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8 09:20:4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实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8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练习写字,要求工整。

  2、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

  学习重点

  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游玩一趟。

  二、学习新知。

  1、学习有趣的汉字。

  A、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

  B、练习正确的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

  2、学习词语超市。

  A、出示词语

  B、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

  C、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不懂的组内讨论或者查词典。

  D、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E、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指名说说

  3、读一读,找一找。

  A、这段话描写了什么?画己喜欢的词语。

  B、找出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语完成习题,体会这些次的妙处。

  4、写字板

  A、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结构特点。

  B、写字比赛,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课堂。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读汉字

  学生观察书写格式,然后说一说。

  小组合作交流

  自由读短文,想办法解决生字。

  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出错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不要多一笔:

  不要少一笔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指导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用心的学习态度。

语文教案 篇2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进而感知真挚、深沉的母爱。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一步体验蕴涵在文中的母子深情。

  3、学习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从内容、语言感受母爱的.真挚、深沉。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合作 当堂训练

  教师:激趣引导 智慧点拨 理性分析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展示目标

  二 走进文本 概括事件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母亲”的四个片段 。

  三 精读文段 体会情感

  1、请你结合文章第三个片段,以“母亲”的身份说一段独白,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母亲的情感。

  2、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母亲呢?请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来说一说。

  四 回顾全文 写作探究

  1、“母亲”的形象如此感人,作者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来表现呢?

  2、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吗?请你忆一忆,写一写。

  五、深情小结 沉思回味 (以余光中《乡愁》作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学习生字。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齐读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你了解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了解人物性格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小木偶外还有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从大伙的表现中,你认为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4、积累人物表情的词语

  A、为什么你能那么容易就概括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呢?你主要是能过人物的什么描写体会到的?(语言和神态)请用“=”画出表示人物表情的词语。(出示)

  B、请你通过带着表情、动作朗读,表达出这些神情。(生自由读、指名读,相机师生评价) 小结:这些也正是妇女巫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的具体表现,今后大家要学会积累丰富的词语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5、指导朗读小木偶的语言

  A、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你找出小木偶在受委屈时说的话。

  B、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气愤、申辩)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伤心)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无奈)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委屈)地说。

  6、 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

  A、因为只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为什么?(出示最后一句,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前半句联系前B、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

  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营、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所以,(师指着句子,要求学生读)

  C、练习:--------是很重要。不过,要是只---------,那可--------。(钱、朋友、哭、睡觉、本领)

  可适当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四)、总结

  相信小木偶在拥有了所有的表情之后,懂得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营、去面对生活,少了委屈与泪水,多了快乐与幸福。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语文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抓住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时闻要事,关心国家大事。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与安排: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在背诵古诗后,由上文内容引发的思考引入。

  二、展示目标:

  1、识记文中的规规矩矩、震撼、宽裕、简陋等字词和趋之若鹜等词义

  2、了解人物评论(随笔)的文体特点。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 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3、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把握文章结构。

  三、预习检测与字词教学:

  1. 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在学生交流预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下列检测

  晨曦xī 豪气干gān 云 一世之枭xiāo 访晤wù 拉拢lǒng

  攻讦jié 聘pìn 请 觥gōng 筹交错 酒意正酣hān 寻觅mì

  心急如焚fén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豪气干云:豪迈的气概直上云霄。干:触犯,接触。

  一世之枭(xiāo):做了一辈子枭雄。比喻凶狠恶毒的人。

  会晤:会面,会见。

  旁敲侧击: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

  亲离众叛:亲信背离,众人反对。形容十分孤立。

  采访必工:必定采访得精巧到位。工,精密,巧妙。

  有干时忌:触犯当时禁忌的。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攻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

  3.介绍人物评论的文体特点

  四、课文内容学习。

  1、分别指名多位学生高声朗读全文。注意不要错读和漏读。

  2、引导学生谈谈读了文章的感受,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评点并明确:

  《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作者记叙了现代著名记者邵飘萍作为报人的那种勇敢、机智以及面临死亡时的铮铮铁骨。目的是让读者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质有所了解。

  1、 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1--4)描述邵飘萍从容就义的场面,揭示了他被判死刑的真正原因,初步展示了一个敢于直言、不畏牺牲的记者形象。

  第二部分:(5--10)通过两件事来写邵飘萍的种种特点,赞美他具有记者中最高的职业水准。

  A(5)总述邵飘萍具有代表记者中最高的职业水准。领起下文。

  B(6-7)举例说明他具有报人的`勇敢和智慧。

  C(8)以他人的评价来说明邵飘萍具有代表记者的敏感和正直。

  D(9--10)举例来说明他的智慧。

  第三部分(11--14)写邵飘萍对于记者的要求以及他被处死的真正原因。

  2、 文章主旨: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本文通过对邵飘萍笑对死亡和他如何获取新闻的典型事件的描述,表现了作为报人的邵飘萍是勇敢、机敏、正直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性格和品格。

