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6 08:30:4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课题:小雨沙沙

  教学课时:本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语教材第一册第84页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将创设的情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验春天的美丽。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情景,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可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你们想看到美丽的春天吗?(想)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沙沙的春雨!(.课件)雨点儿落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雨的诗歌——《小雨沙沙》(.课件点题、齐读课题)。

  2、巩固生字认识

  还有几位好朋友,也和春姑娘一起来到了我们这儿。看看还认识他们吗?

  .课件中认生字(抽生认读:雨、沙、点、园、儿、乐、得、张、巴、尾),注重学生纠错!

  二、课文学习

  1、抽生读,了解学生情况。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朋友牢牢地记住了。谁来读一读课文,让我们再看一看,大家读书的'情况!(抽生读)

  哪位小朋友的字音读得更准、课文读得更熟!谁再来读一遍!

  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一评!说到有感情朗读更好!)

  2、小组读,互助交流学习。

  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老师巡视指导)

  3、重点读,引导情感体会。

  这篇课文太美了!谁来,把你最喜欢读的哪一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

  小雨点落在哪儿?生答:花园里(鱼池、田野,板书)(点出相应.课件)

  你还知道什么呢?生答:花儿乐得张嘴巴。(鱼儿、苗儿……简笔画板书)加重动词语气!(张、摇、拔,板书)

  怎样得张嘴巴?生答:乐得!

  哪你能带着这种“乐”的心情再来读一次吗?

  谁再来把这种“乐”的心情读出来!

  读得很好!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语文七色光六

  教学目标:1、练习使用词典,会用词典查找不理解的赐予。

  2、积累成语及名言警句,了解同一意思不同程度的表达形式。

  3、了解一些有卓越成就的名人的生平事迹。

  4、展示自己的兴趣收集,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学准备:词典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第一项:练

  1、首先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要求,横行成算式,竖行成成语。

  (五)—(一)=(四)

  湖心分

  (四)—(一)=(五)

  海意裂

  再让学生说出几个自己积累的带有数字的成语并写出来。

  如: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3、让学生自由读、互相读这三个句子,感受这三个句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根据句子表达程度的不同进行排序。

  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形势进行语感训练。

  如:这首歌比较好听!

  这首歌好听极了!

  这首歌非常好听!

  一、第二项:知识窗

  1、读知识窗的内容,然后交流一下搜集的资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名人名家的生平和卓越成就,树立为理想而勤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2、学生发言。

  四、: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第二项: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评议。

  教师适当指导。

  3、在小组内检查朗读。

  小组代表汇报发言。

  4、练习背诵。

  5、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最好。

  6、扩展知识面,背诵其他有关此方面的名言警句,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不要勤于积累,还要用这些名言警句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第四项:大家一起来

  1、课前收集自己喜爱的内容。

  2、自己找伙伴交流,说说各自的兴趣爱好及自己收集到的喜爱的东西,并交流一下自己从中获得的知识和乐趣。

  3、班长主持全班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表现自我的喜悦。

  4、可以将自己在收集物品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乐趣写在本上,课后小伙伴互相交流,或者将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贴在自己喜爱的物品上和小伙伴交流。

  三、: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这首歌比较好听!

  这首歌好听极了!

  这首歌非常好听!

语文教案 篇3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

  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

  2、诵读。(1)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习过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鲭( )鲨 两颚( ) 脊鳍( )

  嘎吱( ) 囊( )进 吞噬( )

  鳐( )鱼 嗜( )杀 蹂躏( )

  黏( )液 戳( )进 榫( )头

  桅( )杆 残骸( )

  二、辨析形近字(A级)

  (1)戳穿 杀戮 (2)攥住 积攒 (3)树梢 俊俏

  (4)仓皇 苍白 (5)锥形 脊椎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A级)

  桑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

  课文节选部分从这里开始。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总结: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归航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根据这五个回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他们表现出了什么?可以讨论作答(C级)

  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五、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本文中的桑迪亚哥最为典型,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这种硬汉形象。(B级)

  六、学习反思:

  掌握文中基础知识,理解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

  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

  深读课文,了解桑迪亚哥的矛盾心理。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1)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间短,如鲨鱼出现时的情形。

  如: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段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他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

  (2)大量的文章独白。

  2、来分析桑迪亚哥的矛盾性格。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

  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桑提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

  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

  文中的“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这要是一场梦就太好了,但愿我没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这句话表现出了他的后悔,那么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3、《老人与海》精彩语句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句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清笔顺。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刚才老师让同学们先解决了前几天学习中记得不牢的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互相提问,检查是否能用正确的笔顺写字。

  三、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

  3.出示词语:

  4.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5.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委有趣。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讨论: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你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学习成语歌。

