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流利地说出动物睡觉的情景。
2、 图文结合,体会有关动作词语的准确精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了夜晚的(生齐:动物园)你觉得动物园的晚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授课
过渡: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看这动物园的晚上,想不想读一读?好,打开课本,注意,读完了你就应该有话可说,谈谈你的理解,你的感想,你的疑问,行不行?
那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还有应该“不动笔墨不读书”。(生自读)
三、学习“狗”
1、过渡:下面我们先去看看狗吧!(出示媒体狗)
2、指读1、2节。其他思考:狗是怎样睡觉的?先画出狗睡觉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如有什么不懂的,请在旁边打个“?”。
3、交流
师:你看见的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呢?
生答,师板书:趴 紧贴 一下子
过渡:我们一块儿做回小狗好吗?把桌子当地面,做耳朵贴地的动作,再作紧贴的动作。(边读边做)
激趣:哦,我明白了,这一定是只笨狗,睡觉还要花这么大的力,多累呀!
反驳:它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远处的脚步声,你现在还认为它是一只笨狗吗?(不是)它是一只灵敏、尽职的狗。真的?你怎么知道的?分角色读好爸爸的话和小明的话。 原来这是只又尽职又灵敏的狗呀,好的,让我们再一起看看这只狗是怎样睡觉的吧。(齐读)
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吗?
4、师:谁能看着图,用上这几个词说说狗是怎样睡觉的。(练说——个别说——联系爸爸的话或你的感受说得具体生动些)
5、 小结学法。
师:刚刚我们跟着小明一起去看了小狗睡觉的样子,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的吗?在这里老师归纳了一下,我们大家来看看。
出示:观察画面——默读批注(画句子、圈词语、说感受、打“?”)——交流所得——熟读练说。
四、 学习“长颈鹿、蝙蝠、大猩猩、大象”。
1、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以下四种动物。媒体“田”字出示。
2、 先请大家对照图,自学3——12节(默读),
出示:默读要求:画出描写动物睡觉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感受,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3、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发现有些同学碰到了一些困难,还有一些地方有疑问,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试着解决,需要老师帮忙的请举手。
4、大堂交流。
你喜欢说哪种动物就交流哪种吧!
师:交流时要求:他交流时,同学们仔细听,说得精彩处,给点掌声,说得不到之处,欢迎补充,有疑问处,随时提问。看看谁的耳朵最灵,谁的脑子最活。
A 长颈鹿。出示画面。
(指读)“长颈鹿趴在地上,长长的脖子绕了个弯,把头搁在自己的背上,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
你认为哪几词用得比较准确、形象?板书:趴、绕、搁、闭。哪个词用的最好?(绕)
师:谁想表演一下,转过去,绕个弯行吗?为什么?那你能从绕字上体会到什么?——长,困难。(读好4、5节)这个词用在长颈鹿身上多贴切呀。
师:请喜欢长颈鹿的.同学一起向大家介绍它睡觉的样子吧!(齐读句子)看图用上关键词说话。
B 蝙蝠 。出示画面。
听:“啪啪,啪啪……”是什么声音?(生:蝙蝠飞了过来)。通过刚才的默读,谁来先向我们介绍一下蝙蝠是怎样睡觉的?
