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4 08:02:1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优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8篇【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溪和树木的关系。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语言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角色朗读课文和合作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到保护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抓住动物们的神态和语言,理解植树与溪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位新朋友。瞧,(出示图片:小兔子)小兔子想请大家到它住的地方去看看,一起来吧!

  (出示课件:小兔子站在清水旁)小兔子呀,就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水清清的,又凉又甜,小兔子在这儿过得可快乐了。可是有一天,它发现溪水变得浑浑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想知道答案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

  课件出示:读一读词语和生字,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三、 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掌握的情况。

  (二)出示去掉生字的拼音。

  1、指名读。

  2、请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互、象、被、掉”四个字,学习新偏旁“衤”。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和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范写生字“俩、读、沿、朝”。引导学生在己认识偏旁和字的基础上能自己正确书写。

  3、学生书写,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中这几个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这幅图说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的?请自由读一读。

  3、小组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树旁边的溪水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4、及时总结,合作讨论。

  你认为大象、棕熊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再这样做,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假如你是大象、棕熊,你会怎样做呢?

  (三)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后半部分。

  1、过渡:同学们说得对极了。大象和棕熊也知道错了,它们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

  2、指导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3、说说启发:读了课文,你想对大象,棕熊说些什么呢?

  五、汇读全文,整体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二)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三)分角色表演。

  《清清的溪水》教学反思

  《清清的溪水》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是告诉小朋友们:乱砍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受到污染、变浑。要使水变清,就要多种树木。

  根据课文的特点及课标的理念,我精心设计教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创设情景(出示一条清清的小溪,两岸绿树成荫,绿草青青图),让小朋友说说如果你的家门口就在小溪边,你就生活在小溪边,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然后让他们尽情的表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提出:如果这条小溪有一天变浑了,溪边的树没了,你又会是什么感受?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办?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他们的想法。继而引入课文:今天小兔遇到了跟你们同样的遭遇,这是为什么呢?小兔又怎样处理这件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样设计,我觉得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让学生自主地去进行探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感悟“爱护树木,保护植被”这一主题。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重点是小兔的话“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引出树林跟小溪的关系。同时,教师补充树根深深扎入泥土牢固泥沙,使雨水冲不动泥土,才使大雨来时,泥沙不能进小溪,溪水才会变清澈的道理。从而使孩子们树立“珍花惜草树木”保护自然环保的意识。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我感觉效果良好。对学生书写生字还需要加强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 歌曲《金扁担》、综合训练二

  2、 口琴学习

  教学目的:

  1、用优美和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合唱时做到声部统一、和谐。

  2、为歌曲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让学生看苗族的美丽景色,听歌曲。

  复听录音,让学生说出歌曲特点。

  歌曲分为三段,旋律明快、活泼。

  朗读歌词,分小组讨论得出三段的意思。

  第一段:小司机开车在路上,好像在翩翩起舞。

  第二段:描写了苗家儿童对山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第三段:仿佛美好的景色出现在人们眼前。

  听录音,体会三段的意思。

  用心跟录音机模唱。

  以欢快、活泼的情绪大声唱歌曲。

  三、综合训练二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第2题的那几个音音群相近?结束句的音应该怎样?

  题目所要求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分小组讨论,看那组编写的好

  视唱学生编写的旋律。

  四、口琴学习

  1、学会正确的拿住口琴。(左手——低音部分、右手——高音部分)

  2、找到 “1” 音。 (从左手往右手方向数到第9个孔,然后吹出来就是“1”)

  注意:用耳朵听听是不是只有一个音,会不会同时出现了好几个音,改正方法是缩小嘴巴的吹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带有女字旁、虫字旁、提手旁、反犬旁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2、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词语搭配。

  3、练习用“非常、保护”造句。

  4、让学生读句子,逼供练习加标点的符号。

  5、在读背中积累语言。

  6、练习看图编故事,写故事。

  7、口语交际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

  六、作业:

  1、写出带下面偏旁的字。

  亻

  2、加标点,读句子。

  ①小马生病了吗 ② 你看 这里的花多美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背一背,读读背背,看图说话写话。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夜宿山寺》并背下来。

  2、读背儿歌《我喜欢》。

  3、说话写话救小鸟,在说话中懂得要保护小鸟儿。

  教学重难点:看图说话写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背一背。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短文,师纠正字音。

  3、小组讨论不理解的意思。

  4、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

  6、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读读背背。

  1、出示题目。

  2、问;你喜欢什么?

