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钱塘江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钱塘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江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盐”等12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潮”等13个字和“奇观”等15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能说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把握内容要点。
4、读古诗《浪淘沙》,能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
5、能找出具体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句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交流,了解抓特点写具体的写法,感受体会钱塘潮的壮观奇特。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5。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5。
教学准备:
教师:“盐”等12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盐”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不一样的美。学习这些课文,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以便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形成具体形象的表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训练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
板书课题:1观潮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谁能说说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预设:“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指名回答。预设: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要从课题开始。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向我们展现了潮水这种自然现象的美。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昂”“鼎”“崩”“震”“霎”。
(3)PPT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盼望。滚动。顿时。逐渐。一堵。犹如”,复习认读。
提示: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2、小结:对了,课文讲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这么一件事情。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什么样美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奇观:奇特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
(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课文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天下奇观”,同时点明了“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回应了题目;也说明了“我们”观潮的原因——因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具体写“我们”观潮的课文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部分1: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静。(板书:江面平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主要意思: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主要意思: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通过梳理,我们了解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是总的点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天下奇观,然后通过第二。三。四部分,通过写“我们”的一次观潮,具体描述了钱塘江大潮涨潮的过程,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确是天下奇观。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过后”,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3、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江面很平静;潮来时,江面汹涌澎拜;潮过后,江面涨了两丈多高。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来说明它是天下奇观呢?我们继续学习。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早就吸引了古代的文人墨客纷纷前往观赏,不少诗人还为之写诗赋词,其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诗,好吗?打开课本第4页。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结合生活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问同学或老师解决。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
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预设: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导语:弄懂了诗句中词语的意思,那么,诗句的意思能说说吗?
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八月的钱塘江大潮涛声就像是山崩地裂。惊天吼地那样传来,数丈高的潮头撞击岸边的山石又倒回(与涌来的浪头相撞)。
很快的,大潮退会江海汇合之处,重归大海,而在江岸边,大潮卷起的座座沙堆就像洁白的雪堆。
3、小结:我们通过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诗人刘禹锡仅用了28个字,就向我们呈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板书设计:
1观潮
一、天下奇观
(潮来前)二。江面平静
(潮来时)三。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潮过后)四。两丈来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PPT出示《浪淘沙》)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指名回答。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导语:诗人刘禹锡仅用了28个字,就向我们呈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你能对照着诗的内容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浪淘沙》)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与第一、二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
句子: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
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导语:课文里只有与诗中涨潮内容相关的句子,没有潮落退潮的句子。课文中有关涨潮内容的句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钱塘江大潮画面呢?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
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做到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导语:同学们讲述了钱塘江大潮留给自己最深刻印象的画面,为什么这个画面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让你留下了这样的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
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让我留下了这样的样深刻的印象。
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追问:为什么能这个词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背诵第4自然段。
6、反馈指导。
(四)小结:
作者紧紧抓住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通过具体形象描写钱塘江大潮潮水来时的样子和潮水奔腾的声音,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
四、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导语: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的原因。
个体操作。
反馈指导:(PPT出示“资料袋”,学生指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潮(潮水)朝(朝向)据(据说)剧(剧烈)堤(大堤)提(提示)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钱塘江大潮以及它的成因。
钱塘江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潮的有关知识。学习文中引用古文、神话、传说等。
2、讨论学习文中引用的古文、神话、传说等,明白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对钱塘江潮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
1. 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
2. 揣测在同一景物描写时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
教学难点
比较探究描写手法不同,感受也不同的文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情境引入
钱塘江潮,天下壮观,今天,我们虽然不能去亲眼一观,但老师将会带领大家,在文字的世界里一睹它的风采。《钱塘江的夜潮》,告诉我们的就是钱塘江上潮的景象,只是观看的时间特殊,不是白天,而是夜里。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吧!
认定目标
1、了解钱塘江潮的有关知识。学习文中引用古文、神话、传说等。
2、理解作者对钱塘江潮的真实感受。
自主学习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钟敬文,中国民俗学之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
二、 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溯洄sùhuí 迢遥tiáo 釜里fǔ 慑shè 蟾光chán
2. 形似字 系 盛 塞 鲜
3. 词语
罗绮:这里泛指绸缎等美丽的丝织品。
溢目:形容物品极多,使人目光应接不暇。
倍穹常时:数量比平时大得多。穹,大。
津津: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僦:租赁。
蟾光:这里指月光。
溯洄:水逆流而上。
迢遥:遥远的意思。
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
惊魂慑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共同探究
1、 学习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对钱塘江潮的描绘
齐读讨论疏通大意
讲解这段引文,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正面描绘,突出钱塘江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2、 学习高濂的`《四时幽赏录》中对钱塘江潮的描绘
齐读讨论疏通大意
讲解这段引文,描绘了夜里涨潮的壮阔景象,吸引我决定去看夜潮。
3、为什么钱塘潮会特别汹涌、巨大呢?
