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书法课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书法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法课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写好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字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重点;写好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难点:写好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 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临帖和摹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去写。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初学者宜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临帖的方法
临帖要做到三要: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少而精;三要不断比较。 眼到手到心到,是指临帖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 少而精,是指每天规定五到十来个字,反复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尽量消化它,最好能掌握它;如果字一下子临得很多,往往会象抄书一样,印象不深。 不断比较,是指临了一遍后,把自己临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看那一笔写得好,那一笔写得不好。字形结构是否摆稳,到底象不象;要找出差距看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不断比较,不断改进,就会越写越象,越写越好了。
3、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书法课教案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检查书写用具摆放的位置、坐姿、站姿和执笔。
三、 讲授新课。老师:四四方方一座城,四条公路穿城中,两条最长,两条最短,看看四条公路组成一个什么字? 黑板上贴有一张方白纸,标出中心,用四张红纸条,请同学贴出。 老师出示挂图,同时板书:第二课:米字格(后半部分待讲到时再添上)。老师和同学一起给米字格起名:1.横竖中线;2.两条斜线;3.左上格、坐下格;4.右上格、右下格。 老师可采用抢答方式,让同学说出米字格的各部名称。老师出示“永”字挂图,同时补课题。和同学一起按顺序说出它的名称(横画和挑画应适当加辅助虚线,帮助同学认识,如图)。为了使同学的思路清晰,先在图上表好数字: 1. 点2.横3.竖4.钩5.挑6.撇7.短撇8.捺 老师可采用指哪个笔画让同学说哪个笔画,由慢到快,待同学熟悉后可进行比赛。
四、 总结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可提出要求:1.临得像;2.要有起笔和收笔;3.捺要写得自然。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发现优点,纠正错误,以利总结。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课下练习写字。
书法课教案3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点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
难点:点的写法、“点”画中的提按。
教学准备:
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三、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四、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五、讲授新课。出示课题:第八课点的写法。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观察“点”画的特点:1、它像什么?(大瓜子、雨点等)2、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点的写法:右下入笔,右下按,提笔回收。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点的写法。
六、完成第八课作业、范字处理时,请同学说出其图形、笔顺。硬笔书写强调提按。老师巡视行间,此时可放音乐,调解课堂气氛。
七、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
书法课教案4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横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横的写法;方起笔、圆收笔的提按。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通过谜语引入新课:有个笔画真叫棒,它自己可成为一个字,请猜猜它是哪个笔画呀?老师出示横画挂图。出示课题:横的写法
三、 讲授新课。问:横画有什么特点?横画的特点是:1.两头粗中间细;2.起笔方收笔圆;3.有一定的斜度(左低右高)。 横画的写法:先左上,右下按,转笔右行(边行边提笔,边行边按笔),提笔向上,右下按,提笔回收。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三课练习册上的作业,注意坐姿、执笔的姿势。老师行间巡视,纠正同学们书写时出现的错误。(老师纠正同学们书写的错误时,说话声音要小,不要干扰其他同学,除发现全班性的问题时才可请全班同学停笔,及时纠正,在学生书写时,可放一些较合适的乐曲,但音量应控制,不可过大,否则反而影响学生书写。)
五、 总结:表扬好的为主,指出不足。
书法课教案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笔顺规则(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笔画的粗细变化。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三、 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二课 笔顺规则(二)。同时出示挂图“工”字,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它的规律:“从上到下”。同时板书:从上到下。
老师启发学生说出“工”的具体写法:
(1) 先说出第一笔的位置,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的斜线上,穿过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三分之一处,这一笔画较粗。
(2) 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较短。
(3) 第三笔较长,与第一笔和横中线的距离相同,左低右高。
(4) 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
“王”的具体写法: 在分析“王”字的基础上,尽量请同学们说出其写法。
(1) 第一笔和第二笔两个短横较粗。第一笔在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二分之一处。
(2) 第三笔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
(3) 第四笔是长横,较细,与第一二笔之间的距离相等。
(4) 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
从左到右:“川、林”的写法
(1) 说出笔顺;
(2)总结出“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
(3)说出每笔的位置;
(4)每个笔画的不同点;
(5)这两个字所呈现的大致圆形,这些可分两组讨论,得出结论。 硬笔部分,熟悉笔顺规则,强调一下起笔收笔动作稍大。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二课作业,伴以较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
五、 总结:展示学生的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多练习。
书法课教案6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 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 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 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 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 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 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书法课教案7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四):从内到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笔顺规则(四):从内到外。竖折和走之的.写法。
教具准备:
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表扬班上书写认真、进步较大的同学,尤其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的,号召同学们学习。
三、 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说出“凶、运“的笔顺,引导学生总结出”从内到外“。(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请老师不要着急,老师可预备好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同学们,“凶”字先写哪几笔,后写哪几笔,那么谁能说出从哪儿写到哪儿呀?)