  6、小结此讲:

  五、当堂检测:

  1、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提示:可以把知识、友谊、青春等作为写的对象]

  2、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⑴

  ⑵

  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

  六、作业布置:

  1、 抄写字词和解释(屏幕展示部分)。

  2、《练习册》54页1-3题。

  七、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4)从容就义------------敢于直言、不畏牺牲

  第二部分:(5--10)两件事-------------最高的职业水准

  A(5)总述---------领起下文。

  B(6-7)举例说明勇敢和智慧。

  C(8)评价说明敏感和正直。

  D(9--10)举例说明他的智慧。

  第三部分(11--14)对记者的要求-------被处死原因。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由背诵表现爱国之情和浩然正气的诗句引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并认定目标:

  1、概括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学会分析概括的方法。

  2、品味作者评论性的文字、关键词语的含义。

  3、概括写作特点,与消息进行比较学习。

  三、预习检测与字词教学:

  在学生简要复习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下列检测

  1. 为下列拼音写出汉字。

  晨xī(曦) 豪气gān(干)云 一世之xiāo(枭) 访wù(晤) 拉lǒng(拢)

  攻jié(讦) pìn(聘)请 gōng(觥)筹交错 酒意正hān(酣) 寻mì(觅)

  2、 根据词义连线搭配。

  豪气干云 做了一辈子枭雄。比喻凶狠恶毒的人。

  一世之枭 触犯当时禁忌的。

  采访必工 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

  有干时忌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觥筹交错 必定采访得精巧到位。

  攻讦 豪迈的气概直上云霄。

  四、课文内容学习。

  1、简要回顾上讲内容,复习巩固。

  本文通过对邵飘萍笑对死亡和他如何获取新闻的典型事件的描述,表现了作为报人的邵飘萍是勇敢、机敏、正直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性格和品格。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邵飘萍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点后明确:

  明确:邵飘萍具有作为记者的敏感,他时刻保持搜索新闻的准备。他聪明、机警,可以获得他人所获取不到的新闻。尤其是他有敢于触犯当时禁忌的胆量和勇气。用铁肩辣手来评价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非常准确。

  3、根据课后词句品味积累,再找几个句子加以品味。

  要求每人找一个句子,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加以品味,锻炼思考与动手能力,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点

  4、写作特点:

  1)、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2)、语言凝练典雅,多用文言词语。

  5、思考讨论:

  我们从文章中了解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哪些人格操守和业务素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

  6、小结此讲:

  五、当堂检测:

  1、下面是噪声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统计说明,新闻记者表格,回答问题。

  音 量 噪声情况 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0-60分贝 一般说话的声音 不影响人体健康

  60-80分贝 相当于一台打印机或一台割草机发出的声音 人的心血管将受到伤害

  80-100分贝 相当于一辆从身边驶过的卡车或电锯发出的声音 会对人的听力造成很大伤害

  100-12分贝 相当于贺锯或迪斯科舞厅、随身听、战斗机发出的声响 严惩影响人们的听力,人们难以忍受,身心会常受到伤害

  120分贝以上 相当于爆破及有些打击乐发出的声响 人们会失眠、心慌、精力无法集中,健康将会遭受极大伤害

  (1)根据表格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概噪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降低噪声污染已成当务之急,对此你有何建议,请写出一条。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刑前一笑展壮士风骨

  报人邵飘萍 虚虚实实得内幕新闻

  觥筹交错获机密内幕

  铁肩辣手书人生追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提高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教学过程:

  一、基础巩固:

  请基础差点的学生来解决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对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有闪光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也来纠错是要告诉他们团结一致就会解决很多问题。

  二、能力提高:

  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就要积极提出。

  很多学生只对标准答案感兴趣,甚至认为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其实语文就只有标准答案而没有正确答案,同一个意思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若学生能很出色的回答,那也是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三、中考链接:

  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先让学生谈谈读了之后的感受;再让学生想说哪题就说哪题,并且可能提出异议。

  课外的文本练习正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工具,由于没有讲过,可以让学生谈感受,是很好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让学生选题,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

  1、订正

  2、预习《警惕生物入侵》,给生字注音

  毕竟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同学没有能在课上及时订正,便让他们作好相应的记号和记录,课后的订正不仅是弥补课堂时间不足的据点,也是让学生再次复习的好机会。

  预习很有必要,是对下堂课作的一个准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3、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4、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学遵守校规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出色的老师应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指名提问)是呀!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一位出色的老师肯定要有一颗高尚的心灵、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一位出色的老师必定能通过他的教育,给予学生知识的营养和智慧的力量。这节课我就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出色的老师。(板书课题:出色的老师)来。大家一起读课题!

