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7幼时记趣教案范文全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7幼时记趣教案范文全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的确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设计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反复诵读,理解品位文中的童真童趣。这一学习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课文的内容确定的,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想象能力。文中作者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为学生学会想象提供了范本。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无限留恋童年生活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这一点是与本册的教材说明是相通的。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二、设计思想:
教学本文,首先指导学生从自学入手,自己反复诵读,自己翻译、理解课文,再来体会课文描写的童真、童趣,并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在学生反复诵读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第三步学生自读、圈点课文,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们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钻研精神;第四步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五步引导学生研读作者所描绘的童真童趣,从而感受文章质朴、清新、自然的文风,感悟作者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第六步深入探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第七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听了这首歌老师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你们呢?的确,一想起童年的生活,那份自在,无忧会悄然爬上心头,童年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童年。常人,今人如此,古人,名人也不例外。说到这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名人或伟人的童年趣事呢?名人的童年也和我们一样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下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幼时记趣》
(二)作者简介及释题: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41页看书下注释1,哪一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从注解1中了解了什么?(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出示多媒体)
沈复他是一个落魄的商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中写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然而沈复并非如此,不信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篇文章,相信学过此文后,你们会感受到人情之浓,趣味之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这个题目看,课文的重点应落在哪一个字上?(趣)
(三)学习课文
1、 初读课文,感知童趣。
(1)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出示多媒体)
童稚 藐小 鹤唳 怡然 土砾 沟壑 项为之强 庞然大物 癞虾蟆
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私拟作 项为之强 素帐 鹤唳 怡然 鞭数
(2)同桌互读,注意停顿、节奏。
2、 细读课文,感知童趣。
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务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的时间让我们拿起书读课文。(多媒体出示文言文诵读要求)
(1)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读。(可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指导:读出轻松、愉快、自得其乐这样的语气和感情。
(2)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下面四人一组翻译课文,找出组内共同的疑难词句。
(3)课文同学们都明白了,谁能告诉老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几件事?(出示大屏幕板书)
3、 赏读课文,追趣,忆趣,说趣
(1) 这篇文言文仅用了221个字就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儿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下面同学们再仔细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交流。
(2) 沈复的童年让人忍俊不禁,有的同学也想起你的童年了吧?说说你的故事?
4、 再读课文,议趣。
(1) 再读课文。
(2) 讨论:平常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新奇有趣?
明确: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必然会有无穷乐趣,必然会写出好文章。
5、师生齐读。
四、作业
休息日到公园或野外去,从大自然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把你的感受写到日记里去。
小结:学过本课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积累到一些好的词汇,(明察秋毫、庞
然大物、怡然自得等)。语文教材是一座富矿,你们要学会去开采。老师
更希望你们能不虚此行,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作者童年时丰富的想象和
天真烂漫的情趣,能够洞察到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用心去
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吧!
板书:
1、观蚊如鹤、
2、神游山林趣
3、鞭打蛤蟆
【7幼时记趣教案全文】相关文章:
幼时记趣教案优秀12-24
七年级上册语文幼时记趣教案05-30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案全文09-17
核舟记教案05-28
种子旅行记教案05-16
《囚绿记》教案05-18
《核舟记》教案03-27
《登泰山记》 教案07-30
《核舟记》教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