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14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会认6个字。
2. 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记忆字形,学会使用生字词。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孔雀的图片、喜鹊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 新课。
1、 教师出示孔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孔雀长什么样?
2、 师生共同结合资料介绍孔雀。
3、 揭示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孔雀有关,这就是《骄傲的孔雀》
板书课题,让学生读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己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生字和会认字后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3.同桌同学互相读读画的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5.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评价。要求: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新词: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自己读读本课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同学互读,如果读得正确,同桌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在生字表旁画上五星。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比比谁认识的汉字多。
4.以小组为单位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
(二)学习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1.自己自学生字的字形和通过组词了解字义。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比比谁记得方法最好!一会儿讲给同学们听。
3.请记忆字形好的学生说说。
(三)指导书写:
1.把书中第三题的汉字按照笔顺把每个字描一遍。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独立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
4.教师指导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独立书写,每个字在书上写一遍。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对书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个别辅导。
6.同桌同学对书写情况相互评议,提高书写水平。
7.展示学生书写全班评议,教师对于班内出现的普遍问题的字,再进行具体指导。
四、巩固练习
1. 做找朋友的游戏。2、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字3遍。
五、布置作业 :1、读书,提出问题。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仔细观察画面,借助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不能骄傲自大。
4. 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深入读书后谈出自己的认识,鼓励学生敢思敢想。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描写孔雀骄傲的语句,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
体会花喜鹊的话:“湖里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教学用具:录音机、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以小组为单位读没有拼音的汉字卡片,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正确。(骄傲、孔雀、展开、昂首挺胸、影子、迈开、扇子、停下来、炫耀、礼貌、翎毛、挣扎。)
2、 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展:展开、开展、展示、展览、展销、展品
挺:挺立、挺胸抬头、昂首挺胸
二、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孔雀炫耀自己美丽,结果跌进湖里,落得个不光彩的下场,说明了孔雀很骄傲,骄傲得连自己也看不起了。)
三、利用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一)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中标出共有几句话,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第一句话概括写孔雀很美丽但是骄傲。第二句话写它看见谁漂亮就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
2、小结:这个自然段作者先总的介绍孔雀很美丽,但很骄傲。
(二)
1、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意思。
2、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把描写孔雀骄傲的语句画出来。
3、师生共同交流:(昂着头、挺着胸、理也不理。学生说到这些词语后,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做做动作去理解。)(教师结合学生说的情况及时板书)
1、结合画面,想像孔雀当时的动作和神态,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2、指导朗读:让学生试着读一读,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读。如果学生读得有困难,教师再及时指导,读出孔雀骄傲,看不起花喜鹊的语气。
(三)
1、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说说画面的意思。
2、让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书中把描写孔雀骄傲的语句画出来。
3、在小组内读读这些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也可以把不懂的地方说一说。
(围绕以下语句说:立刻、展开、抖动、有点生气、睁大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翎毛。)(教师板书)
1、 启发想像:当孔雀看到湖里那只与它一模一样的鸟时会想什么呢?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是五彩洒金的大扇子?想像孔雀的尾巴什么样?(五彩是指各种颜色;洒金的意思是:好像把金粉洒上去似的,很耀眼。这样描写说明孔雀的尾巴很好看。)
2、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上恰当的表演。(在读孔雀生气的样子时,语气要加重,速度加快。)
3、 进行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议。
(四)
1、教师出示画面。
2、学生读第五自然段,结合画面谈谈读懂了什么?(孔雀看见湖中那只湿淋淋的鸟很高兴,教师板书:高兴)
3、启发想像:孔雀在湖里挣扎了半天的样子。孔雀爬上岸后很高兴,它在想些什么呢?
4、结合学生想的内容,说说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读出洋洋得意,自以为是的语气)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看看谁读得最有语气!
