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合集]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3、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
(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二、我会认
1、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2、扩词练习,学生自己口头扩词,同桌扩词,全班开火车扩词。
3、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路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三、我会写
1、认读其中的字。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言、家、定。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词语,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2、学生自己选词造句。
五、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学生自己练习读,启发学生读出丰收时的'喜悦。
3、鼓励学生背诵短诗。
4、朗读时需注意:
轻声:庄稼、高粱、葡萄。
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读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自己找喜欢的小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讨论本次秋游计划。
3、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各组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
我们组建议到……,因为……。
我们都愿意到……,因为……。
因为……,所以我们建议到那里秋游。
……,……。
4、同意意见后,具体商量秋游活动的计划。
到那里去做什么?
5、商量准备工作和秋游活动中的分工。
要做哪些准备?
6、向老师提出建议。
秋游到哪里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二、展示台
1、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
布置一个展示角,展示孩子们制作的与秋天相关的书签、贺卡和图画。
2、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予以表扬,评选优秀作品。
语文教案 篇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线索,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精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找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写作顺序。
布置预习:
1、结合“阅读重点”和“预习提示”朗读课文两至三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简单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抄写三遍(加点字要注音),整理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师述:同学们,你们曾经读过不少童话,知道“精灵”是什么吗?(指名回答)。是的,“精灵”本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但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它却另有所指。
二、检查预习:
1、 学生上黑板写生词(后进生),其余学生在测验纸上默写。
车水马龙 流连忘返(fǎn) 硕大(shuò) 老鸹(guā)
无所事事 鹈鹕(tí hú) 退避三舍 司空见惯
荒诞(dàn)肆无忌惮(dàn)
2、 文学常识真空:
《》作者 选自《 》体裁 。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
三、示标
四、新授
(一)板块一:整体感知
1、 自学引导:
(1)布置自学任务(师述: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解决下列问题)
①课文以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找出揭示课文中心和主题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2)指导自学方法:找关键语句,仔细品读、体会。
(3)自学要求:时间5分钟
2、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上述问题,后讨论释疑,教师巡视,点拨。
3、 检查自学效果
明确:①课文是以由近及远的顺序展开的,以课题“”(实物)为线索。
②第11小节中“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优劣程度”这个句子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只要抓住“提高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改善生活环境”即可。
4、 教师小结: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错,而且对前面我们学过的找线索的方法也掌握得不错。
(二)板块二 精读品味
1、自学引导:在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课文第一部分来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及蕴含的感情。
(1)自学任务:①速读课文第一部分(1——10)找出你认为作者描写得最生动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由,以“我认为 ”一句写得十分生动,因为它采用了 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它表现了 。
②作者对昔日的北京、上海、昆明及现在的北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和感情?这说明了什么?
(2)自学方法:随文圈画,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自学要求:时间8分钟
2、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并点拨。
3、检查自学效果
① 此题学生在说理由时,言之成理即可,多鼓励中下层次的学生发言。
示例:我认为“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一句写得十分生动。因为它采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大海鸟捕鱼时的情景。
② 作者的感情或态度
对昔日的北京——怀念
对昆明—————羡慕
对上海—————佩服
对现在的北京——可惜痛心
这说明了作者对“”的喜爱,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4、 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的喜爱,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看法,为下文精辟的议论打下了基础。
五、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10节,完成下列各题
1、“居然”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 。
2、美国旧金山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动物是 。
3、本段文字最后一句把 与 作对比,突出了 。
4、你认为旧金山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其原因是 。
5、 布置作业
本文的描写十分生动,摘抄出来加以揣摩,然后观察一种鸟,写一段描写的文字。200字以上。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体会精辟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观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请学生口答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 口答:作者对北京、昆明、上海、旧金山四个城市的感情态度。
二、示标
三、新授
(一)板块三 精读感悟,明事理
1、 自学引导: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关键,我们应仔细从中揣摩作者的观点。
(1)布置自学:
①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但城市生态却呈怎样的状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认为: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这里,首先……和其次……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③ 文本“现代意识”实际上指什么?
