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6 08:28:3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三、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自己不懂的字词。

  2、课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耳朵都可以听到很多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现在,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说话。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样的听是倾听吗?(提问学生,总结学生答案)

  师: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仔细地听。但它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义吗?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倾听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倾听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倾听的内涵,看看这次倾听又给谁带来了什么样的帮助?。

  2、揭题解题

  ①出示课题:师在课件中出示课题,并在黑板上板书:12*

  用心灵去倾听

  ②读题:

  师:请齐读课题,再齐读,再读。(生读三次课题)同学们,在这个课题中,你们觉得关键词语是哪个?(总结学生答案,再叫学生齐读关键词语:心灵、倾听)

  ③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总结学生答案:苏珊和作者汤米。)

  师:那谁来和大家说说,是什么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总结答案:电话)

  师:这就和听有关了。那苏珊在哪里工作?(总结答案:问讯处。)

  师: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都在课前去了解过附近的问讯处,与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讲有关问讯处的一些小知识。问讯处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商店、银行等。它们为人们就医、乘车乘船、购物,办理金融业务等这些活动带来很大的方便。可能大部分同学对问讯处还是比较陌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师:回到我们的课文当中来,哪位同学能说说在问讯处工作的苏珊,她的听是什么样的听?心不在焉的?认真的?(总结答案:她的听是认真地听,倾听。)

  师:苏珊的倾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总结答案:用心灵在倾听)

  师:是的,倾听,不仅仅用耳朵,更用心灵。这就是倾听更深一层的内涵了。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认真,并且很有效果。给自己掌声鼓励鼓励吧!

  ④再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读完以后请大家说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动人故事?(指名叫学生说

  “我”和苏珊交往的过程)

  师: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要来深入学习感受它。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总结答案,出示课件,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情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第二部分(3~6段)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

  第三部分(6~12段)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第四部分(13~结束)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⑤深入分析: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着迷这个词什么意思?(总结答案: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师:那小时候最令“我”着迷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总结答案:那台老旧的电话机。因为这部奇妙的电话机,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师:无所不知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小精灵无所不知的?(总结答案:无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万事通。因为爸爸可以从她那里知道现在几点了,明天天气怎样,火车出发的时间以及爸爸朋友的电话号码。叫学生画一下这些句子。)

  师:电话里真的住着一个这样的小精灵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受“我”小时候美好纯洁的童心,由此使学生更深体会苏珊的用心倾听、热情帮助对保护“我”的这颗童心,使我健康快乐成长是多么重要)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第三部分。大家快速默读第3~12自然段,读完以后,四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出示课件)

  (3)生活(关心)

  ①当“我”一人在家,手指被锤子砸伤时,急忙打通了问讯处的电话,发现什么?

  (“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她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这时,苏珊已经化身为作者心目中的小精灵)

  ②“我”的手指受伤,刚接通电话时“我”的反应是怎样的?(总结答案,出示句子: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③“我”为什么哭?(手指被锤子砸伤了,很痛,所以哭。)

  ④为什么“我”在打电话之前没有哭?直到电话接通了才放声大哭?(因为“我”知道哭也没人听见,所以忍着。这时候有人听“我”说话了,就像在孤独无助时找到了希望。所以除了因为手指受伤了,痛苦地哭,还因为在孤独无助时找到了希望的幸福地哭。)

  ⑤听着“我”在哭诉,苏珊怎么说的?请读一读。(“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引导学生读出关心、安慰的语气。叫几名学生读。)

  ⑥接下来,苏珊还说了什么?(“你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

  受伤的手指上。”用演示当时情景的办法,让学生学习苏珊,加深体会,学会怎么倾听安慰别人。如:师:可是我听了仍然疼,怎么办?生:汤米,别怕。你的手指很快就会好的,你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还疼吗?师:嗯,不疼了。谢谢你,苏珊!谢谢你的关心和帮助。)

  (板书:生活、关心、安抚)

  (1)学习(耐心)

  ①我学习上遇上问题时,苏珊怎么帮助我?(耐心为我解释。)

  ②解释什么问题?请读。(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

  ③师生演示打电话。师当小时候的作者,学生当苏珊。(师:你好,苏珊。生:你好,汤米。师:你能告诉我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吗?生:……师:可是我还是没听清楚,你能重复一遍吗?生:……师:我记不住,你能告诉我用什么方法记住吗?生:……师:哦,苏珊,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生:马德里。师:苏珊,我的语文作业还有个地方不会做。生:……师:“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生:……师:明天要秋游,我要怎么准备?生:……)

  (适时提醒学生礼貌用语和说话语气,并特意反复问一个问题。多指几个学生演示,直到学生被训练得很有耐心。)

