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12-06 21:13:1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6篇(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小班教案6篇(优)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主人。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3、让幼儿懂得一些做客和待客的简单礼节。

  活动准备:

  利用教室的一个角落布置成小主人的“家”。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找朋友》。

  请幼儿两个结成对子,一起做律动《找朋友》。问题:这首歌都有哪些礼貌用语或者哪些动作体现出了礼貌?(敬个礼、握握手、再见)

  问题:你们喜欢自己的好朋友吗?(喜欢)你们希望自己的朋友去你家做客吗?(希望)

  二、情景示范:做客。

  “咚咚咚……”(敲门声)

  “咦?是谁在敲门?我来看一看!”

  “谁呀?”“小韩老师!”

  “我的好朋友来我家做客了!我真高兴!”

  (开门)“你好,小韩老师!”“你好,大韩老师!”(两人热情地握手、拥抱)

  “欢迎你来我家做客,快请进!”(手势:手心向上,四指并拢,拇指与四指分开,手臂打开,作请状)

  进屋后,“小韩老师,请坐!”(请的手势)

  “我给你倒杯茶吧!”(倒茶)“不麻烦!”“请喝茶!”(双手捧着茶杯,递给客人)”“谢谢!”(双手接过茶杯)“你家装修得蛮不错的!”“还好吧,简单一些!”“你这件衣服哪买的?真好看!”“虎林买的,不值钱!”“时间不早了,我要回去了!”“再玩一会儿吧!”“不了,我告辞了!”“好吧,再见!没事来玩吧!”“好的,也希望你去我家玩!”(主人把客人送到门外,看到客人走远之后再把门关上)

  送走了小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情景。

  听见敲门声,先问“请问你是谁?”确认这个人认识,才可以给他开门,防止陌生人的.进入。

  开门后,先问好,之后请客人进来,请坐,请喝茶,或者请客人吃一些水果,当客人提出要走了,我们要真诚的挽留一下,然后和客人说再见,欢迎再来。一定等客人走了,再关门。

  三、幼儿示演。

  请一组小朋友来表演做客的情景。

  表演之后,请观众小朋友纠错,老师讲评。

  四、观看视频《我会招待客人》。

  在观看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地讲解。

  观看后提问:美美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你觉得哪些地方做得好?(教师从待客之道引导,重点是相互介绍这个地方)

  “王叔叔,这是我家邻居,张爷爷!”

  “张爷爷,这是我爸爸的同事,王叔叔!”

  五、开展竞赛,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将全班幼儿分成“喜羊羊”队和“灰太狼”队。两队分别进行情景表演,每队演完之后,请对方点评,听课教师当评委,决定是否获得礼物。最后,礼物最多的那一队获胜!

  六、以儿歌进行总结活动。

  小朋友今天学会了如何招待客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争当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下面和老师一起以三字歌的形式总结一下待客之道:客人到,起身迎。引入座,茶水敬。初相识,做介绍。带尊称,有礼貌。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情境,练习慢走,快跑,侧身滚。

  2、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若干同幼儿的人数、录有滴答、当当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老鼠和钟》,感受故事中所展现的老鼠紧张、害怕的情境。

  师:今天徐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那是什么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是谁?(老鼠)那这个呢?(钟),那么今天的故事就是《老鼠和钟》,咦,老鼠和钟会发生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仔细听!

  二、老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知道游戏规则。

  (1)小老鼠肚子饿极了,它想出洞口,但是害怕遇到谁?

  (2)小老鼠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它是怎么样跨出洞去的?

  (3)忽然小老鼠听到什么声音?它越想越怕,连忙怎么样?

  (4)小老鼠实在饿极了,第二次又走出洞口。这一次,它听到了什么声音?小老鼠吓得怎么样跑回洞里去?

  三、教师述说故事情境,幼儿练习慢走,快跑,侧身跑。

  师:这个故事可真有趣,那我们也来表演表演吧!

  四、游戏《老鼠和钟》

  师:真是个有趣的故事,老师还把它编成了一个游戏呢?想玩吗?变、变、变,我变成了一只小老鼠!

