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3 08:47:3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关注与热爱,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理解“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说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的内容,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特别爱动脑筋,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好吗?(好)请看屏幕(点击:出示谜语内容)

  谜语内容:小小纸袋不太长,喜怒哀乐袋中藏,你我相隔千万里,传递信息他帮忙。(信)真聪明!掌声鼓励。

  2、师:板书:信生:举起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书空: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信是什么呢?信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二、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一)整体感知,初识内容。

  1、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这位小姑娘学会了写信之后,她心里特别高兴,你想知道她有什么想法?(想)

  2、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倾听,等下就会有很多收获。(倾听课文录音朗读磁带)师:点击课件。

  3、听了小姑娘的心里话,你知道她有什么想法了吗?勇敢地举起你们的小手。

  师:你是从哪个小节知道的?(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一小节

  师:你的耳朵真会倾听,小眼睛真亮,多么会读书的孩子!请你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师:能把字音准确地读真好!

  师:还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你读得真棒!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时适当的停顿。是呀,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就可以做到,而想把信写好,却还要用什么呢?(心)那么在读的时候这四个字就应读得重一点,慢一点。全班一起读。

  师:小姑娘想写许多许多的信,她都想用心给谁写呢?请大家认真读2-5小节。一边读一边用笔做记号,看看小姑娘都想给谁写信。(板书:替雏鸟给妈妈写、替……)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全把它们找出来了。雏鸟给妈妈写信?雏鸟是什么呀?(刚出生不久的小鸟)小姑娘会替雏鸟写些什么呢,老师可好奇了,多想知道呀,你们想知道吗?(想)那请大家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师:小朋友读得可专心了!那你们知道她替雏鸟给妈妈写了些什么了吗?(让妈妈……)“巢”指的是什么?(鸟窝)怎么样记这个字。哪个小朋友上来用鼠标指一下,巢是在哪?对不对?谁知道“黄昏”是指什么时候?(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天还没黑之前)此时,天快要黑了。

  (出示课件),是啊,天快黑了,妈妈去哪了呢?(妈妈外出找食物,还没回巢)此时,雏鸟心里怎样?(着急、害怕、担心)哪些字词最能体现小鸟此时的心情?(快,已经)。

  师:谁能把小鸟这种心情给读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是啊,小鸟多着急呀,那小鸟会怎么说呢?谁来替小鸟说说。(课件)

  师:是呀!多懂事的小鸟,多会关心妈妈的小鸟呀。让我们带着着急、害怕、担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齐)。

  师:那么鸟妈妈听到孩子的呼唤有没有赶快回来了呢?(有)。(课件)对啊,你们多了解鸟妈妈的心呀,瞧,妈妈回来了,多么亲亲爱爱的一家呀,他们彼此关心,互相依恋。让我们带着母子间这种浓浓的亲情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方法,自学3-5小节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充分体会了小姑娘替雏鸟给妈妈写的信,那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刚才是怎么学习的。先认真读一读,弄清楚谁给谁写信,为什么写。然后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感悟。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3-5小节中的一个小节。

  2、全班交流。

  (1)喜欢第三小节的同学请举手,请你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看看他读得怎样。注意读好“姹紫嫣红”“姹”是翘舌音,“紫”是平舌音,齐读,连读三遍。

  师:懂得了姹紫嫣红的读音,那你们知道了它的意思了吗?谁能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花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轻轻地睁开眼睛,小朋友,你想像的是这样的画面吗?(欣赏课件)

  师:老师看到了小朋友看得真入迷,听到了小朋友的称赞声,你们看到了什么?(花太美啦!想想能运用学过的哪些词来形容花美。(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师:是呀,花园里的花美极了,蜜蜂听到了花儿的呼唤赶快来采蜜了。他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用你们的'声音、用你们的表情、用你们的动作,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感受它们之间的这种甜蜜吧!(全班齐读)

  (2)师:读得真好,是啊,带着你的感受,用心去读书,你就会读得更好。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一起读。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指名读)读得稳稳当当的,感觉很安全。为什么读得那么轻?(因为风平浪静)说得好,那你告诉大家风平浪静是什么意思(没有风浪,海面上很平静)。一起来把“风平浪静”读三遍。

  师:还有谁用语速要慢一些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大海与船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安祥的大海正敞开宽广的胸怀,邀请小船们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航行。(男生齐读)(女同学齐读)

  师:(出示第五小节)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好轻轻地,真像绵绵春雨。全班一起把“绵绵春雨”齐读三遍。谁愿意来读一读。“树给树写”

  (指名读)读得好,你真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全班一起把“无边的森林”齐读三遍。

  师:女同学来当作一朵朵云,男同学来当一棵棵挺拔的树。边读边展示你们优美的动作。

  师:当一片云收到另一片云,一棵树收到另一棵的邀请时,会怎么做呢?拉着自己同伴的手一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这小节。老师已经感受到大家集体的力量!

