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7篇(优)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能正确划出写野兔与老鹰搏斗的句子。
4.感受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体会野兔以弱胜强的计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两种动物,它们是——(教师出示“野兔”、“老鹰”贴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评价这两种动物的?请用·怎么样的野兔”或“怎么样的.老鹰”来说一说。
2.师:当野兔遇到老鹰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3.师:今天呀,我们可要认识一只不平凡的野兔,看看在它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说一说,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内容?
2.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4.接龙读课文。[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沪教版教案]
三、抓住重点,学习主文。
1.学习第一节:作者在野地里发现了什么?齐读第一节。
2.引读第二节:我正要去追——(生读)
3.重点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说一说:在这两小节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内容?师板书
(2)师:弱小的野兔是如何用巧计战胜了凶悍的老鹰的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找出老鹰向野兔进攻的句子,用曲线划出;野兔用巧计战胜老鹰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3)小组合作学习。
(4)反馈交流。随机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读出老鹰的凶猛,野兔的机敏。
(5)师:这真是只不寻常的野兔,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节,领略这一奇异的景象。
齐读第三、四节。
(6)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插图和提示,来说说野兔是怎样用巧计战胜老鹰的。
忽然野兔,。那只老鹰,·突然,野兔,,一连几下,,,。原来,。
1.师:学了课文后,这只野兔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你再用“怎么样的野兔”来说说。
2.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对呀,在一定条件下,弱者也能战胜强者。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落实练习,课外拓展。
1.组词:
割()放()府()
害()防()俯()
2.说一说:老鹰在天空中怎样飞?演一演,再说一说,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
盘旋斜着身子扑棱扇动翅膀俯冲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
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过度:
那充满活力、绿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
(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2、投影出示字词
xiāngjùbóliǔqióngshūxiézǐ
镶踞薄阴几绺穹倏皱缬尘滓
yìjūshíchàyùnléngmóulài
挹掬什刹蕴蓄棱角明眸善睐
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
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明确:
第一个观察点:山边
观察角度:仰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瀑
听—花花花花的声音
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第二个观察点:亭边
观察角度:平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
观察角度:俯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
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问题探究一: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3、问题探究二: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
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追问: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还有我们将要在九年级下学期学习的鲁迅的《雪》。
过度:
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梅雨潭的绿令人惊诧的。(教师可以穿插对“招引”改为“吸引”的词语妙用的赏析)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
明确:醉人、奇异
5、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
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
运用对比突出表现
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静态)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
5、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6、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7、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8、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
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高歌欢唱了
教师追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飘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这绿真是太神奇了。
9、文中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还想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追问: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活泼可爱)
10、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
明确:“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11、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
1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补问:“绿”一般是什么的颜色,
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四、结语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
五、初当评论家
1、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本文补充作批注。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主预习】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仪、世界地图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直接板书课题,世界地图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4、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6、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教师小结
四、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语文园地二》
语文教案 篇5
本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部分内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诱发大家积累的热情,感悟积累的方法,一起分享积累的快乐。
2、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动植物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
4、继续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把想象的世界变成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谈话激趣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采取学生自我、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活动目标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积累的习惯;提高交流的欲望;继续培养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蜜集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的小本本很丰富多彩,这节课把你最精彩的积累部分给我们大家欣赏欣赏吧!”谁愿意给我们大家看一看?”
2、(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小本本)
3、交流时可以分积累的不同开始汇报。
如有积累词语和句子的;有积累人事物景,积累观点;积累文字的,积累图片的.,积累音像的,积累实物的……
4、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交流。
5、出示书中的这段话。
6、师:“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要你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你的语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的,希继续积累下去,使自己的小本本更精彩!”
二、读读背背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请学生自由读句子。
2、问: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全班交流)
3、1第一句话意思:春天的鸟叫、夏日的雷鸣、秋天的虫语、还有冬天呼啸的寒风,这就是四季的歌。(请学生想象其它关于四季歌的诗句)
2第二句话的意思:因叶落知秋天已到;山高遮住日光,早晨很晚才能见到太阳。(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3第三句话的意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诵读儿歌,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认识笔顺规则,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3.自主识字,巩固本单元认识的生字。
教学准备
笔顺歌。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儿歌,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认识笔顺规则,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3.自主识字,巩固本单元认识的生字。
教学准备
笔顺歌。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我们刚学完《新春到》这首儿歌,大家知道春节的`时间吗?(旧历正月初一)
2.旧历是我们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不同的节气等规律编制的,大家想了解一点有关节气的知识吗?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
3.请学生自由读,抽读,注意正音。
4.说说自己了解到一些什么?
5.再有感情地朗读。
二、读读背背
1.欣赏了有趣的节气歌,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单元优美的风光。
2.联系16课,结合本诗,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在感情地读儿歌,背儿歌。
三、你还认识我吗
1.记住了优美儿歌,想欣赏一些优美词语吗?齐读词语。
2.“开火车”抽读,注意正音。
3.发现没有,这些词都是本单元的生字组成的,再读读,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词记一记,哪个词不太明白,又很想知道,还可请教一下同学和老师。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儿歌,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认识笔顺规则,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3.自主识字,巩固本单元认识的生字。
教学准备
笔顺歌。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写一写和写写你想写的词
1.这些好词记住了,想写一写吗?
2.要正确、工整地书写,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些笔顺规则。请学生自主练习,揣摩。请本组代表一来比赛。第一比正确书写,第二比清楚讲解自己所用的书写规则。
3.完成“写写你想写的词语”。提醒学生注意正确书写。
4.小组试行最佳作品上台展示。
二、自主识字园地
写写字来放松一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摘泡泡”游戏。看哪组同学训的字最多。
三、绕口令
1.学生自主练习绕口令。
2.抽学生读,适时正音。
3.开展男女生竞赛,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比赛谁读得又准又快。
语文教案 篇7
一、选择读音。
迪斯尼 漫山遍野 选第一个,其余第二个。
二、造句
这种名贵草药是自然生长的。
只要好好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马上要上场表演了,要自然一点,不要紧张。
三、填空,回答问题。
1. 40 无数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2.50 一次
对建筑设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有很强的事业心。
四、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全画去第二个。
2.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做法种获得路径的设计。
3.都体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道理。
五、阅读,完成练习。
1.蜜蜂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屙一粒屎。
2.指的是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11-19
【经典】语文教案11-12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精选)语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