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28 07:42:5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区别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纸制小路、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小白兔告诉老师她的'房子破了,请老师给她盖一间漂亮的新房子,你们看老师盖的新房子漂亮吗?小白兔对老师说谢谢。

  二、出示图片,提问:

  师:真漂亮的房子啊!你们看,老师把房子的大门盖成什么形状的啊?

  师:真聪明!那这间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又猜对了,那我还想问问你们这间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部都答对了,而且我们的图形宝宝也好厉害啊,三角形可以做房子的屋顶,正方形宝宝可以作房子的身体,圆形可以作大门。

  认识各种形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图片、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

  教学过程 :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幼儿:三角形 师:房身呢? 幼儿:正方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幼儿:圆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 出示“魔术箱”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以内的数量,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数量相应的同类实物。

  2、通过尝试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套,电脑屏幕,软件、录音机、磁带。

  2、学具人手一份:作业纸、点卡、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

  3、隧道口三个,每个隧道口上有不同数量的点卡和数字卡;点卡标志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引导幼儿感知8以内的数量。

  1、听音乐、让幼儿自由开汽车去探望小动物。

  2、屏幕依次出现小猫、蜜蜂和大象,让幼儿通过听、看、点数说出每一种动物的数量模仿其动作或叫声。

  二、教师示范、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操作示范、巩固幼儿对8以内数量的认识。

  ①教师示范点数动物、匹配相对应数量的食物。

  ②教师示范,看点卡标记,匹配相应数量的动物。

  2、让个别幼儿看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动物和食物。

  3、让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学具操作分三种水平)

  ①按纸上的点数找相应数量的小动物。

  ②按纸上的小动物数量找出相应数量的食物。

  ③让幼儿按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的小动物和食物。

  4、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三、游戏《乘车》

  玩法及规则:让幼儿数一数自己选择的爱心点卡(车票)上的点数,

  然后根据点卡乘上相应的车,并让幼儿相互检查。接着听音乐做游

  戏,并提醒“司机叔叔”在穿隧道时,必须选择相对应的点卡隧道。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利用环境中的物品巩固幼儿对8以内数量的认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把2―5个物体从高到矮或矮到高有序排列。

  3、 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感受比高矮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三只公鸡的图片 、五只高矮不同的小狗图片、五种高矮不同的蘑菇娃娃图片人手一份、排序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要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得来的。

  1、师:(出示三只不同颜色公鸡的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三只公鸡与小朋友一起来游戏,但是它们正在吵架,都说自己是最高的。

  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想想办法,分清谁高谁矮好吗?(幼儿思考)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告诉公鸡们,看能否帮助它们。(幼儿回答)

  儿:三只公鸡都站在同一条线上做比较,就知道谁高谁矮了。

  2、从矮到高排序 。

  师:你能将它们从矮到高排一排吗?放到排序板上。(出示排序板)

  3、教师与一幼儿比,教师再与一高个老师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3、请幼儿上台操作排序:从高到矮。

  二、出示五只小狗,请幼儿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序。

  小结:从矮到高排序,要选出最矮的排在最前面,再从剩下的中间找出最矮的,其余依次。从高到矮方法同上。

  儿观察发现:从矮到高:像爬楼梯。从高到矮:像下楼梯。

  三、集体操作活动:蘑菇娃娃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帮公鸡、小狗排好队了,现在我们来帮这些蘑菇娃娃排排队吧,请你帮它们从高到矮排好后,再从矮到高排好。

  四、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进一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教师自评:

  在活动当中学习了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使幼儿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在前面第一部分可以设计让幼儿来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体,这样活动能使幼儿更感兴趣,形式也更活跃。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学习直接比较上,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活动中教师的话语太多,对幼儿要求过多,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以后活动中语言要进一步精练。

  听课教师评课:

  1、教具高矮的区别不大,准备时应该考虑到大小干扰的问题。5以内物体的操作,要有易到难。

  2、活动过程要增加趣味性。

  3、在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时需要分开说,孩子不大好说。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物品数量

  2.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3.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活动准备:

  1.毛绒玩具4个(可请幼儿自带)

  2.椅子4把

  3.欢快音乐一首(教师自备)

  4.幼儿每人一张"小兔吃胡萝卜"操作卡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园长老师通知我,我们班会有4个玩具朋友来做客,小朋友先为他们准备好椅子吧。

  教师请4名幼儿每人搬出一把椅子。

  2.感知多少

  另一位教师拿着3个毛绒玩具在教室门外等候,教师打开门把它们请进来。

  教师:我们的玩具朋友已经到了,热烈欢迎他们进来吧。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毛绒玩具并点数玩具数量。