  (2) 学习儿歌。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 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 今天,我们学写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字就按什么顺序书字。

  (3) 出示:同

  3.练习。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三、拓展训练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2.对“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教学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投影片,指读。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思考: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3.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有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如:“宅第”、“市招”等)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提出要求,布置自学。

  出示投影: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形式读全文,思考:自学生字词,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理解生字词意。

  (2)画了什么:(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重点句:(出示投影)

  “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语文教案 篇6

  1、课本原文

  课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古人跨越千年一同去领略大海的风采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分享所得

  学生分享有关乐府诗和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并且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代表作品《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长歌行》等。

  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赛,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2、解决生字词

  碣(jié)石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

  3、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1)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读,并纠正发音有问题的字词。

  (2)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的断句与节奏。

  (3)播放音频文件《观沧海》。

  (三)细读诗歌,情景交融

  1、诗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全诗由哪个字统领?

  明确:交代了诗人登临的方位、地点、目的,由“观”统领。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写之景有哪些特点?

  水:澹澹

  山岛:竦峙

  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3、诗歌最后说“歌以咏志”。曹操想借用这首诗表达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大抱负以及博大的胸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四)品读诗歌,体会写法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沧海”的壮美景象是如何呈现在大家眼前的?

  明确: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五)课堂小结

  带着豪气,有感情的朗读《观沧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伟大理想并受到感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观沧海》。

  2、收集古今中外的诗歌名句,将其整理归类,并探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六幅中国石拱桥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

  (二)新授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①了解作者

  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推崇(chong) 古朴:朴素而又有古代的风格

  巧妙绝纶:灵巧高妙,独一无二。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2、讨论分析:

  A、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明确:①形式美

  ②结构坚固

  ③历史悠久→⑶

  知识迁移:1向大家介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特征

  2、介绍多媒体教室的特征

  B、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①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功用

  ②总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③分说赵州桥和卢沟桥

  ④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

  C、看下列句子,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

  ②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

  ③“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④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举例子)

  知识迁移: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摹状貌)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D、听老师读3、4段,找出漏掉或改变了哪几个词语,掌握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大约可能最几乎左右→准确、科学

  雄姿青春→生动

  知识迁移:请你试着找出几处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①理清说明顺序

  ②抓住特征说明

  ③说明方法恰当

  ④语言准确生动

  三、作业

  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当导游,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热门)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热门)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课题:小雨沙沙

  教学课时:本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语教材第一册第84页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将创设的情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验春天的美丽。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情景,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可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你们想看到美丽的春天吗?(想)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沙沙的春雨!(.课件)雨点儿落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雨的诗歌——《小雨沙沙》(.课件点题、齐读课题)。

  2、巩固生字认识

  还有几位好朋友,也和春姑娘一起来到了我们这儿。看看还认识他们吗?

  .课件中认生字(抽生认读:雨、沙、点、园、儿、乐、得、张、巴、尾),注重学生纠错!

  二、课文学习

  1、抽生读,了解学生情况。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朋友牢牢地记住了。谁来读一读课文,让我们再看一看,大家读书的'情况!(抽生读)

  哪位小朋友的字音读得更准、课文读得更熟!谁再来读一遍!

  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一评!说到有感情朗读更好!)

  2、小组读,互助交流学习。

  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老师巡视指导)

  3、重点读,引导情感体会。

  这篇课文太美了!谁来,把你最喜欢读的哪一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

  小雨点落在哪儿?生答:花园里(鱼池、田野,板书)(点出相应.课件)

  你还知道什么呢?生答:花儿乐得张嘴巴。(鱼儿、苗儿……简笔画板书)加重动词语气!(张、摇、拔,板书)

  怎样得张嘴巴?生答:乐得!

  哪你能带着这种“乐”的心情再来读一次吗?

  谁再来把这种“乐”的心情读出来!

  读得很好!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语文七色光六

  教学目标:1、练习使用词典,会用词典查找不理解的赐予。

  2、积累成语及名言警句,了解同一意思不同程度的表达形式。

  3、了解一些有卓越成就的名人的生平事迹。

  4、展示自己的兴趣收集,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学准备:词典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第一项:练

  1、首先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要求,横行成算式,竖行成成语。

  (五)—(一)=(四)

  湖心分

  (四)—(一)=(五)

  海意裂

  再让学生说出几个自己积累的带有数字的成语并写出来。

  如: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3、让学生自由读、互相读这三个句子,感受这三个句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根据句子表达程度的不同进行排序。

  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形势进行语感训练。

  如:这首歌比较好听!

  这首歌好听极了!

  这首歌非常好听!

