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zhen
王宜振
美 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语文教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能使学生引起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从而引发探究的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同题材不同观点的文章时,能继续提高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在相关的写作评价中,能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关于长城的录象、图片、文章。
三、活动时间安排
首先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欣赏长城的录象,然后两课时用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研究,最后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写作评价。这些活动最好集中在一周内举行。
四、活动步骤
1、 欣赏长城的图片。
2、 欣赏长城的录象。
3、 阅读关于长城的文章,讨论下列论题:
长城论坛
1、观看了那么多关于长城的录象,又阅读了 《万里长城的构造》,请你评价一下长城在构造上的特点。
2、《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想到了哪些问题?
3、赵武灵王建筑长城被后人封英雄的称号,而秦始皇却因筑长城而受到老百姓的`控诉,你对这两件事怎么看?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4、《长城万里行》与《我还没见过长城》的作者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
5、长城与都江堰能放在一起扯吗?你认为余秋雨的评价公正吗?
6、我国的普通公民刘雨田成为世界上徒步万里长城的第一人,这说明什么?刘雨田还说:“我的梦还在继续着。”你猜一猜,他继续着的梦是什么?
7、吴祖光把万里长城与北京的四合院、欧洲的古城堡相比,你认为这样比较说出了长城的什么价值?
五、写作评价
以“长城”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论,字数不限,写一篇文章。
六、活动总结与成果展示
选出佳作,举行佳作欣赏会。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生字。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
小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作业: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2个。
3、能讲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小故事。
4、明白不能一味追求金钱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喜欢看那些动画片?
2、你们看过《唐老鸭》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唐老鸭新传
二:出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标上小节号。说说课文有几小节?
2、学习第一节
(1)唐老鸭为什么要卖鸭毛?用______划出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学习生字。
a.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买卖)
买卖
妈妈给我()了一只文具盒。
商店里()出了许多空调。
b.比较:衔假
(3).齐读有关句子。
(4)卖掉了鸭毛结果怎样?出示“这是沉下去”。
a.学习生字:而沉
b.说出“沉”的反义词?
3、唐老鸭为什么会这样的?你想对唐老鸭说些什么?(说话训练)
4、出示句子:你失去了珍贵的羽毛,也就没有了足够的浮力。
a.指名读
b.学习“珍贵”
c.齐读句子。
5、第4节。
学习生字:悔钱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6、读课文。
三: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合作学,积极思考,共同提高。所有的教学活动能紧扣目标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彼此衔接,过渡自然。识字、阅读和学习语言做到了很好的结合,课堂教学有实效。总体来看,这堂课有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识字方法,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其中3个生字出现在最后一节,我就把最后一小节放到一开始学掉,其余有5个生字出现在第一节,剩下还有两个生字,我重新组织了语言,把它们设计在一段文字里学完,这样可以突破生字多、难以接受这样一个难点,使识字的节奏、有效性都得到了体现。
2、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和人见面一样,一回生两回熟。对小朋友来说,创造与生字见面对最好的机会就是在阅读中识字。比如说在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我首先是让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让小朋友借助拼音来学一学生字,让他们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记住的`,然后把生字请出来,由小老师来带学,学到每一个生字的时候,我都会有侧重的提问或者进行训练,如:卖和买的区分运用,街的书写等,学完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把识字和课文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不知不觉记住了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11-19
[经典]语文教案09-23