  ④同学们,从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苏珊很有耐心,工作有责任心。)

  (板书:学习耐心,讲解)

  ⑤出示句子: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这句话该怎么读?该强调什么词?为什么?(引导学生读出感激的语气,强调“总是”、“一遍遍”,先齐读,再指名读。)

  (2)心理(爱心)

  ①师指课题: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苏珊是在用心灵倾听?(当“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苏珊安慰我说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出示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让学生齐读)

  ②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因为“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苏珊想安慰我。)

  ③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指名回答,再齐读,引导学生读出非常难过的语气。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但没有告诉苏珊自己伤心。)

  ④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叫学生齐读“我”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伤心、难过、困惑的语气)

  ⑤师再读:“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

  大家用心听,看听出什么了?(指多名学生回答,总结答案: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作者对死充满了恐惧;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⑥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

  ⑦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板书:心理爱心、乐观)

  ⑧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安慰作者。(再读苏珊的话,引导学生读出美好平和、乐观安慰的语气)

  ⑨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总结答案:从第1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作者不伤心了。

  ⑩男女生比赛读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信任平静、很有爱心的语气,强调用心灵去倾听。)

  (3)回味(童心)

  ①师:小时候,苏珊用心倾听并帮助“我”。长大后,她还会用心倾听“我”说话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下面我们就要接着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从中寻找答案。(总结答案:会用心倾听。从这些地方看出:作者回故乡小镇,与苏珊取得联系,问苏珊“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她回答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②苏珊与作者回忆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③作者对苏珊是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苏珊和作者一起回忆作者的童年,这说明苏珊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苏珊对“我”付出了母亲般的关爱,是我未谋面的母亲,成了我心灵的守护神。)

  (板书:回味童心、守护)

  ④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⑤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先指名读、再齐读,要有感情地读。)

  ⑥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希望我乐观对待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五、课外拓展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

  2、如果你是汤米,你想对已年老的的苏珊说些什么?(小练笔)

  3、细心的同学们,四川地震以后,留下了很多孤儿,让我们也用心灵去倾听,带给那些受伤的小朋友的幸福与快乐好吗?

  (可在报刊或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感受他们的苦难痛楚,根据自己的能力付诸关爱他们的实际行动。)

  六、总结深化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完后叫学生画出觉得感动或喜欢的句子,小组讨论并和全班同学分享感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一个有关倾听的美好故事。同学们知道吗,这其实是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真实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两个主人公身上汲取到真情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懂得用心去倾听,真心去关爱,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能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向别人寻求帮助,像汤米一样;在别人求助时要真诚地伸出援手,像苏珊一样。让我们一起体味人性的美丽之一:用心灵互相扶持。因为正是这人性之美才能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倾听 抚慰 我

  关心、安抚 生活

  耐心、讲解 学习

  爱心、乐观 心理

  童心、守护 回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使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闹钟,让学生闭目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2. 一分钟很短,但对每个人却很重要。

  二. 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 自读课文,想想“一分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

  3. 学生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

  4.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 全班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6. 巩固汉字,伙伴互相考考是否认识生字。

  7. “找找说说”,比一比,看谁组得快。

  8. 指导写字,先观察笔画,再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三.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四.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并整体感知。

  指名读第一、第五、六自然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他却迟到了20分钟。他后悔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习。

  自学提示,自由读第2至4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三. 小组汇报,全班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四. 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着急、自责的语气。

  五. 全班齐读课文并说说: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每一分钟、每秒钟都重要。

  六. 全班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七. 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里能干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1、本单元学习的小说单元,本课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2、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1、通过作业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课文不太熟悉,读得不够,对任务不够了解。

  2、通过本课学习,文中讲出了李京京的心声,同学们容易产生共鸣,效果比较好。

  3、学生对文章读得太少,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够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2、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等字。(重点)

  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难点)

  3.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的意思,会用它们说话、写话。

  4.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哪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启发学生凡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这样做才能符合实际,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目的。

  5.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教师)

  2.字卡。(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

  (1)读准字音:刷shuā、皂zào、梳shū。

  “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他又说了什么:“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出示。)

  6.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

  8.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情景动画导入,引领学生在趣味中认识词语。在此基础上的认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更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反犬旁”。)

  (2)引导学生思考“反犬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

  (3)导言:这支队伍想扩充,哪些动物还可以参加呢?(预设:狗、狼、猪、狐狸等。)

  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

  (1)导言:观察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鸟字旁”。)

  (2)引导学生思考“鸟字旁”的字又和什么有关,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

  (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看看都有谁。(生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虫字旁”。)

