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到来的时候柳树会发芽,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柳树的主要外形特征,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Ppt课件:认识柳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天走在马路上,街道上,都见过什么样的大树呀?
2、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大树。
二、观察柳树
1、课件演示
(1)仔细看看这是什么树?说说柳树的树干看上去是怎样的?
(2)请幼儿观察柳树的颜色,提问:柳树的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树枝是什么颜色的?
树枝上面又是什么颜色的?
(3)请幼儿仔细观察柳树枝上有什么?
(柳树发芽了,有嫩绿的小芽孢)
请幼儿想一想小芽会变成什么?
(柳树叶)。
2、讨论:柳树什么时候发芽?
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请幼儿想象长长的柳树枝在风中飘动象什么?
学学柳树枝飘动的样子。
三、了解各种柳树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柳树也有好多种呢,你们想看看还有什么样的柳树吗?
2、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通过照片认识不同品种的几种柳树
杨柳
垂柳
麻柳
竹柳树
四、结束
柳树是在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变绿的。
柳树变绿长出绿芽就是告诉我们春天来到啦。
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鸡蛋的构造,感知蛋外壳的硬和内部的软。
2、感知蛋制品的硬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母鸡图片、生鸡蛋一个、各种蛋制品若干、蛋壳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了解鸡和蛋之间的关系,感知故事中蛋壳的硬
1、出示母鸡图片,你知道鸡妈妈有什么本领?
2、教师讲述故事《一个奇怪的蛋》后提问
小鸡出壳了吗?它是怎么出壳的?小猴为什么要用石头把蛋壳砸破?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鸡蛋?
二、出示鸡蛋,认识鸡蛋的构造。
1、老师这也有一个鸡蛋,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2、请小朋友摸一摸,告诉大家蛋宝宝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滑滑的、硬硬的)
3、这个滑溜溜的、硬硬的壳里藏着什么呢?怎样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
4、教师打开鸡蛋,这圆圆的,黄黄的是什么?(蛋黄)透明的呢?(蛋清,煮熟后叫蛋白)
5、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软软的、粘乎乎的)
小结:原来硬硬的蛋壳里藏着软软的蛋黄和蛋清。蛋黄和蛋清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每天吃一个蛋,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三、了解蛋制品,感知它的软硬。
1、你吃过哪些用蛋做成的食品?它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2、老师这也有许多蛋制品,请小朋友看一看,尝一尝。你吃的是什么?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四、蛋壳粘画。
鸡蛋做的食品好吃吗?蛋宝宝浑身都是宝,软软的蛋黄和蛋白可以作成各种美味的食品,硬硬的蛋壳还可以做成好玩的东西呢。
1、出示蛋壳粘画,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2、幼儿制作蛋壳粘画。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的领域,对于科学领域的特征和环节把握都比较模糊。此次活动的设计,在准备阶段我借鉴了网上的《有趣的蛋》,在此基础上修改了第一次——将环节留下,内容更换。在请教其他老师以后,发现对幼儿的提升较少,科学性不强,可实施性也不强,所以进行了第二次的更改设计。
将几位教师的建议融合,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了最终教案。整个活动下来,环节还是较为流畅的,但是评课以后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首先,班级日常工作在此次开课中也展现出了不同的问题,比如班级座位安排问题。由于班级空间不大,区域柜子摆放后,孩子们的作为受到了影响,平时挨得较近就让孩子分排坐了,没有考虑孩子的视角问题,疏漏较大。
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染色的方法,尝试用彩色颜料在不同的材料上染色。
2、愿意动手操作,体验染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染色作品布置成展览区。
2、废旧的白棉布、白纱布;餐巾纸等若干;稀释的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染色作品
1、出示染色作品
提问:它是什么?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幼儿讨论,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二、尝试染色
1、教师示范
2、幼儿染色,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颜色,将材料折成不同的'形状进行染色。
三、作品展示
1、幼儿讲述制作过程中用了什么颜色的颜料
2、在展览区中展示幼儿作品,同伴欣赏
活动建议:
1、这是一次极富趣味性的活动,通过动手染色,幼儿会发现棉布等上面的各种颜色、花纹不同的图案,在幼儿尝试染色时,建议老师适当提醒幼儿将棉布折成不同的形状并选择不同颜色的颜料。在作品展示的时候亦可发挥幼儿想象,说说自己作品上的花纹像什么。
2、幼儿收集染色的丝巾和衣服,放置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表演,进一步感受染色制品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美丽。
3、用白棉布、白纱布染色显得浪费,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能染色的废旧材料,这样更具活动意义。
小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知道肥皂的名称,了解其主要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肥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玩具若干瓶。
3、歌曲洗手帕吹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知道肥皂的名称。播放歌曲《洗手绢》设疑引出活动。
师问:小朋友,我们用什么可以把手绢洗干净?
二、了解肥皂的主要特征
(1)出示不同种类的肥皂,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是他们知道肥皂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2)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比一比,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你喜欢那种肥皂?
(3)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三、了解肥皂的用途:
1、操作活动:洗手。
(1)讨论肥皂的用途。
(2)教师小结肥皂的用途:洗手、洗衣服、洗手绢、制作吹泡泡皂液。
(3)教师带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搓一搓后说说自己的感觉与发现。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两只小手搓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打开水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2、游戏吹泡泡。
(1)出示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皂液。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吹泡泡的水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肥皂不但可以使手帕、衣服、小手变得干干净净,还可以用肥皂水玩吹泡泡的游戏,使小朋友变得开心快乐。
(3)教师吹泡泡,幼儿抓泡泡。
(4)播放音乐《吹泡泡》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尝试吹泡泡,教师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所认识的生字、儿歌。
2、对读书感兴趣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字宝宝乐园》第二册(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
2、所学新的汉字大字卡
3、小镜子
活动内容:
(一)、欣赏画面并提出问题
观察问题:
(1)图中有什么?
