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05 11:42:3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识字5》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实验质疑,引出课题。

  (1)、体验:折一根筷子和折一把筷子。

  (2)、质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课文中找出与它相对应的一句话。

  (3)、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团结合作的几条谚语,板书《识字5》。

  2、提出学习目标。

  (1)、会认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

  (2)、会写课文中的8个字,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展示课外收集的谚语。

  (5)、能结合课文内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拼读生字。

  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

  2、我会用这些生字组词。(如:移动、火柴、绳子)

  3、我会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

  4、我知道这些生字的意思。

  5、我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斤、折、挑、根、独、满、容、易

  (二)、学文展示。

  1、我会把课文读流利。

  2、我知道“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学习生字。

  (1)、我知道左右结构的字有:移、谋、焰、折、搓、绳、独

  (2)、我知道“柴、易”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斤”是独体字。

  (3)、我认识这些字的部首。(如:“移”字是“禾”旁)

  (4)、我知道这些字的意思跟它们的部首有关系。(如:“柴”,是山上的树木。)

  (5)、我会用编字谜的方法来识字。

  (6)、我会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字。

  (7)、我会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字。

  (8)、我要用组词的方法来识字。

  2、课文内容学习展示。

  (1)、我知道课文写的是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

  (2)、我知道我们同学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3)、我会做课后的“看看写写”。

  (4)、我会背诵这些谚语。

  3、生字书写展示。(我会写)

  (1)、我会读这些生字。

  (2)、我会把这些生字写漂亮。(学生独立写字,展示)

  三、拓展延伸。(约7分钟)

  1、我会给这些生字扩词。

  2、我还知道一些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

  3、小结:是呀,人多办法多,团结力量大。让我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让我们的班级越来越棒!

  四、作业设计。

  1、抄写课后“我会写”中的生字二遍,并各组三个词语。

  2、背诵课文。

  3、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

语文教案 篇2

  [分析教材]

  《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进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分析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特色]

  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借教材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

  4、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贴图讲故事。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把课前画好的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顺序贴在一张白纸上。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过去教学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但是这样的设计的意图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或产生许多难题。

  3、按照贴图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故事比自己刚才讲得好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和对字词的理解。

  1)图文结合,指导朗读第一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丑小鸭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读第一段,画出具体描写丑小鸭怪模怪样的词句。

  (3)用“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进行练习说话。

  (4)说说怎样读才能突出丑小鸭“又大又丑”的样子。

  (5)小组比赛读后互相评议。

  2)“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读这一句,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大家都欺负丑小鸭,他感定激起求知的欲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

  这一教学环节是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告诉他们的好词好句及好的表达方式,而是经过自主探究才发现的。

  教师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评价,不断地鼓励,通过读--议--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把语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觉不到温暖,才觉得“孤单”,要读出丑小鸭的不幸与悲伤的心情。

  3)指导理解“惊奇”和“羡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

  (2)说说丑小鸭惊奇时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3)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呢?(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3)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1)各小组讨论:要读好这个自然段,要通过观察丑小鸭的表情来理解“惊奇”的意思,不生硬又到位。

  先从概念上解释“羡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不失为妙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

  特别注意哪几句话?

  A.生汇报。

  1“美丽极了!”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2“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3“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呀!”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B.师生赛读。

  C.师生互评。全班再齐读一遍。

  三、自主创新,改编、续编故事。

  1.如果现在你再来讲这个故事,有没有信心比课文讲得更好?

  1)在学习小组内讲。

  2)每组派代表上讲台来讲。

  3)学生互评。评出“创意奖”

  2、你还可以接着这个故事讲下去吗?

  1)学生自己续编故事。

  2)学生互评,评出“异想天开”奖。

  四、自编自演,深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感情,不是老师让他们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

  师生赛读,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互评,特别是学生评老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懂课文本身。由于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2、小组合作编排课本剧。

  3、每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合作表演课本剧。

  4、学生互评,评出“最佳演员”奖。

  经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丑小鸭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已经水到渠成。

  课本剧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合作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自然就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乐、得体的动作,使语言更具魅力。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自我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以读为本,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言训练。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灵活用“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析词句的一个范例。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三)