(五)
1、教师出示画面最后一幅图。学生观察,讲讲图画内容。(孔雀看见花喜鹊笑很不高兴,板书:不高兴)
2、指名读读花喜鹊说的话:“,湖里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3、读完句子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孔雀太骄傲了,看不起别人,连自己的影子也看不起,其实就是看不起自己。)
4、启发想像:孔雀听了花喜鹊的
四、巩固练习
1、学生一边观察画面,一边读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骄傲的孔雀》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通过故事,记住: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不能骄傲自大。
六、布置作业 :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组长进行评议。
2、 找一找有关谦虚的格言警句,及时记录在摘记本上。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骄傲的孔雀》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只为炫耀自己的美丽,竟和自己的影子比美,结果掉入湖里的故事。教案设计上从图入手,直观自然地导入 新课。并通过仔细看图,逐段朗读课文,理解段意。教学中通过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看孔雀开屏图,揭示课题
1.点击课件:孔雀图。
2.说一说在哪儿见过?
3.孔雀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学习与孔雀有关的课文——《骄傲的孔雀》。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点击课本,一幅一幅地看图。
2.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同学们互说图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l.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发给各小组生字词卡片,组内互相认读。
3.指名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要读准整体认读音节“影”;后鼻音“孔、挺、停、睁、胸”。
(四)教学生字
1.学生当老师讲怎样记住生字。
用学过的`熟字和偏旁组字或拆字的方法识记本课的“骄、傲、睁、孔、迈”等字,培养自学能力。
挺:左右结构,右边是半包围结构,左下是建之儿,不是走之儿。
胸: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笔顺。
昂:上下结构。
2.练习书写。
“骄、孔、胸、睁、停、抓”这几个左窄右宽的字可归类指导。
“展、扇、迈”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将外面偏旁写得舒展一些,将里面的部件包住。
“傲、挺”:笔画较多,要把部件写得紧凑一些,字体不能太宽。
“影”:右边的偏旁叫“三撇”,起笔要角度一致,三个笔画间隔要均匀。
“丑”:最后一笔的横要写长一些。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二)看图,讲故事
1.将四幅图—一出示,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小组内互讲,并选出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3.全班举行讲故事比赛。
(要加上动作,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看谁讲得生动。)
4.教师相机点拨。
5.其他同学当评委,并向讲故事的同学随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设疑问难
1.孔雀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影子,非常生气?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有关文字来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
3.理解花喜鹊的话是什么意思?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4.想象: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批评了孔雀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借助书上的彩图和教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2.体会孔雀在与自己的影子比美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3.同桌互谈,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读出孔雀爱攀比的心理。
(五)扩展练习
收集有关于谦虚的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办一期专题板报。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作者没有写出孔雀听了花喜鹊批评以后会怎么样,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其它几幅图,根据图意,加以想像,动笔画出故事的结果,动口讲一讲,使这个故事延续下去,做到思维与想像的有机结合。
2、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做任何事要谦虚,不要骄傲自大。学习完毕,教师可以和学生找一找有关谦虚的格言警句,及时记录在摘记本上,做好日常的积累工作。
3、介绍学生读一读《美丽的公鸡》,然后把两篇文章对照,开展小型的讨论会:讨论题:公鸡和孔雀相比,谁美丽?教师先询问学生们的观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结论,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每个小队都有一个名字,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果可以不求相同,只要学生说出可行的道理就可以。
语文教案 篇2
《燕子》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育与训练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二、教育与训练要点
1、上课学会用眼,用听老师指挥。
2、上课时耳朵要仔细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不懂要问,双手不搞小动作。
三、教育与训练准备
1、了解学生对眼睛、耳朵在上课时的.作用知道多少。
2、一只眼睛模型,一只耳朵模型。
四、教育与训练过程
1、出示模型导入:出示眼睛模型。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
对呀!解放军叔叔用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用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用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插秧、锄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2、激情明理导行
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本领。。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1)游戏明理:人体照相机。
老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一位同学用眼睛看老师,另一位背超着老师,眼睛看不到老师。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是小学生。请这两位同学讲,老师卡片上写了什么字?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位小朋友讲得出,另一位讲不出?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
讨论后归纳: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学发言,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书本。
(3)训练用眼听指挥。
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等。
学习儿歌: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
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
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
