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3 08:48:5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3、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讲故事《妈妈,洗脚》。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老师范读句子。老师举例引导。

  5、(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6、小课: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帮辅活动教学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为奶奶开门——尊重、关爱他人母亲鼓励实习护士——宽容、理解他人教师课后反思由于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较容易。学生也比较乐意畅谈生活中的宽容和理解。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2.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放映《中国自然奇观-黄果树瀑布》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黄果树瀑布美在哪些方面,然后用“黄果树瀑布美在……”的句式讲给大家听。

  预设答案:

  第2节 美在瀑布正面景象气势雄伟、壮丽,如万马奔腾。

  第3节 美在瀑布声音震耳欲聋。

  第3-4节 美在我和瀑布的亲密接触和感受。

  第4节 美在瀑布水注的顷泻力量。

  第5节 美在瀑布后面神密。

  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明确:不是。作者开始认为“干瘪、无聊”是因为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停留在教科书和图片中,当他亲临其境、亲身体验之时,从听觉、触视、视觉上感受到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原来“干瘪、无聊”的概念变成了生动的、撼动人心的感受,因此作者说“前者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作者通过记叙和描写把美丽的黄果树瀑布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能在文中找出作者赞美黄果树瀑布抒发感情的句子吗?

  文中没有。作者只是说“但我抚摸了黄果树瀑布,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话”不能被湿透,湿透的是作者的`身体。这里用“湿透”的切身感觉来表明只有经过切身体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自学指导: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请同学们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的美。

  预设答案:

  1.欲扬先抑的写法。

  2.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欣赏歌曲宋祖英演唱的《黄果树瀑布》,一起赞美美丽的黄果树瀑布。

  五、作业

  《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法、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学情分析:

  文章可读性强,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教师要仔细而认真地指导学生诵读,而内容不易过深,考虑学生在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为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文体,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录音机

  教学资源:搜集的“伯乐相马”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伯乐相马导入。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2.作者介绍。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二、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听,注音,教师订正(见课下注释)。(学生听录音)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停顿的两处地方:

  马/之千里者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四人小组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提交全班解决。

  2、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然后翻译。

  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

  可能遇到的字词障碍:

  马之千里者(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马也(是,这也,表判断)

  才美(才华和美好的素质)

  鸣之(之,语助词,延长音节同《狼》久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其……,是……还是……,表反问语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有顺序地观察手帕的图案,叙述得清楚明白,句子完整、通顺。

  2、教育学生天天带手帕,用手帕,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有顺序地叙述手帕的样子。

  2、叙述是句子表达的清楚、通顺、明白。

  教学准备:

  1、一块图案清晰的大手帕。

  2、每一个学生带一块有图案的小手帕。

  3、录有"通知"的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听录音,导入。

  通知:为了迎接省卫生检查团的考核,大队部决定进行卫生行为大检查。

  2、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两位小朋友少了手帕。

  过渡:老师这里确实有两块手帕,但不知其中的哪一块是哪位同学的,等会你学会说手帕的样子,说对了老师就把手帕还给你。

  3、揭题:

  出示小黑板:

  小手帕(说话训练)

  二、明确说话要求:

  小朋友,平时说话训练时,教师要求你们做到哪几点?

  齐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句子完整。

  三、引出训练点。

  在说话训练是,我们除了要清楚、响亮、完整的说话多此一举这要做到有序。

  1、请大家看着黑板的小手帕,用一句说说这里一块怎样的小手帕。

  ①自己练说②指导说

  2、小朋友,你们桌前也有一块漂亮的小手帕。谁能用"我有一块()小手帕?"说说看。

  ①出示投影片,我人一块()小手帕。

  ②想、讨论。

  ③指名说。

  ④自由说给其他老师听。

  过渡:小朋友,就这一句话能把小手帕的样子说清楚吗?

  齐说:"不能。"

  四、说手帕的样子。

  1、看黑板上的小手帕说,这块手帕是什么形状的?

  板收:xingahuang……是……

  2、训练方法。

  ①指名说。(这块手帕是正方形的)

  ②正方形这个词还可以怎样说?

  ③指名回答。(四方、方方正正)

  ④请同学看投影说。

  它是。

  3、我们看手帕上画着什么?

  他们是怎么样的?

  ①同桌讨论。

  ②板书(图案(tuan))……有……

  ③指名说。

  ④出示句子说:手帕上有在。

  4、小朋友,黑板上的小手帕我们会说了,自己的手帕会说吗?

