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9-28 08:58:38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1

  一、引入

  1、教师季节引入

  教师: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同学们换上了长衣服,天气一天天凉爽起来,秋天来了。让咱们一起和作者们到课文里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丽景色吧!

  2、读第三组课文的导学

  教师:一起来读读第三组课文的导学,看看讲了什么。

  学生读完后教师适当引导。

  3、引入古诗学习

  教师:秋天是一个美丽而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二、读准古诗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齐读古诗。

  2、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李天竣读——请学生来发现他的读——学生提出的读里的字音——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读准:声、情、促、深、灯、明——学生自由练习再读。

  (反思:这个环节课堂的生成非常好,正好抽到的学生在读古诗的时候发生的错误和课文的生字有关,然后让孩子字发现并在纠正的时候很好的强化了拼音的书写。很好!)

  三、学习古诗,体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1、教师:那大家读得很好了,那么怎么来学习古诗呢?(黑板出示)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解诗题

  2。、知作者

  3、明诗义

  (1)解词

  (2)明句

  4、悟诗情

  教师:这是以前的大哥哥姐姐总结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争取以后我们能超过他们,好吗?

  生:好!

  (二)解诗题

  1、(1)你认为解诗题是什么意思?

  (2)来一起读读古诗的题目,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胡正:我觉得“夜书”的意思晚上。所见的意思是;所看见的。

  师:对。我们经常说的所见所闻就是看见的和听见的。但是夜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不同意见吗?

  肖路:书应该是看书。

  ……

  师:看来我们解诗题还不太成功,没关系,也许等咱们学习完了这首古诗就能解释了!以后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都要注意,如果一开始不能解决的问题,等慢慢学习中再解决。

  (三)知作者

  1、什么是知作者呢?

  2、那怎么去了解作者?昨天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扩展学习里你查找了作者的资料了吗?在交流的时候先说在什么地方找的资料。

  杨紫鑫:我在《语文课外扩展阅读》上找到了作者的资料。

  万鑫淼:我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找到了。

  马涛:我上网查找了资料。

  ……

  老师:非常好,来我们看看马涛的资料(老师念)……原来作者是宋朝的……

  杨紫鑫:(枪着说)南宋。

  老师:哦,更准确。(板书在作者的旁边)现在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查找作者资料的方法,像杨紫鑫、万鑫淼这样是……

  学生:查找书!

  老师:像马涛这样是……

  学生:上网!(教师把这些方法补充板书在小黑板上)

  (反思:这个环节处理得比较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怎么查找作者资料)

  (四)明诗义

  教师:明古诗的意义必须要弄明白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

  1、解词

  (1)老师引导学生在古诗里找到不明白的词语。

  (2)回忆和学习新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老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注意,可以想想以前我们学习《揠苗助长》的时候用过的方法。(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回忆出了:画画、换词、查字典、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动作、看图、)

  (反思:这个环节很好,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记忆结构里唤醒以前的认识,巩固了认知能力)

  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用看注释来解释词语。(板书)请大家看语文书35页,看到注释,跟着我读——注释——,请大家看,你们找到的这些词语在注释里是什么意思,自己读读,读好了举手。(学生练习)

  老师:好,我们来看看你们找到的这些词语的意思。注意,我们采用比赛的方法,男女同学枪答……(这个游戏环节设计好,因为没有事前确定是哪个词语,还没事前确定谁来答,所以学生很集中精力。在引导时,我注意了

  萧萧——学生说是风声音,我让他说明白,让听的人懂他的语言。

  挑、促织——让学生看图理解,并看着图用诗里的话说说孩子在做什么。

  篱落——结合以前学习过的古诗来理解)

  3、明句义

  (1)老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的意思放到古诗里,一边读一边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老师:现在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老师:我看到大家很多选择了最后两行诗,来谁来给大家说说。

  生:知道有两个儿童在捉蛐蛐,夜晚的时候篱笆旁边有一盏灯还在亮着。

  老师:老师提醒大家,儿童可以说孩子或者小孩。注意,为什么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生:因为有灯光!

  师:对了,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时候我说过,有时后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诗句、词语的顺序。好,我们这样来说说:因为……所以……

  (生自由说。)

  师:我们再这样说一说:知道……是因为……(生自由练习)

  师:好,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面的:因为看到了篱笆旁边那盏闪烁的等,所以……(生说)看到了篱笆旁边的灯在闪烁是因为……好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反思;在课堂上我没有这么清楚的处理,感觉当时有一点罗嗦,不过总体是这样的思路)

  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有个孩子举手了。他说他知道了诗的题目的意思。我让他说,他当着全班同学说了:夜晚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景物。(反思:这个时候的课堂生成非常好,但是应该再轻轻引导学生在体会一下)

  师:那么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看第一、二行诗。

  ……

  (五)悟诗情

  师:这首诗作者是带着什么感情来写的呢?我们来看图画……

  (反思:这个环节的处理不是很好,因为到底有些什么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呢?我自己都没想好,以前看过有劳市是用音乐、录象、画面来帮助理解体会。)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⑵ 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3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五、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挂图、投影显字。

  学生:预习课文,读《静夜思》(李白)。

  一、师生对话,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

  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 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先一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

  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

  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

  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打开书,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读)。

  师:(出示生字卡:萧(xiāo)萧 梧(wú)叶 促(cù)织)谁来拼拼音?