  1、教师带领幼儿做老鼠悄悄地走出“洞”(离开座位)在活动室四周东找找、西望望。如听到“滴答”声快跑回来,再次慢慢地走出洞口,听到“当当”声侧身滚回“洞”(座位)。

  2、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量控制游戏的次数及节奏。

  师:咦,这滴答,当当当……到底是什么声音呀?是小猫吗?那是什么?(钟)哦,是钟啊,那我们还怕什么,哎哟,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小老鼠们赶快出动找吃的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角色与情节,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

  2.学会故事中简单的对话,让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

  3.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4.让幼儿初步了解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品质。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6.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准备

  图片:三只羊、大灰狼、山,字卡:大、中、小。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图片,提问引导幼儿比较三只羊的不同点在哪里。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它是谁呀?出示图片(羊)

  2、 他们大小一样吗?引导幼儿发现羊的大小不同,出示大、中、小在大羊、中羊、小羊图片下,引导幼儿认识大羊、中羊、小羊。

  3、 三只羊的大小不同,体重不同,所以走路的声音也不同:小羊——的笃的笃、中羊——踢托踢托、大羊——笛度笛度,引导幼儿模仿。

  4、 一共有几只羊?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好不好?(好)故事的名字叫《三只羊》。

  二、教师借助图片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故事里有谁?

  2、 三只羊住在哪里?

  3、 大灰狼住在哪里?

  4、 羊山上去做什么?最后三只羊在山上吃到青草了吗?

  三、再次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的参与故事中的对话,进一步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提问:1、小朋友说一说小羊和中羊上山碰到谁了?它是怎么对小羊说的?羊又是怎么回答的?鼓励幼儿模仿说话。提醒幼儿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恶狠狠的。小羊的.声音很细,中羊的声音不小羊的声音稍微大点。

  2、小羊和中羊听了大灰狼的话怎么样了?让小朋友学学害怕的样子。

  3、小羊和中羊碰到大羊是怎么说的?大羊又是怎么回答的?请幼儿模仿动作“用头撞”、“用角顶”。

  4、最后三只羊打败大灰狼了吗?一只羊能打败吗?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四 、表演故事。

  五、结束活动:羊出去吃草。

  教学反思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主动。不仅学会了比较大小,还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知道到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助。

  小百科:羊是羊亚科的统称,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是羊毛的主要来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国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

小班教案 篇4

  教育理论依据

  《夜晚,谁出来了》是鉴于在夏天的主题教学下自主生成的一堂小班语言活动。此活动教材源于生活,通过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语言充满了童趣,容易让幼儿接受,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与表演的欲望。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各种动物的基本生活习性。

  2、大胆模仿各种动物,乐意在同伴面前表演。

  活动准备

  故事PPT ;猫头鹰、老鼠、蚊子、青蛙、萤火虫动物头饰;月亮星星头饰

  活动重点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各种动物的基本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2、大胆模仿各种动物,乐意在同伴面前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故事,你们愿意跟着我一起来认识它吗?”

  幼:愿意

  (教师打开PPT)

  师:“故事的名字的叫‘夜晚,谁出来了’”。

  二、师幼共读故事

  (一) 教师讲述故事:“天黑了……”——“悄悄地入睡了”

  师:“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幼:“天黑了”

  幼:“鸟宝宝回家了”

  幼:“猪宝宝回家了”

  、、、、、、

  (二)师:“是呀,很多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可是,还有没有回家的哦,猜猜它是谁?”

  幼:“斑马”

  幼:“小熊”

  、、、、、、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认识萤火虫。

  教师讲述故事:“这时候,月亮婆婆……”——“一群萤火虫在花丛中跳舞”。

  师:“谁出来了啊?”

  幼:“月亮婆婆”

  幼:“小星星”

  师:“是不是还有一种小动物啊?”

  幼:“不知道”

  1、教师出示萤火虫道具

  幼:萤火虫

  师:“对了,是萤火虫。你们知道萤火虫有什么本领吗?”

  幼:不知道

  师:“萤火虫它会飞,小翅膀张开就像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谁来表演一下,你觉得它是怎么飞的?”

  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师:“表演的真好。萤火虫不但会飞,它还会发光呢。”

  2、教师小结:“萤火虫只有在天气很热的夏天才会有,它的小尾巴后面会发光,所以它叫萤火虫。”

  师:“还想不想知道有出来了?”

  幼:“想”

  (三)认识青蛙。

  教师讲述故事:“呱呱呱…”——“小青蛙一口把它吞进了肚子里”

  师:“谁出来了?”