(指读)师板书:倒挂 钩住
师:蝙蝠一般是白天睡觉,可现在是晚上,那么,小明是怎么知道蝙蝠睡觉的样子的呢?(爸爸介绍的),小明的爸爸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动物学家,今天,也让我们来做一回有学问的动物学家吧!(自由朗读6——9节,分角色读,指读)看图,齐说蝙蝠睡觉的样子。
小结:今天晚上,听了你们这些动物学家的介绍,我仿佛已经亲眼看见蝙蝠睡觉的样子了。
C 猩猩 。出示画面。
师:看,那边枕着胳膊打呼噜的是谁呀?(大猩猩)聪明的动物学家们,谁来向我们介绍一下大猩猩睡觉的样子啊。
(指读,师板书:侧 枕)
大猩猩像人,所以睡觉的样子也像人。
D 象
师:小明一边看,一边听爸爸讲述动物的趣闻,不知不觉中和爸爸来到了-----(象宫)这时候小明看见了什么?(只见……)
又问了什么?爸爸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师:叙述 生:对话 )
小结:听了爸爸的介绍,我们知道,非洲象爱---(站)着睡觉;亚洲象爱---(躺)着睡觉。板书:站 躺
5、角色表演。
A、 过渡:今天,我们跟着小明再一次看到了动物睡觉各自的特点,同学们真是会学习、会动脑、会说话。为了奖励大家,下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新生小学的红领巾电视台正要录制一档介绍动物睡眠的节目。目前正在招聘小主持人,我想在我们班邀请5 位同学做嘉宾主持,任务是:每人自选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动物随着画面向观众朋友们介绍它是怎样睡觉的。当然作为主持人怎样开头,怎样说得吸引人那可是大有学问啊,比如可以这样开头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看这图,大家肯定知道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说起——大家一定喜欢,其实它睡觉的样子也是很讨人喜欢的——”下面先请大家在下面作好准备。
B、 推荐5 位同学上台主持,其它的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评出最佳主持人。轻轻提示开头。“各位观众大家好,我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狗睡觉的情况——”……(如上) “最后,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
C、表演。师: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红领巾电视台》为大家隆重推出一档特别的节目《动物园的晚上》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我们邀请了5 位嘉宾主持为大家解说动物睡觉的有趣情景。(出示相关画面播放音乐,表演)——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猫……他们的睡觉也各有特色,请大家回去仔细观察,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来我们红领巾电视台作客。
D、评出最佳主持人。
四、讲读末段。
1、谈话:刚才,我们随小明去动物园,了解了有关动物睡觉的知识,观看了有关动物睡觉的情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小结:小明的爸爸是个动物学家,从爸爸的话中,也能了解到好多动物睡觉的“学问”。由此可见,观察事物,除了用眼睛仔细看之外,多问、多听,同样十分重要。
2、 小明的感受和我们一样。读小明的话。
五、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睡觉的知识,你们开心不开心?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书本外,得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多看,多想,多问,还可以查资料。
六、作业。
课后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睡觉的知识,将资料整理一下,办份小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学习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石像的骄傲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更深一层的寓意就较为难理解一些,因此,要在让学生把握了情节之后,引导学生去联想现实生活,体会作者想借助这个童话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当然,也要适可而止,对开头的关于雕刻家的描写以及中间小石头关于历史的一段议论则不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上一课时续写《皇帝的新装》的结局写得好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续写,以此导入新课,导入点为想象是否合理。
二、简介童话特点及作者。
童话特点1、有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2、情节曲折生动。
3、语言通俗易懂
4、多用拟人手法。
叶圣陶,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
三、速读全文,勾划词语,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划分这个故事的层次,列出简要的提纲
2、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可看提纲,但不能看课本
三、分角色朗读后两部分(人是最容易骄傲的)
先讨论分配角色,揣摩语气与感情,教师指导朗读的步骤、程序与注意事项
其它同学注意听,看看朗读的同学读得好不好,分别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读才好?为什么?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角色朗读的情况,教师注意鼓励学生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石像和小石头之间是什么关系?
2、石像为什么会骄傲,他的骄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值得骄傲吗?
3、石像为什么会摔碎?
4、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人生才值得骄傲?
二、讨论这篇童话的寓意
1、从石像和小石头们的谈话,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事?
2、如何理解结尾的几句话?有怎样的感悟?归纳本文的寓意。
三、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2、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3、语言富于感情色彩,采用了拟人手法。
四、片断作文训练
(一)想象石像在“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些什么?