  生:(拼音,师相机正音,全班跟着拼音)。

  师:这首古诗有两个字(板书)“促、深”要特别注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生:单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生:没有!)那就不要加点!把刚才学的几个生字“书空”写写,看谁先能默写?

  生:(“书空”生字,然后本子上默写,同桌互相检查)。

  师:这首诗(课文)的左下角有“注释”,它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看看谁先弄懂全诗的大意?

  生:(自由读课文,互相讨论)。

  师:这首诗都能通读了。四句嘛,能背吗?谁来?

  生:(多数举手)

  师:(指一位)你背看看!

  生:背得好。现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

  生:(互相背诗)

  师: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先学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生:(边读边想,有的互相议论,有的举手)。

  师:(指生1)你说说!

  生1:诗人看到了萧萧秋风吹下落叶送来寒冷,江面上也吹来秋风……(到“动客情”就语塞。)

  师: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生2:(举手)冷冷清清。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读以后举手)孤单、寂寞、苦闷。

  师:对,诗人这时确实感到孤单、寂寞、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众生举手)

  师:(指一人)你来说!

  生4: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

  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现在来学后两句诗。(出示挂图或指看文本上的图)。边读边看看注释。

  生:(默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

  生:(笑)捉蟋蟀呀!

  师:你们高兴,我也高兴。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读,讨论)。

  师:“知”,你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

  生1:估计、猜想。

  生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投影显字):

  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中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

  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比方,有个小姑娘拉住妈妈的手摇,双脚轻轻地跳:“妈妈,我求求你啦,走吧,怪不好玩,回家啊!”你看你看,她是多么想家呀!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 “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生:(自由读)

  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

  生:(齐读)。

  师:过去,我们学过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现在看看大家还能背出来吗?

  生:(齐背诵,投影显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们想想看,诗人李白抬起头来望见那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是那么高,月光又明又照得那么远,月光为什么会使他一低下头来就想起自己遥远的故乡呢?明月真神呀!开动脑筋想想,为什么?

  生:因为同在一个月光照耀下,这时照到他床前,同样可以照到他那远离的故乡去,也会照到他亲人的房里去,他在老家就常常看月光。所以月光使他思念起故乡来!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学诗就要学会联想,你看,他想到了“同在一个月光下”,月光是能照到千里之外诗人的故乡去的呀!大家再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生:(读《静夜思》后两句)

  师:“明月”会引起他想念家乡,那么,“江上秋风”使诗人“动起了客情”,也是思念家乡呀!有个成语讲:看见某种景象而引起某种思念之情,就像两位诗人那样,谁先想出这个成语?

  生:(4人举手)

  师:(指1人)你说。

  生:见景生情!

  师:对,(板书)“见景生情”,又叫“触景生情”。见景能生情,那么,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好的诗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师: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单单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滚状)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

  生:越睡不着,越兴奋。

  师:活像什么?

  生1:活像一阵阵风浪在心中翻滚。

  生2:汹涌澎湃。

  师:忽然,几个浪头“砰”的一声,撞起了什么?

  生:雪白的浪花。

  师:对。撞起了几丈高雪白晶莹的浪花!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师:你们看(字幕显示):“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一吧!

  生:(齐声诵读)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就根据这首诗的意思,用现代人的话口述四句;要想像、顺口、有感情。先分组讨论,看哪组表达最好?

  生:(讨论后,有的组举手)。

  师:(选一个人诵读)你们组来吧?

  生:萧萧秋风吹落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啊,江面上的风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园)!

  那篱笆下的儿童们玩蟋蟀啊,更使我思念自己的童年!

  师:好呀,你们组共同动了脑筋呀!只是“家乡”改为“家园”与“童年”念起来更顺口。你们认为怎样?

  生:行!……(略)

  四、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4个。

  2、默写课文。

  3、读读《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联系本课,更好地体会诗意诗情。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04-04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04-21

古诗《枫桥夜泊》教学设计01-24

夜书所见教案04-18

古诗《所见》改写02-29

古诗教学设计05-15

古诗的教学设计06-04

元日教案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07-26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