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和《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3、学习本文清晰的结构层次;
4、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5、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以、尔、乎、方、如、夫、则、而、作、撰、伤、与、让等);
2、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难点
孔子为何“哂由”“与点”?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学方法
诵读领悟法,讲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孔子和《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在初中时学过《论语十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另一名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题解
学生看注释后,说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释“侍坐”。
三、孔子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年青贫贱,勤奋好学。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教育,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四、《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五、朗读感知
1、听示范朗读
2、正音正字(补充文注之外)
毋wú乘shèng馑jǐn俟sì
甫fǔ铿kēng莫mù
3、练习朗读
4、演读。
六、翻译全文(详见幻灯片)
七、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一)、一词多义
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介词,把,拿,用
君子不以言举人介词,按照,依照
固以怪之矣介词,通“已”,已经
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用、做。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动词,用,依靠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连词,而;多解
不宜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于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语助,表时间、方位和范围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
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你们
问君何能尔。代词,这、那、这样、如此
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相当于“然”,表状态,形容词词尾
鼓瑟希,铿尔助词,相当于“然”,表状态,拟声词词尾
定楚国,如反手尔《荀子非相》通“耳”,罢了
乎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比
摄乎大国之间落后介词,在
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比
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在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语气词,呢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道理
方六七十里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才
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方六七十里,如五六十里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赤,尔何如与“何”连用,即“如何”,怎么样
公如大夫入《仪礼乡饮酒》和,同
权将如吴《三国志吴书》到……去
不动如山《孙子兵法军争》像,如同
夫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成年男子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丈夫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这,那
夫战,勇气也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出议论
夫子何哂由也与“子”组成“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则
《论语》六则指分项或分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居则曰“不吾知也。”副词,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副词,却,可是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那么
唯求则非邦也与些副词,就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就是
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说原来是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假若
而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入而徐趋表承接,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
鼾然而雷击之通“如”,好像,如同
余知而无罪也你,你的
与
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同意,赞同
唯求则非邦也与相当于“欤”,语气助词,吗
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遂与外人隔绝和
生三人,公与之母给予
(二)、古今异义
铿尔,舍瑟而作。起,站起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为政的才能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妨,妨碍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虚
(三)、古字通假
鼓瑟希“稀”
莫春者“暮”
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四)、词类活用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名活动,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鼓瑟希,铿尔。名活动,弹奏。
三子者出,曾皙后。名活动,落在后面。
浴乎沂,风乎舞雩。名活动,吹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活名,小事,大事。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翻译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
2、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两种情况:
A、动词的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宾语用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B、介词的宾语前置,也叫介词结构或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
则何以哉?
不吾知也。
唯利是图。
臣是以无请也。
八、小结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清晰的结构层次;
2、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程序
一、清晰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又分四层)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孔子评志
二、阅读赏析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的填写。
A组:(表格一)
1、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
2、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你从四个“青年学生”身上受到哪些启发?
——明确:详见表格内容。
B组:(表格二)
1、孔子是怎样评志的?
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政治思想?
3、孔子的教育艺术怎样?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
——明确:1、3详见表格内容。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有两种说法:
A、儒家的治国理想是“礼治”(为国以礼)。曾皙所描绘的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种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
B、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
世的思想很突出。《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表格一:
人物述志性格描写方法
启示
原文概括
子
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学生畅所欲言。如,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冉
有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曾
皙莫春者……咏而归。异乎三子者之撰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表格二:
人物孔子评志政治思想
人物形象
对象
态度
孔
子子路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礼
乐治国
A、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
B、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的恬然乐趣。孔子“喟然”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
冉
有求则非邦也与?——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小的国家也是国家,冉有是在谦虚哟。)
公西华赤则非邦也与?——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公西华也是在谦虚哟。)
曾皙吾与点也。
三、总结全文
(一)、主旨
通过孔子与四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有另解)
(二)、写作特色
1、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
2、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四、拓展训练
(一)、课后“练习三”;
(二)、针对子路的“其言不让”,谈谈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附作文: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乡绅有两个女儿长得很美,凡是到他家的客人都对他的女儿赞不绝口,而他却总是“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她们都是丑八怪。”时间久了,他的话被传了出来,于是一直到女儿老了也没有媒人登他家的门。
这个乡绅因为“谦虚”而说出的话却被当成了真,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故事虽然有些夸张,说明的道理却很值得深思。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谦虚的美德,然而,曾几何时,“谦虚”这两个字被曲解了,仿佛只有否认自己的才能,把自己贬得一钱不值才算谦虚。实际上,承认自己的才能,甚至当众表现,都不能算是不谦虚,因为表现才能的目的在于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他并向他请教时,虽“未出茅庐”,却敢“定三分天下”。而后随刘备南征北战,终于成为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假若他当时为了表示“谦虚”,用“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能担当重任”等词语来推托的话,也许刘备早被灭掉了。
所以,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别人充分了解你的才智,才能得到施展你才智的机会。
伯乐相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伯乐的重要性。而韩愈在《马说》中则进一步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方面人们苦于找不到良马,另一方面真正的良马又被埋没。既然世上“伯乐”如此稀少,“千里马”为何不“毛遂自荐”?
有些人总是说什么“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试问:从“不露相”的“真人”要他何用?难道说从不发表自己见解的人才算“真人”?难道说永远搞不出科研成果的科学家才算“真人”?若是这样,科学家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倒不如换上一些只知道服从命令、墨守成规的机器人。
有些人看到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出成绩,总爱泼上一盆带着“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等字眼的冷水。其实,们在讽刺别人“不谦虚”的同时,正充分暴露了自己摆老资格、居功自傲的骄傲本质。
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敢于表现自己的精神尤为重要。新一代年轻有为的人们,千万不要因犹豫而失去良机,以致遗恨终身。只要你有能力,不要理会别人说什么。你应当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才智,施展自己的抱负,立志为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附幻灯片内容提示:
1、课题;
2、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3、导入;
4、题解;
5、孔子;
6、《论语》;
7、朗读指导;
8、翻译课文;
9、文言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字通假;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10、课时小结;
1、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2、清晰的层次;
3、阅读赏析;
4、总结全文:主旨;写作特色;
5、拓展训练:课后练习三;根据子路的“其言不让”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短文。
6、结束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11-16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03-06
语文随笔高一范文10-22
高一语文随笔10-30
幼儿园坐校车的安全教案范文(通用7篇)12-05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0-25
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11-03
铅笔有多长教案04-01
有朋友真好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