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4 11:46:3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神话故事吗?(课件出示图片)

  2、小结:神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二、导入新课

  1、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4、理解诗题。(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课件)

  (2)给“乞”字组词,理解诗题。(课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学能将你预习所了解到的告诉我吗?

  师:乞巧是七夕这天主要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三、读悟全诗

  1、听了林杰的介绍,很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诗。

  4、多种形式的读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一读】读准确 读后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二读】读得有节奏 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合理停顿。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

  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

  (二)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读着诗歌我们都发现了这里藏着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学生:织女)。除了藏着这位织女,还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学生:牛郎)

  1、刚才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见一面容易吗?为什么?(课件)他们在谁的帮助下才能见一面?(课件)

  2、是啊,牛郎织女日也盼,夜也盼,终于盼到了相会团圆的时刻,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师:让我们在读中再次体会牛郎一家团聚的的喜悦吧。(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三)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课件出示三四行)

  2、师:在这七夕之夜,人间的人们正家家(学生接念——乞巧望秋月)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学生想象回答)

  3每个地方乞巧的方式都不一样,除了诗中提到的对月穿针的做法,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乞巧的习俗。(学生汇报交流)尽管她们乞巧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向织女乞巧的心愿,只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课件,出示彩云图片)

  4、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美不胜收,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板书:人间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女儿节。

  5、师:乞巧节是古代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你能想象千家万户都在乞巧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吗?”(热闹的场面)

  6、师: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个词最能说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难怪林杰写到——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指导读。

  8、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9、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师:我想,人间的少女们除了乞求手巧,还有许多的心愿要乞求。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乞巧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民间的一首《乞巧歌》)齐读。

  10、交流: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出示)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11、其实,除了唐代林杰笔下的牵牛织女,历代许多诗人都曾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课件配乐出示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引导学生读)

  虽然年代在变,但是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依然未变。

  (四)咏叹经典

  1、小结诵读:(课件)

  师:当七夕之夜我们仰望清朗的夜空,发出感叹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生读。

  师:站在这碧霄下,我们仿佛看见那茫茫的银河想起了——

  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生读。

  师:少女们仰起了头对月穿针这叫——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生读。

  师:穿织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出示“穿尽红丝几万条”,生读。

  2、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能给个机会给我吗?(课件配乐)

  3、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课件)

  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5、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林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6、好的,谢谢你们。我这里有一组再现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课件)

  机动环节: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课件)

  四、总结:

  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板书设计:

  乞巧

  天上相会

  人间乞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段。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教师饱含深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展示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板书:九寨沟)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三段:九寨沟水美山美

  1、初步感知课文。

  师:大家想去吗?让我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跟着书中的导游来感受一下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吧!

  师:你读了课文,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生: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生:九寨沟真像一个魔术师。

  生:九寨沟真是一个迷人的人间仙境。

  ……

  (板书:迷人人间仙境)

  师:同学们听了课文,感受可真多呀!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它那迷人的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你最喜欢九寨沟哪儿的美。这些美都表现在哪儿?找到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学生交流谈体会。(随机出示图片、出示句子、圈画关键的词语。)

  2、感受九寨沟水的色彩斑斓。

  师: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很美。“水晶晶亮亮的,乳白色、深蓝色、翠绿色、橙黄色……令人叹为观止。”(出示这句话的字幕和图片)

  (1)“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

  (2)积累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3)学生练读,感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

  (板书:水色彩斑斓)

  3、感受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

  生:我喜欢九寨沟的山林。“松杉青绿,椴木浅黄,朱紫的是山杏,殷红的是枫树,还有无数山花和野果,把沟沟岭岭点染得绚丽多彩。”(出示字幕和图片)

  (1)理解“绚丽多彩”。

  (2)你还知道什么颜色呢?

  (3)朗读体会树林色彩绚丽多彩。

  师:同学们,九寨沟的水晶晶亮亮、色彩斑斓,山林绚丽多彩,真是美不胜收!你们想把它记下来吗?

