桥边早梅往往伤于离别,望来往的游人可不要攀折它。
⑤艳阳节:风光艳丽的时节,指春天。鲍照《学刘公干》诗“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任:听凭。这两句韵意思是,翠梅花不在江南桃李芬芳的艳阳天里争妍开放,却听任东风吹落,与春雪为伴。
【简析】
这首诗以满腔热情纵笔挥洒,沉酣畅足地赞扬了梅花的气质风姿。前五句铺张扬厉,重在描绘早梅的神态:春寒料蛸之际,梅花已生机勃勃,花开满树。诗人以杨柳黄莺与蒂花相比,杨柳畏冷,嫩芽不发;黄莺惧寒,结舌不鸣。只有洁白芳香的梅花与新月相媲美,衬托得梅花愈加风流敏丽,婵娟春媚。后四句因物抒感,高度赞美了梅花的散朗神情,恢宏气质。梅树深知“人生自古伤离别”的道理,而游人却不知梅树的深情,动辄攀枝折条,伤害迭加。梅花虽然流丽妍婕,但是并无腴词累骨,不争宠献媚,质本洁来还洁去,甘愿与春雪为伴。结尾两句由衷地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全诗句句押韵,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造成了韵致悠扬、沉著痛快的气势。中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更突出了梅花的风采。
【赏析】
诗一开始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烂漫图画。“春未彻”,既点明早梅开放的具体季节,又为下文的“莺结舌”、“伴春雪”提前交待了依据。接着着重刻画梅花开放的情景:“紫萼迎风玉珠裂”,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比喻恰切,色彩鲜明艳丽,可谓抓住了梅花的特征。“柳未黄”、“莺结舌”,从侧面说明天气尚冷,梅花犯寒而开的品性。“委素飘香照新月”,不仅句美,景亦美。飘坠的白梅花散着清香,新月初上.月辉淡淡。白花银辉,相互映照,和谐自然,温馨静谧,意境十分优美。“桥边伤别”、“行人莫折”,都表达了作者惜梅、恋梅之情。最后以“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句结束全诗,指出早梅的性格特征和早梅的最终归属,抒写了作者内心的慨叹。
形式自由,有乐府风格是该诗的特点之一;句句用韵。音韵自然协和,富有节奏感是该诗的特点之二。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六岁而孤,其人身材短小精悍,而长于诗,时号。短李”。元和元年进士,擢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齐名,号为“三俊”。穆宗时,召为右拾遗,为李逢吉所排,出为江西观察史,不久改户部侍郎。武宗时,累官右仆射,门下侍郎。卒谧文肃,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另有《莺莺歌》犹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早梅》古诗赏析3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赏析
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众花摇落独暄妍(林逋《山园小梅》)。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这两句诗与陆游《落梅》绝句里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意同,都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连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前两句由陆凯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吏,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这是因为柳宗元作诗的情境与陆凯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后, 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
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个用世之心极强、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过的是远离政治活动而浪迹山水的生活,贬谪所造成的痛苦时时激荡在内心,反映在他的诗歌里,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这首诗就是这样,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早梅》古诗赏析4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释: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 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孤根:孤独的根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答: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
答: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3分)
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答案: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5、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5分)
答:(1)首联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先将梅花和万木相对照,严寒的冬季,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枝干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或者答:以万木冻欲折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手法1分,分析2分)(2)首联孤根独暖,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颔联一枝独开强调这一枝又开在众梅之前。
6、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
答;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2分) 递和窥写得最好。(2分)递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窥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哪种惊奇的情态。由鸟及人,早梅给人们的惊喜和诧异见于言外。(2分)
7、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4分)
答: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写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围绕早落笔。
8、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3分)
答: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
9、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刻画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每点1分)
(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
阅读练习三:
(1)说说这首诗着力突出了所咏之物的什么特点,据此再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赏析风递幽香出一句。(4分)
(3) 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颇有抱负,但科举失利,未得酬志。从尾联可以看出他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愿? (2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用笔含蓄,句句暗扣早来立意,极写早梅中的早梅得一枝之秀、开香艳之先(或:独开一枝、秀先群芳)的风调、品性。(1分)据此可以早梅命题。(1分)
(2)一个递字,运用拟人,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写出它对早梅仿佛充满爱怜之意(2分);借写寒风多情递香,从侧面烘托花香清幽怡人,并暗暗透露出诗人内秀、高雅的情怀(2分)。
(3)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他年应时中举,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翻译: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早梅》古诗赏析5
早梅桥
李绅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1.诗人为什么说游荡行人莫攀折?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
2.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劝告无所事事的游者不要攀折早梅,原因是:早梅迎风绽放的风姿情韵美好,让人不忍破坏;桥边这一树早梅似乎是为了感伤离别而存在,不应被破坏。
2、①运用对比手法,将早梅与江南艳阳时节的花卉对比,突出早梅不同世俗的品性;
②运用拟人手法,将早梅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它不与百花争艳,只愿与雪为伴的`高雅情怀。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的喜爱之情。
阅读练习二
1.诗歌开头四句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2.诗人为什么说游荡行人莫攀折?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6分)
参考译文
早发梅花满枝开放,东风报春春天刚到,紫瓣迎风开裂花苞,杨柳未萌黄莺没叫,落花飘香新月映照,桥边一树忧伤离别,游荡行人不要攀折,不争江南艳阳时节,任落东风伴着春雪。
赏析
这首诗以满腔热情纵笔挥洒,沉酣畅足地赞扬了梅花的气质风姿。前五句铺张扬厉,重在描绘早梅的神态:春寒料蛸之际,梅花已生机勃勃,花开满树。诗人以杨柳黄莺与蒂花相比,杨柳畏冷,嫩芽不发;黄莺惧寒,结舌不鸣。只有洁白芳香的梅花与新月相媲美,衬托得梅花愈加风流敏丽,婵娟春媚。后四句因物抒感,高度赞美了梅花的散朗神情,恢宏气质。梅树深知人生自古伤离别的道理,而游人却不知梅树的深情,动辄攀枝折条,伤害迭加。梅花虽然流丽妍婕,但是并无腴词累骨,不争宠献媚,质本洁来还洁去,甘愿与春雪为伴。结尾两句由衷地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诗一开始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烂漫图画。春未彻,既点明早梅开放的具体季节,又为下文的莺结舌、伴春雪提前交待了依据。接着着重刻画梅花开放的情景:紫萼迎风玉珠裂,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比喻恰切,色彩鲜明艳丽,可谓抓住了梅花的特征。柳未黄、莺结舌,从侧面说明天气尚冷,梅花犯寒而开的品性。委素飘香照新月,不仅句美,景亦美。飘坠的白梅花散着清香,新月初上.月辉淡淡。白花银辉,相互映照,和谐自然,温馨静谧,意境十分优美。桥边伤别、行人莫折,都表达了作者惜梅、恋梅之情。最后以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句结束全诗,指出早梅的性格特征和早梅的最终归属,抒写了作者内心的慨叹。
全诗句句押韵,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造成了韵致悠扬、沉著痛快的气势。中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更突出了梅花的风采。
【《早梅》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忆梅_古诗大全12-27
《渔夫》古诗赏析03-28
《所见》古诗翻译及赏析11-06
《山行》古诗赏析09-19
游子吟古诗赏析11-27
鸟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9-25
《喜雨》古诗全诗赏析03-31
木芙蓉古诗原文赏析03-25
古诗《商山早行》课堂教学实录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