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5 08:56:29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ABB式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学会在语言表达中使用ABB式叠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2、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认识ABB式叠词,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叠词的.作用。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汉字家园,请同学们说说汉字家园板块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读文

  请9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以及它们带出来的句子。

  2、圈出生字

  3、学生汇报

  红彤彤黑压压软绵绵山丘明晃晃挂满奖章静悄悄汗淋淋

  4、学习生字

  左右结构:彤绵挂静淋

  上下结构:晃奖

  半包围结构:压

  独体字:丘

  5、词语闯关

  出示词语,领读,个人读,齐读。

  三、落实字词,动笔练习

  四、作业设计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子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学生个人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词语,寻找共同点

  1、(1)结构相同,是ABB式叠词。

  (2)都是形容词。

  (3)表达的效果更形象。

  2、读一读

  做课后二题,引导学生找规律。

  三、读句子,体会词语表达的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读句子进行体会。如“静悄悄”表现的效果比“静”还要静,而且有一种神秘感。

  四、

  叠词的特点。

  五、练习

  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六、作业书写本课学习的生字。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爷爷话语的含义。

  情感: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体会爷爷与“我”的'对话,感悟爷爷话语的内涵。

  难点:同上。

  教具:课件。

  教法:合作交流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释疑,师生共同梳理。

  三、学生自读,尝试解决问题。

  四、组织交流:

  1.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势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五、回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语言。

  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重点句:

  “它不为求得人们……自由地活着”

  七、升华: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感受和启发?

  八、回扣课题:课文为什么以“鸟音”为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生命对自由的渴望与呼唤。

  九、迁移练习: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在本子上。

  板书:

  鸟音:

  笼中之鸟:哭诉、忧愁、向往自然

  林间之鸟:清脆、甜美、自由自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理解:“也许”、“几乎”的意思,掌握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疑问,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前后文尝试解决问题:“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3、懂得亲情的珍贵和友情的珍贵。

  重点难点:

  1、用“前后矛盾”法提出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懂得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理清文脉

  1、出示图片,了解白玫瑰的花语:“你是圣洁的。”

  2、揭示课题:这是一枝普通的白玫瑰,但它背后却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枝白玫瑰》。

  3、小老师领读词语,重点理解:应酬、生命垂危、预感

  4、指名分解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根据提示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理解,质疑解疑

  1、 小男孩为什么送给妈妈白玫瑰?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百货商店。作者在圣诞前夕去百货商店为孙儿挑选玩具作为礼物,他在玩具柜前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故事就这样发生了——请你默读课文1-3小节,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男孩的年龄幼小,家庭遭到不幸,愿望迫切等等)

  2、 指名三名学生分角色读1——3小节。

  3、 评议朗读,教师随机进行指导朗读。

  男孩对洋娃娃的渴望

  男孩的天真

  男孩的悲伤、兴奋等

  (1)指名评议和朗读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1——3小节。

  4、 离开小男孩后,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时牵挂着小男孩。默读4——6小节,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

  (1)预设:“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2)小结:小男孩这么小,家庭惨遭不幸,一个美满的家庭转眼就不再完满,作者真不忍去想这么悲惨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他更不愿小男孩这么年幼就承受丧失家人之痛,所以他始终安慰自己:男孩不会和这事有关,然而,男孩的叙述和报上的描述却是惊人的相似,预感告诉他:男孩和这事有关,他不得不相信残酷的事实。

  三、以读促情,升华情感

  1、 再读课文,划出令你动容之处,反复读一读。

  2、 男孩把一枝象征着纯洁、高贵的白玫瑰献给了妈妈,然而他再也不能得到妈妈的爱抚,再也听不到妈妈对他温柔的呼唤,他失去了妈妈,想到这,作者放下了一捧白玫瑰,“含着热泪离开了……”,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小男孩、作者、司机)

  四、课后小结

  1、 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5岁男孩和作者,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对这两个人物做出评价。适时板书:亲情可贵 爱心无价

  小结:这枝白玫瑰代表小男孩对亲人的爱,代表“我”对小男孩的同情和真诚的爱心。正是因为有了可贵的亲情、无价的爱心,我们的.生活才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亲情,献出一份爱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温馨、幸福……

  2、 课文对人物的语言作了精心的描写,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知道了有关小男孩以及他家庭的不少信息,让我们也来学学人物语言的描写,同时对几种对话形式做复习和巩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

  阅读《三国演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从方法上说,老师要放手,主要靠学生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的基本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此处可以运用已经掌握了的识字方法认识理解生字词。

  二、参照连接语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小组内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事。

  三、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中哪些描写可以体会出来?

  1、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读出来。

  3、全班交流,老师及时总结:

  ⑴勤劳懂事: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⑵吃苦耐劳:

  “八月,天多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此处有一句描写天热的句子,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出自己的感觉。

  ⑶以苦为乐:

  “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此处写孩子们劳动的场面,写得轻松、欢快、活泼,一点儿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读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这一点。

  四、拓展延伸

  1、摘抄描写天气热的句子。

  2、说一说自己在课余时所从事过的劳动以及收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1、拉萨的天空除了让布达拉宫变得更加在雄伟、壮丽,还让整个拉萨都变得更美了。男生读5段,为什么这么说?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拉萨的天空真是神奇无比,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亲自去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去观赏了之后,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蓝晶晶

  课后小结:

  1、本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

  2、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

  3、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