  一、第二项:知识窗

  1、读知识窗的内容,然后交流一下搜集的资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名人名家的生平和卓越成就,树立为理想而勤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2、学生发言。

  四、: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第二项: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评议。

  教师适当指导。

  3、在小组内检查朗读。

  小组代表汇报发言。

  4、练习背诵。

  5、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最好。

  6、扩展知识面,背诵其他有关此方面的名言警句,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不要勤于积累,还要用这些名言警句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第四项:大家一起来

  1、课前收集自己喜爱的内容。

  2、自己找伙伴交流,说说各自的兴趣爱好及自己收集到的喜爱的东西,并交流一下自己从中获得的知识和乐趣。

  3、班长主持全班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表现自我的喜悦。

  4、可以将自己在收集物品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乐趣写在本上,课后小伙伴互相交流,或者将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贴在自己喜爱的物品上和小伙伴交流。

  三、: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这首歌比较好听!

  这首歌好听极了!

  这首歌非常好听!

语文教案 篇3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

  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

  2、诵读。(1)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习过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鲭( )鲨 两颚( ) 脊鳍( )

  嘎吱( ) 囊( )进 吞噬( )

  鳐( )鱼 嗜( )杀 蹂躏( )

  黏( )液 戳( )进 榫( )头

  桅( )杆 残骸( )

  二、辨析形近字(A级)

  (1)戳穿 杀戮 (2)攥住 积攒 (3)树梢 俊俏

  (4)仓皇 苍白 (5)锥形 脊椎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A级)

  桑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

  课文节选部分从这里开始。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总结: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归航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根据这五个回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他们表现出了什么?可以讨论作答(C级)

  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五、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本文中的桑迪亚哥最为典型,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这种硬汉形象。(B级)

  六、学习反思:

  掌握文中基础知识,理解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

  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

  深读课文,了解桑迪亚哥的矛盾心理。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1)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间短,如鲨鱼出现时的情形。

  如: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段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他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

  (2)大量的文章独白。

  2、来分析桑迪亚哥的矛盾性格。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

  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桑提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

  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

  文中的“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这要是一场梦就太好了,但愿我没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这句话表现出了他的后悔,那么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3、《老人与海》精彩语句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句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清笔顺。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刚才老师让同学们先解决了前几天学习中记得不牢的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互相提问,检查是否能用正确的笔顺写字。

  三、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

  3.出示词语:

  4.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5.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委有趣。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讨论: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你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学习成语歌。

  (2) 学习儿歌。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 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 今天,我们学写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字就按什么顺序书字。

  (3) 出示:同

  3.练习。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三、拓展训练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2.对“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教学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投影片,指读。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思考: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3.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有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如:“宅第”、“市招”等)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提出要求,布置自学。

  出示投影: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形式读全文,思考:自学生字词,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理解生字词意。

  (2)画了什么:(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重点句:(出示投影)

  “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语文教案 篇6

  1、课本原文

  课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古人跨越千年一同去领略大海的风采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分享所得

  学生分享有关乐府诗和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并且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代表作品《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长歌行》等。

  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赛,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2、解决生字词

  碣(jié)石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

  3、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1)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读,并纠正发音有问题的字词。

  (2)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的断句与节奏。

  (3)播放音频文件《观沧海》。

  (三)细读诗歌,情景交融

  1、诗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全诗由哪个字统领?

  明确:交代了诗人登临的方位、地点、目的,由“观”统领。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写之景有哪些特点?

  水:澹澹

  山岛:竦峙

  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3、诗歌最后说“歌以咏志”。曹操想借用这首诗表达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大抱负以及博大的胸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四)品读诗歌,体会写法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沧海”的壮美景象是如何呈现在大家眼前的?

  明确: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五)课堂小结

  带着豪气,有感情的朗读《观沧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伟大理想并受到感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观沧海》。

  2、收集古今中外的诗歌名句,将其整理归类,并探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六幅中国石拱桥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

  (二)新授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①了解作者

  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推崇(chong) 古朴:朴素而又有古代的风格

  巧妙绝纶:灵巧高妙,独一无二。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2、讨论分析:

  A、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明确:①形式美

  ②结构坚固

  ③历史悠久→⑶

  知识迁移:1向大家介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特征

  2、介绍多媒体教室的特征

  B、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①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功用

  ②总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③分说赵州桥和卢沟桥

  ④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

  C、看下列句子,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

  ②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

  ③“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④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举例子)

  知识迁移: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摹状貌)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D、听老师读3、4段,找出漏掉或改变了哪几个词语,掌握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大约可能最几乎左右→准确、科学

  雄姿青春→生动

  知识迁移:请你试着找出几处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①理清说明顺序

  ②抓住特征说明

  ③说明方法恰当

  ④语言准确生动

  三、作业

  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当导游,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