(2)自学方法,要求:从文中找关键词和提示性句子,在此基础上思考,并把思考的结论记下来,然后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2、 教师巡视,点拨
3、 检查自学效果:
①“孤城寡人”的现状,其原因是“人类的霸道”
②不能调换,“首先”和“其次”的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主到次。
③“现代意识”实际上指要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板块四 迁移提高利写作
1、自学引导:
(1)自学任务:
①第二部分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哪一种?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有何作用?并用以前学过的课文举例。
②说说在你今后的作文中,如何运用好这种表达方式。
(2)方法,要求:小组内充分讨论,把各自的看法观点记下来。时间6分钟。
2、检查自学效果:①议论,它往往用在文末,起提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②学生言之成理,即予以鼓励。
4、 小结:同学们现在已能把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写作时,用得较好,如果再能够巧妙使用议论阐明观点,升华文章放题,那你的作文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课堂检测
1、 简要概括本文中心
(提示:课文介绍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
2、 给《自主检测》98—99页的“拓展延伸”加一段结尾。要求采用议论性的文字,提示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字数500字左右。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自主检测》二十七课的相关内容。
2、 预习二十八课《幽径悲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出、读、书、骑、车、的、话”7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6、会读、会认、会用词语:竹子、日出、骑车、读书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掌握zh ch sh r四个声母,以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使学生能够初步连起来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连起来说一句话。r的发音比较难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够看图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z c s这三个字母叫什么?zi ci si呢?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发音时,舌头是伸直的,舌尖抵住上齿背后。)
2、拼读音节:板画苹果树,在苹果上分别填上zá cì sǎ sī sū zé cù zǔ cā等音节,做摘果子游戏。
(二)明确教学目标。
今天继续学习四个声母和四个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看谁最先学会。(教师手心向上,指尖稍稍翘起。)
(三)教学zh ch sh r四个声母,及其相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1、教学zh和zhi。
(1)看插图说话引出zh: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
织毛衣的“织”读得轻又短就是声母zh。板书zh
(2)教师范读,讲解要领:舌尖平伸,抵在上齿背后,我们叫它“平舌音”。今天学的'声母发音方法与它们不同,要把舌尖翘起来,我们叫它“翘舌音”。
(3)z—zh对比读,zh比平舌音的z多了什么?“h”在这儿不念h,也不能和前面的z分开,z和h在一起表示读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
(4)声母zh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zhi要读得响亮些、长些。zh—zhi对比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积累和动物有关的诗句、成语等。
2、让学生了解动物有趣的本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通过口头训练,让学生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可爱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观察,注意抓住小猫的特点,突出其可爱之处来进行习作。
5、通过表演、积累和理解成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一认,读一读
1、学生自己读一读,认识4个生字。
2、说说各种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
3、游戏:“动物找家”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的名字?
5、齐读。
二、看图读词语
1、自由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齐读词语。
3、结合图画,你能说说这些词语各自的意思吗?
4、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你有听过这些词语吗?能不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这三个句子,说说知道了些什么。
2、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背下来。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句子?
4、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3、谁能演演这个故事?
4、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也听同学们讲了,看大家演过了,相信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5、你还知道哪些这类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呢?
二、 探究与发现
1、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并相机出示动物图片。
2、小组讨论蜜蜂和蛇的本领,自由说。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特殊本领呢?
5、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7、总结:动物的本领真是令人惊讶!我们只有多看书,多观察,才能学到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知识。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可爱的小猫
一、情景谈话,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养过小动物吗?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2、老师这里呀,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猫,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指导看图,提出要求
1、小猫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样做的?
2、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三、小组交流
1、小组里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画。
2、互相评一评。看谁说的最好。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2、全班评议。看谁说的好?好在哪里?
五、小结
第四课时
习作:可爱的小猫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学生说?昨天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大家都谈到了小猫,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说的时候都抓住了小猫的'特点。小猫显得特别可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比一比,看谁笔下的小猫可爱。板书:可爱的小猫
二、指导选材,尝试写作
1、先自己想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要发挥想象,根据生活中的观察,抓住小猫的可爱来写,让它活起来,动起来。
3、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的内容。
4、想一想,选择一、两个方面,写出小猫的可爱,体现对小猫的喜欢。
5、把内容写具体,试着用上文中给出的好词、好句,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6、写完多读几遍。
第五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
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小猫的可爱,写出了你对小猫的喜欢?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3、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教 法:引导探究法、组织合作法、以读代讲法
学 法:阅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到10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地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地兴趣,丰富知识。
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一)、初读课文,了解相关知识。
1、引导自读
2、组织小组内交流读后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熟练朗读。
1、组织小组学习
2、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三) 交流识字方法
(四)、思考:
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二、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1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自主学习法)
2交流自己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
1组内朗读。(小组读、分段读、同桌读)
2指名读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组内说一说
1、班内交流方法
2、小结: 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2仔细读
三、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说话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4、齐读这首诗。
《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⑴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⑵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⑴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⑵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⑷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⑴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⑵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⑶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⑷ 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⑸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二、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想:
一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小说教学实验。
二以文学欣赏为主,着重体会心理描写手法的方式及运用。
三认识作品的革命教育意义,激励学生要像海燕一样迎接暴
风雨的洗礼。
难点和重点:
此文为长篇小说的节选,学生难以理解母亲性格的发展过程,并因此而难以认识母亲逐步觉悟、成长的伟大意义。
其次,内容似乎很容易看懂,学生往往忽视了作者所蕴涵的深意。
此课的重点应着重于欣赏体会心理描写手法的运用。因为,在诸多语文篇目中,此篇的心理描写是最为出色的。
如此,势必“有得必有失”,面面俱到,倒反都为泛泛而谈,不如一课一得。
教学步骤:
一说明学习目的:
这节课以文学欣赏为主,请记下:1体会心理描写手法2认识革命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品
请看思考练习一,了解作品情况。如作品的时代背景,列宁的评价等。
简介人物:小说的一个主要人物巴威尔,觉醒的新一代工人典型;他的父亲也是工人——米哈依尔·符拉索夫;他的母亲尼洛夫娜,从恐惧懦弱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
三放映幻灯
为了学习方便,我们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开端:秘密接取传单
发展:激烈思想斗争
高潮:勇敢散发传单
四分析开端部分
从开头到P196“人们的脸”,有不少地方学到了母亲的神态和感觉,请同学们划出并准备回答。(让学生回答)
大家想一想,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母亲此时的心情如何?(学生回答)兴奋、振作、紧张、爽快、满意……
天气冷不冷?
