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到十十个数字的大写
2、认读四字词语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3、抄写背诵名言警句
4、朗读小诗
5、认识比喻句
6、口语交际秋游
7、习作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复习古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打开书,自己读一读,你会发现数字的另一副模样。
3、小结:这些是大写的数字。
4、指名读,齐读。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不会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读给同座听,相互评一评
3、指名读字,正音
4、开火车读词。
5、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三、写一写。背一背
1、指名背诵学过的名人名言。
2、自己读
3、请人读,正音。
4、读后说一说。
5、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字,指导书写。
满 谦 焉
6、学生练写
7、写后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读诗比赛
1、自己读,做好小组比赛的准备。
2、小组读,评出本组冠军。
3、小组冠军读,读后评
4、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探究和发现
1、读一读,读正确。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找一找课文里的比喻句。读给大家听
4、写一写
学生自己写比喻句
写后评一评。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秋游·教案
教学要求:
1备惺芮锾斓拿览觥⒚匀耍真诚赞美秋天。
2蓖ü讨论交流,设计出组织秋游的方案。
3毖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表达、主动交流,进一步培养口头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
教学准备:
1笨吻安贾醚生收集关于秋天美景的图片或其他信息。
2甭枷翊、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秋景,激发秋游欲望
1、谈话导入。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枫叶似火,硕果累累。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捕捉到了不少秋天的信息。下面就把你们所捕捉到的“秋的一角”和同学们共享吧!
2、学生交流。
①到讲台前向大家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秋景的'图片、照片、采集的各种声音……
②口头介绍。介绍图片的来历、描绘图片中所展现的美景、说说各种声音传达给人们什么样的信息等等。
3、播放录像。
①谈话。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心里也痒痒的,前些天我也用摄像机捕捉到了一串秋的足迹。
②播放一组录像,录像中拍摄的是秋天的果园、农场、郊外的美景,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
③引导赞美。经过刚才的一段交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赞美秋天,引出“秋游”。(板书)
二、创设情境,提供交际机会
1、谈话。大家都想去秋游,但秋游必须得到学校大队部的批准。如果让你代表班级向大队部提出口头申请,你准备怎么说呢?
2、小组讨论,形成基本观点。
3、角色扮演。由一名同学扮演大队辅导员,另一名同学当班级代表进行口头申请。尽可能多请几组。
三、激发兴趣,分组设计方案
1、激趣。为了让同学们更真切地感受秋的气息,经学校大队部批准,年级组准备组织大家出去秋游,并在全年级征集优秀活动方案。
2、在组织秋游之前,我们需要对哪些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
师生自由讨论。将师生意见加以概括:
a毖『米罴咽被;b比范ㄇ镉温废撸籧弊橹丰富的活动;d毙璞改男┪锲罚籩毕M有何收获。
3蔽绕上述问题,将全班分成6个秋游小组,分组讨论,设计出各自的秋游方案。
要求:(1)小组内充分讨论,集中组内所有人的意见,选出最佳方案。
(2)各组设计的方案要具有创造性。
(3)各组可将方案列成简单的提纲。
四、集中评比,确定最佳方案
1贝用啃∽楦餮〕鲆蝗撕屠鲜σ黄鹱槌善郎笞椤
2备髯橥萍龃表到讲台前陈述各自的方案,组员也可自由作补充发言。
3逼郎笞榧捌渌组对每组的方案提出质疑,要求其答辩,双方展开讨论。
4逼郎笞楦各组的方案打分,选出最佳方案,全班再共同完善。
第四课时 习作:我去过的地方·教案
要求:可以写自己常去的地方,可以写你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最美的地方,也可以写你最想去的地方。
一、导入
你却过什么地方?
二、阅读《我去过的地方》
1、自己读。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习怎么介绍一个地方。
鼓励学生从例文中发现,得到启示。写清时间、地点、人物、重点写该地方的特点。
三、说说自己最想给大家介绍什么地方,为什么,那里有什么特色?
学生说
四、学生打草稿
第五课时
一、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二、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修改。
三、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引导法美点寻踪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用手示意不发任何声响)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你有何感想?(恐惧、害怕、失落等)是的,有的人平时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起,让我们回到有声的世界。现在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拼,请同学们拿出笔,依次记录下你听的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课件展示)
恩,很棒,为你们鼓掌!发现大家都有敏锐的听力。而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讲了声音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关注声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美点追踪
刚才同学们说课文富有诗情画意,很美!美在哪儿?
1、现在请同学再一次大声的自由读课文,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2、合作探究:(出示探究问题):课文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1)课文的`语言美在:
①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②运用排比,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十五》,来自网!/jaFile/2010112010074825.com
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③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④第二人称的运用,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2)内容别致: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觉迟钝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妙的声音。作者用充满诗请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让我们伴随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的声音陪伴下,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标题设置悬念,诱人猜想,寄予对读者无限的期翼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4)1-3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蚂蚁跑步的声音富有诗意却细微得难以察觉
雪花飘落的声音
4-7风吹声
动物声习以为常,不被留意
水声
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强调用“心”听,于无声之处听惊雷。
(5)结尾没有作一般的总结或引申,而是建议做几个声音游戏,在游戏中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归纳总结: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语言、意蕴、结构
5、朗读1-3段
(1)请一个同学读1-3段,感受语言的美
(2)指导朗读(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节奏要舒缓一些)
(3)分段朗读,女生第一段,男生第二段,齐读第三段
四、质疑问难
对课文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①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拓展延伸
1、生活感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被忽视的声音,请各位同学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把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告诉大家,并简单谈谈原因和感受。
听一段音乐,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的画面,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六、作业布置(机动安排)
1、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只要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就能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六、归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文章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是的,只要我们怀着一课热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滋有味。
我们领悟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2、最后,让我们在金海心《把耳朵叫醒》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让我们把耳朵叫醒,用心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一定会听到的!
七、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4.培养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培养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我”在钟楼读书,享受到了那些乐趣?
四、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2.教师相机教学下列句子:
“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
师:能不能把这句改成“小刺猬、小白兔、小青蛙都坐在幼儿园的'椅子上了……”?
指导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对书中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后感情朗读。
“……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从澳洲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
坐一条独木舟来了……”
师:熊猫生活在哪卫?看见从澳洲和非洲来的小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小动物心情会怎样?
作者的感情呢?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作者的喜悦。
“我看见熊猫阿姨向长颈鹿小弟弟看了一眼,长颈鹿小弟弟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厂。”
师指导学生休会动物们之间的默契,感受幼儿园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3.说说作者从这个故事中享受到哪些乐趣。
相机指导学生从下列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我赶紧把书翻下去。”
“我好像听见书里有一阵音乐传来了……”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它原是一座钟楼。”
感情朗读。
4.小结:在钟楼里读书,作者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被小动物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这就是作者读了这本书的乐趣。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古诗教案01-21
语文教案(精选)10-30
语文教案11-04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经典)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