  3、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4、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

  6、说说小朋友喜欢些什么?

  7、有感情地齐读。

  四、说话写话。

  1、揭示说话写话的题目:救小鸟。

  2、针对题目提出问题:

  (1) 谁去救小鸟?

  (2) 小鸟怎么啦?为什么我们要去救它呢?

  (3) 有什么办法救小鸟呢?怎么救?

  (4)结果怎样了呢?

  3、出示投影图,让学生说。

  4、学生练习编故事。

  5、指名说故事,学生评议。

  6、学生练习写,师指导。

  五、作业:

  1、读背《夜宿山寺》 2、修改写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后展开联想,把故事便完整。

  2、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将图意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能说会道。

  1、出示四幅插图。

  2、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

  3、小组交流互说。

  (1)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让你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曾经关心过谁?是怎样做的?

  4、指名逐图说说,集体评议。

  5、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后,知道大家刚才很认真观察图画,而且还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四、 作业:把四幅图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通过字、词拓展与交流的学习与积累,孩子们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并正确运用掌握了阅读方法,特别是口语交际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生活平凡小事中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对话式阅读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

  1、了解老舍。

  2、积累字音字形知识。

  3、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4、交流课文点评。

  课中探究:

  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老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写、刻画自己心中的北平的“模样”,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素材选取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4、质疑问难:有疑问才能真正有所得,请在文中所有有疑问处标上问号,或写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同位、同组、全班讨论:

  四、拓展练习:你能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或细小事物,以“想家就是……”开头,写三个以上的句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汉唐书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主题:语文百花园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1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中下结构的字和书写规律。

  2.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好处。

  3.朗读并背诵诗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内容分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题目,识字写字方面主要让学生掌握上中下构字的书写规律;语文知识方面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拟人化的句子;结合生活实际(此时正直新春前夕)安排了古诗《元日》的学习和背诵;阅读古代成语故事;最后安排了“能说会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往应对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孩子们感兴趣的古代诗歌,成语故事,以及为主安排的,另外还有一些有关写怎么写好字的指点,和能说会道的安排,很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

  四、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旨在让学生联系旧知探求新知,拓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体验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语文百花园八走一走,那里有一道道难关,只要你有开启智慧的钥匙,就能打开它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吗?

  二、“闯过写字关”第一题,我会写

  1、出示“带、壳、常、茶”四个汉字,指导观察。

  师:写好汉字,不但要多写,还要会用眼睛观察,会用心思考,请看这四个汉字,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书写时中间部分与上下两部分怎样搭配?

  2、了解上中下结构的字的一般书写特点。(中间部分与上下部分相呼应,一般是托住上部分,覆盖下部分,使汉字看起来结构紧凑。)

  3、教师示范写“带”,引导学生描红,书写。

  4、依照例子,练习写“壳、常、茶”。

  三、“闯想像关”——第二题,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地、反复地朗读句子,看谁能有所发现。

  2、指导理解句子。

  (1)同学们,这些句子真有意思啊!一边读一边想,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想像句子的意思。(如,想像成熟的石榴长裂了,露出一排排整齐饱满的颗粒,多像一个可爱的娃娃裂嘴笑着,多可爱,多愉快呀)。

  3、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情感。

  你感觉到作者喜欢那饱满的石榴、流动的小溪、飘舞的雪花和欢唱的小鸟吗?你喜欢它们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吧。

  四、“闯背诵积累关”——第三题,背一背

  1、出示挂图,了解诗人。

  这是我国唐代诗人写的`一首诗。

  2、朗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一边读一边想,想想古诗的意思。把你读懂的与伙伴交流一下。

  4、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查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5、诵读古诗,把古诗背下来。

  五、“闯阅读关”——第四题,读一读

  1、有个成语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心里想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行动和目的刚好相反,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读了以后你就明白了。

  2、自由读文申成语故事,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或小伙伴。

  3、小组互读故事,互相纠正读音。

  4、你明白了南辕北辙的意思吗?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跟同桌说一说。

  教学反思:

  1、以闯关的竞赛形式,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在解决问题时能做到让孩子们先自己解决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能贯彻新课标的自主学习的要求。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嘛?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呢?(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嘛?对的,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练习:

  一、看拼写词语。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教案[精选]03-29

[经典]语文教案09-23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