(二)请把下列想法用童话来表现:
1骄兵必败
2做人要诚实
3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纪律,最终害的是自己
例文:
一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家门口的草地上玩,小鸡们玩得很高兴,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老鹰的影子,母鸡大喊了一声,“赶快跑回笼子!”小鸡们都跑了回去。
老鹰飞桨肟帐保发现小鸡们都跑进了鸡笼,他一边失望地飞走,一边恶狠狠地想,我就不相信你的小鸡们会这么听话,现在他们还小,他们当然听你老母鸡的话,再过几天,他们长大一点,他们一定会想,你老母鸡怎么这么烦,整天的唠叨,然道我们这么大了,还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吗?我们都已经是青少年的了,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有自己的性格了?nbsp;
到那时,“嘿嘿!老鹰不禁得意地笑了声来,好像有一只小鸡已经到了他的嘴里,他甚至感觉到了小鸡的嫩嫩的肉的美妙。
这边,老母鸡和小鸡们屏住呼吸等了好一阵子,母鸡才先走出笼子,看了看周围,确信老鹰已经飞走了,她才叫小鸡们出来,她叫小鸡们围成一圈,然后对小鸡们说:老鹰经常会抓小鸡吃,所以大家平常一定要小心,不要走得离家太远,不要玩疯了,一旦出现危险,大家要赶快跑回家。你们的小姨,也就是我的妹妹就是因为贪玩,来不及跑回家,就被老鹰抓去吃掉了,你们可一定要吸取教训啊,说着,鸡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五、讨论同学们的写作,突出三点
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有心理与对话描写
3、情节是否曲折
六、简单讲述词语的感情色彩后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五(各找了五个)
2、将课堂上写的片断作文修改成一篇练笔
板书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
童话特点1、有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2、情节曲折生动。
3、语言通俗易懂
4、多用拟人手法。
故事情节纪念英雄,刻成石像(开端)
(通过对话展开)崇拜英雄,开始骄傲(发展)
再度骄傲,开始反思(进一步发展)}反对骄傲自大,提倡平等,团结,做实事
醒悟过来,摔成碎片(高潮)
发挥作用,铺成新路(结局)
人物特点人们:极度崇拜——十分讨厌(盲目崇拜空虚)
石像:骄傲自大,轻视同类,前倨后恭
石子:务实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气概崇拜模型钢凿砌成膝盖鞠躬荣耀瞟不屑吆喊囚犯讥笑哪叱2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1)崇拜:尊敬钦佩。
(2)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3)鞠躬:弯身行礼。
(4)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5)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6)伶俐:聪明、灵活。
(7)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
(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古代英雄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瓜。”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l)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2)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3)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4)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5)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一)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1、2(A类)
[说课精要]本课时主要通过分角色的朗读指导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解答来理解课文的大意,从而明白文章的中心。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园地以三组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的规律来识字。另外,以展示台的形式引导学生懂得从商品包装上或商标上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流;二是把想法说说、画画,然后到课外去实践。通过背诵小诗、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生活、发现并快乐着。
教学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
3、与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自觉保护身边的环境卫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食品的包装或商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小朋友,春天真是百花盛开,美不胜收呀!公园里、路旁边到处鸟语花香,让人留恋忘返。你们看,学习园地中也盛开着鲜花,芳香迷人呢!咦,这是我们班领养的园地“月季园”,让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一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艳丽,景色迷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视线。]
二、我会认1
1、(课件呈现:园地中有许多月季花。)这些花一枝上开两朵,更妙的是他们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学生点击花,点出字后读一读,有困难的,其他同学帮。
2、四人小组认字,相互帮助学习。
3、请学生当小老师来领读带拼音的字。
4、去掉拼音读一读,说说怎么记这些字。
5、谁在今天的识字中又有新的发现?(说出“加一加”、“减一减”方法的奖给一朵小红花。)
6、回忆所认识的字,哪些也可以用“加加、减减”的办法记。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合作的精神,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我会认2
1、(课件呈现:教师领养的桃花园,再特写为一枝上开着四朵花。)这四朵花中也藏着秘密,谁来揭开。
2、请学生点击其中的一朵花,出现一个字,读读,再击一下,大花下开出两朵小花,是构成字的两个部分,再读读。将四朵花中的四个字都点出。
3、请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4、谁又有新的发现?(得出“合一合”方法的奖给红花。)
5、老师用课件出示几朵小花,小花中的字为:女、马、子、口,请学生将两朵小花合为一朵大花(一个字)。
[鼓励学生探索、发现,自主找到识字规律,同时也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把知识学活,获得成就感。]
四、展示台
1、请学生拿出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或商标。
2、四人小组认读。
3、说说在课外收集商标时又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
4、布置成展板,学生互动认读。
小朋友,你们的努力使我班的月季园又开放出许多鲜花(看课件),我们今天真是收获不小啊!
[生活处处皆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发现,为学生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小朋友通过课外收集商标识字使我们班的月季园开出了许多鲜花(课件展示)。
二、我会读
1、(课件出示102班的杏花园,门口有个小朋友在喊“买票进园”)102班的同学在卖门票呢,想不想进去看看?
2、点击门票出现“我会读”中的词,哪个小组的同学先会读就先进去。要求:
a、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举手示意。
b、检查读词时,小组内同学一人读一个,组内同学不得提醒。
3、学生准备,老师巡视。
4、按举手的先后顺序读,其他同学当裁判。
5、请读得又准又快的组介绍自己的经验。
6、学生出题考对方。(如:用词说话、找意思相近的词、找结构相同的词等)对方不知道的我们班同学帮忙。
[这里的练习采用反过来考对方的形式,而不是老师出题让学生做。这样会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102班的小朋友当导游引领大家欣赏美景。一棵树上有小鸟在欢唱。)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看小鸟都在为你们唱赞歌呢!