老师板书:第十四课:笔顺规则(四):从内到外。 老师和同学具体分析“凶“和”“运”的写法。范字“凶”:先写第一笔短撇和第二笔长点,两笔交叉在米字格中心偏上,看准位置,不宜过大,第三笔竖折和第四笔竖把“ ”包起来,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竖折的写法应给同学提示一下),这个字呈“ ”形(见课本)。 范字“运”虽然较难,但在分析“凶”字的基础上,可多让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字共七笔,第一笔到第四笔组成“云”,其占据米字格的中心,要小,收紧,这样走之才能把“云”包围起来(走之这几笔,老师可演示,提醒学生)。这个字呈圆形。老师可让同学们说说从内到外的笔顺还有哪些字(山、远、达、廷、延等),可让学生多动脑子。 硬笔部分也都是笔顺从内到外的字,老师稍强调一下并提出看谁临得像。
四、 巩固练习:
五、 完成第十四课作业,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发现写得好的同学。
六、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如有全班性的错误,要纠正。
书法课教案8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
(1):从内到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笔顺规则
(1):从内到外。竖折和走之的写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表扬班上书写认真、进步较大的同学,尤其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的,号召同学们学习。
三、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说出“凶、运“的笔顺,引导学生总结出”从内到外“。(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请老师不要着急,老师可预备好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同学们,“凶”字先写哪几笔,后写哪几笔,那么谁能说出从哪儿写到哪儿呀?)老师板书:第十四课:笔顺规则
(1):从内到外。老师和同学具体分析“凶“和”“运”的写法。范字“凶”:先写第一笔短撇和第二笔长点,两笔交叉在米字格中心偏上,看准位置,不宜过大,第三笔竖折和第四笔竖把“ ”包起来,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竖折的写法应给同学提示一下),这个字呈“ ”形(见课本)。范字“运”虽然较难,但在分析“凶”字的基础上,可多让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字共七笔,第一笔到第四笔组成“云”,其占据米字格的中心,要小,收紧,这样走之才能把“云”包围起来(走之这几笔,老师可演示,提醒学生)。这个字呈圆形。老师可让同学们说说从内到外的'笔顺还有哪些字(山、远、达、廷、延等),可让学生多动脑子。硬笔部分也都是笔顺从内到外的字,老师稍强调一下并提出看谁临得像。
四、巩固练习:
五、完成第十四课作业,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发现写得好的同学。
六、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如有全班性的错误,要纠正。
书法课教案9
教材分析:
毛笔是书写汉字的重要工具,毛笔的产生和使用促进了汉字书写艺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书法,一支得心应手的毛笔是写好字的必备条件,因而毛笔在文房用具中居于首位。此课介绍中国的笔和字,丰富学生的书法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辨别书法的主要书体。
2.通过临摹体会毛笔的独特属性,在习字中体验用笔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书法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欣赏经典的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书法的形式美感,并与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书法课本.水写练字布.毛笔.清水。以备上课之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握毛笔,让学生辨认并说出毛笔的作用,以此导入本课。出示多媒体本节课标题《中国的毛笔和书法》。
展示书画作品和书法作品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届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二.学习书法 受益无穷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4、书法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 目的:让学生了解学习书法的好处,能喜欢上书法,能主动自觉的学习并练习好书法。
三.认识毛笔:
毛笔的构成:笔头、笔杆两部分
笔头由:笔锋、笔腰和笔根三部分构成
笔豪一般分:硬豪、软毫和兼毫
总结:使用软硬不同的笔豪和不同的运笔方法,会产生变化丰富的笔墨效果。
特别注意:大笔写大字,小笔写小字
四.执笔方法:
总结了毛笔执笔的五字口决:“擫(ye按)、押(压)钩、格(顶)、抵(托)”。据说这个口决是由王羲之传下来的。
擫(ye按)——用拇指指节首端紧贴笔管内侧,由左向右用力。 押(压)——用食指指节末端斜巾笔管外侧,由右向左用力。 钩——用中指紧钩笔管外侧,由外向仙用力。
格(顶)——用无名指指甲根部紧顶笔管内侧,由内向外用力。 抵(托)——用小指自然靠拢无名指,起辅助作用。
五.书写姿势
写字的姿势又称身法,是书写的一个基本备件,古今书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写字姿势不正确,会影响练字效果,必须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如果书写大小在10厘米以内的字或篇幅较小的行草书,可采用“坐势”。
坐势的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六.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1. 欣赏经典的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书法的形式美感。
2. 提高学生对书法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七.书写练习
1. 以“永”字为例,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钩、折、点与挑。
2. 楷书中每一个笔画都包含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具体要求: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
3.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小结:
“ 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法的提高需要我们刻苦.耐心的坚持练习,愿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喜欢上书法,写出一手好字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多,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掌握,造成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在名家书法作品欣赏环节,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在书法练习阶段,学生能认真练习。反思基础知识环节,进行改变传统教学,决定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学生代表讲解,评最佳“讲解员”,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书法课教案10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点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点的写法、“点”画中的提按。
教学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三、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四、 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五、 讲授新课。出示课题:第八课 点的写法。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观察“点”画的`特点:1、它像什么?(大瓜子、雨点等)2、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点的写法:右下入笔,右下按,提笔回收。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点的写法。
