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

时间:2024-09-13 11:13: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沁园春雪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引导学生品位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中重点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⑵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总结分析词句表达作用的方法。

  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1、导语:

  雪,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钟爱之物,诗坛文苑,多有咏雪的佳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今天,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去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去体会一代伟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

  2、播放视频资料。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欣赏视频资料。进入情境。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

  自由有感情朗读词。体会感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问:

  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织学生交流。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独立思考问题。

  交流。

  三、研读课文,分析体会词句作用

  1、提问:

  你认为《沁园春 雪》中哪些词句写的好,为什么?

  2、组织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思路:

  ⑴ 词句表面意思

  ⑵ 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⑶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3、学生根据思路分析词句。

  4、品析词句:

  词句表面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发言。

  四、拓展阅读

  1、出示阅读材料:

  ⑴ 介绍写作背景。

  ⑵ 播放诗词朗读录音。

  2、布置阅读任务:

  内容:自由选择其一。

  步骤:独立阅读→小组交流。

  3、组织各组交流。

  个别学生朗读。

  欣赏。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沁园春雪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胸怀、思想感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由毛主席的嗜好导入。板书课题。

  教法、学法:激发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确任务:学生归纳学习任务,教师帮助确定。投影出示。

  3.导学过程:

  A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

  (1)从气魄上,整首词给你怎样的印象?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

  (2)内容。将上下阕内容各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上阕物————江山

  下阕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引)

  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面对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态?

  师生分析:上阕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达方式:上阕:描写下阕:议论抒情

  (3)讲解过渡句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范读,学生听、思考,教师放映宇航员拍摄的长城、山脉照片,精讲点拨,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写?怎样议论?

  1.指名读上阕。

  (1)毛主席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画画。他大笔一挥,展示给我们几幅画面?明确:三幅。一位同学读原句,另三名同学说说想到的画面。

  提问:主席是怎样用笔的?

  回答:先总写,再具体写,后小结。先实写,后虚写。板书体现。

  女生齐读上阕。

  教法、学乏:体味意境。

  (2)质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这样的气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虚写?从“望”到“看”,视觉上有变化吗?

  2.读下阕。

  (1)诗人评说历史人物,贯穿一个“惜”字。“惜”从何来?

  (2)谁是风流人物?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插入对毛主席其人、时代背景的介绍。男生齐读下阕。

  出示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配乐,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讲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现在,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新的感受吗?举例深入体会。

  D.比较体验:

  《沁园春.长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题板。

  E.总结:鉴赏诗词的思路。

  F.再品词的意境。放录音。

  作业。

  总体回顾,发散思维。

  展开联想,鼓励求异:你由雪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总实

  上阕物——江山分描写

  总虚

  沁园春雪评古议论

  下阕人——英雄

  赞今抒情

【沁园春雪教案】相关文章: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05-26

大班的雪教案08-01

《江雪》教案08-23

《雪孩子》教案02-25

鲁迅《雪》教案08-07

《雪孩子》教案07-01

《雪孩子》大班教案07-22

《雪孩子》教案15篇03-16

《雪孩子》教案(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