  激发想象,鼓励创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加工,变成课本剧来表演。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文章浅显易懂,有很多对话描写。课文通过学生们完成老师布置的特别的作业找春天,了解了小丽的作业—— 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玉兰花画,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另外,小丽的做法还启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独立思考。而小龙在小丽的启发下,也明白了小蜜蜂也是有生命的,等展示完作业之后就放掉它。这是一篇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要与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环保意识的好教材。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还较差,但他们想像力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在带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并从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多音字“盛、扇”。

  2、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通过说话、写话的训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

  4、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花瓣式词语卡片、笑脸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刚刚老师看到同学们做的作业,做的很工整,谁来跟老师说说,你们回家都什么作业啊?(出示词语:一项作业、布置)

  二、揭题质疑,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

  2、谁能给特殊找个近义词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计:作业怎么会是特别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

  4、师: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出示:第一自然段)

  A、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

  B、(指名读)谁愿意用响亮的声音来帮老师布置这项作业

  5、有什么特别的吗?

  三、初读感知,学习第2~3自然段

  1、展示作业:孩子们会怎样展示自己的作业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56页,用自己平时常用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作业呢?

  2、指名说,板书:紫丁香 杨花 柳枝青草……省略号说明什么?(贴花瓣展示作业)3、(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可有趣了,于是给他们排着队伍出来了,我们一来读读吧!

  有用水碗盛的紫丁香

  有放在铅笔盒里的兰花

  有插在瓶子里的柳枝

  有装在塑料袋里的青草

  5、师生合作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6、你能把第一句的动词也学着后面的句式一样放在前面呢?该怎么改同座讨论一下吧!

  7、瞧,句子的后面还有个省略号“······”呢,那说明 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丽的作业吧

  四、学习第4~7自然段

  1、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是关于小丽的作业呢?请同学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

  2、哇!这么快就找到了啊,我发现刚才四种作业一个自然段就介绍完了,可现在小丽的一种作业就用了4个自然段来介绍,看来课文有的介绍的很简单,有的介绍的详细。

  3、(分角色读4—7自然段)能代表春天吗?为什么没有摘而是画,直接摘一朵玉兰花多简单呀!

  五、学习8~10自然段

  1、我们再来看看小龙的作业吧!在文章的8、自然段。(分角色读课文)

  2、这是你找到的'春天吗?

  3、你觉得小龙是个怎样的孩子?

  4、你能把小丽和小龙的作业也学着上面的句式,送到队伍当中去吗?

  5、自由读句式,你觉得谁的作业做得最好,

  6、是啊,那些紫丁香、杨柳、青草、柳枝都能代表春天,可是小丽和小龙的作业不仅能代表春天,还表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爱,难怪于老师说······(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7、(贴笑脸)老师笑了,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棒,胡老师也笑了。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配音乐的春天美景)春天到处生机勃勃,桃花开了········

  2、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很喜欢,有开在上坡的桃花(老师根据图片示范句式)

  3、老师送给你们几幅图片,谁也来学着句式说说:有 的

  七、作业:写写画画

  1、今天胡老师也给大家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画一幅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你们的画上会画些什么呢?请你先写出来吧。有 的

  2、师巡视指导

  3、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老师给予评价

  板书设计:

  一朵花的图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大量的雅词美句

  2、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为主,充分感知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

  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贯穿课堂始终,并以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雅词佳句

  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情景渲染法创设学习氛围,以配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品味鉴赏文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深入体悟冰心语言的精髓,并把雅词美句积累下来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突破方法:以“朗读法”为主,并辅以合作探究法教学朗诵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它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可充分感知课文中细腻的情感,动人的情境等在美读中应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力,从而初步形成学生独特的审美评价,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情境渲染法、诵读涵咏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方法:质疑法、品读法、圈点批注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内容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利用VCD、DVD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资料,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精心设计教案,制定课堂应急预案,找到重难点的突破口;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预习,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能读会写,排除字词障碍提出课文中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合作、交流、研究、讨论的方法,充分利用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的资源试着解决疑难,不能解决的留待上课时向老师请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印度舞蹈的录像,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秘的印度风情,让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很快进入状态观毕,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段舞蹈)

  导语:同学们,关于舞蹈,宋代词人晏几道就曾赞叹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印度舞,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这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共鸣于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和狂欢(板书文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受“飞动的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颦蹙(pín cù) 粲然(càn)嗔视(chēn) 叱咤(chì zhà)风云

