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1 09:02:4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常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写一张照片

  课题:选择一张你的照片,或你和其他人的合影,然后根据

  照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教学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

  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照片是美好生活瞬间的定格,每张照片都可能记载着一段独特的故事.用我们的笔写下这段故事讲给大家听,便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打开同学们的影集,那一定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里记载着同学们的成长历程;记载着同学、朋友间的友谊;记载着父母、老师们的关爱……浏览一番,一定会勾起同学们许多的回忆.大家可以在其中选择一张令你感触最深的照片,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请学生们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page]

  要求:

  1、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page]

  六、范文:相片上的回忆

  今天,我和妈妈在整理相册时,从里面掉出一张带有花边的相片,我拾起来一看,我坐在第一排的中间,王博伟站在我的左边,袁深站在我的右边……四年级时我转到了府学小学.我来府学小学已经快两年了,可却怎么也忘不了在二里庄小学时的生活.

  记得那是三年级时的一个早自习上,袁深得意地对我说“赵晓东,虽然第二课还没学,可我已经能把课文背下来了!”我惊讶地问“真的?”他充满信心地说:“当然了,不信我给你背一个!”说着,他便摇头晃脑的开始背了.我拿起书对照检查,他快背到一自然段时,居然一个字也没错,我心中暗暗佩服.可他却偏偏在这关键时刻掉了链子,突然停了下来.我估计他一定是忘了,为了照顾他的面子,我故意把头扭向一边装作心不在焉的样子.这家伙见有机可乘,竟然悄悄打开书迅速的看了一眼,接着往下背.看见他那鬼鬼祟祟的样子我不禁偷偷地笑了.

  “咦!”后面那个高个子不是单兆祥吗?听说他现在在东城体校踢足球,提起踢足球,还有一段趣事呢.一次,我们三(二)版和三(一)半踢足球,我放友善照相、耿昂、和我等人.对方的.人员姓名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对方的守门员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个子矮矮的,胖胖的,特别活跃.在场上,他不时喊着自己队员的名字,看上去是个队长.当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双方都还没有进球.这是我们都有些急躁,场上乱作一团,也不知什么时候,双方的守门员也参加到我们抢球的行列.这是,单兆祥想带球射门,却怎么也找不到对方的球门,急得大喊:“三(一)半的球门在那儿?我当时抢球抢得昏天黑地,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了,一把拉起三(一)半的小胖子跑到事先画好的球门旁,大叫一声:“在这儿!”单兆祥迫不及待地抬脚怒射,球进了!正当我们兴奋得手舞足蹈时,突然,三(一)班的同学也欢呼雀跃起来.怎么回事?等我们回过神来细看,小胖子竟然站在了我们的球门前.我高声质问:“喂,你怎么上我们这儿守门来了?”小胖子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你拉我过来的吗?”同学们都笑弯了腰,我却惭愧得不行,从心里往外觉得对不起大家.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离开二里庄小学已经快两年了,但发生在那里的许多事还历历在目,让我永生难忘……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分析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解读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启迪同学们联系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话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作家钱锺书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窗》,说人们最初建造房子的时候是没有窗户的,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再建造房子的时候便有了窗。

  透过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外面的`人也窥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看看里面又会有怎样别致的故事……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品析人物形象

  2.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尾

  3.联系生活,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案 篇3

  “人的生殖”不仅是7年级(下)生物第1章的一个重点,也是7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正确爱情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以父母生育、养育我;我敬爱、报答父母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目标

  1.1 基础知识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1.2 能力培养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2)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2 重点和难点

  (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的过程;、

  (2)胎儿和母体间的物质交换;

  (3)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3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对胎儿的不利影响的资料。从父母那里了解生育、养育自己的情况;

  (2)教师:自制CAI,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

  4 课时安排 1课时。

  5 教学过程

  5.1 引入: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亲情氛围中引入课题,非常自然、轻松地与学生交流:①我们人类的祖先是古代的类人猿,那么你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②为什么一定要爸爸、妈妈两个人才能生出你来呢?③先想想被子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启发学生回忆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等知识)④看来,爸爸妈妈的生殖细胞也一定要经过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生出你来。可见,我们人的生殖并不神秘,而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⑤那么我们人的生殖细胞分别叫什么?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结合的呢?我们得从我们人体的另外一个系统──生殖系统开始谈起。