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重要。
(4)出示耳朵模型明理。
耳朵和眼睛是好朋友,眼睛是人体的照相机,耳朵是人体的录音机,它能把听到的声音都录在脑子里,所以我们学习也要学会用耳朵。
(5)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边动脑,认认真真学本领。
(6)训练用耳听。秒度十时毫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用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论别人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用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能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价别人的作品。
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片
学生:大小不同的彩色圆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说话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你们看。
2.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说话。
(1)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小白兔、大熊猫、小猪。)
(2)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是小男孩用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拼出来的。)
(3)请小朋友们先认真看这些小动物,自己说一说它们都是怎么拼成的。注意把话说完整。(可以按照小动物的身体结构顺序说:"用一个图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用一个长长的半圆做小白兔的耳朵,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用两个小半圆做小白兔的腿脚,用一个小小的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尾巴";也可以按照拼的顺序说:"先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再用一个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然后用一个长长的小半圆做它的长耳朵,用两个半圆做它的腿脚,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贴一个小图纸片,做它的小尾巴,这样,小白兔就拼好了。")指名说。
二、发挥想像,练习拼图
1.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是用简单的小圆片拼出来的,这个小男孩的手可真巧啊,老师相信小朋友们的`小手一定比他还要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会拼图》(指读课题)。除了这位小男孩拼出的这几个小动物之外,大家开动脑筋想想用图纸片还能拼什么?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圆纸片拼出来?(指名说,强调用"我能拼……""我想拼……"说话。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像,特别注意不能局限于拼小动物,还可以鼓励拼植物、玩具、建筑、食物、日用品等。及时表扬能想出不同图形的学生。)
2.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说明你们平时都能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说得这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拿出圆纸片,自己动手把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出来,在拼图的时候,要一边拼一边说说是怎么拼成的。
3.学生自由拼图,边拼边说。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怎么拼成的?(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给别人的作品提提意见。根据别人的建议把自己的拼图调整好之后粘贴在白纸上。每组选出最好的一幅作品。
2.师:现在每小组都推荐了一幅最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拼图,听一听他们的介绍,每个小朋友都要认真看,仔细听,等一会儿给提提意见。
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我拼的是……,我先……然后……再……最后……"(如介绍得不完整,小组内其他成员可补充说明。)
3.师:每一小组的作品我们都欣赏完了,现在谁愿意跟图画的作者交流的看法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调整。可以说"我觉得你拼的……";可以说"我看到你拼出来的……,让我想起……";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你为什么要用……来做它的……呢?";也可以提出好的建议"如果把……改成……,我认为会更好一些"等等。拼图的小作者要给予别人适当的解答。)
4.评出拼得好的作品和说得好的小朋友。
5.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拼图?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各自开动小脑筋,用圆纸片拼成了各种各样可爱而又美丽的图形,还学会了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拼得好,说得更好。今天回家,小朋友们就把自己拼的图介绍给爸爸、妈妈,好吗?(作者:安徽省芜湖市三园小学 王晓莹 )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明白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背诵。)
你们明白诗歌赞颂的是什么吗?(母爱)
2、历来的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来赞扬母亲。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深(指板书,引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 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自然段)
1、同学们,我们明白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对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书容易吗?(不容易)
2、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情?
3、理解“失魂落魄”
(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书,但苦于家境贫寒)
4、介绍梁晓声的家境
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家庭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 入景融情,感悟情深
1、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我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照理说,梁晓声拿到钱,可以去买书了,心情应该是——高兴,开心。可是文中的我拿到钱,却是什么反应?(鼻子一酸)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2、为什么鼻子一酸呢?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鼻子一酸,请用笔恭恭敬敬地划下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交流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1) 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环境很差)
(2)“震耳欲聋”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耳朵快要被震聋了。)
(3)假如这样的噪音向你扑面而来是什么感觉?(很难以忍受)
(4)可是母亲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一起读。
从我去到离开,这噪声停止过吗?读
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前天的?明天?后天?