  ①自由练读。

  ②齐读。

  ③背诵。

  (板书:山绚丽多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深秋的九寨沟

  师:九寨沟山美水美,然而深秋的九寨沟更是变幻莫测,它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换着不同的天气和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深秋的九寨沟吧!

  生:齐读。

  师:“天气多变”表现在哪里?

  生:“天气多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雾,也有同时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师:“一会儿……一会儿……”表示什么?

  生:变换快。

  师: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生练习说话。

  师:“天气变,感觉也变”表现在哪里?

  生:“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着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又像一幅国画。”

  (出示三种情况下的九寨沟图片)

  看图感受九寨沟神奇的美。

  练读体会九寨沟迷人的美。

  用“像……像……又像……”说话。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

  自由练读。

  齐读。

  背诵。

  (板书:天气变幻莫测)

  四、知识延伸

  1、查找资料。

  (1)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九寨沟为什么会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2、学做小导游。

  (1)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2)为课后的风景图片配解说词。

  板书设计

  5 迷人的九寨沟

  迷人 水 色彩斑斓

  山 绚丽多彩

  天气 变幻莫测 人间仙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语文教案 篇5

  《18太阳》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1--3)讲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第一段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是,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这两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多读课文,激励学生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方法。

  三、学情分析:

  聋哑学生因听力丧失,接收的信息很少,知识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本班B类学生较多,智力更差,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而学习本文,要注重联系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学过的常识知识,并补充一定的科学知识,利用好这些感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科学兴趣。

  四、设计理念:

  把学习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扎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五、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解决策略:利用课件,让学生多读,帮助学生理解。

  七、手语准备:

  太阳、传说、寸草不生、抵得上、摄氏、估计、密切、生存、繁殖、远古时代、杀菌、预防、治疗、疾病

  八、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大字课文、挂图

  查阅资料:有关太阳及其他星体的知识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人类登上月球的照片)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了月球,人类迈出了认识宇宙的重要一步。20xx年10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那么,人类可以登上太阳吗?为什么?(学生发言)(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顺势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太阳的说明文,读完以后,你们会对太阳有更多了解。

  板书:18太阳(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

  现在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师适时表扬学生,进行归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及其与我们的关系来写的。板书:特点关系)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太阳到底有多远?

  2、太阳到底有多大?

  3、太阳到底有多热?

  (三)细读课文,学习说明太阳的`特点的方法

  师:要想知道的更多,就要再细细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介绍的。(小组合作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小组分别汇报学习情况(现在你能细细读懂了,就介绍给大家听听)。

  远: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要二十几年。

  ①学生看课件填空: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的走,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②同学们在括号里填的是什么?(数字)(提通过具体数字,太阳离我们多远,我们就清楚了。这就是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列数字。但数字必须是科学的,精确的。)

  ③为了介绍更清楚,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打比方:如果?步行?坐飞机??这样我们了解的更清楚了。)(看课件)

  大:我们看太阳,觉得它不大,实际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等于一个太阳。

  这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列数字、比较)(看课件)

  (师是要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脑子里要想象。注意表情。)

  热: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摄氏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强调“估计”)太阳太热了,无法具体测量,只是推算一个大概的数字。

  再细心读读,看还用了什么方法?(比喻:太阳像个大火球。举例: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

  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数字说明、比喻说明的地方重读,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四)抓住关键词,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1、师:今天太阳公公生气了,(课件出现太阳公公委屈的脸)因为煤炭夸自己本领大,与太阳没关系,你能帮他评评理吗?要求用上关联词“有了??才有??”“因为??所以??”

