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01 08:03:2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9篇(必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9篇(必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并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配合游戏使用的音乐。

  2、不同颜色的粉笔或呼啦圈。

  3、不等式题卡若干(正面写不等式,背面写答案)。

  4、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小朋友,老师今天想带你们玩个大嘴巴吃虾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游戏玩法:

  ①个人一组,选一个人当大嘴巴鱼,其他10人都当虾子。

  ②我们在地上画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当虾子的家;两个方框之间画一个圆圈当大嘴巴鱼的家。(示意图见活动材料,方框的大小视本班幼儿人数而定,尽量画大一些,以免幼儿在圈内互相拥挤而发生其他状况。)

  ③规则:音乐响起,虾子们边游边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水面透透气吧”。这时大嘴巴鱼在呼呼大睡。音乐停止,大嘴巴鱼伸个懒腰,张大嘴巴做吃虾子的动作,这时虾子们边游边说:“大鱼来了,快回家啊!”(虾子分开跑回两个家里。)大嘴巴鱼跑进圆圈里说:“哈哈,让我来数一数,哪边虾子多,我就把大嘴巴对着哪边,就吃哪边的虾子”。大嘴巴鱼点数后,张大嘴巴对着虾子较多的一边,若比较正确,就做“阿呜阿呜真好吃”的动作,若比较不正确,就罚下场。一轮游戏结束后,换另一位幼儿当大嘴巴鱼,继续游戏。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小结并表扬在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幼儿或其他方面有进步的幼儿。

  二、操作练习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

  ①打开练习册,数一数,上面一排,左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右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哪边虾子多?大嘴巴鱼要吃虾子数量多的一边,所以它的大嘴巴应该对着哪边?

  ②看下面一排,再来数一数左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右边框子里有几只虾子?哪边虾子多?大嘴巴鱼要吃虾子数量多的一边,所以它的大嘴巴应该对着哪边?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①3只虾子比2只虾子多,也就是3比2多(大);5只虾子比8只虾子少,也就是5比8少(小)。那我们怎么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呢?(启发幼儿思考。)

  ②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教师板书:>、<),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开口方向不同。)

  ③教师小结:开口向左边的叫大于号,开口向右边的叫小于号。口子喜欢对着数字大的一边,所以哪边数大它的开口就朝哪。

  ④这个不等式表示的意思是:3大于2;下面这个不等式表示的意思是:5小于8。(请幼儿跟读两遍。)

  3、练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①请幼儿填写黑板上的不等式。

  教师可在黑板上提供不等式,如:

  4O6、7O5、2O8、9O6、10O9、8O7、3O1、0O1……

  ②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③请另一批幼儿批改黑板上的题目,做对的`打“√”;做错的请在旁边改正。

  ④教师公布答案,并带领幼儿一一读出每个不等式。

  三、游戏:抢答案,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1、交代抢答规则。

  ①分为人数相等的3组,每组派一个固定的代表抢答,组内其他幼儿为智囊团,代表答不出来,可以请智囊团帮助。

  ②老师出示题卡后,喊开始,才可以抢答,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5分。

  ③最后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

  2、教师一一出示不等式的题卡,请幼儿抢答。

  3、比赛结束,比一比哪组答对的题目最多!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在游戏中,初步感受音阶不同节奏的上行与下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准备:

  小老鼠、小熊、大象玩具或图片各一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故事引出:一只老鼠到森林里玩,看到一幢房子。小老鼠轻轻的推开门,看到房子中间有着很漂亮的.楼梯。走一格楼梯,楼梯就会发出声音do、 re、 mi ……

  二、想想玩玩

  1.幼儿扮老鼠走走会发出声音的楼梯(上行音阶、下行音阶),要求幼儿一个音走一层楼梯。

  2.小老鼠很高兴,又要走楼梯了

  (1)请幼儿讨论小老鼠很高兴时是怎么走楼梯的?

  (2)老师弹奏,请幼儿听听是怎么走的?(速度快慢变化)

  三、刮奏

  1.请幼儿想想小老鼠发生什么事情了?(摔跤)

  2.摔跤了怎么上楼梯呢?(幼儿讨论)

  3.老师弹奏二种方法:前十六附点节奏和后十六附点节奏

  (集体走这两种方法)

  四、小动物也来了:小老鼠走楼梯发出的声音,引来了小熊和大象。

  1.教师弹奏二分音符和全音符节奏,请幼儿想想谁先来?谁后来?为什么?

  2.请幼儿学小熊,学走二分音符的节奏上楼梯

  3.请幼儿学大象,走全音符节奏。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秋色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观发现秋天的变化,并感受到秋天是绚丽多彩的。正是这样的生活经验,为本次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秋天的颜色》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它从多角度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以及颜色的绚丽多彩。重复的句式让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仿编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散文诗,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的秋天的多姿多彩。

  2、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桔子、葡萄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好,就让我带你们看一下美丽的秋天。

  二、观看课件第一遍,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颜色",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1.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它们到底是怎么赞美秋天的。(播放第一遍PPT)

  2.你们刚才听见诗歌里有谁?它们是怎么赞美秋天的?