  尽态极研(yán) 雏(chú)凤 花鬘(mán) 斗薮(sǒu)

  浑身解(xiè)数妥帖(tiē) 褶裙(zhě)

  (2)释义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静穆:安静庄严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妥贴:恰当;十分合适

  2、学生找出作者描写舞蹈的段落、内容,以自己的理解朗读自己喜欢的画面,美的细节,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

  3、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内容,其余学生点评老师作朗读指导,学生揣摩朗读技巧(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

  4、听老师朗读课文1118自然段,自己去寻找舞蹈中美的细节,美的画面,将发现的成果用“我喜欢她们的 美,你看 ”的句式表达出来

  明确: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回答,理解卡拉玛姐妹舞蹈的 “飞动的美”

  (1)我喜欢她们的面貌美,你看“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2)我喜欢她们的服饰美,你看“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

  (3)我喜欢她们的舞姿美,你看“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疾风般旋转”;

  (4)我喜欢她拉玛·拉克希曼的神态美,你看“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5)我喜欢妹妹舞蹈的动作美,你看“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5、师生再次美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探寻语言美:

  教师: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表演的印度舞蹈那“飞动的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生花妙笔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1、用圈点批注法就课文1118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语言描写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点击课件展示)

  ①我认为最妙的动词

  ②我认为最美的句式

  ③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④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2、同学之间四或六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要求有见解、有例证

  明确:此环节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用词方面:“真是光艳地一闪“中”闪“用的`好,好在它以人视觉上的感受写出卡拉玛美艳的形体

  句式方面:“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中吹起、敲起、唱起用的好,好在它们节奏渐快,语势增强

  修辞方面:“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写的好,好在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写法方面:蛇舞一段写的好,好在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3、教师小结:冰心真不愧为语言大师,她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印度舞蹈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舞美、情美、言美有机结合,汇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我们每个人也应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研读课文,合作质疑: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于文章内容,尤其是对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你还有什么不懂吗?请提出来,我们一同来解决

  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提问,师生交流,探究释疑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课文第25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 ,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4)、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5)、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起什么作用?

  (6)、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7)、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只做提示:

  (1)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

  (2)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

  (3)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4)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卡拉玛舞蹈的高度赞叹

  (6)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7)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五、拓展延伸,描绘美

  1、学生欣赏我们中国舞蹈家杨丽萍的表演的舞蹈《雀之灵》,学习冰心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之美

  (多媒体显示:提示与要求)

  A、可用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

  B、可以模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或者模仿第7段的比喻句)写几句排比的话

  C、结合课文1218段的描述,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地手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

  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喜好选择A、B、C的一种方式来描述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1)、在我看来,她在举手投足间,把孔雀的灵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跳步,每一个转动都出自于对生命的喜悦在柔和的灯光、柔美的音乐包围下,舞蹈大师杨丽萍在尽情地展示她那梦幻般的舞姿比风更轻,比梦更美,比云更柔软,比幻想更动人长裙之上,星点密布,衣衫动处,飘飘欲仙我仿佛有被携去雀仙园之感,身体已不复存在,唯有灵魂浮游在缥缈的天空

  (2)、优美动听的音乐瞬间响起,一只高贵的“孔雀”开始翩翩起舞“孔雀”美丽的姿态,如一朵娇嫩的蓓蕾,在阳光下绽放像一朵白云在人眼前缓缓飘过,高贵的气质让人眼睛一亮,我们立刻就被舞蹈大师杨莉萍拉入了梦幻般的舞蹈境界一阵柔韧的蠕动,时而缓慢,时而轻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风似水,修长的手指灵活的变换着孔雀的美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你已无法转开目光,一只美丽幽雅的孔雀已深深刻入了你的心里这就是美,自然,和谐,如微风拂过你的面庞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在冰心《观舞记》的引领下,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身心一次次沐浴在飞动的艺术熏陶中,充满喜悦愿植根于民族沃土中的文艺长葆芳馨,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六、作业设计

  1、摘抄本文中优美的语句,积累文中引用到的古诗文

  2、课外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写一段文字,将听觉用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板书展示

  表现 神态美

  语言美——舞蹈美 服饰美 飞动的美

  面貌美

  动作美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

  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可以用课文原句)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

  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

  《古典新义》

  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

  (说了就做。)函寄传单

  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

  带队xxx身先士卒!

