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0 08:44:55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实用的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实用的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本领 习惯 宣布 称赞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学生自己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学生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学生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合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与别人合作做成过事情,选一件讲给同学听。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合作的图片。

  2、 指导学生简单地说出图意。(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3、板书课题《合作》。

  4、师讲合作做成的故事。

  5、小组内每人讲与别人合作做成的事,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里讲。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6、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而且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希望每个人多关心身边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展示自己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谚语等。这一项活动要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比比谁说的谚语多,比比哪组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多;同学之间进行词语本交流,合作制作词语卡片,互赠自己喜欢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

  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③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又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A案

  ●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讲故事比赛

  ①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②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①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③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话,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作业

  ①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②读读记记:

  规矩胆瓶金币堡垒铁*违背解救倒霉起誓简短口吻

  下流无耻笑逐颜开自言自语披头散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恩将仇报

  B案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①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②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里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③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讨论

  ①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②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①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②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作业

  ①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②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一、朗读课文,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小组中复述课文。

  2、指名在班级中复述课文。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指名说。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准确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形

  1、指名读生字。

  2、对难写的生字交流如何记住。

  3、集体扩词。

  4、独立试写。

  四、口语表达:

  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不“扫一室”

  ?“扫天下”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

  1、视频的出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评价时语言丰富,表达清楚。

  3、在动手操作时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位组员都表现的很积极。

  4、放飞降落伞把整节课推向了**,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向了**,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有成就感。

  当然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

  1、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面对学生精彩的表现和美观的作品,教师的语言有点吝啬。

  2、展示时由于时间关系,显得不够充分,当各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是,其实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如伞面装饰是否美观、吊坠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作品的创意等方面。

  3、缺乏课后的.小结,应针对学生的作品及试飞情况,及时小结,再次强调三个方面:伞面材料的选用和装饰;伞绳的选用和长短;下坠物的大小和轻重。因为这三点是关系到降落伞成功与否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课后对自己的降落伞进行修改,再次试飞。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小珊迪(第一课时)。

  2、学习课文1、2两大段,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3、用自然段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自然段段意概括段意方法的运用、学习课文1、2两大段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曾有一个饱受饥寒、诚实、善良的卖火柴小男孩,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至今不能忘怀。

  大家看他是谁?(看课件小珊迪的图片)老师随机板书课题。

  老师在梦中就见到过他,(点击出现教师的图片、配乐随机响起)

  师配乐朗诵:他告诉我,他是一百多年前爱丁堡的一个小男孩,他是个孤儿,父母早就死了。一次他在街头卖火柴碰到一个没有零钱买火柴的顾客,于是他就去帮那个顾客去换零钱,在往回跑的时候,不小心被马车撞了,两条腿也全断了,他只好躺在一张破床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他快要死了,但是他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却是他的弟弟,因为他死了之后,就没人可以照顾他弟弟了。小珊迪说到这儿,就走了。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去卖火柴,也不知道他的弟弟后来怎么样了?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一起帮助老师解答心中的疑问。

  二、认真读课文,提出要求:

  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

  2、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

  3、课文除了写小珊迪还写了那些人?

  三、抓重点句,梳理全文,教学1——8自然段。

  1、通过朗读,老师想知道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谁能帮助解答)

  (随机板书:可怜、诚实、善良)

  2、这篇课文除了写小珊迪,还写了那些人呢?(板书:我、我的同事、小利比)

  3、那这些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在这些人当中、课文主要讲谁和谁之间的事呢?(我和小珊迪)

  过渡:既然课文主要讲我和小珊迪之间的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第一课时)》。那么在我的心目中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呢?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小珊迪又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一个骗人的孩子,而我有可能上他的当)(引出课文第8节)

  4、我猜想我可能上当了。我为什么会怎样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整件事情的起因吧?时间回到100年前……(播放朗读)

  四、教学课文1——7自然段(听录音)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又冷又饿、又要照顾弟弟)

  从那里可以看出小珊迪又冷又饿?(指名回答,身上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从他的外貌上,我们可以知道他生活的贫苦,同时也可以知道当时天气的寒泠