  3.诗歌里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三、观看课件,欣赏第二遍,引导幼儿讨论:

  1.小草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学一学)

  2.枫叶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学一学)

  3.白菊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学一学)

  4.谁说秋天是绿色的?这又是为什么?(松树)它是怎么说的?(全体幼儿一起学一学)

  5.大地告诉我们秋天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四、请幼儿一起朗诵散文诗。

  (1) 教师带读,幼儿跟读。

  (2)问答式朗读。教师说上句,幼儿说下句。如,教师:"我问小草......"幼儿:"小草轻轻地告诉我说:'秋天是黄色的。'"

  (3)幼儿之间进行问答式朗读表演活动。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注意轻轻地、沙沙地、微笑地、大声地、骄傲地。

  五、仿编诗歌

  1、还有许多东西也想说说秋天的颜色,出示苹果(桔子、葡萄),你觉得苹果会说什么呢?

  2、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3、把幼儿仿编的话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让我们去外面寻找大自然中秋天的颜色,看看绚丽多彩的秋天吧.

  教学反思:

  秋天到了,大地的颜色也愈加美丽了。诗歌中的菊花、枫叶、松树孩子们都已经认识并熟悉了,这些颜色虽然是单一的,但是综合在一起就巧妙的形成了美丽的颜色,通过让每个孩子都说说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在秋天都能看到哪些不同的颜色,孩子自然就会知道秋天是五颜六色的,看来孩子的'体验感受比什么都来得真实。活动中第二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孩子们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颜色》,让他们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和语言美。这一环节的顺利开展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图文并茂的电脑课件的使用;教师与幼儿的提问互动中回忆、思考,从而达到对散文诗的识记;师生合作朗诵诗歌;幼儿分组扮演角色朗诵诗歌等等,都为这一环节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在于引导幼儿积极创编,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让每个孩子将原有经验与散文诗相结合进行仿编,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小朋友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如有的孩子想象力强我就让孩子自己仿编诗歌,有的孩子稍弱一些,我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图片,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一句句诗歌创编的有模有样。另一方面我想到大部分幼儿都会从常见的事物,比如水果、小草等等来诠释秋天的色彩,但幼儿对一些平常不关注的事物不会引发他们的思考,因此我准备了很多的图片引起孩子们创编的兴趣,这些活动前的思考让我得教学更加严谨、细致。

中班教案 篇4

  蜗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动物,《变色蜗牛》教案是根据画面上实物及蜗牛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让孩子关注画面中“第X天”的提示,大概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1、能根据画面上实物及蜗牛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1、能关注画面中“第X天”的提示,大概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变色的蜗牛》图书。

  2、白色蜗牛一只。

  3、各色蜗牛各一张。

  4、树叶、桔子、喇叭花等图片。

  5、ppt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蜗牛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彩色蜗牛图片。

  教师:窸窣、窸窣、窸窣;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

  2、引导幼儿边学边说。

  教师:窸窣、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的爬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实物图片提示,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彩色小蜗牛。

  教师: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东西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3、出示大图书《变色的蜗牛》。

  3、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了解图书内容。

  教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蜗牛是吃些什么东西?它又变成了什么颜色?

  4、教师翻阅图书,并提醒幼儿故事情节。

  三、播放 ppt 幻灯片,巩固幼儿对故事的记忆。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小蜗牛一样神奇,变出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小蜗牛是怎么变的?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蜗牛每天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可开心了。如果让你给小蜗牛的宝宝送好吃的东西,你会送什么给它吃?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理解鹅妈妈有趣滑稽的形象特点。

  2.学习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并能从中干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自制鞋子,袜子,花裙,项链,香水及鹅妈妈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鹅妈妈形象,引入故事

  1.引导幼儿观察原先的鹅妈妈

  T: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啊?(一只鹅)

  T:鹅妈妈漂不漂亮?为什么?(不漂亮,因为它光着脚,腿毛长,腰很粗,脖子长)

  T:今天天气真好,鹅妈妈想上街去买点东西,可是她想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

  2.欣赏故事,提问,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教具

  T:鹅妈妈上街买了什么东西啊?(鞋子 袜子 裙子 项链 香水 )

  T:鹅妈妈本来想买什么的啊?它为什么买了这么多呢?(老板会做生意)

  二.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根据教具再复述故事,在买每样东西是的'对话,要幼儿根据教师说的集体重复

  2. 提问:小朋友们喜欢鹅妈妈吗?为什么?