2、(课件出示:导游小朋友的诗《小鸟》)他请大家帮忙跟小鸟说说。学生自由读。
3、小组内交流一下,“我”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4、指名分节朗读。同桌一个读一个配上动作。
5、回放小鸟又跳又叫的画面,请小朋友告诫小鸟。(读背)当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时,让小鸟停下来。
[从读到背,借助小鸟当评委,学生会更投入,情感会更到位。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五、练习
1、读读说说:暖和——暖暖和和明白——欢喜——开心——
2、课外收集自己喜爱的小诗读读背背。
[教材仅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课堂教学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系统。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大量阅读,汲取丰富的知识乳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三课时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知道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但可以处理好。
2、在交际过程中,学会倾听老师、同学的讲话,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通过画画等,设想垃圾的处理,懂得从小就该爱护环境。
课前准备:
1、查垃圾的来源。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画画、做模型等所需的材料。
教学设计与说明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很不幸的消息:地球爷爷生病了。听,他在痛苦地哼哼呢!(播放地球爷爷呻吟的声音),你们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告诉你们是垃圾。
1、出示班级垃圾桶,猜一猜里面有些什么。
2、揭题:这些垃圾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我们称它们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出示)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活的源泉,精心创设符合交际的情景,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回顾调查,说说由来。
小朋友,你们在调查生活垃圾的事被地球爷爷知道了,他要和你们说话了。(播放地球爷爷的声音:小朋友,你们辛苦了,你们能告诉我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吗?)
1、请小朋友分四人小组说说自己调查的结果。
2、小组汇报调查结果。组长汇报时如有遗漏,请组员及时补充。
3、老师展示:老师要大家去调查垃圾是怎么产生的'的时候,自己也做了个有心人,你们看这是大街上的垃圾和垃圾的产生。(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街上,塑料袋、果皮等垃圾;一位老奶奶将一包药渣撒在小区的路上。
4、请小朋友说说在课件中发现了哪些垃圾。
5、将结论告诉地球爷爷:垃圾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让垃圾进入垃圾箱。
[生活的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地球爷爷的声音:既然在你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你们又不可能在垃圾中生活、学习,垃圾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吗?我设立了“金点子”奖,看看谁能得到这个光荣的奖项。
1、先把老师看到的街上的垃圾处理好。
2、指名说说大街上的垃圾的处理。
3、创设情景,制止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扮演课件中的老奶奶,学生制止老奶奶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随时表扬注意文明礼貌、讲话得体的学生。
4、自由组合开展出“金点子”比赛活动。
[实现生生、师生、人景互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体现口语交际的得体性。]
四、互动交流,语言交际。
垃圾的处理现场发布会开始了。
1、请小组派代表介绍本小组金点子,其他组员随时补充。是画或模型的展示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听仔细,看清楚,等他们介绍完后进行评价或质疑问,。老师随时点拨,指导学生将话讲完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
3、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的点子好。
4、地球爷爷的评价。(地球爷爷的话:小朋友,你们真爱动脑筋,你们找到了我生病的根源,看来你们都能获得“金点子”奖,祝贺你们。)
[学生激动的情绪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催化剂。通过比赛活动,可以把学生的情绪大大地调动起来。]
五、总结活动,延伸拓展。
1、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帮地球爷爷找到了生病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帮他治病了。可是,我们的想法只有我们一个班级的人知道,想想怎么才能让大家都行动起来?
