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24 10:34:3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共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共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体验角色互动后彼此的感受;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学会信任彼此;幼儿通过语言提示家长下面的任务,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蒙眼的眼罩,场地布置(大约15分钟的路程,在旅程中设置不同障碍)

  【活动过程】:

  家长蒙上眼,幼儿牵着家长的手,带领他们越过障碍、期间家长不能取下眼罩,只能根据幼儿的语言和肢体帮助走完全程。到终点后家长在幼儿的带领下坐到小椅子上,幼儿站在家长身旁,最后家长取下眼罩,所有爸爸、妈妈、幼儿手拉手同唱歌曲《感恩的心》,彼此最真诚地感谢亲人、感谢同伴。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2、能正常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尝试打开密码箱

  1、请个别幼儿尝试打开密码箱,发现箱子的秘密

  2、提问:

  (1)能打开吗?为什么?

  (2)箱子的锁在哪里?和以前认识的锁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密码箱的锁是用数字控制的`密码锁,不是一般的钥匙就能打开的。只有知道密码,对好相应的数字才能打开它。

  二、观察思考破译密码

  1、认识相邻数

  (1)师:要想破译密码,我们要按照提示卡来完成,

  使用相邻数打开密码锁

  (2)提问:什么是相邻数?(按照提示卡来了解相邻数)

  这个数字有两个相邻数

  前一个数字比它“少1”,后一个数字比它“多1”

  试着完成下面的提卡,你就知道相邻数了

  (3)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它们必须是邻居、前一个数字比它“少1”后一个数字比它“多1”

  2、破译密码箱上的密码

  (1)请幼儿动手操作小密码卡,找出“4”,“5”的相邻数

  (2)用密码打开密码箱

  三、拓展经验,了解密码箱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课件)

  1、提问:你还知道哪里使用密码锁吗?使用密码锁应该注意什么呢?

  2、小结:不能忘记密码,注意保密

  四、结束

  不只是各种锁上使用密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使用密码。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一查,还有哪些地方时用密码,好吗?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糖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糖果里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吃糖果要适量。

  【活动准备】

  1、各种各项的糖果若干,画上五官,富有表情。

  2、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两种糖果。

  3、情景剧《小熊拔牙》的有关道具及场景。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给糖果宝宝找家——情景剧《小熊拔牙》——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戴上大糖的头饰,做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发现寻找糖果世界的秘密。

  大糖妈妈: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对,在上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已经认识我了,我是麻渠大糖妈妈,今天我要带领小朋友到我们糖果类的大本营“甜甜大世界”去,在那里你们会认识更多的糖果,发现糖果世界的许多秘密,下面让我们快乐地出发吧!

  二、看一看

  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参观,请幼儿认真观察各种糖果的不同形状、颜色和包装。

  大糖妈妈: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们看,我的糖果伙伴们正在向你们微笑呢!快去和它们做朋友吧?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他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幼儿自由分散的观察,教师个别引导)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哪些糖?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以前吃过吗?是什么味道?它和别的'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尝一尝

  让幼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亲自品尝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儿对各种各样糖果的认识。

  大糖妈妈赠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礼物,请小朋友每人挑选一块糖果进行品尝,并说出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四、说一说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糖果?吃过什么糖果,什么形状、颜色、味道等?

  五、给糖果宝宝找家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要求给糖果宝宝找家:

  1、按照颜色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红色、黄色、绿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状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圆、方、椭圆、半园、三角等)

  3、按照软硬程度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如菠萝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动:情景剧《小熊拔牙》

  请幼儿观看情景剧,知道吃糖果虽然有利于健康,但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利。

  看完表演后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拔牙?

  2、你看了这个表演,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糖妈妈小结:糖是我们身体里面必需的营养,但是不能多吃,要适量。吃多了不仅会伤害牙齿,还会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讲究科学,不能无节制地乱吃。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觉前千万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离开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区利用糖果包装纸去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空间大小的影响,正确判断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具有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等量的能力。

  3、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认识过6以内的数,已经具备判断5以内数量的能力幼儿认识菊花。

  【活动过程】

  一、菊花真美丽。

  教师出示菊花,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的?菊花好看吗?菊花要送给谁呢?

  二、谁要菊花。

  幼儿目测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引导幼儿用以前学习的目测方法,先看聚在一起的几只小动物,再接着数完其他的动物。

  1、教师:今天有许多小动物都想要菊花,看它们是谁?

  2、教师:你能用很快的.方法看出小动物有几只吗?

  3、幼儿自由点数各种动物的数量,教室重点观察幼儿的点数方式,发现不同的数数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数的?比比谁的方法数得又快又正确。

  师:原来小动物分成两组排队,我们在数的时候可以先目测上面或下面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数完全部,这样数起来就又快又准确了。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各自不同数数方法的比较,了解先目测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既快又准确。

  三、巩固对6以内数量的正确感知。

  师:菊花要和数量最多的动物一起玩。菊花应该送给谁呢?

  请幼儿观察画面中每种动物的数量,找出最多的动物,并将菊花放在他们下面。

  请个别幼儿送菊花,引导幼儿说出理由。并用语言讲述:这种动物是几只,他们是最多的。所以把菊花送给它们。

  四、小组操作活动。

  1、菊花送给谁。

  请幼儿观察画面,用目测的方法数出每组物体的数量,并给数量最多的一组物体画一朵菊花。

  2、做卡片。

  请幼儿根据卡片上一面实物的数量,在卡片的另一面印数字。

  3、水果丰收。

  请幼儿先将实物卡片按数量进行排列,摆放在分类盒中,然后再插上数字卡片。

  五、评价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重点评价操作“菊花送给谁”这一组。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眼睛。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谜语:两颗黑葡萄,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望,黑夜关紧窗。猜猜是什么?(眼睛)

  提问:眼睛有什么用?