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在杭州湾湾口(王盘洋)处宽达100千米左右,可是在海宁盐官镇附近的江面,大约只有几千米。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另一方面,当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横亘在江口的一条沙坎,使潮水前进的速度突然减慢,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形成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愈来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许多有利于涨潮的因素,都集中在钱塘江口,特别是秋天,因此那里的秋潮成了世界上少见的奇景。
归纳提升
一、朗读全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因古文的影响,我决定观看"夜潮"
第二部分:我看"夜潮"的经过及所见"夜潮"
第三部分:我看"夜潮"后的感受
二、能力提升
1、 找出作者看到的夜潮,作者看到夜潮以后心情怎样?
明确:齐读作者看到的夜潮,体会作者看到夜潮以后失望的心情
2、 作者看了夜潮以后为什么会产生失望的心情?
作者广东海丰人,看惯大海的惊涛骇浪,钱塘江潮算得了什么,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所以写作独辟蹊径。
3、文章开头为何一再引经据典渲染钱塘江潮的盛况?
引起作者看夜潮,造成悬念,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三、讨论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总结全文
训练拓展
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文中引用的古文
课 后 反 思
钱塘江教案3
1、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3、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可以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4、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教师可以天下奇观的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深入研读。
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江潮的变化,体会钱塘潮之奇,然后交流阅读的体会。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
第3、4自然段中,对潮来时的过程描写非常精彩,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一部分。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是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如,可以用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江潮写得更加形象的。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衬托之笔,关注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
5、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背诵下来。另外,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很多,要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还可以建议学生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6、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那些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如,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这些生字可以在学生抄写词语时进行适当指点。
7、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想象画面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图片。有条件还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潮的生动画面。使用课件要把握适当的时机,应先让学生潜心读书,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或欣赏多媒体,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与形象的画面作对照。不宜过早过多地用形象去替代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活动。
8、教学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如,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为依托,进行观潮现场直播,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进行创造性复述。
9、资料袋中,图文结合介绍了钱塘江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为壮观的原因。在教学时,可以在初读课文之前,借助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以及海宁市和盐官镇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在学生初读后提出疑问时,再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中的内容,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建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
钱塘江教案4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钱塘江潮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了解文中引用的古文、神话、传说等,明白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钱塘江潮的真实感受。
重难点: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文、神话、传说等,明白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作者对钱塘江潮的真实感受。
课堂流程及设计:自学-整体感知-理解写法-测评
课前自学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钟敬文,中国民俗学之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他提出了民俗学结构体系的学说,并于90年代提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新学说,其代表作有《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新的驿程》、《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民俗学论集》等。他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
二、学习生字新词: 泅(qiú) 僦(jiù) 赁(lìn)弩(nǔ) 鲜(xiǎn)有 逃(táo)遁(dùn)釜(fǔ) 惊魂摄(shè)魄(p)
教师复备栏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为壮观。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一般,慢慢地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地冲荡太阳,气势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即杨万里)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可直译)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几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景慕------兴趣好奇------期待------失望
反衬 欲抑先扬 突出失望之情(主旨)
课堂互动
一、(可省)朗读全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因古文的影响,我决定观看"夜潮"
第二部分:我看"夜潮"的经过及所见"夜潮"
第三部分:我看"夜潮"后的感受
二、合作了解文中引用的古文大意,明确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朗读全文,交流:
1、 找出作者看到的夜潮,作者看到夜潮以后心情怎样?
明确:齐读作者看到的夜潮,体会作者看到夜潮以后失望的心情
2、 作者看了夜潮以后为什么会产生失望的心情?
作者广东海丰人,看惯大海的惊涛骇浪,钱塘江潮算得了什么,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所以写作独辟蹊径。
3、文章开头为何一再引经据典渲染钱塘江潮的盛况?
引起作者看夜潮,造成悬念,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课后检测
1、作者対钱塘江夜潮的情感变化怎样?
2、本文的写作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钱塘江教案】相关文章:
钱塘江大潮导游词05-19
钱塘江大潮导游词经典(15篇)11-22
钱塘江大潮导游词大全【15篇】09-18
关于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案例02-03
卫星比武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04-13
美术教案【经典】08-14
美术教案【精选】08-15
[精选]大班教案08-25
大班教案[经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