  (2)、指导朗读对话

  (1)小珊迪是怎样求我买他火柴的?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指名学生读,听听他的话在语气上有什么变化。(请求——乞求)

  (3)指导理解(请求——乞求)

  出示练习:请求恳求乞求

  1、面对小珊迪的初次,我和同事拒绝了。

  2、面对小珊迪的再次,我决定明天再买。

  3、面对小珊迪的再三,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4)理解了请求和乞求的意思,,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5)分角色朗读。

  (6)在珊迪的乞求下,我给了他一先令,可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从这里我们才明白我为什么会产生上当的感觉。但马上这个念头被我否定了?什么原因呢?指名读第八节

  (7)分析第八节

  (一)、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小珊迪不是那种骗人的孩子?

  (孩子那诚恳的面容、信任的神情)诚恳的意思是?信任的意思是?

  (二)、我的心里有什么变化?(猜想————断定)这是一对反义词。那这样的心理变化能否调换?为什么?那种人指什么人?(说明我对小珊迪的信任)

  (8)、事情发展到这里,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一看,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旅馆门前),那么谁能概括一下在旅馆门前发生的事情?(小珊迪在旅馆门前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在换零钱时一去不复返了。)

  ---------------------------

  五、课文延伸练习

  (1)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珊迪向我卖火柴时说的话,看看有什么特点?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2.通过复习,学生的文言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难点:

  1.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文言文的复习。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下半句是……’学生答:‘不亦乐乎!’

  好,今天,我这位陌生的朋友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有!”

  好,下面大家打开课文目录,看看这个单元的课文属于什么文体?(议论文)

  二、复习议论文阅读的有关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2.议论文有哪三要素?

  板书:论点、论据、论证

  3.什么是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4.请大家打开第二单元的课文,找一找各篇课文的中心论点。

  第九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中心论点是第一自然段的“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第八课《多一些宽容》的中心论点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第七课《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是“但我却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5.看了这几篇课文,你们发现它们的中心论点都在课文的哪里提出来的?(开头)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议论文的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也有的课文在的结尾归纳出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偶尔也出现在的中间部分。

  考试的时候,题目叫我们找出一篇的中心论点,我们先在开头找,找不到就到结尾找,结尾找不到就到中间部分去找。

  6.联系课文,说说我们在议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语言要达到什么要求?

  论点必须旗帜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应十分明确,不能含糊,模棱两可。比如:……

  7.什么是论据?

  (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

  8.论据包括哪两种?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主要指事例、史实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及科学原理。)

  9.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它们的各种论据。

  第九课的论据:

  第八课的论据:

  第六课的论据:

  10.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11.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

  12.在课文中找出各种论证方法。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13.议论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

  1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富有概括性,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用词鲜明、生动、严密。

  16.议论文中的事例和记叙文的事例有什么不同?

  17.小结。

  18.议论文阅读练习。

  三、复习《陋室铭》

  1.复习重点实词与虚词。

  名:出名。

  斯:这。

  馨:指品德高尚。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丝竹古今意义的区别。

  3.这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作者写这篇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追求高尚情操的情怀。

  7.你们觉得刘禹锡是否是十全十美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小结。

  9.课堂作业。

  四、总结。

  字词听写题:

  狭隘 热忱 纯粹 派遣 鄙薄 殉职 热忱 毋宁 啁啾 翌日

  笃信 宽宥 窒息 灼热 殉职 旁骛 亵渎 胸襟īn 摒bìng弃

  迥iǒng异 芥iè蒂dì 嫉í妒dù 缅iǎn怀 揣chuāi摩

  萎5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少数民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妮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检查字词

  正音:

  蔫(niān)巴 酸涩(sè)

  抽噎(yē) 背(bèi)阴

  绽(zhàn)开 火燎(liáo)

  愠(yùn)怒 霎时(shà)

  焦灼(zhu) 飒飒(sà)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三、课文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线索: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的含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四、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六、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11-19

[精选]语文教案10-03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精选】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