  5.2 第1部分: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2.1 指导学生自学,要求 1)按顺序认识生殖系统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联想一下在自己身上的位置,哪些已在发生变化?2)试着填写侧剖面图中的结构。

  5.2.2 思考与讨论:(分组交流)l)男、女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为什么?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小结:结合模型,利用CAI认识备器官的功能。

  5.2.3 指出:结构上男女确实有别,但功能上也存在着共同点。CAI展示书本上的练习题2,分组讨论交流。小结指出:男女又是平等的。

  5.3 第2部分:生殖的过程

  5.3.1 设疑: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是怎么跟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的呢?从哪进?在哪与卵细胞结合?最终又到哪“安家落户”?利用CAI讲述排卵、受精、怀孕、胚胎发育的过程。

  5.3.2 再设疑: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泄?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及有关插图,然后得出结论: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

  5.3.3 CAI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酒精、烟草及药物对胎儿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孕妇怀孕期间身体各部分增重的一组数据。分组交流自己的想法:l)你对母亲怀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2)你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

  5.3.4“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胎儿经过40周的发育就成熟了。成熟了的胎儿和胎盘从哪排出呢?CAI展示分娩过程,指出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就叫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对母亲来说却是十分不易,伴随有剧烈的阵痛,如不顺利、难产,则必须剖腹手术,以确保母子平安。让学生明白母亲生育之艰辛,再要把子女养育成人就更不容易了,不知还要花费多少心血。分小组交流:l)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2)妇女节就要来到了,母亲节也不远了,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在Flash MTV《烛光里的妈妈》的深情氛围中,与同学们一起,祝所有的妇女们、母亲们:节日快乐!

  5.4 结束语: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福音了,课外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思考: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的社会问题。

  5.5 作业设计: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短文,在班内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一类生字,认识14个二类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本课所运用的比喻和联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关长城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1)茫:mng

  辽阔,久远,模糊不清。

  (茫茫苍茫迷茫茫无头绪)

  (2)砖:zhuān

  用土坯烧制而成的长方形或方形建筑材料。(砖头金砖瓷砖冰砖)

  (3)戍:sh

  “戈”部军队防守(某一地方)。(戍边戍守卫戍)

  (4)邦:bāng

  国。(故国安邦邻邦邦交)

  (5)凭:png

  (身体)靠着。(凭栏凭借文凭任凭空口无凭凭空捏造)

  (6)膀:bǎng

  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肩膀臂膀翅膀)

  (7)陡:dǒu

  坡度很大接近于垂直。(陡峭陡坡陡然陡直)

  (8)峭:qio

  山势高而陡。(陡峭料峭峭拔峭立峻峭)

  (9)智:zh

  见识;才识。(智慧智能智商智育智谋智勇双全)

  (10)慧:hu

  聪明。(智慧聪慧慧眼)

  (11)焕:hun

  光明;光亮。(容颜焕发青春焕发焕然一新)

  (12)敞:chǎng

  张开,打开。(敞开敞亮宽敞)

  2.正音字:

  嘉峪(y)关崇(chng)山峻岭蜿(wān)蜒(yn)瞭(lio)望屯(tn)兵金戈(gē)铁马五六匹(pǐ)马

  3.多音字:

  旋xun(盘旋)

  xun(旋风)

  供gōng(供求)

  gng(供品)

  单dān(孤单)

  shn(姓单)

  chn(单于)

  膀bǎng(肩膀)bng(吊膀子)pāng(膀肿)png(膀胱)

  4.区别字:

  茫()砖()邦()膀()陡()

  芒()转()帮()傍()徒()

  峭()捎()戊()智()焕()

  消()梢()戍()知()换()

  5.解词:

  蜿蜒盘旋——像蛇爬行时弯曲的样子。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屯兵——驻扎军队。

  堡垒——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配合。

  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披在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战马。意指战争。也形容战士们的威武雄姿。

  浴血拼杀——浴:洗。这里指浑身浸满。全身是血,还依然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故国安邦——使国家安定巩固。