  ①请大家自由练习(不会说的小朋友看投影片上的句式说)。

  ②开火车说。

  课中操《洗手绢》

  小朋友,一句句的说,我们会说了,那老师请你连起来说,能行吗?

  ①出示句式。

  ②同桌互说。

  ③出示:"丢去"的手帕,找手帕。

  五、1、小朋友,我们天天带手帕,你能告诉老师你用手帕干什么?

  ①指名说。

  ②出示句式:

  我用手帕()()()

  2、手帕除了帮助我们搞卫生,它不有其它的用处吗?

  ①讨论②观察③指名说④练说

  3、小结:小手帕的作用真大啊!

  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讲清楚手帕形状、图案和用处的方法。

  ①把自己的手帕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②竞选班队活动课的'主持人。

  七、总结,读儿歌

  小小手帕作用大,

  清洁卫生需要它。

  既好看来又卫生,

  天天带它别忘啦。

  板书:

  小手帕

  xingzhuang……是……

  好看tuan……有……

  yongchu……用……

  教后感:

  1、在设计说话训练的教案时,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强化了自觉、自评、自控训练模式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索精神。

  3、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动参与竞争意识。

  4、通过在说话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以及做课中操表演《洗手帕》的歌曲等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60电53

  一、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二、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你去过农村吗?那儿的变化大吗?

  2、今天带你们到农村去瞧一瞧(出示课件),把那里的风景夸一夸。

  3、学生看图,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提问:请数一数有几座房,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4、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二)、读通课文:

  1、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评价,相机指导读准三拼音节和轻声音节。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4、多种形式读,开展小组擂台赛。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教案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

  2、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一句。

  (1)自读第一句,说说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文结合,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3)比较“大的窗”和“大大的窗”等,通过换词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叠词有什么好处。

  (4)诗人用这么美的词组写出了这些房子很美很宽敞,可见他多么的喜欢这些房子呀!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5)朗读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大大的窗”

  3、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二句。

  (1)看图,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

  (2)教师朗读一、二句,学生比上眼睛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结合图,学习三、四句。

  (1)再看图,问:在小朋友的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

  (2)指导朗读三、四句。

  (3)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读好全文。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说说在哪些课文中学过。

  2、分析字形,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评。

  六、作业布置:把“了、子、门、月”

  七、板书设计:了、子、门、月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教案

  总61电54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学生听写生字,老师收一小组抽查,其余的自己检查,错误的加以巩固。

  (二)、背诵课文

  1、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3、举办背诵课文擂台赛。

  (三)、识记字形

  1、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2、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1)比较部首记忆。

  (2)开火车给字组词。

  (3)创设语境,巩固生字。

  自读下面一段话-----同桌检查-----指名读。(出示课件)

  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前有个美丽的大花圃。花圃里种着各种各样漂亮的花。这儿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花香,吸引了许多女同学来观赏。教学楼的后面有一大片青青的草坪,男同学们都爱在青草坪上踢球玩耍。

  3、词语积累:

  (1)练习读课后的叠词,再发散。

  (2)练习做找朋友的游戏,课件出示词语搭配,连线。

  (四)、扩展活动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教案

  谈话,上节课我们夸农村小朋友友的美丽校园,今天我们来夸夸自己的美丽校园吧!

  五、作业布置:把“了、子、门、月”

  六、板书设计:了、子、门、月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要、连、百、还、舌、点"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狗熊一共播出了几次通知,每次有什么不同。

  4。通过故事的学习,明白在与别人说话时,要抓住关键信息,语言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读懂长课文;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要把时间、地点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小动物头饰和贴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关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要、连、百、还、舌、点"6个汉字。

  3。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小伙伴,快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图片)它们都是动物,是动物王国的成员。

  2。老师板书"动物王国"。出示词语卡片"动物",指名生认读,注意指导"物"在这里读轻声,部首是"牜"。

  3。老师补充课题"开大会",大声说: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了(指名学生读课题)。

  4。师激趣:狗熊接到老虎大王的命令以后,赶紧拿出了大喇叭大声喊:"大家注意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可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没有去参加,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二、初读故事,识字学词

  1。老师绘声绘色讲故事,学生认真倾听。(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在听得过程中收获了哪些信息)

  ①师:刚才老师的故事讲的好吗?你们夸夸老师吧。

  ②把你们刚才听到的给老师说一说。(学生汇报)