2、延伸拓展:
a、回家说服家长处理好垃圾。
b、把“金点子”寄给垃圾中转站的叔叔、阿姨,请他们采纳。
c、把画、模型等做成宣传品,到街道、社区去宣传,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当环境卫士。
3、老师总结:经过小朋友的努力,不久的地球爷爷将又会很有精神,非常美丽了。我们一起来展望地球的将来。(多媒体出现地球上的纯净和美丽,地球爷爷感谢小朋友,与小朋友说再见。)(在和谐、欢快的音乐声中,小朋友离开教室下课。)
[由课堂向生活延伸,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环境的品质,体现口语交际的情感性和开放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示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段来写,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同学观察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知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知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同学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同学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 认知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知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俺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俺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知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
3、反馈
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提出难点,全班协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 练一练,连一连:
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
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俺也会试着说几个。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七"和"九"两种笔画,让同学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同学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生探究的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俺们初学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特点。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让同学根据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进行研读。(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允许同学用各种方法汇报:诵读、合作扮演读等)教师可根据同学需求放背景音乐。
3、评价。(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好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指导),(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本环节和刚才的小组汇报可有机的结合,教师酌情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记一记。自由准备,全班背诵。(轮流起立把一篇文章背完)
三、拓展作业
*说说画画:
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并能给图画取个名字。(放背景音乐,用背景音乐来调控画画的时间)
**挑战题:(教师酌情决定做否)
读读下面的儿歌,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春雷唤醒了桃花。
夏雨洗绿了树叶。
秋风染红了枫叶。
冬雪铺满了大地。
四、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春、夏、秋、冬方面的小诗,读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个;滚动复习“苗圃、咆哮、跋涉、汲水、凉爽、浸湿、浑浊、糟蹋”等词语。能理解并积累“苟延残喘、渍疼、世事洞明、水害、作孽、意味深长”等词语。
2.能静心阅读,边读边思,理解课题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的研读,体会他们把水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珍贵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说说你对课题有什么疑问?
(板书:谁真正愤怒了?她们因何而愤怒?)
二、整体感知
1.开小火车分节读课文
2.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简要地回答这两个问题,然后将它们连成一段话。
参考:暑假里,“我”与朋友结伴西行,途经“五棵树村”时,请求一位小姑娘给一点水。小姑娘迟疑了一下,在经得一位老妇人同意后,打开锁着的水窑,汲出一点水给我喝,而我却用这水来洗脸,这让她们愤怒极了。
3.把课文主要内容记录下来
可组织同桌学生互相批阅,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检查主要要做到文通句顺,不写错别字。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7节
当我用这水来洗脸时小姑娘和老妇人有些什么举动呢?
1.默读第7节,老妇人说的是——作孽呀!
极书指导书写“作孽”的“孽”
圈出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语。
2.再读第7节,从小姑娘这一连串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
4.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如:小姑娘为什么不急着去扶摔倒在地的奶奶?为什么要把小姑娘所做的一连串动作写得这么细致?
(水对生活在我国大西北的人们来说比他们的生命更重要,对于我们不珍惜水的举动,他们是极其愤怒的)
(二)学习第4、5节
1.自读4、5两节,圈画出祖孙俩视水如命的.有关细节描写的词句
2.小组内议议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3.交流
(1)出示:……水窑设有坚固的木盖,木盖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①自读第4节,说说该句中如果没有“牢牢地”,句意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
②交流(水窑里的水是老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来的,半路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所以这水很珍贵,不能轻易动用。若学生答不出,可先存疑。)
③指导读句
④了解水窑是怎样的。理解:世事洞明
(2)出示: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窑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术桶小心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
①同桌一起读该句,说说小姑娘为什么会做出这一系列动作?
②交流(熟练地打开——或许每天她们都要用很多次少量的水,而每次用水都要打开铁锁,以至于动作非常熟练。小心地汲出——水非常的珍贵,小姑娘生怕倒出来一滴。双手捧着——体现了小姑娘对水的珍视。)
③齐读该句
另,出示:那水里竟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⑷这句话在文中写与不写有什么不同?(这样浑浊的脏水,在我们眼里根本是应该倒掉的,而祖孙俩却像看护珍宝一样地小心守护可见水在她们眼里是何等珍贵的东西。)
(三)学习第2节
这样的描写绝非多余,它很好地诠释了祖孙俩的行为。
1.自读第2节,找找文中是否还有类似的描写?说说自己的发现。
参考:对黄河的情况及“五棵树村”名字由来的描写都为课文中祖孙俩的愤怒打下了伏笔。
2.出示: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
(1)齐读该句
(2)理解“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活(3)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出示: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
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加点字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小姑娘的小心谨慎的动作突出她对每一滴水的珍爱,从侧面突出水的珍贵。)
4.指导读好第2节
(四)学习第8、9节
1.自读第8、9节,说说你的感受。
2.引读第9节
难怪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
3.意味深长指——文中指——
4.齐读第8节
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一读第8节。
5.用“我”和小姑娘对话的形式来改写第8节,并且用上“肃然起敬”这个词。
四、拓展练习
1.学习第7节第3句的写法把一个人做某件事时的一连串动作写清楚。
2.请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中国有哪些地方严重缺水。再请你写一条公益广告语,提醒人们要爱护地球上有限的水资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