  幼:“小青蛙”

  1、教师出示小青蛙道具

  师:“是小青蛙,宝贝们,跟小青蛙打个招呼”

  幼:“小青蛙好”

  师:“小青蛙会干吗?”

  幼:“唱歌”

  师:“谁来表演一下它是怎么唱歌的?”

  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2、师:“它还会干吗呀?”

  教师提示动作,跳跃。

  幼:“跳”

  师:“对了,小青蛙它不会走,只会跳,而且是靠后面两条腿跳起来的喔,谁愿意来学习小青蛙跳呀?”

  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师:“它还有什么本领呢?”

  幼:“吃蚊子”

  师:“你觉得它是怎样吃蚊子的啊?”

  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小结:“对了,小青蛙是我们的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把害虫吃掉,保护我们的健康。”

  师:“孩子们,除了小青蛙是我们的朋友,还有一个朋友它也是在晚上工作的,我们把它请出来好不好?”

  幼:“好”

  (四)认识猫头鹰。

  教师讲述故事:“站在树枝上的`猫头鹰…”——“这个夜晚真热闹”

  师:“孩子们,它是谁啊?”

  幼:“猫头鹰”

  1、教师出示猫头鹰道具

  师:“对了,原来猫头鹰是抓老鼠的,你们喜不喜欢它呀?”

  幼:“喜欢”

  师:“谁愿意来模仿它,你觉得它是怎样抓老鼠的?”

  幼儿自由模仿,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2、教师提示孩子模仿动作睁大眼睛张开爪子。

  师:“你们模仿的真好!”

  3、教师小结:“在很热的晚上,有小动物们睡觉了,有小动物出来跳舞唱歌了,还出来工作了,有月亮婆婆还有小星星们做伴。”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把它们全带来了,你愿意模仿谁?”

  三、幼儿故事表演,加深理解

  教师出示头饰,请幼儿分别上来模仿,教师语言提示。

  四、活动延伸

  师:“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在很热的晚上,除了它们还有谁会出来呢?没关系,我们可以回到教室后和小朋友们一起说说看,还可以回到家之后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告诉你不一样的答案喔。”

  附故事:

  天黑了,鸟宝宝回到了鸟妈妈的怀抱里;小猪宝宝也躺在了猪妈妈的身边,安安静静地听故事呢;小宝贝们也听着妈妈的摇篮曲,悄悄地入睡了……

  这时候,月亮婆婆带着小星星们一个接一个来到了夜空中,小星星们眨着眼睛,一闪一闪地真漂亮。花儿也展开了笑脸,一群萤火虫在花丛中跳舞。

  “呱呱呱”,咦?这是谁在唱歌啊?原来是池塘边的小青蛙,“小青蛙,你们不睡啊?”“噢,天气太热了,我出来乘凉呢,我还可以工作呢。你瞧,我听到了嗡嗡嗡的声音。”一只大蚊子飞过来,小青蛙一口气把它吞进了肚子里。

  站在树枝上的猫头鹰欢快地鼓起了掌声,萤火虫的舞蹈真漂亮,小青蛙的歌声真好听。“猫头鹰大叔,你们不睡呢?”“哦,我的工作是抓老鼠啊,老鼠会出来吃农民伯伯的庄稼,我得保护它们。”

  这个夜晚真热闹。

  教学评析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以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幼儿对小动物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对它们表现出莫大的关心和好奇,那如何让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对此作品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想象,并且了以模仿呢?回顾这次活动在多媒体教学、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不管从目标达成上还是幼儿兴趣上,都取得了还不错的效果。首先我是谈话导入,直奔主题,引起孩子的兴趣。师:“孩子们,今天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故事,你们愿意跟着我一起来认识它吗?”幼:愿意,教师打开PPT。通过PPT的展示,(一)认识萤火虫,简单讲解萤火虫的一些生活习性。这时教师出示萤火虫道具,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小结:“萤火虫只有在天气很热的夏天才会有,它的小尾巴后面会发光,所以它叫萤火虫。” (二)认识青蛙。教师讲述故事:“呱呱呱…”——“小青蛙一口把它吞进了肚子里”。教师出示小青蛙道具,教师提示动作,跳跃。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小结:“对了,小青蛙是我们的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把害虫吃掉,保护我们的健康。”(三)认识猫头鹰。教师讲述故事:“站在树枝上的猫头鹰…”——“这个夜晚真热闹”。师:“孩子们,它是谁啊?”