  (3)“虫子旁”的字多数和虫子有关,学生举例子。(螳螂、蟑螂等。)

  设计意图: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自主发现中了解汉字造字规律,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虽然这三支队伍相差悬殊,但是,大家看在第一场“穿针引线”比赛中,在蜘蛛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取得了第一场胜利。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

  (1)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个词语?(课件播放比赛场景并出示:高兴。)

  (2)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高兴。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平时生活学习中令自己高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4个;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品味感悟伟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要保持冷静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错误 。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如何面对错误。

  教学方法:

  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成吉思汗。

  2、师强调鹰与蒙古勇士间的关系。

  3、出示课题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自读课文,将课文分为五部分。

  2、小组讨论分段情况。

  3、全班交流。

  第一段(1):简述成吉思汗时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王和勇士。

  第二段(2—8):讲成吉思汗在狩猎归途中找到一个滴水的泉眼。

  第三段(9—18):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情景。

  第四段(19—22):写成吉思汗知道了鹰打翻杯子的原因。

  第五段(23):写成吉思汗的懊悔与顿悟。

  四、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简述 起因 发展 ** 结局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导入。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指名概述故事。

  2、当成吉思汗明白真相后,除过懊悔,还明白了什么?

  3、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4、从哪里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盛怒”?

  5、他是不是一开始就盛怒?

  6、自读课文,找出反映成吉思汗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7、小组合作交流。

  8、第一次打翻杯子时为什么没有写情感?(宠爱)

  9、再读课文,归纳一下成吉思汗“盛怒”的所有原因。(狩猎收获不多;口渴得厉害;三番五次打翻杯子)

  三、拓展延伸,哲理感悟。

  1、成吉思汗的后悔能使一切回复原状吗?

  2、人生最大的惩罚是后悔,从此以后成吉思汗怎样告诫他的子孙?

  (A我们遇到事情时,常因自己生气的情绪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常会作出事后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不但杀了救命恩人,还失去了他的爱鸟,而后悔一辈子。

  B人生最大的惩罚是后悔,与其事后后悔,不如在事情的当下忍住自己生气的情绪,想清楚,用理性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以避免作出伤人害己的事情。)

  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谈一谈。

  四、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有点生气了 真的生气了 气急败坏

  打到的猎物少 心情差 射死鹰

  口渴得厉害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尽管······还是······”、“尽管······但······”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听写词语

  几辆扯上板凳敲锣爆发嗓子土腔土调

  倡导熟悉二凤过瘾新颖自娱自乐

  二、细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过去农民对乡戏非常热爱?

  (用笔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

  (1)第1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清闲”、“张罗”

  “清闲”可以换个什么词?(空闲、闲暇)

  “张罗”在词典中有3种意思:1、料理2、筹划、3、应酬、接待,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选2筹划)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们对乡戏的喜爱?(张罗、热闹热闹)

  指导朗读

  (2)第2自然段

  A、引的第一层:

  过去演戏很简单。戏台就搭在。几辆,铺上,栽上,扯上,戏台就。唱戏的大多是

  他们农忙时,农闲时。

  B、自由朗读第二层,边读边体会人们对乡戏的喜爱

  理解重点句:

  尽管带点土腔土调。看戏的人还是听得很过瘾。

  理解“土腔土调”: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这些唱戏的'人大多是(农民),他们是不是专门唱戏的?(不是)所以他们唱的戏听上去怎么样?(土腔土调)

  乡戏听上去土腔土调,看戏的人有没有不满足的?(没有)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过瘾)“过瘾”指满足很深的爱好。

  乡戏虽然没有专业的好听,但乡亲们已经很满足了,这说明了什么?

  (人们非常喜欢乡戏)

  指导朗读这句话

  理解重点词语:

  人山人海:形容人太多了(结合看图理解)

  水泄不通:形容非常的拥挤,好象连水都流不出去

  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

  喝彩:大声叫好

  兴致勃勃:兴致高,情绪热烈。

  从这些词语都可以看出人们对乡戏喜爱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C小结:过去的戏虽然简单却深受农民的喜爱

  三、细读3、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现在乡戏越唱越红火?

  2、学生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出示句子:

  如今,尽管电影、电视已经普及,但乡戏并没有因此而退出舞台,反而越唱越红火。

  (2)结合看图,联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乡戏越唱越红火?

  (第一是舞台与过去不同了,更有气派了;第二是有专业剧团送戏下乡,老百姓更喜爱了)

  (3)为什么有了电影和电视人们还依然喜欢看戏呢?