  2。你想读故事吗?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试一试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①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找出本课生字,并用笔圈起来。③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3。学生自主读课文。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本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老虎、狗熊、通知、注意、要、一连、十遍,指名学生认读。老师正音,学生再次认读。

  ②学生理解"通知"的意思,并用"通知"练习说话。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课件出示)

  ①出示词语卡片:一百遍、还是、舌头、鬼脸,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舌头"的"头"在这里读轻声。

  ②学习"还"这个多音字。学生自主说一说它的两个音,并组词。(老师课件出示)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鬼脸"一词,老师做示范,学生通过动作和表情来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8~1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几点钟",指名学生认读,并鼓励学生用"点"组词(老师课件出示)。

  (4)指名学生朗读14~17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准时,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什么叫"准时"。

  (5)全班齐读18自然段,老师出示词语卡片"第二天",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区别同音字"弟",指名学生分别用"弟、第"组词,师课件出示,加强区分。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尤其是读好人物对话。

  5。巩固识字:

  (1)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巩固识字效果。

  (2)单独出示本课13个生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字方法。

  老师指导:注意观察汉字的整体结构,借助偏旁理解汉字的意思,通过与形近字比较、识字加笔画、熟字加偏旁等方法来记忆字形。

  (3)游戏巩固:小熊爬楼梯(课件出示楼梯、小熊图,每上一个台阶就要认读一个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信息

  1。师过渡:这篇课文很长,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学生交流)

  老师继续启发:要想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得抓住故事中一些重要信息。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中人物。

  (1)老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动物,最主要的`是谁?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师指导学生交流并在黑板上贴出动物图片: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最主要的是狗熊。(因为故事中狗熊出现的次数最多,语言也最多)

  3。了解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

  (1)师提问引导:狗熊主要做了一件什么事?总共做了几次?

  (2)学生交流,老师小结(课件出示)狗熊主要是播通知,让动物们参加大会。

  (3)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狗熊一共播出了几次通知,画出相关语句。

  (4)学生读书,圈画并交流,师引导学生画出狗熊四次播通知的内容,并读一读。(课件出示)

  4。了解故事的结果。

  (1)老师质疑:动物们最终参加大会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学生交流,并一起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5。师小结:虽然这个故事很长,但是只要我们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和故事的结果,就能了解它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完整、清楚。(故事主要讲了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们召开大会,狗熊一个通知了四次,最后,动物们准时参加了大会。)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要、连、百、还、舌、点。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记忆。

  3.学生自主观察,交流书写方法。

  4.师课件演示生字书写顺序,并做重点笔画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百、舌、要"这三个字的主笔画都是"横",注意要写的又平又长;"连、还"的部首"辶"由三笔组成,点、横折折撇、捺,注意第三笔是平捺;"点"字的四点底第一点是左点。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还知道了动物王国要召开大会,狗熊负责通知大家,但在播通知时遇到了一些麻烦,直到第四次才将通知播报准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辨别形近字,掌握多音字及常用词语。

  2.熟读课文,特别是描写生动的语段。

  3.品位含义深刻、饱含感情的语句,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辨别掌握形近字、多音字。

  2.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3.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柳叶儿能吃吗?有没有谁吃过柳叶儿,味道如何?(多数人没吃过,不知道柳叶儿还可以吃。有个别人吃过,感觉很不好吃。)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第八课《柳叶儿》这篇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看看柳叶儿在那时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形近字、多音字。请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多音字写到黑板上,同学们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

  三、学生再读课文,设计相关思考题。

  设计方法:

  1.根据你对课文内容、语句的理解,设计思考题,引发同学深入思考。

  2.提出不理解的语句、词语。

  四、教师组织同学就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1.文中两次写“我”总要摘下柳叶儿放在嘴里嚼,为什么?

  2.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我”为什么乐?

  3.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段落描写中,还可以品出什么味道?

  4.下面语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②“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柳叶儿)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五、放声朗读

  爬树、拾柳叶儿时的.晨景、日出的描写、吃柳叶儿的描写等

  六、再讨论

  练笔

  过去人们吃柳叶儿、吃野菜是生活所迫,今天人们的餐桌上也有柳叶儿和各种野菜,根本的不同在哪里?

  讨论之后练笔:从吃树叶、吃野菜谈起(写出自己的看法及感悟)

  七、练笔交流

  教案点评:

  本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把自己阅读的感悟直接与同学、老师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共同提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讨论练笔,更深入地领会文章内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教案[精选]03-29

[经典]语文教案09-23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