  生自由说。(要让学生充分发言)

  2、师:(出示太阳公公高兴的脸)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太阳公公都笑了!老师现在再考考同学们。

  课件展示:太阳与风、云、雨、雪的关系,展示太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让学生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太阳和人类生活有关系、太阳和动植物生长有关系、太阳和自然气候有关系、太阳和人类健康有关系、)

  (五)课堂总结

  1、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太阳如果和地球距离如果再远点,或者再近点会怎么样呢?(让学生阅读课文后面阅读材料《妙不可言的位置》。)

  2、有兴趣的还可以看《星球世界》

  板书设计:

  18太阳

  远人类生活

  太阳特点大和人类关系密切动植物生长

  热自然气候

  人类健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

  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点评:以动画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师: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

  生:绒球。

  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生:奶奶家的小鸽子真可爱。

  ……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

  生:可爱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生:奶奶家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语言,读一读。

  2、细读太阳公公、降落伞和另个两个小降落伞的话,

  ①太阳公公话:“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金光闪闪的地方,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太阳公公的话有没有读懂。

  出示卡片,让学生填一填: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能去,不能去。

  师:但是,太阳公公是这样说话的吗?

  生:不是。

  师:他是怎样说的'?(指几名同学读一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要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

  师: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是怎样说的?

  分别出示以下三句话:

  ①“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③“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3、指名读这三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第一颗小种子轻视土地、向往沙漠的语气和第二颗种子得意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对话。

  5、抽几桌起来朗读,评出最佳小组,得红五星。

  6、前后四人一小组朗读课文3-4节,可小组商量决定采用什么方式。

  7、抽2~3组朗读,评出最佳小组。

  二、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指名说说有什么结果。

  3、小组讨论: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派代表进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最好,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最佳小导演。要想当上最佳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最佳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教师指导:1、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2、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4、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四、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抄写词语;2组词;3按课文内容填空;4听写词语。

  课外:1排列句子;2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8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附板书设计:

  18、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 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 初读指导

  1、 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 指导分段。

  1、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 分组交流。

  3、 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

  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指读生字词。

  二、 精读指导

  1、 学习第一段。

  (1) 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 ),爱听( )。

  (2) 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指导朗读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 引读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三、 总结课文。

  1、 朗读全文。

  2、 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 总结。

  四、 作业

  1、 造句:

  疏忽……

  顽强……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读课文。

  二、 指导背诵。

  1、 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 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 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 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 练习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 作业

  1、 钢笔描红。

  2、 抄写词语。

  3、 比一比,再组词。

  治( ) 催( )碌( ) 预( )

  冶( ) 摧( )绿( ) 硕( )

  4、 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 )的燕子那里,我( )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 )的大雁那里,我( );从( )的苍鹰那里,我( )……

  5、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板书: 接近 交谈

  鸟语

  教学目标:

  能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练习分段。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初步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美好品质。品读好最抓心的第五重点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曲调未成情先行

  1、 首先利用以前学过的课文谈话自然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生命桥》这篇课文吗?学生纷纷谈感人场景。师生齐诵《生命桥》精彩片段。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题目是《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然后利用故事的形式描述为课堂教学定下感情的基调:(配上《天鹅湖》轻音乐)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美的淡水湖泊,曾经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鸟儿在这里为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他们凭着勇敢与顽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人类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珍爱。

  那是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辽阔的贝加尔湖上因寒潮突然降临而再次结了厚厚的冰层。一群已从南方飞来的天鹅在冰封的湖面上空盘旋、呼唤,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我们找不到吃的,怎么办?一声声“克噜——克哩——克哩!”的凄惨啼叫在贝加尔湖上空回旋……

  3、最后让学生出谋划策,增加他们积极体验。

  师:“同学们,从刚才天鹅的凄叫声中,你们认为这群天鹅会怎样生存下去呢?他们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让学生们为这群可爱的天鹅出谋划策,学生的情感会被故事所设置的场景所调动。同时为下面学生的初读课文铺垫,力求水到渠成。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读书,会做到情绪高涨,神情专注,感情真挚。)

  二、始读课文初悟情

  1、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中的天鹅是如何自救的,请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吧!

  2、出示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

  3、个别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与评价。

  4、根据提示学习分段(文章哪到哪是斯杰潘讲述天鹅的故事?)(相机板书)

  5、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情意浓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