  幼:“猫头鹰”。教师出示猫头鹰道具。师:“对了,原来猫头鹰是抓老鼠的,你们喜不喜欢它呀?”。教师小结:“在很热的晚上,有小动物们睡觉了,有小动物出来跳舞唱歌了,还出来工作了,有月亮婆婆还有小星星们做伴。”教师出示头饰,请幼儿分别上来模仿,教师语言提示。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轻松。有许多的地方还值得我进一步去考虑,如准备教具时需要考虑的地方,教师在演示教具时的每一动作等等都要考虑清楚。对于怎样上好一个活动,实在需要更多的学习与思考。一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另一个活动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平时上课,仔细分析教案,研究教案,多与其他老师交流沟通,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好品质。

  2、教育幼儿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活动时要有秩序。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有秩序的在户外滑滑梯并注意幼儿的表现。

  2、歌曲《滑滑梯》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在外面玩什么啦?怎样玩的?

  2、现在我们又是怎样进的活动室?引导幼儿说出排着队,有秩序的滑滑梯、进出活动室等。

  二、欣赏歌曲

  1、刚才我们玩过滑滑梯,有一首歌曲也叫《滑滑梯》,我们来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

  2、请幼儿欣赏

  3、歌里唱了些什么?把你听到的告诉大家。

  4、尝试学着跟唱歌曲。

  三、提问幼儿理解歌词

  1、歌曲《滑滑梯》中,小朋友是怎样滑滑梯的?为什么要排好队,不推也不挤?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推挤容易将小朋友推倒、磕伤。

  四、讨论:

  1、小朋友在什么时候还应注意排好队?为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哪些时候容易发生挤撞,如:进门出门时;上下楼梯时、荡秋千时等 等都容易推倒,发生意外伤害。

  3、教师小结:大家集体出动、活动时都应排队,懂得谦让,有秩序的活动,反之,很容易 发生危险,也是不礼貌的'。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如:集体入厕、集体喝水、进出活动室、集体游戏等都给幼儿渗透排队、不推不挤、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家长工作: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上下楼梯、进出门、公共场所等情景对幼儿进行相互谦让、遵守公共秩序等的品德教育。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折纸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看图示用长方形的纸折方盒,养成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折好的方盒大小一套,折纸步骤图一张,长方形挂历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有用的方盒。

  1、出示一套方盒,让幼儿观察方盒内的物品,说一说方盒的作用和使用的制作材料。

  你们看今天钟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盒子呢?

  谁来说说这样盒子你想怎么样设计它,可以把它们进行怎么样的.设计。

  2、教师小结:这些方方的盒子是杂物盒,是用来分类整理物品的,一个盒子里放了笔,一个盒子里放着纸,还有一个盒子里放着画纸。这样东西就不会乱,找起来更方便。

  二、出示折纸步骤图,老师示范折叠一次。

  1、长方形挂历纸(长短边比例约2:1),两边中线折拢。

  2、上半部分向背后折下。

  3、将面层拉开,沿虚线向上折平。

  4、翻一面,折法同3.

  5、面层两侧向中间折,背面折法相同。

  6、前后两层同时按虚线向下卷折。

  7、将口拉开即成一个方盒。

  三、自选区角。

  1、在手工区中,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纸箱和一些海绵纸、蜡光纸等材料,小朋友们可以这些材料进行设计各种不同款式的杂物盒,小朋友们除了可以用这些纸箱以外,你们还可以用橡皮泥来进行捏、用画纸来进行绘画来设计杂物盒。

  2、在阅读区中,老师在这个区角中投放了一些有关制作杂物盒的书籍,你们可以再这个区角中进行阅读观看。

  3、在益智区中,小朋友们可把你制作好的杂物盒用来装我们区角的一些杂乱的东西。

  四、幼儿操作。

  1、请幼儿看图示折纸,老师巡回指导。

  2、提醒幼儿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折,注意折痕要平整。

  3、对其它区角进行观察与指导。

  五、评价作品。

  1、展示幼儿所折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都制作好了这么多漂亮的杂物盒,我们小朋友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整理我们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我们还可以带会家里去,整理自己房间的一些物品。效果分析: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精选】10-23

小班教案(经典)10-14

小班教案(经典)12-19

【经典】小班教案12-07

小班的教案07-12

小班教案07-27

小班教案[经典]12-17

小班教案【经典】01-03

(精选)小班教案12-05

小班的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