  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

  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

  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

  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故事的 表达的深刻含义。

  2、认识12个,会写8个生字,扩展对成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会讲成语故事,了解成语故事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读准要求会认的生字,扩展成语积累。

  教学准备会讲成语故事,了解成语故事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故事吗?说说理由

  (学生在交流想法时,师生共同梳理读成语故事的好处。如可以了解一段历史或有趣现象,短小故事却有深刻的含义,耐人寻味。)

  二、看图画,猜成语

  1、出示灯片,请学生根据图画猜成语故事。

  2、猜出后,简要把成语故事的.完整内容讲清楚,讲生动。

  3、要写会成语故事的题目,学习生字。

  “虎”:注意第三笔是横勾,不要写成横。

  “矛”:一定要与“予”区分开,而且“矛”弯勾。

  “盾”:注意第一笔是横撇,不要写成横。而且下现是“目”。

  强调这几个字的读音: 捕(bǔ) 愚(yú) 鹬蚌(yùbàng)

  第二课时

  一、能给这些成语故事归类吗?说说有什么异同点?

  小组内深入讨论,明确成语故事要表达深刻含义,分为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两类。加强对成语故事含义的理解,为更好地运用打下基础。

  拓展积累:玩游戏,说成语

  二、再说出几个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的题目。

  (分别说出含有人物、动物、反义词的成语;试着说说多字成语)

  不可同日而语 万变不离其宗 不为五斗米折腰

  此地无银三百两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年之计在于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成语接龙游戏

  三、作业

  1、书写生字

  2、分类积累成语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2-3

  成语卡片

语文教案 篇7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难点: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小黑板出示本课词语) 。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第二课时

  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积累文言词语,诵读课文。

  3.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注解试译全文。

  二、导入

  从杞人忧天说起。《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

  3.方法指导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工为主,有些文言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语来代替,如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的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的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四、小结

  1.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2.通假字

  汝之不惠 始一反焉 一厝朔东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

  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课文,大致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研究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二、研读分析

  1.同学自己细读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思考下面问题。

  (1)愚公之妻和智者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2)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3)愚公移山要而对哪些困难

  (4)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智对举,有什么深意

  (5)讨论本文的寓意

  2.讨论归纳

  提示:

  (1)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并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客观难题,但并不反对移。而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阻止其移山。

  (2)体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众人的拥护。

  (3)两山非常大;人力有限;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4)愚--智--

  (5)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三、写法点评

  1.对比:愚公--智者 京城氏之子--智者

  2.烘托:山之高大,运土路程远--移山不易;山神之惧,天帝之感--愚公决心之坚

  四、学生质疑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读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感想?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9

  目标:

  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

  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4、能举例说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课前学习:

  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

  学习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检查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探寻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介绍自己查资料了解的作者,老师小结:“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查一查:

  1、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

  涟漪( )徜徉( ) 水浒( ) 水泊( )停泊( )浩淼( ) 歌咏( )重读( ) 阴晴雨晦( )镌刻( )

  谆谆教导( ) 绚丽( )

  读一读:

  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①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

  ②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③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概括参考如下)

  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想一想:

  探寻写作思路:

  ① 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② 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动一动:

  CCTV-3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今天就请各个协作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朱军,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请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访谈节目

  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声音响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丰富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归结到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文学作品对她后来人生的深远影响,即作者所说“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最后请同学加以认真点评。

  练一练:

  1、熟读成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指导书写部分生词,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o ( ) 倒 dao( )

  mei( ) dao( )

  2、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治( )( )( ) 制( )( )( )

  形( )( )( ) 通( )( )( )

  二、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分段指名朗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分段背诵课文。

  3、指名背诵课文。

  四、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洪、害、理、通、被、制、伟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的`笔顺是:撇、横、横、短竖、横折钩,最后一笔长竖贯通上下。

  被:认识“衣”字旁,右边是皮。

  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提。

  害:中间的“丰”,上下要出头。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1、先填空,再读一读。

  大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读读,抄抄,再听写。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后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11-04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经典)语文教案09-22

[经典]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11-12

(精选)语文教案01-31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