作为儿子看到这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滋味?(很心疼、很难过)
看到自己的母亲在这样的一个令人烦躁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我怎能不——鼻子一酸。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
B、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极其瘦弱、弯曲、烤”)(母亲的工作环境很不好,母亲很辛苦)
(2) 母亲的背已经是极其得瘦弱了,当我看在眼里时,是什么感受?(心象被万根钢针扎了一样)
(3) 这样,我又怎能鼻子不酸了。
C、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 此刻,看到母亲你是什么感觉?(吃惊、心酸)
(2)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啊!仔细观察这些句子,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连续使用三个“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出现在句子后面)对比读。有什么不同?(反复强调我的吃惊,母亲的疲惫、劳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它从心底发出呼唤“我的母亲”所以连续出现)请你带上这样的感觉,再读这个句子。
(3)听老师范读,指名读。
(4) 如果我今天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读出母亲的.辛苦;如果我不近距离观察母亲,我又怎会懂得母亲的疲惫,读出疲惫。这般辛苦的母亲不禁让我“鼻子一酸”。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如果说这句话是慢镜头的话,那你能找到一组快镜头吗?
D、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读完这句话,带给你最深的感觉是什么?(忙碌)
(2) 哪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觉?(立刻又)你能给立刻找个近义词吗?(马上、立即等)
(3) 既然“立刻”有这么多的近义词,那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几个,让整个句子变得更更丰富一些,更有变化一些,是吧?你把这些近义词放进去,读读,和我们课文上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同?(用四个立刻母亲工作的节奏很强,很忙碌,一刻也不能停顿。)指名读
(4) 母亲你是如此的憔悴,你就不能停一停吗?母亲你是如此得瘦弱,你就不能歇一歇吗?母亲你是如此的疲惫不堪,你就不能喘口气吗?(不能,我还得养家糊口,还要供你们上学,还要……)
然而,当儿子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E、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母亲竟然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
(2) 你的目光定格在哪个词呢?把“塞”字圈出来,读读这个句子,感受母亲是怎样地塞?(毫不犹豫、使劲、坚定……)
(3) 你说这是怎样的一塞?放进去,读一读。
是的,不要小看这几个词语,这几个词语说明母亲在塞钱的那一刻,她想过吗?(没有)是啊,这是迅速地塞,这是使劲地塞,这是毫不犹豫地塞,我们再来读的这个句子。
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啊?是什么?(母爱)
是的,是爱,是普通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纯真的爱,这一切都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
五、拓展延伸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的血汗钱,攥着母亲的疲惫,也攥着母亲那无私而有伟大的爱,跑了出去……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同学们,拿出笔,请把你的内心的独白写在纸上,可以写你的悔恨,可以写你的自责,可以写你的激动,也可以写你的幸福,可以写你的懂事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换成挂图)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4、加强练写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新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4、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2、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跟老师一起学:
(1)介绍知识导入。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属于戏剧文学,是独幕剧。全剧以赵王对甘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对白描写,通过场景渲染来刻画人物,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少年甘罗所具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3)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词。
给下列的字注音。
邯郸、正襟危坐、觐见拜谒、和睦恭请、一戳秤砣、家喻户晓、放肆、狂妄自大、铜鼎、倏地、祈祷、酬谢。
4、强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质的。戏剧冲突一定要尖锐、激烈,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他们聚精会神地看完演出。本剧的冲突是什么?(甘罗年纪小)
5、理清戏剧梗概。
赵王甘罗
正襟危坐,严肃傲慢不卑不亢
狂妄,污辱陈述看法
威胁不怕死,据理力争
震惊分析形势
颓然坐下
语文教案 篇8
一、识诗人,解诗题
1.诗的作者是谁?交流查阅到的朱熹和狄金森的资料。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
2.结合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三、细研读,悟诗理
1.针对诗中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自主质疑。
2.合作探究,自主解疑。
3.体会诗中比喻句、对比句的`好处。
4.谈谈学了这两首诗的感受。
5.拓展,延伸。
你能背诵一些有关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吗?
四、读诗句,感诗情
1.感情朗读。
把自己学了诗歌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背诵《观书有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