  教师:咦?为什么只来了3个玩具朋友呢?他们刚才跟我说,有一个朋友临时有事情要晚来一会儿,我们就先请这3个玩具朋友坐下吧。

  教师请3名幼儿上前将3个毛绒玩具分别放在椅子上。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是不是有一个椅子是空的啊?你们觉得是玩具朋友的数量多还是椅子的数量多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玩具朋友的数量比椅子的数量少一个。

  3.感知一样多

  另一位教师拿着1个毛绒玩具在教室门外等候,教师打开门把它请进来。

  教师:迟到的玩具朋友终于来了。我们快请他坐下吧。

  另一位教师扮演玩具朋友:小朋友们,对不起,我迟到了。

  教师:我们的4个朋友都到齐了,他们都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空的椅子呢?

  教师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玩具和椅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4.抢椅子

  教师首先为幼儿准备若干把椅子,全班幼儿做游戏(椅子的数量比幼儿的数量少4个)。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椅子排成一圈。

  教师:当音乐响起时,小朋友们开始绕着椅子走圈圈,当音乐停止时,你们就抢椅子,然后坐在抢到的椅子上。

  当幼儿坐好后,教师向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提问椅子的数量和小朋友的数量哪一个多。

  此游戏可以反复进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发生激烈碰撞。

  有效提问:

  (1)玩具朋友的数量多还是椅子的数量多?

  (2)这次椅子的数量和朋友的数量一样多吗?

  (3)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

  有效词汇:对应、4、一样多、多、少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幼儿每人一张"小兔吃胡萝卜"操作卡,教师引导幼儿用一对一连线的方法,观察比较得出小兔和胡萝卜是一样多的。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引导幼儿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物品的多少。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节课来源于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以狗宝宝来做客引题,让孩子们先感知大和小,在此基础上再感知大中小,并能根据位置的不同正确说出大中小。通过分餐具来进一步感知大中小,知道大的餐具要分给大狗,中的餐具要分给中狗,小的餐具分给小狗的道理。最后通过送吃的这一环节让每一个幼儿能亲身体会到大中小,并根据大中小给狗宝宝送吃的,来检验一下孩子的所学情况。

  活动目标:

  1、比较物体的大小,了解大狗、中狗、小狗的体型特征。

  2、根据狗的大小特征,正确提供对应的物品。

  重点:比较大小,感知中狗的体型特征。

  难点:分辨出中狗及对应的物品。

  活动准备:

  1、三个不同大小的狗玩具;三个不同大小的碗和调羹;肉骨头图片;小火车教具。

  2、每位幼儿三张不同大小的肉骨头图片。

  活动过程

一、狗宝宝出场

  1、小朋友们,今天班里来了两个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啊?(狗宝宝)两只狗宝宝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大小)

  2、 咚咚咚,又来了一只狗宝宝,请小朋友们说说三只狗宝宝哪里不一样?

  3、 咔嚓、咔嚓火车开来了,三只狗宝宝要坐火车去旅行,按照(大中小或小中大)的次序乘坐火车。(教师请幼儿操作,感知大中小。)

  二、狗宝宝的餐具

  1、三只狗宝宝肚子饿了想要吃饭,吃饭要用什么餐具?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碗,让幼儿比较大中小,知道大狗要用大碗,以此类推。

  2、同样形式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调羹,比较出大中小,并分给狗宝宝。

  三、狗宝宝的美食

  1、谁知道狗宝宝最爱吃什么?(肉骨头)这儿有三根肉骨头,请一位幼儿区别大、中、小并把肉骨头分给三只狗宝宝吃。

  2、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给狗宝宝送肉骨头吃。

  3、教师检验幼儿操作的.结果四、狗宝宝去玩耍狗宝宝吃得饱饱的了,我们带它们一起去玩滑滑梯吧!

  反思: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是比较清晰的,孩子们也很感兴趣。

  存在不足的地方是:

  三只狗宝宝玩具的颜色不统一,以致于幼儿混淆视线,没能很清楚地比较出大中小。还有就是环节过于平淡,没有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层层递进,不能很好提升幼儿的水平。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运用一一间隔的规律构建火车。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能比较事物之间大小、形状、颜色等的差异。

  3、激发幼儿乐于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火车车厢胸饰人手一份,幼儿操作材料若干份,磁带一盒(开火车音乐)。

  2、环境创设:按规律排的椅子,按规律排的柳条等。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开火车”。

  1、开火车入场“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开火车的游戏,我做火车头,你们做车厢,好吗?”听音乐游戏一遍。

  2、师引导幼儿观察:

  (1)“到站了,车站的叔叔阿姨为你们准备了休息的椅子呢,看这个椅子是怎样排的呀?”