  2.幼儿自由讨论:如果没有眼睛,我们会怎样?引导认识眼睛的重要性。

  3.故事《戴眼镜真不方便》,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1)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提问:a.明明今天和爸爸干嘛去呀?(去春游)

  b.明明爸爸早上喝稀饭时做了什么事啊?为什么?(摘下眼镜,因为热乎乎的稀饭把眼镜熏了一层水气,看不见吃东西了)

  c.爸爸带明明做游戏时总做一个动作,是什么动作呀?为什么?(把眼镜往上推。眼镜不戴好就看不见路了)

  d.下雨了,爸爸和明明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啊?为什么?(下雨了,爸爸因为眼镜上有水看不见路,摔了一跤。)

  e.爸爸丢了什么?丢了之后有什么不便呀?爸爸之后怎样做的?(丢了眼镜。回家后由于没有眼镜什么事业做不了,很不方便。爸爸花钱又去配了一副新眼镜。)

  (3)幼儿讨论,老师总结:戴眼镜很不方便,小朋友要保护眼睛,不要戴眼镜。

  4.观看PPT提问:让幼儿自由讨论哪些行为对眼睛不好,哪些行为对眼睛是有利的?为什么?

  5.幼儿自由讨论:怎样保护眼睛。

  6.教师总结。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大胆表现所体验到的动物。

  2、大胆想象青蛙的叫声,乐意用语言节奏创造性的表现。

  活动准备 大荷叶、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韵律游戏:荷花和风。

  1、猜猜这是什么?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舒缓的音乐——你感觉这是一阵什么样的风?

  3、:小风的声音是慢慢的。

  4、那如果这小小的风吹到荷叶身上会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5、倾听高音区轻柔舒缓的音乐——游戏:小风和荷叶。

  6、:小风的声音是慢慢的,所以荷叶宝宝也轻轻的慢慢的飘。

  7、又一阵风吹来了。听这是一阵怎么样的风?——倾听低音区快速强烈的音乐。

  8、:大风声音是快快的。

  9、用你们的身体做看看大风、龙卷风会是怎么样的?

  10,大风、龙卷风吹到荷叶身上会怎么样?——游戏:大风和荷叶。

  11、:大风的声音是低低的快快的,所以荷叶宝宝也快快的飘。

  12、太阳出来了,听听什么风来了?这两段音乐变化的时候除了慢慢和快快的变化还有哪里不一样?

  13、强弱不同的音乐交替进行游戏——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

  14、:小风的声音是高高的慢慢的,所以小风的音乐是高高的慢慢的.。大风声音是低低的快快的,所以大风的音乐是低低的快快的。

  二、想象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老青蛙。

  1、风总算停了。哪个小动物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它喜欢在荷叶上干什么?

  2、小青蛙和老青蛙——试着用不同的声音歌唱,并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歌唱游戏。

  (1)(ppt1)你们觉得小青蛙会怎么唱?(唱)

  (2)老青蛙会是什么声音?为什么是低低的慢慢的?(唱)

  (3):因为小青蛙年纪轻所以他唱歌的时候声音是快快的高高。老青蛙年纪比较大所以他唱歌的时候声音要低低的慢慢。

  3、(ppt2)小青蛙、老青蛙和小鸭子有一天它们在玩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它会用什么声音唱歌?小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老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

  4、(ppt3)小青蛙、老青蛙和大白鹅。

  (1)猜猜这次会是谁来?大白鹅会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歌?(引导幼儿唱出低低慢慢)

  (2)这次小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老青蛙又会怎么介绍自己?(不放音乐幼儿清唱)

  5、你们喜欢老青蛙还是小青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三、游戏体验:青蛙捉虫,活动提升。

  根据音乐的不同做出相应的动作。(音乐高跳的高,音乐底跳的底)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熊对熊妈妈浓浓的爱和思念。

  2.尝试用树叶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一封画着画的信,故事中提及的树叶信。

  2.幼儿人手一片大树叶和一盒水彩笔。

  3.幼儿用书第三册第24~28页、封三。

  4.《美工》第17页。

  5.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树叶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一)出示“树叶信”。

  师:瞧,这是什么呀?

  二、小熊的树叶信。

  (一)故事A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A部分。

  师:有一条小河,她说她身上有些奇怪的'画,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回忆故事内容。

  师:山顶住着谁?山脚下住着谁?

  师:在小河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奇怪的事情?树叶上画着什么?

  3.猜想图画所表达的意思。

  师:请你猜一猜,为什么在树叶上画小红花、小碗和笑脸?这些图画可能是谁画的?

  (二)故事B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B部分。

  师:到底是谁画的?这些图画是什么意思?我们接着往下听。

  2.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1:树叶上的画是谁画的?小熊把这些画了画的树叶叫什么?

  提问2:为什么画小红花、小碗、笑脸?小熊想对妈妈说什么?

  3.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用写信的方法告诉他;如果不会写字,就可以用画画的方法,把想说的话画出来。

  (三)故事最后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第四天小熊的树叶信上画了什么?他想告诉妈妈什么?

  三、我写树叶信。

  (一)利用美工,沿轮廓线剪下“大树叶”并在上面作画,表达自己对思念的人说的话。

  师:你们最思念谁,把想对她说的话画下来

  (二)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师:你的树叶信是写给谁的,你想对她说什么?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回去后把你们的树叶信的内容念给你们最思念的人。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1-13

中班教案【精选】04-02

中班教案(经典)12-01

(精选)中班教案08-22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选]09-14

(精选)中班教案11-19

中班的教案06-10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