(2)小娃娃在做什么?
(3)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过镜子?
收书。出示字卡:听音乐收书。
常规要求:从后往前传,常规同发书。
(二)、听读:我们一起来听听叔叔阿姨给我读的这首诗歌吧。(听录音磁带)
常规要求:出示字条“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三)、出示大范例,幼儿跟读。
老师呀把小朋友书上的'字宝宝变大了,把他们请到黑板上来了,请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读吧,要读的和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一样好听哦!
(四)、游戏
小朋友刚才听了叔叔阿姨给我们读的诗歌好听吗?现在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请看黑板。
游戏一:什么字宝宝不见了?(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将大范例中所学到的新字盖住,让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汉字不见了?)
游戏二:什么字宝宝变大了?(用大字卡盖在大范例中相应的字上面)
游戏三:我的字宝宝在哪里?(教师出示字妈妈,即大字卡,幼儿找出字宝宝—————小字卡)。
(五)、结束活动
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一起出去跳舞呢,我们出去和他们跳舞吧!(幼儿随老师小碎步飞出活动室)。
小班科学教案6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小班幼儿好奇心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五官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对孩子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本活动旨在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通过游戏、儿歌等教学方式,满足幼儿探索自我的需要,并且通过活动,使他们了解简单的保护五官的常识。
二、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参与认识五官的活动,在活动中有乐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2、知道要爱护五官并学会保护五官的简单方法。
3、知道脸上器官的名称及位置,并能说出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活动重点:知道脸上器官的名称及位置,并能说出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活动难点:学会保护五官的简单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耳、口、鼻、眉毛的器官贴绒及图片,娃娃脸若干张,花露水一瓶,每人一块小镜子,儿歌录音《小手拍拍》和《丢手绢》。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唱儿歌《丢手绢》。
四、活动过程
1、认识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玩照镜子的游戏: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面是谁?你的脸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五官名称)
2、通过游戏"贴脸谱"巩固对五官位置的认识
"A、在磁吸板上贴出一张娃娃的脸谱让幼儿观察:"娃娃的脸和我们的一样吗?缺了什么?"
"B、请小朋友操作学具,在娃娃的脸谱上正确贴出五官的`位置。
"C、请个别幼儿出来给磁吸板上的娃娃贴出五官。
3、了解五官的功能和保护方法
此环节主要让幼儿感知五官的作用。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五官,那你们知道它们的用途吗?"幼儿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充分感知五官的作用。
(1)出示眼睛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10秒钟,让幼儿说出闭上眼睛后的感受,感知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
教师:如果我们的眼睛受伤了可能就会看不见,那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呢?(请幼儿回答)
总结:不能用手揉眼睛,眼睛会红,不能用东西戳眼睛,眼睛会瞎的,不能做太近的位置看电视,也不能长时间的看电视,不要在光线太强或者太暗的地方看书。
(2)出示眉毛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回答。
教师:1、保护眼睛的功能,眉毛是保护眼睛的一道天然屏障,能够防止来自眼睛上方的汗水、雨水、灰尘、异物的刺激,对眼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能表现人的喜怒衰乐3、能对眼部头部过多的热量进行调节4、美观好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眉毛,不能把眉毛拔掉。
(3)出示鼻子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教师喷洒花露水,让幼儿感知鼻子是用来闻气味的。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知道了鼻子的作用,那该怎么保护它呢?(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总结: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面塞,这样会很危险也不讲卫生。有鼻涕的时候要用纸巾或者手帕擦鼻子。有时间的时候要可以给鼻子做按摩哦,这样我们的鼻子会很舒服的。
(4)放儿歌录音《丢手绢》,问幼儿听过这首歌曲吗?你是用那里听到的?在幼儿说出耳朵的同时出示耳朵的图片。
教师: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那我们该怎么保护它呢?(让幼儿思考并请幼儿回答)
总结:小朋友不能自己掏耳朵,掏耳朵的时候必须让大人帮忙。也不能把小东西放进我们的耳朵里,不要听太多很尖锐的声音,那样会伤害到我们的耳朵。
小班科学教案7
准备
两只一样的气球,一把椅子
玩法
1、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规则、观察的重点。
2、把两只气球吹起来,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较小,用线把气球口扎好。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3、妈妈两手平举,各拿一只气球,从一个高度同时松手放下两只气球,让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4、孩子模仿妈妈站在椅子上放气球。
获得经验
初步了解空气的浮力
提示
空气像水一样,有浮力。相同物体表面积大的,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气球飘的时间长些。
小班科学教案8
设计意图: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他们有着极强的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意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次活动,通过“如何使纸船不被打湿”的实验,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乐趣。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油画棒)不吸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五大盆水、油画棒每组一盒、毛巾、纸制作的纸船若干。
经验准备:
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纸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纸船会怎么样?
二、教师出示纸船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纸船:“老师这里有两艘纸船,我们看看,哪一艘湿得比较快。
2、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幼儿大胆猜想结果。
三、师幼共同实验,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
1、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提问:为什么涂了油画棒的纸船没打湿,没涂油画棒的纸船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将水滴在涂了油画棒和没有涂油画棒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油画棒的纸吸水快,涂油画棒的纸吸水慢。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油画棒是不吸水的,所以把油画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四、自由在水中玩蜡船,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孩子想出更多保护小纸船的不被水打湿的方法
【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教案06-22
《好玩的磁铁》小班科学教案07-25
小班科学教案15篇02-22
小班科学教案(15篇)03-10
(精选)小班科学教案15篇11-06
小班科学教案实用[15篇]07-23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23
小班科学教案:耳朵听听乐01-09
小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03-21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变变变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