  容颜焕发——容貌、脸色光彩四射。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谁去过长城?讲讲你见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二、看图,初读课文。

  1.看到长城图,你想说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三、交流预习,学习生字。

  四、读文,理清思路。

  1.写了长城不但长而又壮观。

  2.写了长城高大坚固的建筑结构。

  3.写了作者对古代人民的赞叹。

  4.写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二、小组内分段学习。

  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请抓住有关词语来讲一讲。

  “像一条长龙”“飞过---”“穿过---”“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屹立在---”“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板书:雄伟壮观

  第二段:让我们一起走近看长城来看一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

  1.建筑材料。

  2.城墙顶上的样子。

  3.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

  4.城台的样子和作用。

  第三段:1.默读,体会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创举?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3.怎么读,更能表现我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1)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2)评一评他人的朗读。

  第四段:齐读。这段是怎么赞美长城的。

  1.“一个伟大奇迹”

  2.“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3.“成了------迎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书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听写所学生字。

  二、读一读,积累词语。

  嘉峪关

  浩瀚

  屹立

  苍翠

  陡峭

  创举

  智慧

  瞭望

  山海关

  修筑

  堡垒

  戍边

  豪情

  遗产

  城砖

  凝结

  三、填一填。

  五洲四海、容颜焕发、油然而生、故国安邦、

  遥相呼应、高大坚固、波涛滚滚、崇山峻岭

  四、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通过两个句子之间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第二个句子在表达上更为具体,生动,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

  五、句子的研究。

  这三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长城的概括。在语意上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內容。懂得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 ,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规律的。

  2、辅导学生学习 “羊 鸡 朋 友 牛 ” 五个保底字,能用“ 朋友” “谢谢”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五个保底字以及有关的.词语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自制的投影片和小山羊,小鸡等小动物头饰,动物卡片。

  教学时间 :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趣,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谜语:“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了谁,咩咩叫妈妈。”小朋友们,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小山羊),对,是小山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山羊的课文。

  板书课题21 小山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2、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yang niu peng you ji

  羊 牛 朋 友 鸡

  (2)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过渡语:谁最先和小山羊做朋友呢?它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一)讲读第一全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一张投影片,提问: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说些什么?

  3、老师指导朗读,学生图文对照,再读课文学会文中说话语气。

  (二)指导学生按第一自然段方法自学第二自然段。

  1、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1)小山羊和谁做朋友?

  (2)小猫、小狗请小山羊吃什么?小山羊吃了吗?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4、即兴模拟表演。

  老师是小山羊,你们当小鸡、小猫、小狗,

  想不想和我做朋友?你们怎么和“我”做朋友?

  5、小结:

  一、二、三自然段主要写小鸡、小猫、小

  狗和小山羊做朋友,小山羊的朋友可真多!你们呢?在平常学习生活中,你什么时候像小山羊一样有礼貌说“谢谢”呢?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幻灯,提问:

  A、小山羊和谁做朋友?小牛请小山羊吃什么?

  B、小山羊这次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2)讨论:小山羊为什么和小牛一起吃青草?

  三、总结:

  小山羊和2个动物做做朋友,2个朋友分别请小山羊吃自己爱吃的东西,但小山羊和小牛一起吃青草。因为小牛和小山羊都是吃草的动物,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同的,并且从中学到了,说话待人要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

  四、指名按图口述课文内容。

  五、练习说话

  课本剧表演

  六、作业(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学会3个生字,掌握笔画“竖折折钩”,认识8个生字,会读词语,了解“咱们的孩子长大啦!”的意思,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能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2个生字,其中有多音字“长”。会读8个词语,了解“咱们的孩子长大了”的意思。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看图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想一想,当客人到你家时,你是怎样欢迎客人呢?学生说说

  我们看课文中的我是如何做的?

  二、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三、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要求:声音响亮,词连读,读出句子间的停顿,边读边评价。

  四、了解课文内容

  1、叔叔、阿姨、丁丁到我家我是怎样做的?

  2、这说明我怎样?

  3、讨论:

  为什么爸爸、妈妈齐夸奖:咱们的'孩子长大了?