六、 完成第八课作业、范字处理时,请同学说出其图形、笔顺。硬笔书写强调提按。老师巡视行间,此时可放音乐,调解课堂气氛。
七、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
书法课教案11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学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五):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笔顺规则(五):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笔画竖钩、捺仍应提示。
教具准备:
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说出范字“田“的.笔顺,并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其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
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五课笔顺规则(五):先里头,后封口。
老师和同学小结范字”田“的具体写法:
(1)先写第一二笔,再写第三四笔,最后第五笔封口,人们常把这种笔顺称为“先进人后关门”。
(2)“田”字里的白空比较均匀(即布白均匀,这一术语可不说)。
(3)这个字呈梯形(学生没学过梯形,可说出方形,下边稍小一点即可)。
(4)让学生说出几个先里头后封口这种笔顺的字(日、目、国等)。 老师出示挂图“水”字,请学生看后,说出笔顺,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先中间后两边”,然后老师板书(在课题的“先里头后封口”的后边)先中间后两边。
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水”字:
(1)先写中间的第一笔竖钩,再写左边的第二笔横撇,最后写第三笔短撇,第四笔捺。老师提示一下竖钩、捺的写法。竖钩在竖中线上,撇短,捺长,第三笔短撇要直。
(2)这个字从整体看呈“圆”形。硬笔部分强调:书写的字和字头像。
四、 巩固练习:
完成第十五课作业,学生书写时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学生书写时的毛病。
五、 总结:
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假期多练字。 本学期课程结束,老师可抽时间,搞一个作业展,这样能激发学生学写字的兴趣。
书法课教案12
学习目标:
1、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 激趣:小朋友们,想想自己也写出这样一手好字啊?
练习出一手好字,使人终身受益。
从今天开始老师就来教大家学习怎样写好字。
导入过渡: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就好比房屋是由砖头、瓦、木头等建成,要建成房屋就离不开一
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木头。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横”书写要领。
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3、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图示:
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横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一”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书法课教案13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竖钩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竖钩的写法、钩的写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表扬班上书写认真的同学。
三、复习竖(垂露竖)的写法。垂露竖的写法:先左上,转笔右下按,转笔下行,顿笔,提笔回收。问:如果在垂露竖的末端加点东西,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待学生说出“竖钩”后,出示课题:第九课:竖钩的写法。
四、讲授新课。老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观察“竖钩”的特点:
1.其外形像一个钩子;
2.其是竖和钩组成的`;
3.其在竖中线上。竖钩的写法:因为垂露竖已经学过,所以尽量请学生多动脑子,总结出竖钩的写法。先左上,右下按,转笔下行,顿笔,提笔回锋,出钩。请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书写练习。
五、巩固练习:完成第九课作业,范字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
图形为“ ”形;
1.笔顺;
2.“竖钩”在竖中线上。硬笔要求:学生写出的字尽量和帖一样,每写完一遍,和帖上的字对照检查一遍,不断地纠正错误,越写越好。学生练习时,配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示范,纠正书写时的一些错误。
六、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表扬方式方法,老师自酌,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佳),对课下练习的学生多加鼓励。
书法课教案14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
(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笔顺规则(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提高捺画的书写质量。
教具准备:
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表扬班里刻苦学习写字的同学。
三、 讲授新课。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一课:笔顺规则(一)。
出示挂图“十、干”,请同学们说出笔顺。
老师此时板书:先横后竖。
分组观察“十、干”的特点; “十”的特点:
1、笔顺:先横后竖:
2.这两个笔画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笔画粗细比较;
4.这个字大致成什么图形。
“干“的特点,老师可依“十”的特点,请同学们总结出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老师出示“人、入”的'范字挂图,请同学们说出笔顺。
老师板书:先撇后捺。 在老师的启发下,分别说出这两个字的特点,并提示学生写“捺”的注意事项。
四、 巩固练习:
完成第十一课作业,硬笔部分提出:捺的书写要自然。老师放音乐,巡视行间,随时纠正学生的坐姿、执笔及书写时的毛病。
五、 总结:
展示作业,表扬书写好的及进步大的同学,号召同学课下多练习。
书法课教案15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提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提的写法,提的出锋。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述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老师出示课题:第十课:提的写法。出示提的写法挂图。 请学生观察提的特点: (一) 像一把刀的尖。 (二) 其在斜线上。 (三) 由粗到细。 提的写法:先左上,向下按,提笔转锋向上,边行边提(要稳),出锋。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课作业,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范字“江、抖”的笔顺及用图形分析这两个字。硬笔练习部分可提醒“三点水”的写法。以音乐伴学生练习,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师范,纠正错误。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指出全班性的问题,号召学生课下多练习。
【书法课教案】相关文章:
书法课的教案06-28
书法课教案05-25
书法课教案03-24
小学书法课教案05-31
书法课教案【热门】06-09
【荐】书法课教案15篇06-09
教案06-23
卫星比武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04-13
关于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案例02-03
《bpmf》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