  (一是能看到名角儿的演出,二是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和城里来的演员同台演出,感到挺开心)

  (4)指导朗读(把乡亲们开心的心情读出来)

  (5)小结:虽然电影、电视已经普及,但乡戏在农村越唱越红火

  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自娱自乐”

  3、齐读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农民清闲时都喜欢看戏,过去演戏虽说简单,却深受农民的喜爱;如今,虽然有了电影和电视,但乡戏却在农村越唱越红火,说明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想丰富一下文化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过去尽管·····还是·····

  9、乡戏{(过瘾)}深受喜爱

  现在尽管·····但······

  (越演越红火)

  六、作业设计: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组成成语

  土()土()人()人()自()自()

  眉()色()水()不()兴致()()

  (2)、造句

  尽管···还是···

  尽管···但···

  七、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7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黑板 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 齐读课题。 `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 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有的( )。

  (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 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

  三、初读课文。

  1、秋游的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读3遍)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 追逐 郊外 白兔 绵羊

  老师 喊着 高梁 凉了

  棉花 稻子 一望无边

  逮蚂蚱 打滚儿 亮嗓子

  (1) 自由练读.

  (2) 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 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

  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

  (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

  (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

  (3)第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

  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

  2、 出示:“ 追”“喊”

  (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

  (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

  (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4)范写

  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

  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 找准入口

  1、观看听诊器的图片,让学说说在哪见过这个东西,它是做什么的,相机板书“听诊器”。

  2、教师:听诊器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呢。在家想知道吗?板书“由来”,理解其意思。

  二、初读感知 提炼主旨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老师范读课文,想想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要求尽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三、研读理解 深情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3、指导朗读。读出心里非常难过的语气。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5、你觉得雷奈克是位怎样的医生?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呢?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受到什么事情的启发?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3、雷奈克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又告诉他什么呢?

  4、分角色朗读雷奈克和孩子们的对话。

  5、木板真的能传声吗?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出示一块木板,一个学生在木板的.一头划着,另一个学生蹲在木板紧贴着木板听声,然后请做实验的同学汇报。

  6、课文中哪句话也说明雷奈克听到了声音呢?找出来读一读,果然说明了什么?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7、当雷奈克发现木板能传声的时候,他是怎样表现的呢?读一读,读出高兴的感情,赶紧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从赶紧中你体会到什么?

  8、看图,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画面,想象他会听到些什么?当他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他又会怎样表现呢?用惊喜的语气朗读“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9、齐读第二自然段。

  10、雷奈克从此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在使用过程中,雷奈克又发现了什么?做了怎样的改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说说雷奈克发现的第一听诊器的样子,并动手把它画下来,展示学生的作品。

  12、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精读内化 品味赏析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你喜欢那部分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积累运用

  1、你喜欢雷奈克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对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心中装着病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医生——雷奈克。

  六、达标测评

  听诊器是谁发明的?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课后词语花篮的空花朵上。

  板书设计:

  看到病人的痛苦,心里难过 想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

  听诊器的由来

  受到木板传声的启发

  用小木棍听病人内脏的声音

  改进小木棍制成听诊器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设想】

  掌握左右等宽的字的写法,利用已有的经验结合生字的学习,掌握左右等宽的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硬笔习字本、书法习字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

  1、想一想:我们平时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说一说,教师及时指正。

  2、回忆正确的写字姿势。

  学写字,重姿势。眼离书,约一尺。胸与桌,离一拳。离笔尖,约一寸。臂肩脚,要摆平。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记得牢,学巩固。好习惯,早养成。终身益,受无穷。

  3、齐背写字姿势歌。

  二、学习“领、群、船、朗”的写法。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2、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哪个字是你比较熟悉的,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

  3、把会写的字向同学们介绍,进行交流。

  4、教师分别教以下四个字的写法。

  (1)学习“领”

  领:页字旁在右边时多半和左边的字穿插,与左边穿插,要写得瘦长,位置高,宽窄适中。

  教师指导并板书。学生练习书写。

  (2)学习“群”

  群:左边君,右边羊。左右结构,写字时注意写左面稍窄,右面稍宽。

  教师指导并板书。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船”

  船:观察舟的变化,注意中间的`一横不能露出右边。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写的左面稍窄,右面稍宽。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学习“朗”

  朗:观察“良”的变化,撇去掉,注意里面的最后一捺变成点。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写时左面稍宽,右面稍窄。

  5、描一描,写一写。

  6、比一比,改一改。展示优秀的作品,说一说好在何处,缺在何处。

  三、总结写法。

  1.写完这四个字,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

  2、左右等宽的字居于田字格两侧,写的时候既要相互避让又要相互穿插,才能写美观。在以后写其他字的时候,也要注意,你还知道哪些左右等宽的字呢?

  3、学生回忆,并试着多写几个。

  4、展示自己写的作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