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案

时间:2024-09-13 11:28:21 教案 我要投稿

盘古开天地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盘古开天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5.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是不分开的,直到有一个巨人醒来,把天地分开了,他叫盘古,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神话故事。

  2.助读资料:

  盘古氏简介: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沈》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主要写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翻:左边窄长,首笔是短撇,“米”一横向上拉,“田”要小,“羽”稍窄长。

  劈:上边要扁宽,尸字上边没有点,立字下横稍长,刀字要扁窄。

  浊:左窄右宽,虫字扁框居中、中间一竖要长、下横起笔向上提、末端有一点。

  竭:立字要扁窄,右上边日要小,勹稍宽、里边人字要小、外边是竖折。

  奔:大字横稍短、撇和捺要舒展,中间十字要小,下边横位置靠上,竖撇和竖稍分开。

  滋:兹字上边点和撇在横上、注意与艹不同,下边两个幺字稍小、要写紧凑。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盘古的献身精神。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重点)

  3.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难点)

  二、品读释疑

  1.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

  2.盘古创造宇宙前是什么样子的?

  天地未分、混沌一片、盘古沉睡。

  3.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把天地比作大鸡蛋,写出了天地的样子。“混沌”的意思是指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4.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它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微光”是微弱的光,说明“鸡蛋”裂开的缝并不大,为下一句“看见斧头”做了一个铺垫。

  5.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盘古石如何把天地劈开。

  6.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用了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轻”“重”,“缓缓上升”“慢慢下降”来描写天地的变化以及不同。运用这样意思相对的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直观。“冉冉”“缓缓”写出了天上升、地下降的速度很慢。

  7.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头顶天”“脚踏地”说明盘古的身体很大,突出了盘古这个巨人的高大形象。

  8.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为什么把盘古比作巨人?

  盘古用身体撑在天地时,最长长到了9万里长。他这一撑,就撑了一万八千年,这不仅需要超乎常人的力量,更需要顽强的意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巍峨的巨人比作柱子,说明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巨人。

  9.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精疲力竭”指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把“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又不知过了多少年”说明天和地形成的过程非常漫长,写出了盘古不辞辛苦地开天地的无私与伟大。

  10.讨论交流:盘古倒下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的四极;

  他的躯干,变成了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观看图片)

  11.想象说话:

  “……”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

  他的头发变成了粗壮的大树。

  他的牙齿变成了雄伟的长城。

  12.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双眼——太阳和月亮

  汗水——雨露

  汗毛——花草树木

  血液——江河

  四肢——四极

  声音——雷声

  气息——风、云

  12.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课后第2题)

  示例:盘古用斧头把“大鸡蛋”劈开,分成了天、地,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他头顶天,脚踏地,身体随着天升高、地加厚而不断长高,直到天、地成形后才累倒在地上,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讲了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表达了盘古开创世界的无私献身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3.写作方法:学写排比句

  (1)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文章第5自然段用了8个小分句组成了一个排比句,这样写的作用是更能表现出盘古的奉献精神。

  (2)举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文字用了排比句,更能表现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3)练一练:最喜欢公园里的花吗?认真观察后填写排比句。

  花真美啊,美得;花真香啊,香得;花真多啊,多得。

  4.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5.主题延伸

  读了本文,我们知道了神话故事的特点,中国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同学们课下可搜集神话故事,在班里召开一个神话故事会。

  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嫦娥奔月》《狗吃太阳的传说故事》

  五、当堂检测

盘古开天地教案2

  【文本解读】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读“猛、肢、肌、液”等10个生字,读准“血、降”等多音字,会写“滋、润、阔、创、降”等14个生字;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2、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牵手神话的魅力

  设计《盘古开天地》学习单(如下表),要求学生自主填写。

  二、课中学——探究神话的奥秘

  (一)学前检测,人人过关

  1、课文朗读检测。

  ①同学们,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昨天大家就走进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你愿意把这个奇妙的故事读给同桌听吗?

  ②同桌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互相纠正,互相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2、字词读写检测。

  ①这儿有一组词语大家来看一下,谁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都是三点水的,在生字学习时我们可以用同偏旁归类的方法进行识记。

  ②同学们,学生字时,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形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接下来请大家看下面这些词语,你觉得哪几个比较难写,在课前学习时没有注意到的,请在书上写一到两遍,看清楚每一个字的笔画。

  (二)直入重点,感受夸张

  1、独自学习:同学们,《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让自己觉得最富有神奇色彩的句子,圈一圈让自己觉得最富有神奇色彩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圈画出来的词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与同学分享。

  3、研读第四自然段。

  ①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对了,就是最后一句,这句话老师觉得也是全篇课文最夸张、最富有想象力的一句。请大家齐读一遍。

  ②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宇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变成一个又一个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③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趾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投影)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的.(),变成了()的()。

  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句式,试着再写一两句。

  ④是啊,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再真真切切地看一遍这些神奇的画面好吗?(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片段)

  4、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想象画面,讲讲故事

  1、同学们,刚才我们采用了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学习故事的方法,相信大家脑海里一定有了一幅幅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了。合上书,闭上眼睛,试着把这些画面连起来——那就是属于你自己的“盘古开天地”了。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3、班级展示,评选优秀神话王。

  三、课后学——延伸神话的神韵

  引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又岂止盘古这一个神话,比如还有:精卫()、女娲()、嫦娥()、八仙()、哪吒()、大禹()、愚公()等。老师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篇神话故事——《后羿射日》(附后),请大家按照学习《盘古开天地》方法独自学习,要好好地体会神话的丰富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方法。

盘古开天地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2、生字词卡片。

  3、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2、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4、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⑴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⑵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⑶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⑴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⑵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⑶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一、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2、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盘古开天地教案】相关文章:

《盘古开天地》教案03-08

《盘古开天地》教案06-26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03-15

《盘古开天地》教案优秀04-26

盘古开天地教案范文09-13

《盘古开天地》教案[共15篇]06-26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0-16

教案06-23

关于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案例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