  (2)请小朋友看着椅子上的标记坐下来。

  (3)火车又要开了,现在的火车和刚才的火车不一样了,现在的.车厢是怎样排的?教师小结:对,我们现在是一节男车厢一节女车厢排的,很有规律。

  3、听音乐游戏一遍,再次观察比较。

  (1)到站了,车站的叔叔阿姨也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出示胸饰)看这些车厢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大小,颜色不一样)

  (2)请小朋友选一个戴起来,说说自己现在变成了什么车厢。

  (3)看谁来坐火车了,它们是怎么排的?我们来排一列火车给它们坐,好吗?幼儿排好后请列车员检查。听音乐游戏一遍。

  二、独自游戏排火车。

  1、这里还有很多火车没有装上车厢呢,请小朋友帮它装,好吗?

  2、幼儿排,教师指导。要求:先看看有什么车厢?车厢有什么不一样?请小朋友排一列有规律的小火车,排好了,开到有规律火车站来。

  3、一起观看自己排的火车,讲评。

  三、结束活动:这里有三节不一样的车厢呢,它们也想变成一列有规律的小火车呢,怎么变呢?我们一起去帮它想想办法,好吗?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为了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思考。而体育活动本身就和游戏密切相连。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

  (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在毛毛虫变长的过程中,感知并尝试进行颜色、大小的匹配。

  2. 体验参与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色两色的大圆和小圆多于人数制作成挂脖

  2.红黄两色的大圆小圆许多(其中一些贴有眼睛和触角作为毛毛虫的头像数量和幼儿相当)

  3.大树叶四片(大红、大黄、小红、小黄)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发现

  ● 每人佩戴一个挂牌,说说自己挂牌的颜色、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发现大小也不同。

  二 游戏:毛毛虫变出来

  ●颜色匹配:

  ------教师佩戴红色毛毛虫的.头像,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挂牌颜色,以接龙的形式变成一条颜色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的颜色,变成一条黄色的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红色毛毛虫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黄色的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大小匹配:

  ----教师佩戴大毛毛虫头像,引导幼儿观察并通过同伴比较己挂牌的大小,以接龙形式变成一条大小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挂牌的大小,变成一条小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大毛毛虫会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小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三 制作毛毛虫

  ●红、黄两色大圆小圆

  请幼儿将挑选喜欢的圆黏贴在底板上,制作一条自己喜欢的毛毛虫

  ●介绍自己的毛毛虫,说说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与背景:

  大小排序是一项很平常的数学活动,但是怎样引导幼儿学习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尝试以游戏的形式,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活动的材料,我们采用蒙氏教育材料,通过感觉统合,促进幼儿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正确获得大小、差异变化的知觉。

  2、在活动中能大胆进行尝试。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方体玩具、包装盒

  活动过程:

  1、游戏:“搭火车”

  (1)幼儿尝试游戏。

  师:“小朋友们瞧,老师带来了好玩的积木宝宝。”

  “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体及它们的不同。活动中,幼儿说出了“上面有许多正方形”、“它们大小不一样!”“有小的、有大的!”)

  “你们想玩吗?”“我们玩一个搭火车的游戏吧!”

  “看看哪个宝宝能干,搭的火车漂亮!”(老师先不提要求,让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注意发现是否有幼儿按规律进行排序。) (2)讨论小结。

  (在幼儿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既肯定了幼儿的探索,又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音乐集中幼儿、观察选择能按大小顺序排列的火车)

  师:“xx宝宝搭的这列火车真漂亮!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搭的。”

  (丁政和蒋佳茜两位小朋友是按大小规律排列的,我们请他(她)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搭的,但是小班幼儿的表述能力还不行,所以他们不知道怎样说,于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边看边说:大大的火车头,身体越来越小。表扬了这两位幼儿,他们非常的开心。)

  (3)老师示范。

  师:“老师也想玩一玩这个游戏。宝宝们看,老师也来搭火车!”

  “看看谁最大?让它做火车头!再找个大的做身体,找哪个?看看,还有谁大?搭上去。再找哪个?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5-17

[优秀]小班数学教案10-24

小班数学教案(精)11-01

小班数学教案范文04-14

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03-28

小班数学教案【必备】07-20

实用的小班数学教案07-20

(热)小班数学教案08-09

小班数学教案(推荐)07-28

(优)小班数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