  四、扩展延伸口语交际

  师:小姑娘用心地替别人写下了这么多的信,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要替别人写这么多信吗?(帮助别人、乐于助人、学雷锋做好事)她真有爱心,把大自然一切当作朋友,

  五、学以致用仿写诗歌

  师:一封封小小的书信,包含着浓浓的情意,这位小姑娘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让我们用自己的一双手、一颗火热的心给周围的人写一封封信吧!(全班交流)

  小朋友,你们创作的一首首小诗是在用纸和笔,用手和心,来表达我们的最美好的愿望,所以才显得那样真诚,那样感人。这一封封信希望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心,飞到朋友身边让你的心与朋友的心贴着紧紧、紧紧。

  师:她不仅替别人写信,还替自己写了一封封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全班齐读)一封封信指什么意思。为什么给自己也写那么多的信?(想交往好朋友、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想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去关心别人)说得真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全班齐读)

  六、总结全文。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师:一封小小的信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关爱,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读这封信,你们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的读,也可以边读边展示你的动作。(全班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AABC和AABB式组合和积累词语,会用“我爱……因为……”的前果后因句说话。有能力的模仿课文试写首尾和排比句。

  2、了解绿叶的功能和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学会13个生字,理解词语,能背诵课文首尾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绿叶的功能,积累语句,会用前果后因句说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一些介绍植物王国的书籍,特别是有关绿叶的。

  教学安排: 3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质疑问难。

  2、统一分段,读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热情歌颂最常见的绿叶的文章!

  2、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表

  音重点:肆、虐、沃、壑、溢、畸、噪、滞

  形重点:肆、虐、壑、炙

  2、认读词语:

  缕缕白云 香味四溢 苍翠 碧波荡漾 痴情 宠爱 畸形 阻滞

  二氧化碳 昂首阔步 肆虐 沟壑 炙烤 酷热 枯竭 担忧 污染

  (自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众生解答)

  3、检查朗读

  开火车分句读,听读并划出疑难问题

  4、质疑问难,重要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三、统一分段,理清文脉

  1、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方式写?(总分总)

  2、开头和结尾两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前后呼应)

  3、学生独立分段——四人讨论——全班统一

  第一段(1):表明自己最绿叶的感情很深。

  第二段(2—5):写“我”爱绿叶,因为绿叶是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需要,维护生态环境,制服环境污染,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第三段(6):写“我”愿朋友们都爱绿叶,愿绿叶铺满大地。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提问:这段讲什么?

  2、比较段落:

  1)出示比较的段落:

  “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白云?是山峰?是花草?还是湖水、、、、、、至于我,最喜欢的却是绿叶。”

  2)这段话和课本中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异同?你们喜欢哪一段?

  3)课文开头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故意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引出“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这样开头就提出令人关注的问题,能引起读者带着关注的心情去阅读下文:为什么“我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呢?)

  4)书上提到的景物都很美。用这些美好的事物与绿叶相提并论起到什么作用?

  (突出我对绿叶的感情之深)

  5)“至于”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叫“痴情”?聂耳、聂卫平、贝多芬、达芬奇、、、、、、他们痴情的是什么?

  3、齐读总结

  五、巩固练习

  1、读背第一段

  2、完成课堂作业本词语部分

  3、弹性作业本:

  亲爱的小伙伴,在课余生活中,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ì àn dià iàn xíng 5

语文教案 篇4

   一、从近五十年《教学大纲》有关“语文”的界定中来理解 。

  1、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

  2、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1963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3、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1980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

  4、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1986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 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1996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实验用)》)

  7、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20xx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

  从上述历史轨迹,我们不难看出,对“语文”的认识发生着变化,变化的焦点落在“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方面。语文是工具,是用来交际的工具,而不是从事其他活动的工具,所以,学生学语文是用来交际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人类文化,也承载着人类文化,所以,学生学语文是用来了解人类文化的。

  二、从近五十年《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规定来理解 。

  1、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规定教学目的是: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得到深切的感染,对学生发生切实的作用。

  2、1963 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教学目的是:

  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1980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 规定教学目的是: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无产阶级的情操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4、1986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教学目的是: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6、1996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实验用)》规定教学目的是:

  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7、20xx 年,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规定教学目的是:

  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比较上述规定,可见语文核心的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能力,特别是语文能力,即“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综合起来看,也就是听说读写能力——言语能力。所以,学生学语文主要是用来培养言语能力的。

  三、学生学语文学什么?