  三.根据活动材料分角色表演故事

  T:小朋友都说的很好,现在啊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做鹅妈妈和商店的老板,你们愿意吗?

  可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巩固

  活动延伸《鹅妈妈买鞋接力赛》

  每组分发各种饰品,将幼儿分为4组,比赛前,教师讲清规则及注意事项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识和欣赏自己的牙齿,知道白白的牙齿很漂亮。

  活动准备

  挂图第8号。

  玩具:小熊、玩具照相机。

  活动室周围悬挂大小不同的镜子。

  活动过程:

  “照镜子”,激发幼儿对牙齿的喜爱之情。

  请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四周的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说说自己镜像中的五官和牙齿。

  游戏“照相”,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玩具照相机,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想为宝宝照相,请宝宝笑一笑!我们来看漂亮的相片!

  老师现在要为小熊照相,请小熊笑一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的`相片!

  观察、比较图片中的两个形象,引导幼儿说出“小熊黑黑的牙齿真难看!”“宝宝白白的牙齿真漂亮!”

  请幼儿互相观察牙齿,找一找有没有小黑牙,提醒幼儿保扩牙齿。

  建议:

  活动室内悬挂的镜子应与幼儿的视线保持水平,并用笑脸装饰在镜子一角,激发幼儿照镜子、笑一笑的愿望。活动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生动、连贯的语言和身体动作集体创编故事片段。

  2、 发展幼儿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动画《西游记》VCD一张,孙悟空、二郎神图片各一张,小猴子、笑天狗图片若干。

  2、 事先将动画片中“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片段在VCD中定格,课前将幼儿的坐位分两边摆好。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出课题:

  1、 小朋友,你们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引导幼儿说出它有七十二变的.本领,并请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说它能变出什么)

  2、 教师简单介绍二郎神,激发幼儿观看VCD的兴趣。

  二.幼儿观看碟片,教师简单讲解。

  1、 孙悟空先变了什么,你觉得它为什么要变小鸟?

  2、 二郎神变了什么来对付小鸟?孙悟空接着就变出了什么?

  3、 二郎神和孙悟空最后怎么样?

  三、 幼儿学当孙悟空和二郎神

  1、 幼儿自选角色,分两边坐好。

  2、 教师出示字条,引导“孙悟空”和“二郎神”用“如果……我就……”将它们的变化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出来。

  四、 竞赛游戏《孙悟空大战二郎神》

  1、 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

  2、 由孙悟空变小鸟开始,用“如果……我就……”的句式展开竞赛,如孙悟空组胜出,则为它们加一只小猴子;如二郎神组胜出,则为它们加一只笑天犬。

  3、 幼儿轮流以对抗赛的形式进行,教师提醒幼儿想出的答案要符合逻辑性。

  4、 教师小结。

  五、 幼儿用身体动作创编故事。

  1、 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孙悟空和二郎神,用动作来创编故事。

  2、 听《西游记》主题曲《猴哥》音乐,做各种喜欢的动作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认识粗细,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两端尽量一样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圆柱体两个。

  【活动过程】

  1、引出粗细的概念

  教师同时出示两根木棒,把木棒两端对齐拿手里或立在讲台上,让幼儿观察木棒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教师把3根木棒两两比较,用目测找出最粗和最细的木棒,特别强调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细节,比最细粗些。

  3、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形。

  师生小结粗细的特征,让幼儿说出,粗些、细些、最粗、最细等词。

  4、按由细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8、9页的练习: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目测比较物体或者物体某部分的粗细,分别把最粗,细些,最细的物体某部分的涂色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体验乐曲亲切柔和的意境。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用夸张的手法创编不同的下雨动作和青蛙的各种有趣动态。

  3、结合幼儿生活,教育幼儿团结友爱,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光盘、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律动入场,谈话导入。

  二、学习创编小雨点和小青蛙的动作。

  (1)学习小雨点动作,欣赏A段音乐

  1、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做小雨点动作。

  2、创编舞蹈动作,同伴分享。

  3、集体完整表演小雨点的.动作。

  (2)学习创编小青蛙动作。

  猜谜引入:阔嘴巴呱呱叫,会游泳会跳高,不吃米不吃草,我们庄稼它来保。

  1、观看视频,启发幼儿创编青蛙的动作。

  2、欣赏B段音乐,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做青蛙的动作。

  3、集体完整表演小青蛙的动作。

  (3)创编表演。

  幼儿分角色扮演小雨点和青蛙,听音乐进行表演。

  三、扩展活动.

  结合幼儿的生活,教育幼儿团结友爱,分享快乐。

  四、结束活动。

  幼儿听音乐做律动退场。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11-19

(经典)中班教案01-13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经典)12-01

中班教案[精选]09-14

中班教案【经典】10-05

中班教案(精选)11-06

中班教案07-20

中班的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