这么冷的天气是不是给其他人都带了爽快、满意?
而母亲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种心情?
为了巴威尔,为了真理,母亲也要像他们一样作革命工作,心情的确感到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写其他人的反应有什么意义?
※反衬
到此为止为开端部分,主要情节是——秘密接取传单,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写出了母亲兴奋激动的心情。
如果改成“母亲激动极了,兴奋得不得了”?意思不一样吗?
※文学必须形象具体,让形象说话,而不能简单,抽象;而心理描写更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将会有更深的体会。
五分析发展部分
#学生朗读“一个穿着短大衣……沉重起来”
母亲的心情有没有变化?在书上划出
有没有变化?哪里看出?(学生回答)
※眼光像针一样刺着她;突然沉重起来(见材料)
写什么重起来了?
这东西是不是真的突然沉重起来了?
这是什么原因?
※心理作用
此时的母亲的心情可以用一个现成的词概括:“沉重”
※这是心理描写方式之一写出这个人的感觉表现,巧妙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初中一篇课文:“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一件小事》
※心理描写的方式,除了写出人物的感觉表现外,还有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手段——内心独白,它能让读者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
这在P197第二节里很突出
分角色朗读
“完蛋了吗?”……“赶快跑”
※多么形象,多么具体,我们非常清楚了解了母亲此时的思想斗争。
※如果说内心独白是让人物说出内心活动,那么下面将可接触到的是另一种心理描写方式——-心理描述,让作者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生朗读P197“这些想法都不是她原来有的……头发根觉得发热”
※这就是心理描述,它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母亲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想法给母亲带来的`巨大痛苦,更让我们体会到一辈子的屈辱生活给母亲带来了难以摆脱的自卑、软弱……
#请划出一些形象而又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并细心体会。
六总结心理描写手法
七总结思想斗争的伟大意义
在这场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斗争双方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为什么说“逼着她离开自己,离开巴威尔?”
为什么说“这些都不是她原来有的,好象有人从外面硬给她塞进去”?
写出了母亲的动摇恐惧,是否有损于母亲的形象?为什么?
※这场斗争中,母亲胜利了,这个过程,正是母亲在斗争中沉重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艰难地战胜自卑、软弱、恐惧,从而日益觉醒的伟大过程,由自发到自觉的伟大过程。
这几秒钟的动摇使母亲终于走向了——坚定
那道眼光现在变得怎样了?——没有精神,胆怯
※这部分是文章重点部分,作者充分运用心理描写手段,写出了母亲的思想斗争
请回顾母亲的心理变化发展过程。
※这场斗争胜利正是高潮部分,母亲奋起反抗的思想基础。敌人采取了卑鄙的手段迫害母亲,母亲一辈子来的仇恨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我们通过幻灯来了解高潮部分。
八放课文部分幻灯
九归纳高潮部分
※这一壮举正让我们看到了挣脱了精神枷锁的母亲的伟大力量和勇气。她那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学习高尔基的作品,不仅让我们欣赏了文学艺术,更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我们在初中里学过他的另一篇名作《海燕》,那矫健勇敢,叫喊飞翔的海燕也曾使我们深受震动。
“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心”,我们也如果像他们那样,无所畏惧,迎接暴风雨的来临。
在此结束之际,让我们齐声朗读那激动人心的诗句:
十放映幻灯,朗诵,结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11-19
[经典]语文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