  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

  4、读一读课文

  5、背课文

  五、学习生字

  1、读词语

  客人水果马上长大爸爸妈妈夸奖

  2、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词,再读一读

  3、出示生字

  长(chángzhǎng)这是一个多音字,同学们都会写。

  丁字形记起来非常好记,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写生字

  5、说说你在写生字时遇到什么困难?

  六、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我你喜欢吗?我们也要做懂事的孩子。

  教学反思:

  学生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会使用文明用语,产生热爱家庭的感情,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2个生字,掌握笔画“竖折折钩”,认识8个生字,会读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客人到我家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生朗读课文

  3、评价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学习生字?

  2、小组内说一说,说出你的记字方法。

  3、汇报

  重点指导:马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书空,描红。

  4、学生书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

  2、朗读生字卡片

  3、做语文课堂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精选最新赞美老师的名言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记:这是一篇简单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动学生的心。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太阳》一课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二 学习说明方法

  1、回顾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2、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合作交流,汇报探究结果。

  ⑴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列数字和举例子方法来进行说明,更准确,更容易理解。

  ⑵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⑶ 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的说明的方法。

  ⑷ 指导朗读,深入体会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四、作业超市

  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写月亮吧。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趣导入: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

  2、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二、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颠倒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合作提升。

  1、出示自学提示。

  2、细读课文,读后小组交流。

  3、讨论: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2)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3)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四、总结解惑。

  1、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2、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3、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4、(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爱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五、巩固运用。

  1、小结: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2、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

  3、学习丛书《爱因斯坦》《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圈画好词佳句,并概况文章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1、本课字、词掌握较牢固,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能提出问题,知道太守们的可贵品质。

语文教案 篇10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太阳。同学们,看到在这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太阳这个词语给你怎样的感觉?

  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是属于整个世界,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大家一起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2、从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简单说说,在上课之前初步体会“大家的”)

  3、这个课题,该怎么读得好听?想想,试试。

  (学生自己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你认为该怎么读?强调“大家的”。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这是一首诗歌,请大家打开课本106页,自己大声地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老师指导)。

  课文里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

  趁、陪着、晚霞、红彤彤

  (提醒:红彤彤的变调)

  这些生词在那些诗句中,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这是课文里的两个的生字,其中这个“陪”和我们学过的“部”非常像,不要混淆了。

  我们可以一起记:太阳不是属于一部分人的,她总是愿意陪着大家。

  (学生写字)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从这两个句子里,你看出太阳是属于大家的吗?(说)

  三、深入研读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找找划划,你从哪个诗句读出:太阳是大家的。

  你找到哪个句子,让你体会到太阳是大家的?谁愿意来读读。

  反馈

  1、第二节

  太阳为哪些人和事物做了哪些好事?

  (注意:理解“拔”此处的含义)

  关注“……”说明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你试着来说说太阳还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读好这一节。关注“红彤彤”是否读正确。你能说这样的词语吗?( ABB式)你能用上 ABB 的词语,说说太阳做的好事吗?(出示)

  太阳把金光洒向湖面,湖水()的,可好看了!

  ABB晒了一天太阳的被子,盖在身上()的,真舒服!

  “阳光充足,橘子长得真好!”看着果园里()的'橘子,农民伯伯()地说。

  小结:哦,太阳为这么多人和事物做了这么多好事,因为……(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2、第三节

  读了这节,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不怕辛苦,真好心……因为“太阳是大家的。”

  读好这一节。

  3、第四节

  这一节,你读出了什么? 是呀,那的小朋友的大树、鲜花也很喜欢太阳。

  他们在梦中盼什么?

  (引导用自己的话回顾第2节)

  看来,大家都盼望太阳,不要吵醒了他们的美梦,第4节要读得稍稍轻一些。

  四、拓展说话

  老师读第一节诗。

  别的国家的小朋友正等着,盼着太阳呢。太阳就要出发去他们那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给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听吗?太阳一定会帮我们带到的。

  (老师可以举例铺垫)

  太阳把她的的光辉洒满世界的每个角落,也把和平、希望带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五、情感朗读,摘抄句子

  学了25课,你是不是更喜欢太阳了?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整首诗歌。

  请同学们把诗歌中,你最喜欢的,最能体现“太阳是大家的”句子抄一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08-09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