  “语文”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学生学语文是用来交际的,是用来了解人类文化。并且通过教学目的的形式具体表现为是用来培养言语能力的。

  四、学生如何学语文?

  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的教学目的,通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实现。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理解和运用”体现了言语活动的两个方面,即表达过程和感知理解过程。培养言语能力必须在言语活动中进行。

  2、“理解和运用”的对象是“祖国语言文字”。“祖国”体现了“母语”的特点。培养言语能力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相对于言语能力来说,是知识,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知识本身,也就是陈述性知识,即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一方面是使用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知识,也就是程序性知识,即语言文字基本技能。

  在这里需要注意,语言文字知识(基础知识和艰苦本技能)与言语能力的关系。语言文字知识和言语能力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掌握语言文字知识不等于具有言语能力,不掌握语言文字知识也不一定没有言语能力。学生学语文根本目标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当然,培养言语能力离不开语言文字知识,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只不过是培养言语能力的手段,因此,语言文字知识要体现“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

  “精要”是指语言文字知识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因为,并不是任何语言文字知识对培养言语能力都有用,我们要选用适于并有助于言语能力培养的语言文字知识内容。

  “好懂”是指语言文字知识的教学要落实在言语活动之中。不能把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僵化为知识训练。

  “有用”是指语言文字知识有助于言语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的交际实际。

  综上所述,学生学语文就是在言语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语言文字知识,来培养言语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那里看着到了高兴千万成为

  2.出示谜语:“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谜底:彩虹)

  3.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朋友。瞧,一场小雨过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朝着彩虹笑盈盈地走来。这节课让我们来更进一步地了解她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指导:“美丽”要重读,读出对彩虹桥的喜爱。

  (2)自由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雨停了,天上有一座彩虹桥。

  (3)学习量词:座。

  文中有“一座美丽的桥”,你还知道“一座”什么呢?

  明确:一座山、一座城、一座塔……

  (4)思考:“雨停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雨停了”告诉我们彩虹是在雨后出现的。

  (5)讨论:如果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桥,你最想上去干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三个问句要读出天真的语气,还要读出洒水为爸爸浇田的骄傲和自豪感。

  (2)面对这座美丽的桥,文中的“我”想上去做什么呢?用直线画出描写“我”想怎么做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明确:想做:“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为什么这样做:“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3)理解“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就是我在下雨”。

  学标点符号:问号

  问号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表示停顿,作用是引起注意或思考。如在“你高兴吗?”一句中,问号表示的是疑问;在“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一句中,问号表示的是反问。

  (4)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女儿很孝顺。

  (5)指导学生用“高兴”说话。

  (6)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朗读指导:第3自然段中,“圆圆的月亮”重读,“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语调上扬。第4自然段要读出“我”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高兴。

  (2)在第3自然段中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我”想怎么做,和“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3)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再次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4)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女儿很孝顺。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象拿着镜子走到彩虹桥上,天上就会多了一个月亮?

  明确:因为镜子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用镜子反射月光后是亮亮的,就像月亮一样,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多了一个月亮。

  (6)学习第3自然段中的词语“荡来荡去”。

  指名学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

  明确:走来走去,游来游去,飘来飘去……

  (7)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个句子的意思。(又一次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8)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妹妹很懂事。

  (9)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选字填空:座坐

  ①我旁边()的是婷婷,我和她是好朋友。

  ②老师告诉我们,在公交车上要为老人让()。

  明确:

  ①坐

  ②座

  (2)第2~4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

  ①都用称呼开头,感觉正在同爸爸、妈妈、哥哥说话;

  ②第二句都是作者的设想,第三句都用“高兴吗?”结尾;

  ③每段都使用了一个反问句。

  2.总结。

  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喜欢文中的小姑娘,那么,她什么地方最吸引大家呢?那就是她的善良懂事。同学们一定要向她多学习,除了认真读书之外,更要懂得关心自己的家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