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5、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语)
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二.简介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分析课文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1)大水车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1)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
4.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
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衬托:正衬:大水车----黄河的大
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
筏子之小---------------水车之大
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
正衬、正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本课应认识的生字;
3、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画一幅《我最喜欢的太阳》的画;
【老师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后羿射日》录像带、录音带。
【教学过程】
师:板书课题《太阳》。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太阳》,齐读课题三遍。
生:齐读《太阳》三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太阳吗?
生:喜欢!(齐声)
师:你们把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齐声)学生争先恐后举起了自己画的“心中最喜欢的太阳”。
师:你们心中的太阳真美呀!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告诉小伙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太阳?
生:四人一小组,每个人分别指着自己的画,用语言描述“最喜欢的太阳”
师:(在巡视一周后)挑选了几幅有特色的学生作品,用实物投影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请这几幅画的小作者在全班描述“最喜欢的太阳”。
──刘睿轩同学说:“我希望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太阳。春天,太阳是绿绿的';夏天,太阳是火红火红的;秋天,太阳是金黄金黄的;冬天,太阳是银白色的。”……
──彭子懿同学们:“我最喜欢拿手机的太阳,如果天气太热了,我给他打个电话,他就在家休息;天气太凉了,我就打电话让他出来。”……
──傅培成同学说:“我最喜欢大海上的太阳。因为,大海上的太阳最美,最美。”……
──还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太阳,因为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是太阳把世界照得更加美丽。”
……
师:给这几位同学奖励了小红花。并让学习小组长根据小组学习交流情况,给小组内学生奖励。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书中插图老师也画了一幅)“心中最喜欢的太阳”,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吗?
生:想!(齐声)
师:配乐朗读课文《太阳》。
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吗?
生:说出了课文内容。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分别在黑板上出示诗句)。指读课文《太阳》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读、圈生字。
师:同桌互读,解决不认识的字。
生:按上述要求进行。
师:会读课文的同学举手,(会读的很多,举手的同学很多),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朗读。不会读的同学指着课文跟读。
生:按上述要求进行。
师:请坐。小组内学习本课生字。
生:四人小组有秩序学习。
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后,“开火车”,出示生字卡片,抽查认字情况。
生:生字学生掌握较好。
师:齐读课文。(让学生看着黑板)
这篇课文这么美,可惜太短了,我给这首诗加了一句,你们听行吗?“在画纸上,太阳是从同学们的笔尖跑出来的。”……
生:(笑了),可以,可以!
师:有谁愿意帮老师把这首诗再写下去?
生:(纷纷举手,唯恐落后)
有的说:“在沙漠里,太阳从沙子里钻出来的”。……
有的说:“在山里,太阳是从山坡上爬出来的。”……
还有同学说:“在书中我看到,太阳是一颗恒星。”……
师:同学们,不但会画太阳,而且还写了关于太阳的诗。回家你把自己续编的诗,请爸爸、妈妈写在你的资料本上。有关太阳的资料很多,你们找到了些什么?
生:学生纷纷举手,交流自己的资料。包括谜语、歌曲、儿歌、科学知识、图片、故事等。
师:给搜集到资料的同学们奖励“小星星”。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资料,在活动课上,我们还要进行交流,希望同学继续搜集、整理、充实有关《太阳》的资料,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观看。
播放录像片《后羿射日》。
生: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直到下课铃响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11-04
语文优秀教案08-30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精选)10-28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精选)语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