  2、质疑激趣,初读课文: 文中那位出色的老师到底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二、 指名反馈,整体感知。

  是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位出色的老师是一位黑人学生,事情的起因:我丢失了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一位黑人学生拾金不昧把手表还给我,却又告发我不守校规使我受到重罚。 结果: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及其困惑的我翻然醒悟,认识到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肯定不是,那么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自学

  请大家快速读课文4—11自然段,用 “ ”画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语句。

  交流反馈

  这么快就进行完了,第二组的同学来汇 报一下学习的收获吧!他们说的很全面很到位,来!再为他们送上热烈的掌声!

  深入品味理解

  A、当黑人同学将“我”丢失的手表交还给“我”后,我的心情是 怎样的?这位同学请回答,(高兴、感激)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这只是一块最多只值两百元人民币的电子手表,它的失而复得为什么让我如此高兴?谁来回答呢?是呀!因为这是好朋友送我的,手表可以在他乡陪伴着我,给予我心灵的慰藉。那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部分呢?谁来试试?同学真勇敢。读得真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齐读一遍。

  看着黑人大哥离去的背影,“我”心底暗暗说,这真是个怎样的人?请用最恰当的词来表达“我”的夸赞。对,就是一个真真正正(拾金不昧)的好人 。板书(拾金不昧的好人)

  B、就是这样一位好人,却将我告发了,使我受到了高额处罚,四十 美金呀,远远超过了那块手表的价钱,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齐读第8自然段。通过朗读,,我们能够感觉到此时我是那么的(痛惜、委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课文)读的真棒!“我”对黑人大哥的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呢?请找到句子读给同桌听。大家学的又快又好。现在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大家找到的句子;

  1、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表还给我的黑人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第一句后边是个惊叹号,谁来读好这句话?这位同学你来!读得棒极了!请坐!如果去掉“把表还给我”再读,感受一样吗?对!肯定不一样。因为告发“我”、把表还给“我”,这是一种矛盾的做法,把这对矛盾摆在这里,更能激起惊异、不解。

  2、我用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我”的眼中带着怎样的疑问?能帮“我”说出来吗?李红同学来说说!老师发现你真是个人才,想象力太丰富了!面对“我”的疑问,黑大哥的表现是怎样的?你觉得他的“笑”包含着什么意味?对呀!就是无奈、不好意思、歉意、、那么,我”对他的笑有着怎样的感受?大家真聪明,我肯定带着责备、埋怨、你们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理解两个“居然”表达的情感。)

  “真不仗义”是什么意思?(真不讲义气)在“我”看来,黑人大哥怎样做才算仗义?你说!很好,请坐。黑人大哥“不仗义”的行为不仅让“我”困惑,而且让我心生责怪和抱怨。好,下面我们就用读来表达这种情感。大家先自由练读,一会儿老师指名读。大家读的很有感情很投入。 二遇黑大哥,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来用比较准确的词来表达“我”的情感?哦!太好了!这时候作者认为黑大哥的确是个(真不仗义)的(家伙) 板书。

  C、当“我”愤愤不平去交罚金,和蔼可亲的收罚金的老太太的一 席话却让我翻然醒悟,“翻然醒悟”是什么意思?谁来读老人的话?老人的话有几层意思?听完老人的一席话,我忽然间悟到了什么?(板书:出色的老师)

  D、讨论:为什么“我”与老人都认为黑人学生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分别指名说) 是的,因为拾金不昧,自觉遵守公德,这位黑人同学将手表送还给我;也因为爱护环境,维护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这位黑人同学使“我”明白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所以说他的确是一位出色的老师。那么,我”醒悟后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我们能感觉到我”翻然醒悟后既愧疚又感激。愧疚:因为“我”违背了公德,并且很狭隘地理解黑人同学的告发行为,埋怨他不仗义。感激:因为“我”明白了黑人同学的良苦用心,从中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公德的重要与校规的严格。

  四、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假设“我”再次遇到黑大哥,我会怎么说?怎么做?演一演或写一写,要求含蓄、自然表达真情实感。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一位出色的老师,而且明白了:拾金不昧是公德,爱护环境是公德,真诚地帮助他人、教育他人也是公德,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只有遵守这些公德,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因此,希望我们都能做到:不但要遵守公德,也要维护公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