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案

时间:2025-02-06 09:13:32 教案 我要投稿

《蜜蜂》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蜜蜂》教案(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蜜蜂》教案(精选3篇)

  《蜜蜂》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⑵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⑶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⑵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⑶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⑵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⑶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⑷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⑸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⑹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课堂练习

  1、学习生字:

  ⑴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⑵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⑶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⑴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⑵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⑶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⑷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⑴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⑵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蜜蜂》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试验、证、阻、测、括”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试验、阻力、推测、包括、逆风、超常、本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法布尔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揭题:蜜蜂

  2、板书题目:指导“蜂”的写法。

  生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投影这个要求)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先读词语,看准字形再读。(出示词语)

  生齐读:

  蜜蜂 试验 纸袋 证实

  飞散 几乎 大概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检查

  迷失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沿途 陌生 超常 解释

  师:“散”这个字,在这儿读四声。“括”要读清楚。

  个别读。

  3.检查课文朗读。

  师: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请同学起来读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请你来评价一下。(课件出示)

  生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生2: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生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生4: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生5: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生6: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引导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试验 阻力 包括 推测 逆风而飞 陌生 超常 本能

  (二)整体感知

  1.师: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试验。你能从文中找到关键句子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句子啊。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做的试验是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板书: 听说 做试验

  2.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做试验考虑周全、观察仔细。

  师:既然做试验,就要准备充分,生读,了解试验过程。

  投影:填空

  2、读第五段

  师:因为试验考虑全面,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哪一句是结果呢?(要看他为什么做试验)。一起找,读一读。

  板书:确确实实

  师:试验结束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你现在知道“超常、本能”的意思了吗?

  课文开头你提的问题还有没解决的吗?

  (二)学法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找关键句子、边读边概括的方法读了课文,接下来写写生字吧。

  四、写字练习

  师:同学们,看一看本课的14个生字哪几个比较难写,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同学们。

  预设:“概”,注意中间部分要写小点,要避让。“超”的下边一捺要足够长。要能托起上边的“召”。

  《蜜蜂》教案3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充分展开默读训练,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课件出示几幅蜜蜂的图片)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板课题、齐读,并简介作者法布尔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读文

  1、布置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字卡,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b、出示重点句,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c、分段读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请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b、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板书:听说)

  c、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d、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并组词。

  2、归类识字,观察字形:

  a、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b、“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c、“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3、师范写,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学生抽读或开火车读。

  2、“我”想做一个什么实验?

  3、那“我”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做实验)

  二、研读课文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a、抽生反馈,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b、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学习三、四自然段:

  a、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b、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

  c、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第三、四段,大家评议。)

  d、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3、研读第五自然段:

  a、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b、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c、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3、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板:结论)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3)、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4)、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三、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14 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蜜蜂》教案】相关文章:

蜜蜂的教案12-21

《蜜蜂》教案11-28

《蜜蜂》教案05-25

《蜜蜂》音乐教案01-23

蜜蜂做工教案10-24

小蜜蜂教案05-23

《蜜蜂引路》教案范文07-17

《小蜜蜂》教学教案10-23

小蜜蜂教案及教学反思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